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亚洲金融—经济危机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危机论文,探析论文,亚洲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生自1997年下半年的亚洲金融-经济危机,是一次继1994年底墨西哥货币危机之后、蔓延洲内外的流感型金融-经济大动荡,是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世界金融-经济活动中的最重大事件。这场危机涉及当今发展速度最快的亚太地区中的若干国家和地区,如日本、亚洲“四小”、东盟等,对美国经济也产生了影响。后来又发生了俄罗斯、巴西金融危机,以至酿成一次全球性灾难,因而引起全世界的严重关注。1995年6月,第21届主要发达国家首脑会议关于对付货币危机的宣言,未能起到防亚洲金融危机于未然的作用。亚洲金融-经济危机向深层、广域的波及影响仍在继续。这场危机留给人们的教训是沉痛的,带给人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正负面
(一)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充满生机
冷战格局的瓦解,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可以说是当前和平与发展时代的重要标志。世界经济全球化,以世界经济地区化、集团化为特征而展开。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这两个地区内外经济的蓬勃发展,即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1999年欧元启动,乃战后国际货币发展史上的极其重大事件。欧元登场代表了统一化欧洲的强劲力量,为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活跃、国际贸易发展与经济合作等,增添了新的积极因素。
在1997年金融危机前的亚洲地区,日本与中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先后使本国经济实现了近20年的高增长,日本发展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则成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而中日两国正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结为贸易及直接投资的合作伙伴,并且在全球化产生的国际经合组织(如APEC)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东盟也乘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先后取得了经济高速增长。目前,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也都引入、实行并发展着市场经济和开放体制,并在市场经济、开放体制下不但彼此推动经济一体化,而且同发达国家及其经济贸易区相互融合,实现对接。这一地区被称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由于它在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世界发达国家都对它另眼相看。
(二)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新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全球化也不可避免地将某些严重的弊端显现出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处于不平等的经济关系之中,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体系、总是维护着发达国家的利益而轻视或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国际金融组织一度对亚洲遭受金融危机国家坐视不救及带有苛刻条件的援助,中国加入WTO遇到的种种阻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战等,都是全球化经济的灰暗点。这些灰暗点,特别是它们的片化作用。使世界经济蒙上阴影。虽然这种阴影对发达国家也会造成消极影响,但由于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基础相当雄厚,又有G-7进行协调,影响只是部分或一时的;而受害最大的,则是新兴市场国家。像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经济危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世界经济全球化诸种弊端的最大苦果,是使差距扩大,不但没有纠正原有的不平衡,而且造成新的不平衡。不平衡发展中的世界经济,增长总量在下降,贫富两极却越拉越远。以经济大国日本为例,它占据出口优势,又严格限制进口,当然可以做到贸易年年“黑字”。曾风靡亚太的“雁行模式”,由于分工的高低差别及其难变性,产业结构淘汰式转移及其导致的新旧产业结构的不变性,使头雁永占鳌头,群雁难以逾越。又如发达国家对一些尖端或高新技术严加封锁,秘不示人。在实施对外援助或投资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对方的需求和利益或者利益均沾,而是把自身捞取巨利甚或转嫁困难和危机放在第一位,等等。这样,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有目的遭到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变成某种损人利已的“大国把戏”。
