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5 a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动态演变特征
麦丽开·艾麦提,满苏尔·沙比提①,张雪琪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 基于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1982、1990、2000、2010和2017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对该地区近35 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2—2017年研究区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不断增加,分别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92%和0.33%增加到13.06%和0.67%;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则分别减少8.43×104、4.48×104和2.81×105hm2;湿地和水域面积变化波动较小,但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减少面积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0.08%和0.14%。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变化速率最大,达4.73%,建设用地次之。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主要受到年均气温上升,相对湿度下降和蒸发量增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以及未利用地面积的减少主要受到人口、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GDP急剧增长等人文因素的影响。除此以外,政策因素调整也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动态演变;驱动因素;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与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核心领域[1],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表现形式,在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LUCC作为全球变化主要因素之一,对生态系统、气候、水资源变化和粮食产量等有很重要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水和土壤环境质量以及区域粮食安全[3]。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建成区逐步扩张,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土地利用/覆被不断演化,进而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4]。因此,对LUCC的研究就显得愈加重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LUCC的研究主要涉及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特征[5]、影响因素[4,6]、生态环境效应[7]和预测模型研究[8]等,这类研究也是西北干旱区绿洲演变研究的主题。对位于西北干旱区的黑河[9]、疏勒河[10]、塔里木河[11]和开都-孔雀河流域[12]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的相关研究发现,在人类活动驱动下,这些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发生剧烈变化,天然草地和林地等向人工绿洲中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化。虽然干旱区绿洲LUCC研究较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研究方法上,较多学者利用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度模型,而缺乏对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转移方向的分析;或只关注土地利用/覆被与景观格局时间变化特征,缺乏空间特征分析[13]。叶尔羌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区重要组成部分,对叶尔羌河流域的研究多集中在气候变化[14]和水资源配置[15]等方面,针对LUCC及其驱动力因素的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鉴于此,利用叶尔羌河流域1982、1990、2000、2010和2017年5期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3S技术,研究叶尔羌河流域近35 a来土地利用/覆被动态演变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其自然和社会驱动因素,并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因素间的关系,为研究区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叶尔羌河流域(34°50′~40°31′ N,74°28′~80°54′ E)地处新疆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由于流域南、西和北3面分别受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和南天山的阻挡,属典型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的叶城、泽普、莎车、麦盖提和巴楚5县是新疆最大的农业灌区,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良好,是新疆优质粮棉生产基地[16]。研究区土地总面积为4.96×106hm2,占新疆总面积的2.98%,粮食总产量为1.63×106t。至2017年末,研究区人口为2.32×106人,其中乡村人口约为1.81×106人,占总人口的78.02%。研究区生产总值为347.79亿元,农业总产值为20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4.02%。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包括:(1)土地利用数据来自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www.gscloud.cn),Landsat TM、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成像时间分别为1982、1990、2000、2010和2017年6—10月,分辨率均为30 m,每期5景,轨道号分别为147/32、147/33、148/32、148/33和148/34,云量均小于10%。影像采用7、5和3波段合成,未受云、雾和积雪等影响,通过几何校正处理,图像质量良好。(2)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来自中国气象数据网(http:∥cdc.cma.gov.cn),1982—2017年逐月气象实测数据来自巴楚县站(区站号为51716)和莎车县站(区站号为51811)。(3)径流量数据来自叶尔羌河源流山区卡群水文站。(4)社会经济数据来自1983—2018年《新疆统计年鉴》以及1983—2017年《喀什统计年鉴》和《喀什地区水资源公报》。
