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持续稳定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合作组织是横跨欧亚大陆、合作领域广泛、具有勃勃生机的一个区域性合作机构。成立八年来,它的组织机制和法制建设日臻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上升,逐渐走向成熟发展阶段。“上合效应”已从俄罗斯及中亚辐射到整个南亚、中东以至其他地区,成为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地区性合作组织。
一、上合成员国为共同利益而聚合
“上合”自成立之日起,就宣布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组织,其宗旨和目的是抵御对成员国安全构成的威胁,维护和促进成员国的民众福祉,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无论是其前身“上海五国”,还是后来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上合”,都为中俄及中亚国家稳疆固边、打击地区“三股势力”发挥并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成员国的共同利益使“上合”在成立后不长的时间里,在安全和经济“两个轮子”的牵引下,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入发展,使其成为成员国稳定政局、拉动本国经济,拓展外交空间的重要依托战略。
(一)“上合”是中俄应对美和西方战略挤压的缓冲器。冷战后,世界大战危险虽然降低,但局部冲突和局部战争有增无减,特别是恐怖主义猖獗,对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构成新的威胁。尽管中俄对美都采取“亲和”政策,但美仍将中俄视为潜在战略对手。“9·11”后,美借反恐之名,研发并扩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范围,推动北约无限扩张,谋求本国“绝对安全”,使国际战略力量严重失衡。虽然当时“上海五国”只是为中国解决与其他四国边界互信成立的临时会晤机制,但它后来客观上也确实为中俄抵御美和西方挤压发挥了事实上的战略缓冲功效,为中俄改善周边安全环境发挥了重要战略支撑作用。在国家的核心利益问题上,中俄都得到了上合强有力的支持,增大了外交活动空间。正如俄专家所言,“上海合作组织可以构成普京所提出的自中国经俄罗斯到大西洋的‘稳定弧’的基础”。① 中俄在这个机制里彻底结束了彼此间的长期戒备状态,相互削减了边界驻军,彻底消除了来自对方的军事威胁和战略上的担忧,得以集中有限财力、军力和国力发展本国经济和应对其他方面的挑战,并以此为战略支撑,调动各方资源,运筹大国关系,提高了各自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地位,彻底改变了彼此独自与美和西方周旋的被动局面。“上合精神”及其全新的合作模式,使中俄进一步拉近了与中亚国家的距离,传统友谊不断加深,进而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二) “上合”是中亚国家安全和经济合作的重要保障和平台。中亚国家长期面临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立主义的威胁和困扰。通过多边安全合作, “上合”成员联合反恐,有力地打击了“东突”等恐怖分子、跨国及有组织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压缩了“三股势力”在本地区的活动范围,前所未有地减少了来自外部恐怖主义威胁,为各国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经济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多边经贸合作,“上合”成员国优势互补,解决了一些单个国家难以解决的经济难题。特别是中国政府向中亚成员国提供的9亿美元优惠买方贷款,缓解了中亚多数成员国经济建设资金短缺的迫切问题。在安全和经济“双轮”牵引下,“上合”双边和多边的政治和人文等领域合作也得到长足发展。构建和谐地区、建立公正和民主的国际新秩序、树立和平的外交理念已成为成员国的共同追求目标。“上合”为中亚各国改善周边安全环境,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急剧变化的国际局势发挥并将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天,上合组织已成为世界上具有影响的组织之一。其机构切实保障了中亚和欧亚地区的安全地带”。② 对中亚各成员国来说,同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核大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联姻”,显然会增强自身的影响。吉尔吉斯斯坦《言论报》载文称,“上合”是一个不结盟的非军事组织。它是“加强成员国间经济合作,建立统一安全空间、具有吸引力的一个组织”。而“上海合作组织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相互协作,互为补充,但并不是简单地做着同一件事情”。
