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中心医院 广东 开平 529300)
【摘要】 目的:分析口腔科不同年龄段就诊对象的心理特征,总结处理对策。方法:采用预调查方法,观察法调查2017年1月—5月,口腔科就诊的儿童患儿200例,由护士评价患儿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依次情况,行为表现,将患儿分为将患儿行为分为四类,同时对青少年(9~17岁)100例、青年(18~40岁)100例、中年(41~59岁)100例、老年(≥60岁)岁1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患儿安静型12.0%、紧张型53.0%、娇养型25.0%、骄横型10.0%。青少年压力评分(26.1±5.6)分、青年(26.0±6.3)分,中年(32.5±10.6)分,老年(27.3±6.2)分,4~5级压力分别占占34%、35%、8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科就诊者不同年龄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需要灵活的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 口腔科;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376-02
口腔科是医院收治牙齿、口腔黏膜等病变科室,近年来因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口腔科就诊的意愿也随之增强,口腔科就诊人数明显上升。口腔科许多操作都有侵入性,存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口内操作时,患者被动感,较强容易出现较强的心理应激,老年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影响手术安全。口腔科就诊对象容易出现心理应激表现,影响诊疗、护理安全,加强管理非常必要。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口腔科就诊对象主要心理问题,总结心理护理经验。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预调查方法,观察法调查2017年1月—5月,口腔科就诊的儿童患儿200例,其中男94例、女106例,年龄2~9岁,平均(5.5±1.4)岁。同期,选择就诊的青少年(9~17岁)100例、青年(18~40岁)100例、中年(41~59岁)100例、老年(≥60岁)岁100例,进行问卷调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青少年组男48例、女52例,青年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中年男50例、女50例,老年男50例、女50例。
1.2 方法
1.2.1儿童患儿进行观察 由护士评价患儿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依次情况,行为表现,将患儿分为将患儿行为分为四类安静型(自然、放松)、紧张型(紧张、胆小、不抗拒)、娇养型(躲避、撒娇、抗拒)、骄横型(拒不张口、大吵大闹、需强制完成)。
1.2.2青少年与成人 对于青少年与成人则需要进行心理压力测试,采用卡氏心理压力量表测评,分值范围13~39分,评分越高压力越高,分为5级:1级(13~17)、2级(18-20)、3级(21~27)、4级(28~34)、5级(35~39)[1]。
1.3 观察指标
青少年、成人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压力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计压力量表评分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ean±SD)符号(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压力评分级采用率,采用 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童患儿200例,其中表现为安静型24例(12.0%)、紧张型106例(53.0%)、娇养型50例(25.0%)、骄横型20例(10.0%)。青少年压力评分(26.1±5.6)分,青年(26.0±6.3)分,中年(32.5±10.6)分,老年(27.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年人群的压力评分最高。青少年4~5级压力占34%,青年35%,中年占86%,老年占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不同年龄的口腔科患者心理特征表现不尽相同,这与不同患者对诊断的认识差异、性格特征等因素差异有关。如对于儿童患儿,其对口腔科的认识相对浅显,担心的是疼痛,甚至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白大衣效应”,即一看到穿白大衣的医护人员,便出现恐惧情绪,特别是那些有不良经验的对象。如有报道显示,初次口腔医疗的体验直接影响儿童复查的意愿,若体检不佳,儿童则会比较抗拒。除经验外,儿童自身的性格是影响其心理特征、行为的主要因素,如本组儿童患儿安静型12.0%、紧张型53.0%、娇养型25.0%、骄横型10.0%,娇养型多见那些性格柔弱、爱撒娇者,而骄横型多见那些所谓娇生惯养、家长尽可能满足其所有需求的儿童。在进行护理时,需要根据患儿的性格特征着手,善于引导,采用鼓励、语言抚慰等方法,寓教于乐的方法减轻患儿的紧张恐惧情绪,打造家庭化的诊疗环境,避免患儿将牙科治疗与疼痛联系起来[2]。
对于青少年、成人,他们的阅历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成人对医疗活动的认识较高,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自身对风险的认识、自我感知,同时受流行病学因素因素[3]。如老年人,主要以拔牙、缺失牙、种植牙、义齿佩戴等就诊,病因较明确,尽管身体状况相对更差,但心理压力反而低于中年人。而中年人就诊对象,常见口腔黏膜病变,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藓、灼口综合征,反复发作疾病比重较高,患者的心理压力反而更多,甚至可能因为担心为恶性疾病,出现较强的恐惧情绪。此外,中年人对口腔治疗的风险认识也较强,认识水平较高,容易将出血等并发症的危害放大,出现恐惧情绪。而青年人受高等教育比重较高,认识更为科学,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广,对疼痛、出血、麻醉不良反应、操作失误、心血管事件、交叉感染等认识更为全面。对于青少年、成人,需要重视科学的健康教育,纠正错误的认识,采用科学的心理支持策略,必要时使用安慰剂等药物干预措施[4]。
小结:口腔科就诊者不同年龄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需要灵活的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刀俊峰,宋光保.心理行为综合评定量表在常见口颌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4,20(22):4092-4094.
[2]王英,王艳,刘文静,等.舒适护理在种植牙围术期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141-1143.
[3]魏红,漆昱君,孙晨晶,等.微创拔牙新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1):52-53.
[4]何芸,陈俊良.安慰剂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术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6):3066-3068.
论文作者:黄翠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口腔科论文; 患儿论文; 青少年论文; 儿童论文; 统计学论文; 骄横论文; 老年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