2.2 数据预处理
(1)遥感影像预处理。已对影像数据进行系统辐射校正和基于地面控制点的几何校正,只需进行几何精校正。以研究区1∶1万地形图为基础,结合谷歌地球对2017年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并以此配准其他4景影像,精度小于1个像素。(2)波段融合、拼接、裁剪。依次选取7、5和3波段进行融合、拼接,并按研究区矢量数据进行裁剪。(3)人机交互式解译。结合实地考察和研究区土地利用状况,将叶尔羌河流域土地利用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7类,精度评价达到要求后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4)后处理。采用ENVI 5.3软件Majority/Minority Analysis工具对分类结果中小碎点区域进行合并,并结合野外考察、在线卫星图和已有地形图数据对解译结果进行检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5期影像数据Kappa系数均大于0.85,分类结果符合精度要求[17],满足研究需要。(5)转移矩阵计算。采用ArcGIS 10.2软件spatial analysis模块区域分析功能对分类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区域分析,并采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6)采用ArcGIS 10.2软件制作研究区1982、1990、2000、2010和2017年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图1)。
图1 1982—2017年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时空分布
Fig.1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land use/ cover chang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rkant river basin from 1982 to 2017
2.3 研究方法
2 .3 .1 单一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动态度
转移矩阵在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分析中被广泛使用,该方法有助于了解研究初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流失动向和研究末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来源,能反映研究时段内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之间相互转化情况[12]。利用ArcGIS 10.2软件对5期遥感影像进行区域分析,得到研究区1982—1990、1990—2000、2000—2010和2010—2017年土地利用/覆被转移矩阵。
1982—2017年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见表1。由表1可知,研究区以未利用地、耕地和草地为主,3者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95.23%。其中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持续增加,分别由4.92%和0.33%增加到13.06%和0.67%;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占比则呈递减趋势,分别由3.90%、8.41%和80.33%减少到2.21%、7.51%和74.67%;湿地和水域面积变化较小,但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面积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0.08%和0.14%。
(1)
式(1)中,k 为研究时段某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年均动态度,%;U a和U b分别为研究初期和末期某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面积,hm2;T 为研究时长,a。若T 为年时,k 值为研究区此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年变化率。
由图5可知,研究区年径流量近35 a大致呈上升趋势,其中,1985—1993年为径流量减少阶段,期间大多数年份年径流量小于多年平均径流量,即进入枯水期[21],1993—2015年为径流量显著增多时段[22]。1982—2016年年径流量累积距平值大多数为负值,这说明在研究期间持续枯水时段明显多于丰水时段。因此,研究区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面积变化很可能受年径流量的影响。
总动态度表示研究期内某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转出部分和转入部分之和与研究初期该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面积之比,可反映整体动态变化程度,计算过程参见文献[18]。
对单一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总动态度(表3)而言,1982—1990年,湿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总动态度较高,分别为3.92%、3.16%和2.93%;1990—2000年,建设用地、耕地、湿地和草地总动态度较高,显示为12.83%、8.14%、5.64%和5.06%;2000—2010年,建设用地、林地和湿地总动态度较高,分别为14.17%、8.03%和3.84%;2010—2017年,建设用地、林地和耕地总动态度较高,分别为16.99%、10.47%和4.17%;1982—2017年,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总动态度较高,分别为4.77%、4.52%和2.28%。这表明近35 a来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间相互转化剧烈,空间结构变化较大,尤其是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总动态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是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点,对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综合动态度表示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剧烈程度,计算过程参见文献[19]。
考虑到社区人力资源不够,管理者和医生并不一定完全理解,因此,项目启动之初,宁波市卫计委也允许有条件的区县自行开办培训,但是按照项目设计来完成,要有标准化考核。2014年第一年,慈溪县就选择自行办班,其他九个区县都委托宁波一院完成。
2 .3 .4 土地利用/覆被转移矩阵
