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与作用_民营经济论文

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与作用_民营经济论文

浅议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及其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企业论文,作用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改革外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启动民间投资,拓宽就业渠道,拉动经济增长,优化所有制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了8000万人的就业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00万家,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工业增加值40%,实现利税77%,出口额60%、城镇就业机会的75%,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第三次创业阶段,知识经济的到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为民营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其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国际与国内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应该说,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由此,民营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国内很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重视,并对其进行研究。

一、民营企业概念界定

“民营”是一个涵义宽泛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标准”的英语对应术语,笔者认为它的基本涵义是非官方(Non Government)组织的经营活动。在我国,“民营”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王春圃先生在《经济救国论》(1931)中把由国民党政府官营的企业称为“官营”,把由民间经营的企业称为“民营”。《汉语大词典》,中,把“民营”定义为“民间经营”,即它是利用民间的资金、民间的力量、民间的办法进行经营,换言之,民营就是非国营。民营的“民”应为社会经济人,即包括企业代理人和自然人。

民营经济是一个与国营、官营经济相对存在的概念。日前,对民营经济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意见。第一种是宽派观点,即相对国有经济而言,除了国有经济形式以外的共他经济形式都是民营经济,包括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非国有控股企业、三资企业等。第二种是中派观点,相对国家或政府经营的角度,将民营经济定义为非政府或“非官营”的民间经济,包括全社会集体、个体、私营、联营、非国有控股企业。第三种是窄派观点,相对公有制的角度,将民营经济定义为非公有制的经济,即不包括非国有控股企业、联营经济、集体经济(相当一部分集体经济实际上是带着“红帽子”的私营经济)、外资四大经济成分,专指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

关于民营经济的形式,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指出,民营经济包含六类:(1)个体工商户;(2)家庭或家族所有的企业;(3)个人、家庭或家族所有制的企业通过改制而形成的股份制企业;(4)通过国有资产重组形成的,既有国家投资又有个人、家庭或家族投资的企业;(5)合伙制企业;(6)由公众集资而建立的企业。这实际是我们所指民营经济形式的具体化。

笔者在此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宽派,这样我国经济体系中除完全国有的,其他大部分企业就构成了我们的研究范畴。因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现在实行的是比较原始的家族制,所以如未做特别说明,本文中的民营企业是指采取家族式管理的民营企业,即家族企业。

二、民营企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采取家族式管理制度,其内部劳动力市场缺乏效率,而大量的资料表明就是缺乏效率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在人力资源招聘、培训、使用、激励、流出以及劳动关系等很多方面存在问题。人力资源招聘缺乏科学性、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不完善、人力资源使用矛盾重重、激励机制不合理、人才流动的频繁性与凝固性共存以及内部劳动关系存在问题等等,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非效率性的突出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一是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模式的制约。从民营企业发展史来看,民营企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关键重要职位大部分由家庭成员担任,形成了稳固的排外思想与组织体制;二是高层管理者理念上存在差距。企业高级管理者经常认为人力是人力成本,而不是人力资源。高层管理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无法解决好企业的安全性问题和成长性问题,特别是理念上的差距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三是民营企业家的素质问题。许多民营企业经营者带着很强的财主意识、官僚意识及封建意识,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部带有浓烈的泥土和市井气息,与现代企业家精神相距甚远,缺乏创业精神,只有发财观念;四是人力资源部门自身存在人员素质低、拘泥于行政事务以及人力资源部门地位相对低下等问题。

自二十世纪90年代末以后,随着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优化以及我国加入WTO,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民营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开启新思路。民营企业在这一阶段将面临更多的外在竞争压力和内在制度变革的挑战。提高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更是民营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空间、实现自身战略发展与战略扩张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从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加强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建设两大方而来优化我国民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从观念、制度两个角度形成提高民营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总体思路。我们还应该从打通内部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通道、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营造信任的法制环境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三个方面,来营造民营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外部环境。

三、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

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启动民间投资,拓宽就业渠道,拉动经济增长,优化所有制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1.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年增长率平均达30%以上,它们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1989年不到1%增长到2004年的60%以上。据刘迎秋(2004)通过定量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职工人数的减少,将促进GDP的增长,而非公有制职工人数的增加却是促进GDP的增长。

2.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经济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非国有经济比重快速上升。1980年,在我国GDP构成中,国有经济占78%,非国有占22%;2001年,国有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40%左右,民营经济已占到1/3。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3》提供的数据,2003年,中国非国有经济的各项指标占GDP比例为62.3%,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52.69%,在全社会的税收中占64.42%,占进出口总额的55.04%,占城镇就业人员68.09%。

民营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并且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竞争力的直接动力,促进了国有、集体经济的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据调查,大部分的国有小型工业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很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投融资体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化。刘小玄(2004)利用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私营企业推动产业效率的作用最强。

3.民营企业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

2004年,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亿,1992-2000年个体和私营企业年均净增600万个工作岗位。1995-1999年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从业人员年均减少672万人和395万人,同期,个体工商户年均增加就业407万人,私营企业年均增加就业267万人,即个体和私营企业共增加就业670多万人。2003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就业目标,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个,主要靠个体私营企业来提供的。据劳动保障部2002年底对全国城市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有65.2%到个体、私营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此外,民营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01年的统计,全国29个纺织集中的特色城镇中,从业人员就达181万人,2001年的纺织工业产值达2400亿元,占到全国纺织工业的1/6。民营经济对社会劳动力的吸纳功能,大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4.民营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部分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哪个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得快,那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快,社会问题也就容易得到解决。只要把各省(区)市的GDP按数字与各省(区)市的个体、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数字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他们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一般说来,当今中国的经济大省,也是民营经济的大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等地民营经济发达,经济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浙江省,该省的经济基础远不及计划经济年代发展起来的工业省(市),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GDP排全国的第12位,但由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民间投资占了社会总投资的2/3,民营经济的税收总量超过了国有经济,成为全省第一大税源,GDP连续数年稳居全国第四位,浙江全省不仅基本没有下岗失业人员,还吸纳外地员工数百万人可以说,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时建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在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日益发挥,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吸纳新增就业人口,实现2020年国民经济再翻两番,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  ;  ;  ;  

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与作用_民营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