二、上合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上合组织占据欧亚大陆五分之三的面积,其“成员国共有15亿人口,控制着成千上万的战略和战术核武器,常规军队360万人。伊朗、蒙古和土库曼斯坦希望不久后也能加入这一组织。它们的加入将使人口再增加7800万,联合军事力量将接近420万人。”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再加入,上合组织“将拥有世界40%的人口”。③ 加上俄罗斯、伊朗和土库曼斯坦等能源资源国的油气, “上合”将拥有极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其未来发展方向不能不引起美和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虽然“上合”发展较快,合作成就斐然,但其继续深入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与挑战。
(一)美国等西方国家分化瓦解“上合”步伐加快。“上合”虽然一再声称其成立并不针对“第三方”,但时至今日,谁都不能否认,它一直发挥着牵制美国和西方对中俄战略挤压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它们对“上合”的戒备和排斥始终没有减弱。尤其是美国和北约,始终都在担心其会演变成中俄主导的反西方联盟,不遗余力地分化和瓦解“上合”。北约借“伙伴国计划”吸引着中亚国家的眼球,美国用“大中亚计划”吊着中亚各国的胃口,“日本+中亚5国”外长会晤机制也不无分化“上合”之意。在此情势下,乌兹别克斯坦经常借故缺席上合“集体活动”,其他中亚国家也各有盘算。不排除“有些北约‘和平伙伴计划’成员国最终可能变成北约的全权成员国”。④ 美和西方加大对中亚国家的诱拉力度,使“上合”保持和提高成员国对组织的热情和凝聚力的任务更加艰巨。
(二)“上合”的“个体”与“整体”利益矛盾开始显现。由于国情不同,不同“上合”成员国对“上合”的战略定位和倚重程度也不一样,这导致成员国对多边合作热情出现差异。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普遍注重安全上的多边合作,对多边经贸特别是对能源和其他资源性的合作存在疑虑,致使“上合”的一些多边经贸合作项目一度难以推进。俄不愿对“上合”多边经贸合作投入过多财力,却积极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农业和经济合作,与哈萨克斯坦联手出资15亿美元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投资银行,还准备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20亿美元能源项目优惠贷款,用于吉在锡尔河上游建设大型水电站。“比什凯克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普京谈的大体是安全,胡锦涛谈的是经济,纳扎尔巴耶夫和卡里莫夫则讲的是能源”。在这里,“每个国家都在向外‘馈赠’着自己的规划。哈萨克斯坦看着俄罗斯方向,因为害怕中国的经济扩张。而乌兹别克斯坦则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协调),为的是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对立中赚取自己的东西。塔吉克斯坦认真观察局势,特别是认真研究利用水力资源和矿藏开采问题,觉得避而不答要比做出任何高调声明好。俄罗斯强调军事实力,而中国则看重经济”。“为了中亚的能源,中国同意参加为吓唬西方而举行的军演。但是,与西方不和对中国无益。所以,中国选择了完全是另一种战略,即不声不响的经济扩张”。⑤ 由此吉尔吉斯斯坦一著名政治家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上海合作组织还只是一个利益磨合体的俱乐部,因为它还没有战略发展方向,每个国家都在关切自己的事情”。上合组织“不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紧密的联盟。各国间的相互磨合还将会持续很久。”⑥ 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既想搭乘中国经济快车,带动本国经济发展,解决迫切的民生问题,又担心大量的中国公司和物美价廉的商品涌入会给当地民族工业和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最终变成中国的“经济附庸”。俄和中亚国家的矛盾心态制约着“上合”双边经贸和人文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三) “上合”出现事实上的中俄利益竞争。中俄在“上合”既有共同利益,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利益竞争。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进口中亚油气。俄在产能不足情况下,也需要购买中亚的油气再出口,以保持其对中亚能源的垄断。在中亚资源和经济总量不变情况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多边和双边经贸合作,客观上分流了俄在本地区的部分利益,使俄心存疑虑和不悦。2008年8月,正当俄在格鲁吉亚采取军事行动时,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北京与中方签署了数个总额近10亿美元的合同。“或许,正是在与中国进行会谈后,塔什干对俄罗斯的许多建议失去了兴趣”。⑦ 北京奥运会前,“杜尚别已基本同意了俄罗斯提出的修建洛贡水电站的建议”,但此后不久,拉赫蒙总统也与中方达成原则协议,准备由中国一家公司负责承建设计发电能力为200兆瓦的努拉巴德2号水电站,塔还准备与中方在水电领域实施其他有潜力的项目。“中国在与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洽谈经贸合作时的优惠条件无疑对俄罗斯构成极大的竞争”。⑧ 为此,普京早在2005年就强调,同恐怖主义斗争和安全合作“应仍然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问题。”⑨ 希望“上合”能在多边安全合作方面有所作为。梅德韦杰夫总统在2008年的“上合”杜尚别峰会上也委婉地表示,希望“上合”与欧亚经济共同体不要形成竞争局面。俄对“上合”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的“谨慎”态度,不愿看到自己主导的独联体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资源流向“上合经济圈”,给“上合”深化多边经贸合作增加了难度。
