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兵
云南文山州第一中学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掀起了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新热潮。我国也制定了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改革目标和计划。落实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改革,必须建立在具体学科、具体学段的基础之上。本文在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进一步推进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高中;教学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构成
根据国际经合组织的定义,所谓"素养",指"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在人的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素养支撑,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核心素养"。理论界、国际组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核心素养的表述尽管各不相同,但这些表述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特征:指向人发展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因此,核心素养不仅适于特定的情景、学科或者人群,还适于一切情景、学科和所有的人群。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母语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语文教育中,最关键的部分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应该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学科核心素养之中,并贯穿于语文教育的始终。这样语文学科素养的培育就不会迷失方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落到实处。、就语文学科的具体学段而言,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四大要素,也是制订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本体性要素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语言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基矗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建构学生的语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重构。在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母语情感和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语文教育要以语言建构和运用为核心任务,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形成对学生个体核心素养的形成、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思维发展与提升构成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一极。思维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借助表象、概念等逻辑范畴进行判断和推理,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的一种活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紧密,思维依靠语言来表现,语言依靠思维来组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需要借助思维,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又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活动是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自我超越性、非功利性及其情感性是审美活动的主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语文教育活动就是审美活动,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内在诉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审美与创造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化传承与理解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语文是母语学科,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育,语文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体现文化存在的过程,是一种以汉语文化为基础,以人类文化为背景,进行文化传承和理解的过程。由此可见,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构成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托,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高中语文阶段的教学要以这四大核心要素为旨归。
二、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学科指标之一,既统领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总目标,又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教学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矗作为教学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大力推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积极运用高中语文教材,设计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我国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采取"一纲多本"的形式,语文教材存在多种版本。但无论采取何种版本的教材,作为语文教育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教材,设计多种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把语言知识的教学贯穿始终,还要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语篇评价能力。采用文本研究、问题探究和活动体验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的重要体现,在写作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培养学生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培养学生准确的表情达意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在口语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准确得体的表达能力。总之,教师设计丰富而合理的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对学生的自我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思维方式、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而塑造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人们思考问题时重复且相对稳定的思路,我们就称之为人的思维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系统性、整体性,动态开放性和立体多元性。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我们称之为思维方法,它是思维方式的一个维度,是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具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通过对学生思维方式、方法的训练,其目的在于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论文作者:杨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语言论文; 思维论文; 高中语文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