单一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度可以反映研究区在一定时间段内某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5],直观地反映某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幅度和速度,计算公式为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 覆被总体变化特征
历年平均无霜期243 d。最大积雪深度35 cm(1984年1月19日)。最多风向及频率北东风22%,最大风力22 m/s,阵风10级。
第三个驱动是装备制造业和新经济发展。今年以来,传统行业用电低速增长的同时,新兴产业用电增速遥遥领先。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用电增速均超10%。服务业中的数据中心等用电量大幅增长。
表1 1982—2017年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 覆被类型变化
Table 1 Land use/ cover chang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rkant river basin from 1982 to 2017
3.2 土地利用/ 覆被类型动态变化特征
由表2可知,对单一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动态度而言,1982—1990年研究区耕地动态度最大,为2.86%,其次为湿地和建设用地,动态度分别为1.83%和1.68%,而林地、未利用地和草地动态度较小。1990—2000年,耕地动态度继续增加,增至5.13%,草地动态度最小,仅为-0.03%。2000—2010年,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为2.99%,其次是耕地和林地,动态度分别为2.45%和-2.27%。未利用地变化最慢,动态度为-0.15%。2010—2017年,建设用地变化速率仍最快,动态度为3.67%,其次分别为耕地(2.10%)和林地(-1.85%),未利用地变化速率最小(-0.19%)。1982—2017年,耕地变化率最大,其次为建设用地,动态度分别为4.73%和3.04%,未利用地、水域和草地变化率均较小,动态度分别为-0.20%、-0.23%和-0.31%。总体上,未利用地、水域和草地转化率较低,较为稳定;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转化率较高,变化最为强烈。
2 .3 .3 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综合动态度
1982—199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综合动态度为0.17%,1990—2000年为0.42%,2000—2010年为0.27%,2010—2017年为0.36%,1982—2017年为0.17%,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这表明近35 a来,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内部结构变化比较复杂、频繁,各类型间转换活跃程度较不均衡。
表2 1982—2017年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单一土地利用/ 覆被类型动态度
Table 2 The dynamic degree of land use/ cover typ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rkant river basin from 1982 to 2017
表3 1982—2017年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单一土地利用/ 覆被类型总动态度
Table 3 The total dynamic degree of land use/ cove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rkant river basin from 1982 to 2017
3.3 土地利用/ 覆被类型转移的时空变化特征
由表4可知,1982—1990年新增耕地主要由未利用地转化而来,转化面积占耕地转入总面积的91.71%;林地向未利用地的转化十分活跃,转化面积为1.19×104hm2;建设用地主要由未利用地和草地转化而来,转化面积分别占建设用地转入总面积的77.27%和20.48%。在转移方向上,未利用地和草地转化为耕地代表开荒、毁草造田等开发活动,而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向未利用地的转化则代表研究区生态环境恶化。1990—2000年,耕地延续之前的增加趋势,主要由未利用地和草地转化而来,转化面积分别占耕地转入总面积的53.11%和44.46%;林地转出方向主要为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转化面积分别占林地转出总面积的79.89%、12.29%和7.40%,这说明林地退化和毁林开荒造田是林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与1982—1990年相比,1990—2000年草地向耕地转移面积增加69.44%。草地、林地、湿地和水域面积的持续减少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2000—2010年,新增耕地主要由林地和草地转化而来,转化面积分别占耕地转入总面积的55.28%和28.92%。转化为草地和林地的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增长。林地与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虽有所减少,但草地向林地的转化面积仍占林地转入总面积的36.03%。2010—201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点表现为耕地面积大规模增加和未利用地面积大规模减少。其中,未利用地转化面积占耕地转入总面积比例最大,达42.21%。草地和未利用地间的转化依然非常活跃,草地向未利用地和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化面积分别为0.45×104和1.21×104hm2。2010年之后研究区草地面积减少趋势有所缓和,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幅度有所提高,其增加面积主要来自未利用地。综合分析可知,1982—2017年,耕地和建设用地始终保持由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入为主的单向不平衡状态;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始终保持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单向不平衡状态;湿地和水域处于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变的双向转换状态。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主要转化方向为草地、林地和水域转变为耕地和未利用地,未利用地转变为耕地、草地和林地。
表4 1982—2017年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 覆被类型转移矩阵
Table 4 Land use/ cover transfer matrix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rkant river basin from 1982 to 2017hm2
T1、T2、T3和T4分别为1982—1990、1990—2000、2000—2010和2010—2017年4个时段。