(四)中亚地区尚存诸多不稳定因素。中亚各国普遍到了“改朝换代”的历史阶段,政权自然更迭是现实和客观存在的问题。西方式的民主浪潮推动一些国家的反对派不断向本国执政当局发难,使那些“固守常规”的国家管理体制面临严峻挑战;苏联解体18年,原有的思维方式、官僚体制和陈旧管理模式仍在中亚一些国家惯性运转;中亚各国历史交往悠久,相互有割舍不断的联系,但也有难以厘清的积怨。乌兹别克斯坦与俄罗斯在一些历史问题上芥蒂难消,心结不散。塔吉克斯坦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上方上水”拦水筑坝、兴修水利殃及下游生态和民生,致使三国龃龉不断。乌吉两国长期不和,前者不时在天然气供应上制造一些“麻烦”,后者则以“出售过境水资源”还以颜色。俄出于自身考虑,既不愿得罪上游兄弟,也不愿惹恼下游盟友,更不想轻易“超脱”,放弃在这些国家的利益,在向吉提供贷款修建大型水电站的同时,也“私下”与塔积极洽谈水电项目。可在乌表示不满时,俄却又表示“不会在周边国家不同意的情况下参加中亚水电站项目”,遂又引起塔方强烈不满。哈拥“油”自重,欲当地区“老大”。乌也不甘示弱,频显自己“分量”。中亚各国历史复杂,原有矛盾未解,新的问题又现,各国难成合力,影响“上合”整体合作氛围。
(五)多国中亚博弈给中亚国家对外合作更多诱惑。俄美争夺、多国博弈的中亚多元政治格局已经形成。北约、欧盟、欧安组织和日本等西方组织和国家争相介入中亚事务、施加影响,不断干预中亚政治进程。伊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亦纷至沓来,通过宗教、民族、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手段插足中亚,使中亚国家在政治、安全和经济等方面的选择空间增大。在继续采取“全方位务实平衡外交”策略的同时,中亚国家开始学会利用手中的自然资源调动大国关系,牟取利益最大化。“因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哈萨克人和吉尔吉斯人任何时候都不允许俄罗斯人、中国人抑或美国人在中亚一枝独秀”。⑩ 哈萨克斯坦在与俄中两国发展密切关系时,也与美及其他西方大国保持紧密的联系,对美在哈驻军问题一直闪烁其词,没有彻底拒绝的表示。吉尔吉斯斯坦利用租借美军事基地“牌”,在俄美间玩着“平衡木”游戏。乌兹别克斯坦的立场更是令人捉摸不定,在美与西方对其打压时,塔什干可以摈弃前嫌闪电般地与俄结成军事同盟,进而积极靠拢“上合”。而当美对其示好、欧盟又取消对其制裁时,它又毫不顾及俄的感受,执意退出欧亚经济共同体,甚至重新“同意美国人有限使用靠近阿富汗边境的铁尔梅兹空军基地”。(11) 随之,乌对“上合”的热情也开始下滑并“因故”缺席上合的一些重要活动。2008年卡里莫夫总统险些“告假”未能出席杜尚别“上合”峰会,却欣然应邀出席北约峰会?多国中亚博弈使中亚国家对外战略选择余地增加,对“上合”倚重相对减少。
(六)“上合”始终面临“和平”定位的挑战。“上合”自成立之日就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和不针对第三国”及“结伴不结盟,不视其他国家和组织为对手和敌人”的和平对外方针。但“西方还是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即2001年成立的有俄罗斯和中国参加的地区组织会不会变成‘东方的北约’”。(12) 认为“上合”是一个“撇开美国的多边磋商组织”,带有牵制美国的含义。(13) 究其原因,一是“上合”始终倡导并践行新的安全观,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反对集团政治、建立军事同盟、诉诸武力和武力相威胁,反对以牺牲他国安全来换取本国安全或将本国安全建立在别国安全之上。主张通过双边和多边对话和协商增进了解和互信,寻求共同的和平与安全。这与冷战后美一贯坚持的以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和强化北约来实现本国安全的冷战思维形成鲜明反差。而这种“自然反差”和“上合”的“潜在制衡”美霸权主义的作用又被西方人为地放大和歪曲;二是俄欲将“上合”变成抗击美与西方对其战略挤压的“强大盾牌”的意图日见突出,引起西方高度警觉。“近几年,俄罗斯试图将上海合作组织转变为一个对抗北约的组织并极力坚持要在峰会总结性宣言中提出共同对抗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和对华盛顿严词攻击”。(14) 特别是在美与西方不断挤压俄现存有限战略空间情况下,俄学者和军队高层想把上合组织“转变成包括中、印在内的‘新华约’来抵制北约和西方”的呼声不断。(15) 2005年10月,俄代表团团长,维塔利·沃罗彼耶夫大使在“上合”政府首脑会议前夕就表示,根据上合组织宪章有关“发展防御领域合作”的条款, “上海合作组织本来就该成为一个军事联盟,尤其是要变成一个类似某种军事集团的东西”。(16)
