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撰写历史小论文——兼谈上海高考卷中的材料分析论证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材料论文,小论文论文,历史论文,高考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上海市高考改革的力度加大了,表现在历史试卷中则是出现了历史小论文题(也称“材料分析论证题”)。从2001年的“公开信”题(18分)到2002年的“上海巨变”题(23分),再到2003年的“中国近代化”题(30分),小论文题的分值在不断增加,试题的开放度也在不断加强,逐步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历史小论文题。这一命题趋势,适应了上海市二期课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势头不会逆转,只会增强。在这一背景下,怎样撰写历史小论文的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日益为广大师生所重视。
古人云:“文无定法。”写小论文也一样,设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如果说有什么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本文结合高考卷中的历史小论文题,讲一些共性的写作方法,谨供参考。
写历史小论文,既要符合写“论文”的一般要求,又要体现“历史”的特征。所谓“一般要求”,就是要具备小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所渭“历史特征”,就是要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论点要源于史实,它是对史料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判断;论据要务实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料;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说明论点的过程,其方法有举例论证、分析论证、引证论证、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等等,这里不一一展开了。
高考试卷中的历史小论文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史论题,要求考生证明某一历史观点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举一例子:“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种说法是否有理?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这就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史论题。二是史料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史料中提炼出文章的主题,然后自拟标题,谋篇布局,撰写论文。2003年,上海历史高考卷中的“中国近代化”题,就是典型的史料题。
应对高考要求,撰写历史小论文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是认真审题。
首先,审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确立论点的主题。主题只有一个,如今年上海历史高考小论文题的主题就是“中国近代化”。主题错了,方向就偏了。其次,审题是“磨刀”的过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可是,在现实中不重视审题的大有人在。今年上海高考卷的小论文题中明确提示:“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下列材料。”高考命题者仍担心考生会忽视这一提示,于是再强调:“注意,必须联系世界史内容论述。”但是,在阅卷中反映出的问题令人吃惊,约有80%的考生仍未联系世界背景来论述!其结果是被扣去8分。会不会审题,并非是简单而粗心或者仔细的问题,它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学习品质和思维能力,不可等闲视之。上海版的高中历史教材,其特点是中外合编,编著者目的很明确,把中国历史融入世界的背景中去考察。考查审题中出现的偏差,折射出的是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是确立标题。
历史小论文题,一般都要求自拟标题。标题是一篇文章的名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题目。好的标题鲜明生动,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标题与主题有区别又有联系,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标题是文章的命名。标题可以改变,主题却是固定的。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改编成戏剧后叫《祥林嫂》,标题改了,主题却没变。今年上海高考中的小论文题,给出了六幅图片和注文,反映的主题只有一个:“中国由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开放的近代化历程。”围绕这一主题,考生们写出了各具特色的标题,摘录如下:“历史沉浮中的求索之路”“应对挑战,融入世界”“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从被动挨打到主动迎战”“百年耻辱话中国”“开放则兴、闭锁则亡”“上下求索为复兴——中国近代化之路”“从屈辱走向辉煌”“千年求变为富强”,等等。林林总总的标题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这一主题。总之,标题一要贴切,二要简洁、三要新颖。
第三是推敲论点。
论点又叫观点。要推敲论文的大小论点,看看这些论点有没有错误,有没有片面性,有没有绝对性以及不妥之处。观点不正确就离开了主题,也会影响内容的表达。怎样推敲论点呢?先举一道立论题为例:“范文澜先生认为:‘腐烂了的封建主义决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请结合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外历史分析这一观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如果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列出分论点:经济上,一个是小农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个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政治上,一个以天朝大国自居还闭关自守,一个却竭力用商品和炮舰在开拓世界市场;军事上,一个还处在冷兵器为主的军事装备时代,一个却在使用来复枪和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舰。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这些分论点逐一展开,就不难证明“腐烂的封建主义决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这一论点。再举一道驳论题为例:“史学界有人认为,项羽搞分封,走的是一条违反历史发展的封建割据的道路;而刘邦得人心,走的却是一条顺应历史发展的封建统一的道路。刘胜项败是统一战胜分裂,这是历史的必然。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写一篇800~1000字的历史小论文。”如果不同意,要驳倒对方,同样要确立自己的分论点:第一,刘邦和项羽都搞过分封,他们之间不存在在统一与分裂的斗争;第二,分封并不完全等于分裂,项羽搞分封也不是企图恢复秦以前诸侯割据的局面;第三,人心向背,知人善任,是刘胜项败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可分三段展开议论,驳斥对方“刘胜项败,是统一战胜分裂”的观点。
第四是组织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充分占有史料是写不出历史小论文的。历史高考是闭卷笔试,因此,首要把握和理解历史教科书中的基本史实,没有史实支撑的论点,就成了无本之本、无源之水。其次,要选择材料,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鉴别、剪裁。怎样对众多史料做出取舍呢?选材贵在一个“严”字,一是要围绕主题选择材料,二是要选择有典型意义的史料,三是要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电影、电视中戏说的成分当然不能用。以今年上海高考卷中的“近代化”题为例,如果自拟的标题是“应对挑战,融入世界”,那么结合试题给出的材料,围绕这一标题可分两个阶段选择材料。第一阶段,面对西方挑战,中国的应对是被动的。典型的史实有: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的史实,边疆危机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制度”的史实,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文化”的史实。第二阶段,中国主动开放,融入世界。典型的史实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道路,其中包括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的内容,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等史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观点,表现主题。
当然,一篇好的论文,还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谋篇和布局,过渡和照应,等等。这些写文章的一般方法就不赘述了。
标签:上海高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