4 讨论
本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以宝儿康散高剂量(即说明书中用量的两倍)治疗小儿急性腹泻(脾虚湿困证),其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低剂量组(即说明书中用量)和阳性对照组(止泻灵颗粒);在止泻时间和部分单项症状(大便稀溏、便次增多、肢体困倦、面色少华)疗效上,高剂量组优于阳性对照组,但较低剂量组并未显示出差异。试验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综上可以认为,宝儿康散高剂量(即说明书中用量的两倍)治疗小儿急性水样便腹泻病(脾虚湿困证),疗效优于阳性对照药止泻灵颗粒和宝儿康散低剂量(即说明书中用量),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4.1 自然因素影响分析
基于研究区内2个气象观测站1982—2016年气象数据,同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分析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
一般来说,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该区域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20],自然环境影响因子包括气候、土壤、水文、地质和地貌等,是导致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内因,其中气候为主要影响因子;人为影响因子包括人口、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水平和政策因素等,是导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外因,也是主导因素[1]。
4 .1 .1 气象要素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
教师讲解阶段是教学的第一阶段,主要是指对分割后知识点进行讲解,这一阶段的和谐课堂教学工作应在课堂开始后前15分钟进行,而且讲解工作必须做到细致、充分。仍以乘法口诀为例,将乘法口诀分割完毕后,选取1-3阶段的运算方法作为知识点,在讲解时,应该从1讲起,由于1的运算是最多的,可以将其与其他8个数字的运算方式列成一个竖列,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来,详解1和其他8个数字的计算。确定学生理解之后,在第二列写出2和其他数字的运算方式、结果,并进行详细讲解。在第四列以后不再标写数字、结果,只留空白,讲解阶段结束。
1982—2016年,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年平均气温增长率为0.33 ℃·a-1,近35 a来年平均气温升高约1.40 ℃,呈明显增长趋势(图2);年平均降水量增长率为0.13 mm·a-1,35 a内年平均降水量增加约4.40 mm,呈波动式缓慢增长趋势(图3);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9.90%,年平均相对湿度最大值为55.80%,最小值为41.40%(图4)。研究区地处干旱区,对气温和降水变化较敏感,在降水量略微上升的情况下,气温增长和相对湿度下降导致研究区水体蒸发量增加[14],这一方面导致地表水大量蒸发,湿地大面积萎缩,水域面积明显缩小,使得研究区盐碱地面积增加;另一方面导致植被和土壤需水量增加,并加剧了植被退化,使植被覆盖度下降,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
体现现代化。新法案中体现了双重注册、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职业发展途径和其他一些自2006年该法案最后一次授权以来的突出实践措施。
4 .1 .2 径流量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
近35 a研究区年径流量见图5。
女警官摇摇头。何良诸觉得,自己问得有点下作,好像他是被押解的嫌疑犯。何良诸站起身,女警官主动与他握手。她的手真绵软,到底是女人。
图2 1982—2016年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年 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Fig.2 Trend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rkant river basin from 1982 to 2016
图3 1982—2016年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年 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
Fig.3 Trend of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rkant river basin from 1982 to 2016
图4 1982—2016年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年 平均相对湿度变化趋势
Fig.4 Trend of annual mean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rkant river basin from 1982 to 2016
2 .3 .2 单一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总动态度
通观全书,王玉生的新著文风踏实,文笔流畅,文采飞扬,体现出作者的史观、史学、史识和史才,体现了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读来有博大中正、凝重厚实之感,是一部深入研究蔡元培大学职能思想的佳作。这部著作的问世,必将能够对我国大学改革与发展以重要的、有益的现实启示。
图5 1982—2016年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年 径流量变化趋势
Fig.5 Trend of annual run off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rkant river basin from 1982 to 2016
4.2 人为因素的影响分析
由图6可知,1982—2017年叶尔羌河流域总人口从1982年的113.94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232.74万人,35 a间增加118.80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2.06%;GDP由1982年的3.47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347.79亿元,2017年GDP是1982年的100.23倍,年均增长14.07%。
图6 1982—2017年叶尔羌河中下游 流域人为因素变化状况
Fig.6 Trend of human factor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rkant river basin from 1982 to 2017
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引起粮食产品需求量急剧增加,原有面积耕地的生产量无法满足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人们为满足生存发展需求,大面积砍伐森林和开垦未利用地来扩大耕地面积,因此研究区大量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向耕地转移;另一方面引起住房和精神产品需求量也相应提高,使城镇建设、居民住宅和工矿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这说明人口增长是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直接原因。