特别是在美不断加强对俄攻势,俄主导的一些地区组织又不能很好地帮其“抵御”这一压力的情况下,俄欲将“上合”打造成反击美与西方挤压平台的愿望更趋强烈。美与“西方不考虑俄罗斯的利益,在其领地搞自己的把戏:组织‘颜色’革命,部署反导系统,委婉地诋毁俄罗斯现领导的威望,迫使被挤压的俄罗斯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17) 而“上合”几近成为俄应对西方遏制战略的“唯一”希望。2005年,俄推动上合阿斯塔纳峰会要求美确定在中亚驻军的最后期限,成为其借助“上合”平台反击美国和北约挤压的一次重要尝试。“此举不但质疑了上合组织不针对任何第三国的官方声明,还说明中亚的组织大多是大国加强影响力的工具”。(18) 这导致西方对“上合”更加不信任,直到2007年上合比什凯克峰会,有舆论还在报道,称“现在仍有许多人在说上海合作组织需要变成反北约的组织”。(19) 2008年8月,俄因出兵平息南奥塞梯冲突受到美国和北约的指责,其求助眼光又投向“上合”,希望得到该组织对其政治和军事行动的“全面支持”。“上合”始终“避免被卷进假想中的反美或反西方轴心”。(20) 如何抹去“上合”的反西方色彩,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上合”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
(七)“扩员”是“上合”的两难抉择。继蒙古(2004年6月),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2005年7月)成为“上合”观察员后,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也积极要求以“客人”身份在“上合”元首峰会亮相,就连土耳其也曾表示要列席2008年杜尚别“上合”元首峰会。斯里兰卡提出要加入“上合”,先前一些要求加入“上合”的国家热情不减。白俄罗斯抱怨中俄不热心才使其对“上合”的申请被叫停。伊朗在美强大政治和军事压力下要求提前“转正”,使心理和组织都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上合”面临两难抉择。长期将申请国拒之门外既不符合“上合”组织的“开放原则”,也会削弱其影响。不设“门槛”,盲目扩员,则会把矛盾和“国际焦点”引入“上合”,不利于组织发展。如何从战略层面统筹兼顾与美等西方大国关系,避免与西方形成人为对立,正确对待伊朗和白俄罗斯这样“敏感国家”的“申请”,已成为“上合”难以回避的问题。
(八)“上合”仍未做好与美等西方大国和组织交流与合作的充分准备。虽然“上合”奉行“和平”的对外方针,“不视其他国家和组织为对手和敌人”,但目前仍未做好与美和西方国家及其主导的一些组织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的充分准备。北约早就试探与“上合”接触的可能性,而“上合”却没有积极回应。但毫无准备,盲目与其交往,也有被其“弱化”的危险,使“上合”失去原有的“独立性”和“独特影响力”。此前,“北约拒绝俄罗斯通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提出的合作建议”,结果“导致两个组织的联系微乎其微。但尽管如此,也好于北约同上合组织之间根本不存在联系的情况”。(21) “上合”长期回避同美和西方国家及北约等组织的接触,不利于化解西方对其的猜忌和敌意。
三、“上合”进入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经过8年发展,“上合”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颇具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它现有6个正式成员国和4个观察员国,完成了机制、法律和法规等基础建设,在维护本地安全与稳定,推进经济和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凝聚力不断增强,地区和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在促进成员国共同发展、建设和谐地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上合”潜力巨大,各领域合作呈上升趋势。2008年“上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政治、经济和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取得可喜成果。“上合”成为中国对外最为集中投资的地区,中国政府提供的9亿美元优惠出口卖方信贷实效开始显现,“中国经济效应”带动“上合”多边合作进入新的层次和新的发展阶段。中亚国家与中国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2007年总额为196.57亿美元,同比增长61%,到2008年已上升到308.2亿美元,同比增长56.79%。其中中哈贸易总额175.5亿美元,同比增长26.5%;中吉贸易总额93.33亿美元,同比增长147%;中塔贸易总额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6.2%;中乌贸易总额16.07亿美元,同比增长42.4%。中俄贸易额2007年为481.65亿美元,同比增长44.3%,2008年已上升到56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上合”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随着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一度不畅的多边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有了新的进展,多边《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主体文件已完成既定程序,有望尽快签署。