(三)亚洲金融-经济危机的消极后果
一些研究(统计)结果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中产生的不平衡及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负面影响。例如,在1997年亚洲货币危机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方面,进出口贸易受负面影响最大的,是东盟4国、亚洲“四小”、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在危机对东亚实际增长率的影响方面,亚洲“四小”和东盟5国的1998年实行GDP皆为负增长,其中韩、泰、马、印尼负增长的幅度都很大。1999年,亚洲“四小”转为正增长,而东盟5国,仍为负增长。在对亚洲的协调融资额方面,1998年,几乎亚洲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对亚洲的协调融资额都比1997年减少,而受亚洲货币-金融危机打击最甚的泰、马、韩、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其减率尤大。
二、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完善和改革的历史任务
1996年下半年,亚洲货币的不稳定状态已显现出来。1997年7月26日,最不稳定的泰铢由一贯实行的货币一揽子定值方式,向政府操纵的浮动汇率制转换,从而引发了泰铢对美元的大幅贬值。接着,货币动荡很快扩大到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家的币值纷纷下滑。泰国发生货币危机之前的一年左右时间内,国际货币体系对货币危机的政策监视情报公开应该是有较充分的实施时间的。如果国际货币体系能及时对泰国的金融政策变换加以引导,将国际买空卖空基金在泰国投机活动的情报予以公开的话,或许可使泰国的货币危机“胎死腹中”,或可因早有预防而将危机病毒御于肌体之外。可惜的是,由于国际货币体系未能迅速而有效地采取防范措施,使得IMF在危机既成事实,如洪水猛兽般袭来的形势下,被动应付,虽付出较大代价却无济于事。
1997年7月18日,IMF决定对几乎与泰国同时遭受货币贬值之苦的菲律宾提供11亿美元援助。而在泰铢急剧贬值1个月后的8月,IMF才决定伙同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援助泰国160亿美元。10月31日,IMF等又决定对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的印尼,提供360亿美元的援助。然而,这场货币危机的狂势,并未因IMF对个别国家几笔“迟到”的资金援助而减弱。尽管IMF进行了第一次融资,但12月23日韩元对美元汇率仍下降到1美元兑换1962韩元,月之间韩元的币值竟减少一半。12月24日,IMF同7个发达国家一起决定提前向韩国融资100亿美元。
对于IMF机能发挥不佳,世界各国都进行了严厉指摘和批评。1997年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的宣言要求采取迅速行动,使IMF的“新援助框架”尽快发挥机能。日本有的经济学家也提出有关增强IMF机能的具体主张。IMF也已承认其所采取的亚洲金融危机对策有误。IMF在1998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承认,它关于解决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脱离实际情况,造成当事国经济萎缩,财政赤字严重;韩国即是深受其害的国家之一。
三、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失控
买空卖空基金,是一种相当活跃的、可起到润滑油作用的短期资金,而它的投机性进出又成为诱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典型的买空卖空基金,是索罗斯率领的量子基金,它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组织”。索罗斯利用1美元兑换25泰铢的汇率,抛出手中的泰铢换成美元。当泰国政府无力再用外汇储备介入市场时,索罗斯便拿1美元换回40或更多的泰铢。就这样,索罗斯于转手之间获利20亿美元,使泰国堕入货币危机深渊,并引发严重的金融风暴。
经过亚洲货币-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认识到必须加强对买空卖空基金的监视。1999年2月20日在柏林举行的G7会议,就强化对买空卖空基金的监视达成如下一致:各国同国际机构合作,密切交换有关买空卖空基金的信息;掌握对买空卖空基金融资、衍生商品交易的整体情况;通过银行、证券、保险等所有业种的金融机构收集信息;强化金融机构同买空卖空基金交易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向买空卖空基金交易的担保,设立信用供给框架等。4月26日在华盛顿举行的G7会议,再次对加强监督、限制买空卖空基金取得大致协议,并拟建立在资金急速流出的情况下,IMF贷出大量资金的新融资制度—“预防性放款最高限额”(CCL)。