政策也是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政策因素往往在短期内就能引起土地利用格局重大调整。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扩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和分水政策的大规模实施,使得林、草地面积减少速度变缓,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此外,2001年启动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提高了塔里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19],叶尔羌河流域生态也有所改善,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增加。
综上,影响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各驱动因子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因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各驱动因子间并不完全是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26]。
5 结论
利用1982、1990、2000、2010和2017年遥感数据以及研究时段内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探讨1982—2017年叶尔羌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
(1)近35 a来叶尔羌河流域土地利用组成结构未发生显著改变,土地利用类型仍以未利用地、耕地和草地为主,3者面积之和占流域总面积的95%以上。除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大外,1982—2017年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呈减小趋势,其中耕地动态度最大,建设用地次之,未利用地最小。
(2)研究时段内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变化差异较大。对单一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动态度而言,未利用地、水域和草地动态度较低,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动态度较高。对单一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总动态度而言,耕地和建设用地总动态度最高,总动态度分别为4.77%和4.52%。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综合动态度呈增长趋势。
(3)1982—2017年研究区耕地和建设用地始终保持由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入为主的单向不平衡状态;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始终保持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单向不平衡状态;湿地和水域处于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变的双向转换状态。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主要转化方向为草地、林地和水域转变为耕地和未利用地,未利用地转变为耕地、草地和林地。
是指进行脚手架搭设、更改、拆除等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第三方组织的脚手架相关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但其证书不需要阿美认证。其必须在脚手架主管监督下进行脚手架搭设、更改、拆除等相关作业。
(4)1982—2017年叶尔羌河流域气候变化、径流量、人口和GDP变化使得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变化。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以及林地、草地、湿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减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受气候暖干化和人口增加的影响所致。此外,政策调整也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采购部门应认真收集整理物资供应商的相关信息,形成供应商资源库,以数据库的形式不断补充更新。在数据库中应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供货质量等信息分项评级,根据综合评分高低筛选长期合作供应商。通过供应商资源库的建立,可以减少采购工作中询价时间和降低供需不符的风险。同时相对稳定的合作也有利于企业争取更低的采购价格和更好的供货服务。
参考文献:
[1] 于皓,张柏,王宗明,等.1990—2015年韩国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地理科学,2017,37(11):1755-1763.[YU Hao,ZHANG Bai,WANG Zong-ming,et al .Land Cover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Since the 1990s[J].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7,37(11):1755-1763.]
[2] 刘纪远,宁佳,匡文慧,等.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J].地理学报,2018,73(5):789-802.[LIU Ji-yuan,NING Jia,KUANG Wen-hui,et al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Us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2010-2015[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8,73(5):789-802.]
[3] 姜朋辉,赵锐锋,赵海莉,等.1975年以来黑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演变[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28(5):473-479.[JIANG Peng-hui,ZHAO Rui-feng,ZHAO Hai-li,et al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in Middle Section of Heihe Basin Since 1975[J].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2012,28(5):473-479.]
