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对党的执政思想的深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发展观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154(2012)05-0001-05
DOI:10.3969/J.ISSN.1008-3154.2012.05.001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也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主要是以新的观点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课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同时,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蕴含着深刻丰富的党的执政思想,也对党的执政和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到科学执政。因此,科学发展观和执政党建设有密切关系。迄今学界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领域,而从执政党建设视角展开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拟在这方面阐发几点认识。
一、科学发展观使党的执政宗旨更加鲜明
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执政就是为了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特殊利益。能否真正坚持党的宗旨,直接影响到党能否赢得人民的拥护,甚至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实现党的宗旨,要求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兴国、执政富民,不断改善民生。所以,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富裕民主为目标。这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增强,充分显示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尤其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不仅标志着我们党加深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使党的执政宗旨更加鲜明、科学。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把以人为本与执政为民结合起来,确定为党的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集中体现。胡锦涛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1]14坚持以人为本,就抓住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也使党的执政宗旨更为鲜明,使党践行宗旨更能符合人民愿望和当代社会发展方向。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人民,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中的“本”,是指本源、根本,就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是指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或者说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的最高标准,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概括了以人为本的丰富思想内涵。他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12后来他更全面地指出:“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2]107可见,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高度统一。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才能树立科学的执政观,将党的执政宗旨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实践中主要应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为了人民,就是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保障人民权益,为人民办实事。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于科学发展事业。如胡锦涛所说:“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科学发展取得了多大成效、是否真正实现了,人民群众感受最真切、判断最准确。推动科学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我们要着力把科学发展观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使人民群众真正明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带来什么、推动科学发展应该做什么,使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更加拥护科学发展、更加主动投身科学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2]579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指要通过科学发展,进一步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各种权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这是以人为本的落脚点,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最终目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群体和个人享受发展成果的多少不同,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程度有所差异,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题。因此,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强调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协调,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素质、保障人民权益的过程。
坚持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要求全体干部和党员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群关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和发展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主要的是: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心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群众权益,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概括说,就是要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去。
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党和人民的关系,使党的领导和执政有坚实根基。这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在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能从根本上摆正党群关系,使人民群众从内心坚定拥护党的领导,自觉支持和推动科学发展,使科学发展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有胜利之本。
二、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内涵
先进性是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品格,是共产党的生命所系和力量所在。这是我们党成为人民的领导核心,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的先决条件。党的先进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理想信念,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以人民为力量源泉等,归根到底表现为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的。在当代世界,共产党的先进性集中表现为顺应时代潮流,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好“发展”问题,真正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利益,赢得人民拥护和支持。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任务更紧要。党的先进性主要表现为领导人民推动改革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引领历史进步。党中央始终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先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重要思想,以发展的巨大成就有力证明了党的先进性。从理论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的先进性思想,从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握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深刻揭示了坚持党的先进性、执政兴国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发挥党的先进性的强大理论武器。
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我国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科学发展观创新党的发展理论和执政理念,进一步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如何发展、发展为了什么、怎样才能永续发展等深远问题。共产党领导科学发展,实质就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满足人民愿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保持党的先进性并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它集中体现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推进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统一,赋予党的先进性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和特征,对坚持党的领导、促进社会发展稳定有重大意义。是否实现了科学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标准。
具体说,科学发展观在以下方面坚持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首先,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念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念主要是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如前文所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核心价值以及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公平正义是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则。社会和谐是社会关系良好、社会制度文明的重要表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要求。这些价值理念反映了人民的共同愿望,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和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它启发我们:没有发展,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就坚持不下去;没有科学发展,就体现不出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次,科学发展的战略和方式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我们党顺应当代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最新趋势,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就站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条件。这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必须贯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这就要抓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改革开放等重大措施,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发展战略、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党的先进性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再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全面搞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执政党建设,统筹、协调好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样就能使发展真正合乎客观规律,减小代价,为人民带来实惠。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党在解决“发展”这个历史课题中始终保持先进性的不懈追求。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我国的发展才是进步的,才能逐渐实现现代化目标。实现了科学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党的领导的先进性,才能为国家长治久安创造条件。
这样,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就要将党的先进性建设与促进科学发展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建设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要求。共产党员要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自觉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人民群众的发展实践;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开展先进性教育和先进性建设,使党的先进性落实到促进科学发展上;要以是否具有科学发展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大小当作检验共产党员是否真正先进的重要标准,使党的先进性建设有扎实内容和检验标准。另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建设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这就要围绕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等方面的建设,培养大批能够领导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干部,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这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今条件下的重要体现。
三、科学发展观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课题
2004年前后,党中央在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做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决定和战略部署。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着眼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社会科学发展,全面论述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方针措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密切联系。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党的执政能力显著提高的标志。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需要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并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大力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3]272执政能力是党的先进性和领导水平的重要表现。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能力高低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推进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不断应对新的考验,提高执政能力。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转向全面开放,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几次重大转变推动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执政面临新课题、新挑战。因为我国社会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突出、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呈现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难持续的阶段性特征。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解决很多严峻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发展同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民主法治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逐步解决。如任其发展,将酿成尖锐的社会矛盾,直接影响到民心向背和政治稳定,危及到党的执政地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确保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这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条件。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结合当前我国实际,形成了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新认识、新观点,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真正把这些新认识、新观点付诸实践,变为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抓出成效,关键在于落实,尤其是在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是很艰巨的任务。现在我国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发展转型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带来了很多新课题、新矛盾。整个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因素增多,使我国发展受到的外部制约因素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从粗放发展转向科学发展,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场全面深刻的变革,需要面对和解决众多严峻问题和尖锐矛盾。既要解决历史上长期形成的矛盾,克服观念上、体制上、利益关系上的阻力;还要改革创新,探索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利益格局和评价标准;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处理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关系,还要按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既要处理好国内的矛盾,还要处理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这是对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新考验。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目标,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领导才能坚强有力,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才有可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正确判断形势、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监督执行、组织协调、制度建设、整合力量、处理矛盾等等。只有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有机结合起来,使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促进科学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上,最终体现在造福于富民强国上,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才有充分的说服力。
提高执政能力,要求党不断探索执政规律,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加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加强对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探索和认识,不断提高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领。坚持民主执政,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进行新的创造,积累新的经验,把握执政规律,探索和完善有利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中,科学执政是根本,是目的,民主执政是基础,依法执政是保障。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科学执政。这就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探索和尊重科学发展的规律,确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执政思想、制度和方法,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为全面提高党科学执政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需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统领作用,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指针。党的建设的内容、方法和成效要落实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科学发展上。要围绕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这个目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标签: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论文; 党建论文; 党的宗旨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执政能力论文; 时政论文; 执政为民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