亚洲国家和地区也提出加强资本交易规制和外汇管理的措施。马来西亚的措施是:一年内停止向国外汇寄股票销售利润,固定本币林吉特对美元的汇率,严格限制流出入。泰国:在外汇交易中引进实际需求原则,对违反的金融机构取消许可,逐渐加强外汇管理。中国:曝光人民币黑市交易,强化对违法汇款的取缔。香港:加强固定汇率制,禁止在证券市场卖空。台湾:通过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加强对资金流出入的监视,部分禁止买空卖空基金的销售。韩国:严格要求金融机构报告资金移动情况,强化对海外资金流出入的监视,同时实行外国人对股票、债券投资自由化。印尼:放弃引进美元连动制,在政府内提出引进“货币篮子”制等加强外汇管理方案。
四、增强本国的经济-金融实力乃治本之道
如前所述,亚洲货币-金融危机的祸起与成灾,存在着世界经济、国际货币体系、买空卖空基金等外部环境和外来冲击方面的原因。但出事国家金融、经济实力相对低下,致使这些国际性因素猖獗肆虐,则是危机产生的根源。
(一)货币-金融危机同经济滑坡息息相关
东南亚危机的最早罹难国家泰国和紧随其后的马来西亚,及东北亚危机的首当其冲国家韩国,在危机发生的前一年和当年,它们的金融、经济力量均呈下降型虚弱状态。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迟迟不得开展,1997年泰国经济处于动荡之中。尽管货币供应量增加,但利率也在上调,不仅货币已现贬值趋势,而且股价大跌,失业率增长1倍多。国际收支虽较上年减幅缩小,但经常收支仍保持惊人的千亿美元以上的亏损,贸易收支也有亏损,本不富裕的外汇储备减少100多亿美元。金融实力与实体经济一并衰弱,为买空卖空基金的袭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马来西亚1997年的货币供应量较上年略有增加,利率稳定,工矿业生产指数上升。然而,这些稍显积极的指标并不代表马来西亚的整体积极态势。股价指数从4位数跌到3位数,下跌1倍多,反映其实体经济极度乏力。国际收支赤字增多,外汇储备减少,货币贬值,显示其外需经济正在滑坡。这就难怪马来西亚被很快卷入货币-金融危机的狂潮之中了。
韩国曾积极引进外资,培育出口主导型产业,实现了被誉为“汉江奇迹”的经济增长。1996年韩国的实际GDP增长率为7.1%,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持续景气。然而,进入1997年,自1月韩宝集团破产以来,三美、真露、起亚、大农等大财阀-大企业相继破产或拒绝付款。国际信用下降的金融机构,在海外筹资碰到困难。持有不良债权的金融机构,金融不稳表面化。政府的金融改革政策迟迟不出台。同1996年相比,1997年韩国的股价指数下降近200点,失业率上升,国际收支持有不小的赤字,外汇储备减少100多亿美元,货币贬值近150韩元。韩国为了摆脱危机,不惜冒企业破产、失业者增加的风险,答应IMF提出的紧缩财政、强制银行合并、压低增长率等苛刻条件,接受了IMF等约58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
(二)金融实力低下是危机产生的通病
泰、马、韩三国危机前夕的金融状况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货币贬值、外汇储备减少、金融实力软弱。这恰恰是最适于买空卖空基金活动的金融环境。再就是,金融改革的过缓或过急,导致承受金融风险的能力大降;金融安全措施不力,无法防范短期流动资本的侵扰。买空卖空基金趁这些国家货币贬值之机,买入大量此种货币,一待升值时,又卖出,这样一买一卖,即可将大笔美元攫取到手。相反的典型例子是中国。1997年,中国外汇储备额达1398.90亿美元(1996 年为1050.29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年均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8.29元(1996年为8.31元)。如此强劲的金融实力,加之对外来资本的有序吸吐,并有健康增长的实体经济基础,买空卖空基金只能对中国金融市场望而却步。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类正迈向21世纪,在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与趋势。这不仅因为电子、电子通信、多媒体等高新技术产生并推动了新的生产力和网络产业等创新型知识经济,强有力地支撑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运行;而且全球化实践创造出的经济奇迹,证明它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济差别划分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治利益驱使富国以经济为筹码,在穷国身上巧取豪夺政治权益;军事强权又把弱国掌握自己经济命脉的权利剥得精光。这样,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带来阳光的同时,也时有阴霾生成。像亚洲金融风暴,就将全球化中的亚洲繁荣摧残为一片凋零,今后需要花上不短的时间,才能再次赢回亚洲经济的春天。
标签:经济全球化论文; 金融论文; 金融风暴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