[4] 韩会然,杨成凤,宋金平.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J].经济地理,2015,35(5):148-154,197.[HAN Hui-ran,YANG Cheng-feng,SONG Jin-ping.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 of Land Use Change in Beijing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J].Economic Geography,2015,35(5):148-154,197.]
[5]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等.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4,69(1):3-14.[LIU Ji-yuan,KUANG Wen-hui,ZHANG Zeng-xiang,et al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Patterns and Causes of Land Use Changes in China Since the Late 1980s[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4,69(1):3-14.]
[6] LAMBIN E F,GEIST H J,LEPERS E.Dynamics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in Tropical Regions[J].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2003,28:205-241.DOI:10.1146/annurev.energy.28.050302.105459.
[7] ZORRILLA-MIRAS P,PALOMO I,GMEZ-BAGGETHUN E,et al .Effects of Land-Use Change on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s:A Case Study in the Doana Marshes (SW Spain)[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4,122:160-174.
[8] 郎文婧,李效顺,卞正富,等.徐州市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及其空间扩张模拟[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33(7):592-599.[LANG Wen-jing,LI Xiao-shun,BIAN Zheng-fu,et al .Analysis of Changes in Land Use Pattern in Xuzhou City and Simulation of Its Spatial Expansion[J].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2017,33(7):592-599.]
[9] 曹琦,陈兴鹏,师满江,等.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主导因素驱动力[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5):220-227.[CAO Qi,CHEN Xing-peng,SHI Man-jiang,et al .Land Use/Cover Changes and Main-Factor Driving Force in Heihe Middle Reaches[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14,30(5):220-227.]
[10]马中华,张勃,张建香,等.疏勒河中游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8):97-101.[MA Zhong-hua,ZHANG Bo,ZHANG Jian-xiang,et al .The Change of Land Use/Cover in Shulehe River[J].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26(8):97-101.]
[11]郝兴明,李卫红,陈亚宁.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J].中国沙漠,2007,27(3):405-411.[HAO Xing-ming,LI Wei-hong,CHEN Ya-ning.Analysis of Socio-Economic Driving Forces o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in Tarim River Basin[J].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2007,27(3):405-411.]
[12]杜清,徐海量,凌红波,等.开都孔雀河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景观破碎化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6):795-799.[DU Qing,XU Hai-liang,LING Hong-bo,et al .Changes in Land Use/Cover Change and Fragmentation of Landscape in the Kaidou-Kongque River Valley in Recent 20 Years[J].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2014,30(6):795-799.]
[13]祖拜代·木依布拉,夏建新,普拉提·莫合塔尔,等.克里雅河中游土地利用/覆被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生态学报,2019,39(7):2322-2330.[ZUBAIDA Muyibul,XIA Jian-xin,POLAT Muhtar,et al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Keriya River[J].Acta Ecologica Sinica,2019,39(7):2322-2330.]
[14]孙桂丽,陈亚宁,李卫红,等.新疆叶尔羌河冰川湖突发洪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冰川冻土,2010,32(3):580-586.[SUN Gui-li,CHEN Ya-ning,LI Wei-hong,et al .The Response of 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Yarkant River,Xinjiang[J].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2010,32(3):580-586.]
[15]杨明智,薛联青,郑刚,等.基于WEAP的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6):493-499.[YANG Ming-zhi,XUE Lian-qing,ZHENG Gang,et al .Optimized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Yarkand River Basin Based on WEAP Model[J].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13,41(6):493-499.]
[16]张雪琪,满苏尔·沙比提,马国飞.叶尔羌河流域土地覆被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41(6):152-160.[ZHANG Xue-qi,MANSUR Sabit,MA Guo-fei.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Land Use/Cover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in Yarkand River Basin[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8,41(6):152-160.]
[17]俞俊霞.崇仁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抚州:东华理工大学,2017.[YU Jun-xia.Assessing the Land Use Change and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of Chongren County[D].Fuzhou: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7.]
