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6例,其中采用西医进行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中医内科进行治疗的38例患者为治疗组,经过一个疗程(40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9%、94.7%,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采用SPSS18.0软件对临床总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χ2=4.15,(0.01<p<0.05)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偏头痛患者采用中医内科进行治疗,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治疗和缓解偏头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治疗,另一方面,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
【关键词】 偏头痛;中医;内科;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360-02
由于人体内神经组织、血管等功能出现障碍引起头部搏动性疼痛称之为偏头痛[1]。临床症状表现为头部一侧或两侧出现疼痛、呕吐、恶心、声音及光的刺激敏感性较强等,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性。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中只能缓解及预防,很难治愈。西医一般采用镇痛、钙拮抗剂等药物进行缓解改善。而祖国医学认为,偏头痛由于浊邪上犯、风阳上亢、清窍失养、清阳不升等引起的,对其治疗采用中医内科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文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6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6例,其中采用中医进行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为(45.4±;5.3)岁,患者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5.4±;2.1)年;采用西医内科进行治疗的38例患者为治疗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为(7.6±;4.6)岁,患者病程2个月-11年,平均病程(6.4±3.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选择常用的偏头痛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产址: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003)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辨证法进行治疗。患者主要包括瘀阻脑络型(10例)、肝郁气滞型(12例)、风阳上扰型(9例)、肝肾阳虚型(7例)。对于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1)肝郁气滞型,主要是通过疏肝解郁来缓解疼痛。药方为:牛白芍15g,珍珠母25g,醋元胡15g,柴胡15g,丹参10g,川穹10g,蝎末5g,炒枳壳5g;(2)肝肾阳虚型,以肝肾滋补为主。药方为丹皮15g,熟地20g,天麻15g,山茱萸15g,枸杞20g,菊花10g,茯苓10g;(3)瘀阻脑络型,主要以活血益气、祛痰化瘀为主。药方为生龙骨20g,生牡蛎20g,丹参20g,桃仁5g,红花5g,川牛膝5g,佛手5g;(4)风阳上扰型,主要以疏血通经为主。药方为石决明25g,川牛膝15g,生牡蛎25g,佛手片15g,钩藤15g,蝎末15g,生白芍8g。以上药方均煎熬成汤进行服用,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酌情调整用药。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40d)后,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现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偶有复发现象;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次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为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9%、94.7%,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采用SPSS18.0软件对临床总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χ2=4.15,P<0.05,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
3.讨论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及生活压力较大,导致偏头痛患者逐年呈现上升趋势[2]。引发患者出现偏头痛的因素较多且复杂,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中尚未出现已经彻底治愈的患者,均以控制和缓解为主。西医采用西药控制和缓解偏头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长时间服用西药,其副作用对人身体造成一定伤害。与西医相比,中医采用中草药制剂治疗偏头痛,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副作用明显减小,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中医认为,偏头痛主要是由于经络受阻、气血失调等引起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引发偏头痛的机理进行辨证治疗。本文患者出现的证型有瘀阻脑络型、肝郁气滞型、风阳上扰型、肝肾阳虚型,内科医师根据患者的证型,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并且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次探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9%、94.7%,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采用SPSS18.0软件对临床总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χ2=4.15,(0.01<p<0.05)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偏头痛患者采用中医内科进行治疗,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治疗和缓解偏头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治疗,另一方面,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毕文杰.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7):107-108.
[2]王秒.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分析 优先出版[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09):71-72.
[3]李思伟.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4(04):79-80.
论文作者:陈小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偏头痛论文; 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医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西医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