中俄原油管道、中哈第二条铁路、中吉乌公路、塔乌公路等上合框架内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项目在稳步推进,科技、农业、环保以及救灾等领域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二)美与西方深陷政经困境,“上合”面临重要战略发展机遇。美及其西方盟国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无休止的战争,又遭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不但无力集中所有资源打压“上合”发展空间,反倒希望借“上合”之力解决地区稳定和阿富汗等热点问题,在反恐、缉毒等方面与“上合”开展合作。“上合”叶卡捷琳堡峰会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为本组织框架内和对外反恐合作进一步奠定了法律基础。西方忙于应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给“上合”发展区域合作提供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
(三)俄战略环境恶化,对“上合”倚重加大。伊战后,俄美关系持续走低。俄对美政策屡调无果,对西方心灰意冷,渐失信心。南奥塞梯事件又将俄与西方关系拖入新的困境,使其内外环境雪上加霜。继格鲁吉亚弃独联体而去,乌兹别克斯坦又退出欧亚经济共同体,塔吉克斯坦总统也因俄在其水电站建设项目上过多考虑乌兹别克斯坦的利益而不满,断然拒绝出席2009年2月初在莫斯科举行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首脑峰会,使俄主导的地区组织面临空前挑战。严峻的现实使俄对“上合”需求增多,对中国倚重加大。2008年以来,俄已开始逐渐转变对“上合”一些多边合作的态度,主动提出一些有关经济、人文、教育和卫生等领域合作的建议,对“上合”多边投资便利化进程也由消极转为积极,对区域合作从被动走向主动进取,对中亚的投入也开始增多。
(四)中俄战略协作加强,为“上合”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巩固和密切中俄战略协作是保障“上合”持续发展的关键。中俄在“上合”的战略协作不仅仅涉及中俄两国的双边关系,还关乎“上合”能否保持“整体”凝聚力的问题。中国在“上合”的战略利益不在于要通过该组织对中亚事务谋求主导权,而在于与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共同发展以及确保地区稳定的需要。因此,中俄在“上合”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俄也逐渐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元化的新历史时期,其不可能再继续维系原有的“中亚特权”。中亚各国独立自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既定的选择。在欧美等西方大国纷纷角逐中亚,俄独自无力阻挡西方进军中亚强劲势头的情况下,中国是俄在各方势力中唯一可借重力量。中亚国家是中国邻邦,俄开始理解中亚有中国的关切。虽然中俄在“上合”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竞争,但这只是“战略协作伙伴”合作中的问题,并非“对手”间的利害纷争,可以在友好协商的层面上得到妥善和双赢解决。中国在“上合”和中亚不寻求主导地位的既定方针将激发和保持俄对开展“上合”多领域合作的热情。
(五)西方民主模式受到冲击,中亚各国对“上合”需求加大。尽管中亚国家对借助“上合”维稳和发展本国经济存有某种矛盾心态,但对靠西方“输血”稳定政局、走出经济困境也存有疑虑。美策动“颜色革命”使俄和中亚国家当权者如梦初醒,胆战心惊。在与西方大国拉近关系同时,他们开始时时提防“美式民主”渗透,对倚重“上合”集体力量维护本国利益的愿望有所增强。尽管美和西方出于拉拢和分化“上合”成员考虑,对中亚一些国家的民主政治问题批评减少,但它们用西方式民主改造中亚的政策不会改变,这将使中亚国家西靠程度受到限制。中亚国家既想摆脱俄的传统控制,又不想让西方民主价值观动摇本国政权根基的心态,给“上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六) “上合”出台“对话国条例”,扩员问题进入“解决程序”。2008年8月,杜尚别“上合”峰会通过并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条例》,为“上合”的发展和扩大成员国与观察员国之间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该条例首次提出了“对话伙伴”概念,规定只要赞成和支持“上合”原则,愿意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的一些国家和组织都可成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对伙伴国是大国还是小国,是地区组织还是国际组织都没有做任何限制,充分体现了“上合”的和平及开放特性。2009年6月,“上合”叶卡捷琳堡峰会成功接纳白俄罗斯和斯里兰卡为对话伙伴国,这标志着长期困扰“上合”的扩员问题正在得到妥善解决。
(七)“上合”走向成熟,理智应对南奥塞梯冲突。南奥塞梯冲突后,“俄罗斯希望从它的上海合作组织伙伴那里得到对其在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和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的支持”。(22) “上合”发挥集体智慧,实事求是,不“人为画线”,冷静、客观、公正、稳妥地对事件本身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和判断,呼吁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冲突,劝和促谈。欢迎“就解决南奥塞梯冲突通过的六点原则”,“并支持俄罗斯在促进该地区和平与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既坚持了国际法,又赢得了国际主流社会的赞许和认可,也尽“上合”之所能支持俄在本地区发挥“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保全和维护了俄的尊严及核心利益。“上合”理性应对南奥塞梯冲突,标志着它已开始走向成熟发展阶段。
