瓯海区仙岩一中 姜 华
案例背景
作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它包括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登记、订正和校对。作业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的完成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作业的订正和校对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攻克。对于作业的订正和校对,以前一直都是依赖老师,这很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主动探索一个合理的作业登记方式,让老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一目了然;探索一个合理的作业订正制度,有效落实作业订正。让作业真正做到为教学推波助澜。
案例描述
片段一、制作表格,将作业得分“表面化”
作为新教师,什么事都喜欢模仿老教师。刚开始改作业时,我会把得分打在作业本里面。后来看到老教师们都会把得分写到外面,他们说这样一来可以督促学生继续努力,二来可以让老师明了学生每次的作业质量,一举两得。我觉得他们讲得很有道理,二话没说就跟着学起来。
我匆匆翻了下作业本,最后有好几个课时的作业都没有改。估计是作业没有写好不敢交上来改。我只好尴尬地给自己打了个圆场:“那我明天问问他看。”
第二天,我对那位学生进行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事后我想这个学生说自己以后不这样了,可是总会有另外的一两个学生还是喜欢钻这个空子。这种现象一定要好好杜绝一下。于是找来干部团一起商量如何进行作业登记。
班委A是交作业的组长:“老师,他们超讨厌的!每次一到交作业,不是去上厕所,就是去吃早餐。我也没办法啊!”说完,她无奈地摇摇头。
课代表倒是挺直接的:“老师,你改的时候数一下,多了少了不就知道了。”
我一想就晕:每天都这么数还了得,这么多本作业本,这么多次作业记录。我对他们说:“有没有什么办法一看就知道少了,而且是少在哪里。”
班委B是一个比较细心的姑娘,她说:“老师,你像语文老师那样嘛。她都把听写的分数直接打在左下角的方框里,这样就很清楚了。”
班委C接上去:“作业本上又没有表格。”
班委D向来都是个机灵鬼:“你笨啊,没有的话画一个不就行了呗!”
我顺手拿起一支笔来划了一下,有表格的样子,可是作业本封面的颜色让表格看起来不是很清楚。(如下图)
班委E:“老师,能不能你给我们画呀,我怕我画错了!”
这哪里是怕画错啊,分明就是偷懒嘛!不过话说回来,万一不小心或是故意给画错了,那涂涂改改的不是更不清楚了。
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问他们:“有没有办法把这个表格弄得清楚一点?”
班委B想了想,指着作业本上的便利贴说:“老师,像便利贴这样子弄一张纸贴上去,表格画上去就很清晰了啊。”
我越听越高兴:“这好办,交给我好了。”
片段二、优化表格,将作业订正“任务化”
表格这么一路用下来,感觉挺好的。直到那天花一个早上改完所有的作业,将其发下去后却发现学生却对其无动于衷,径直将其往抽屉里一塞---完事了!“我绝对不允许我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就这么被学生给无视了”我感觉很气愤,一个上午的辛苦全都付诸东流了,有点不甘心。随后就叫来我的智囊团(几个会把班级的真实情况反应给我,也会出很多注意的鬼丫头)来商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有点生气:“作业本发下来的时候,你们就没有想过要做点什么?”
生A一脸无辜的表情:“做什么?”
我更来气了:“订正啊!!你们以前都没有这个习惯的啊?”
生B:“没有诶!作业本不是都要校对的啊,到时候再一起订正嘛。”
我反驳:“到时候一整个单元校对下来,你能一下子把所有的错误都订正过来,并且都弄明白?”
她们无语了。
我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这不是他们尊不尊重我的劳动成果,而是根本就不会学习——自主学习和从错误中进步。
我说:“那我现在要求你们养成拿到作业本就订正的习惯,如何?”
生A平时比较懒:“那要是不订正呢?”
生C:“不是有德育千分制嘛,不写就马上扣分呗。”
“那要怎么样在这张贴纸上有所记录呢?” 这一点对我来说很重要,我不想再重复以前的尴尬了。
她们几个相互看了看,生D提出了她的想法:“有订正的话就再外面打个勾。”
生E 向来都很爱整洁:“那不会很乱糟糟的啦?”
我想想也对,如果记录乱糟糟的,使用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像如下的听写本。
我再问:“有没有办法把它弄清楚一点?”
她们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我就让她们先回去想想,想到了再跟我说。
有一次,办公室的老师都在,我就发动她们过来一起想。
我说:“这个喏,能不能想办法把它弄得清楚点?”
我把听写本和作业本一一展示给她们看。果然是旁观者清,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语文老师指着作业本上的表格:“这个是你自己制作的是不是啊?”
我:“恩。”
语文老师:“那不是很好啊,听写本上的表格是固定的,可是作业本上的表格你可以改的呀,如果你在后面加上一栏订正的,把订正的勾就直接打里面,这样一来就很清楚了呀!”
第二天我就向班级宣布了这项新的措施:每天作业本下发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订正,完了后给小组长看(每组一个小组长)。如果不订正的就扣德育千分制2分。
案例反思:
新教师的第一年就让我强烈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跟我们以前完全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价值观,所有的这一切都不会轻易因为老师的几句开导的话而有所改变。这些都让我对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恐惧之情。可是,通过这次的表格制作到优化再到加分的诱惑,我也感觉到这个团体其实是完全可以沟通的,关键是我是否做到了一下三个“凡事”
1、凡事多自我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的一句名言。大教育家孔子就有不少关于反省的精辟论述收录在《论语》中,比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贪玩的同时又自律性差。他们就是我们所见的不贤。这个时候,我们除了要好好教育一番学生,还要进行自我反省——能否制定更缜密的班规,让学生在规则的帮助下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如本案例中,学生错在因为没有写好作业而逃避交作业,教育这个学生之后我更应该做的是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这一情况。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才会进一步思考该如何采取行动来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这样问题就能得到及时的纠正。正是得益于这次的反省,才有表格的制作和优化,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2、凡事多找学生商量
每一个班集体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舆论导向,而这个导向往往会在老师出事及时屏蔽掉。这让老师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也耽误了真正有效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因此,每次在新的制度推出之前,我都会找我的干部团和智囊团来共商大计。干部团是规章制度的监督者,他们可以切实提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的难度所在,这样每一次制度的改进会更及时更有针对性。智囊团可以将班级学生的真实一面反映到班主任那里(不是打小报告),并针对个人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如本案例中,智囊团就能找出方法让谢某某(反抗生)乖乖就范,加入到订正的大军中来。
3、凡事多满足学生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是有需求的,低至温饱需求,高至自我实现。学生也是一样的。平时看他们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他们心里很渴望——渴望被认同,渴望被赞扬。在本案例中,谢某某被扣了50分,极度渴望加分的机会。也正是满足了他的这项需求,他才能从最初的反抗到最后的折服,而其他学生虽然没有被严重扣分,但加分总归是多多益善,哪个学生不喜欢。这样,订正制度的实施才能平稳进行,落到实处。
论文作者:姜华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作业论文; 作业本论文; 学生论文; 表格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班委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