[18]满苏尔·沙比提,马国飞,张雪琪.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冰川冻土,2017,39(6):1241-1248.[MANSUR Sabit,MA Guo-fei,ZHANG Xue-qi.Analysis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orce in Tomur National Nature Reserve[J].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2017,39(6):1241-1248.]
[19]张军峰,孟凡浩,包安明,等.新疆孔雀河流域人工绿洲近4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J].中国沙漠,2018,38(3):664-672.[ZHANG Jun-feng,MENG Fan-hao,BAO An-ming,et al .LUCC Analysis of the Upstream of the Kongqi River,Xinjiang,China[J].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2018,38(3):664-672.]
[20]郑晓,王乃昂,李卓仑,等.1990—2005年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J].中国沙漠,2010,30(4):857-861.[ZHENG Xiao,WANG Nai-ang,LI Zhuo-lun,et al .Analysis on Land Use/Cover Change During 1990:2005 in Shule River Basin[J].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2010,30(4):857-861.]
[21]何兵,高凡,闫正龙,等.叶尔羌河径流演变规律与变异特征[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29(1):38-43,49.[HE Bing,GAO Fan,YAN Zheng-long,et al .Evolution and Variation of Runoff in Yarkant River[J].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Engineering,2018,29(1):38-43,49.]
[22]张贤芳,舒强,李偲.叶尔羌河近48年来径流演变规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93-97.[ZHANG Xian-fang,SHU Qiang,LI Cai.Rules of Runoff Variation of Yarkand River in Recent 48 Years[J].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26(1):93-97.]
[23]马晴,李丁,廖杰,等.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1):148-155.[MA Qing,LI Ding,LIAO Jie,et al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the Oasis of Shule Riv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J].Economic Geography,2014,34(1):148-155.]
Spatial-Temporal Dynam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ove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rkant River Basin in Recent 35 Years.
Malika AMAT ,Mansur SHABIT ①,ZHANG Xue -qi
(College of Geography Science and Tourism,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rkant River Basin in 1982, 1990, 2000, 2010 and 2017, GIS technology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land use/cover change of the area within the 35 a.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82 to 2017, the propor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study area was continuously increased, the increasing extent is from 4.92% and 0.33% to 13.06% and 0.67%, respectively; The areas of forest land, grassland and unused land decreased by 8.43×104, 4.48×104 and 2.81×105hm2, respectively. The change of wetland and water area is relatively minor, meanwhile, they generally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he reduced area accounts for 0.08% and 0.14%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River basin, respectively. Among all land use types, the change rate of cultivated land was the highest, up to 4.73%, which followed by construction land. The reduction of forest land, grassland, wetland and water area was mainly affected by natural factors such as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rise, relative humidity decline and evaporation increase; The in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areas and the decrease of unused land area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human factors such as populatio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primary industry and sharp growth of GDP. In addition, the adjustment of policy factors also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land use/cover change in the study area.
Key words :land use/cover; temporal and spatial dynamic evolution; driving facto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rkant River Basin
收稿日期: 2019-03-1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61100)
① 通信作者 E-mail: mansursa@163.com
DOI :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162
麦丽开·艾麦提,满苏尔·沙比提,张雪琪.近35 a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动态演变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35(9):1118-1126.
Malika AMAT,Mansur SHABIT,ZHANG Xue-qi.Spatial-Temporal Dynam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Cove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rkant River Basin in Recent 35 Years[J].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2019,35(9):1118-1126.
中图分类号: X826;F301.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4831(2019)09-1118-09
作者简介: 麦丽开·艾麦提(1994—),女,维吾尔族,新疆疏附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干旱区绿洲环境演变研究。E-mail: malika1210@163.com
(责任编辑: 王昌群)
标签:土地利用论文; 覆被论文; 时空动态演变论文; 驱动因素论文; 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论文;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