(八)“上合”积极采取措施,缓解金融危机对成员国的冲击。“上合”中亚成员国大都国小力微,经济落后且贫穷。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上合”第七次总理会议认真研究应对策略,探讨和加强“上合”共同应对措施,极大地稳定了各成员国的金融形势。会议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海关能源监管信息交换议定书》等文件。为帮助成员国应对金融危机,中方在“上合”叶卡捷琳堡峰会上表示,将向其提供10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中俄率先采取积极举措,加大对一些弱小成员国的“扶持”力度,成为“上合”集体应对金融风暴的强有力支撑。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明确表示,将最大限度向中国开放市场,欢迎中国企业到哈投资。还“将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以使本国摆脱信贷危机”。他认为“今后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对其经济稳定至关重要”。(23) 为此,哈俄两国还制定了2009—2010年的共同行动计划,涉及各领域的40个大型合作项目。
综上所述,“上合”组织的发展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总体看来,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各成员国本着上合组织既定的原则和宗旨,从促进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不断增进互信,加强团结,通力合作,就能推动上合组织在整合的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新的提升。
注释:
① [俄]罗曼·斯特列什涅夫:《“稳定弧”的基础》,《红星报》2002年6月6日。
② [КЫРГЫЗСТАН]Ольга БЕЗБОРОДОВА:《ЭВОЛЮ-
ЦИЯВ ЗВЕНОМ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ИВРЕМЕНИ》,《СЛОВ-ОКЫРГЫЗСТАНА》пятнпца,15 сентября 2006г.
③ [美]曾任里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现为赫德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康斯坦丁·C·门杰斯:《俄罗斯、中国和谈判桌上的真实故事》,《华盛顿邮报》2001年7月29日。
④ 同注释③。
⑤ 同注释③。
⑥ [КЫРГЫЗСТАН] политолог Марс Сариев:《ШОС пока без стратегии…》,《Общественныйрейтинг》 общ-естве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ежегнделъная газета № 32(352) 30 августа 2007г.
⑦ www.xjjjb.com中亚新闻网站2008年8月28日报道。
⑧ 同注释⑦。
⑨ [Россия]《ЩОС-АНТИНАТО》,《НЕЗАВИСИМАЯ》четверк 27.октября 2005 года.
⑩ [俄]政治观察家德米特里·科色列夫:《亲爱的中亚朋友》,《俄新社》2009年1月23日播发。
(11) 《路透社》莫斯科2008年3月5日电。
(12) [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问题专家谢尔盖·卢贾宁:《“上海六国”不再令人满意》,副题为《如果俄罗斯举起反美旗帜,中国不会反对》,《独立报》2002年6月6日。
(13) [日]该报记者喜田尚:《俄罗斯谋求保持中俄关系稳定》,《朝日新闻》2002年6月8日。
(14) 同注释⑦。
(15) 同注释(12)。
(16) 同注释⑨。
(17) 同注释⑥。
(18) [西班牙]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韦学院研究员格拉西亚·阿瓦德·金塔纳尔:《国际组织与中亚安全》,《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网站》2008年9月17日。
(19) 同注释⑥。
(20) 同注释(18)。
(21) 同注释(18)。
(22) 同注释⑦。
(23) [英]西蒙·埃文斯、马克·莱夫特利、杰西·隆克雷恩:《谁是下一个滑落下去的国家?》,《独立报》2008年10月19日。
标签: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中俄论文; 上合组织论文; 北约成员国论文; 和平与发展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中亚民族论文; 俄罗斯军事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