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策略浅析论文_邓秀龙,尹强,王立昂

现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策略浅析论文_邓秀龙,尹强,王立昂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014010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探讨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具体措施,望能为此领域实践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策略

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座高层建筑好比是一座小城市,在这座小城市中,集仓库、居住、办公、娱乐、餐饮及购物等功能于一体,能够同时容纳成百上千人开展各项活动。针对此种多功能建筑而言,有着较大的用电量,内部装修繁多,且多为可燃物,财富集中,人员复杂,有着许多的潜在的火险隐患。本文就现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策略作一探讨。

1.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

1.1火势蔓延快

(1)烟囱效应。针对高层建筑来讲,如果其电缆井、管道井、楼梯间及风道等位置在防火分隔方面存在问题,当真有火灾发生时,便会犹如一座高耸的烟囱,建筑越高,此种烟囱效应也就越突出、越强烈。比如一座100m高的建筑,在不受任何阻挡的状况下,在30s左右,烟气便能够顺着竖向管井,不断向顶层扩散。(2)室内装修多为可燃材料。在整个高层建筑架构中,不管是商场,还是宾馆、办公楼,因其有着不同用途及需要,通常会依据自身特点来装修,但在实际装修时,便会大量采用可燃性材料,尤其是化工品,针对此些化工材料而言,因多为碳氢化合物构成,当发生火灾,在燃烧分解时,便会有大量毒气产生,此外,还会产生许多的水蒸气、烟尘等,此些气体与烟尘均会危害人体,而且还会对建筑物中消防扑救以及人员疏散造成阻碍与影响。(3)管道纵横交错。设置于高层建筑中的电缆管道、排烟管道、空调风管及排气管道等,较为繁杂,垂直与水平交叉,当发生火灾时,便会成为扩大火灾的危险途径。

1.2疏散困难

(1)疏散距离长。由于高层建筑的楼层数较多,垂直距离比较长,疏散至地面,或者是疏散至其它场所需要的时间便会随之增加。因疏散通道乃是固定的、有限的,而且距离也比较长,如果人员从大楼向地面疏散,所需时间也会比较长。(2)疏散措施不多。针对大多高层建筑来讲,其多依靠楼梯来进行安全疏散,而且在楼梯之间,如果有烟气窜入,便会对人员疏散造成影响。另外,消防云梯数比较有限,所能够伸展的高度也有限,因而无法全面、系统化满足建筑火灾扑救及安全疏散方面的要求。(3)人员集中。当发生火灾时,由于现场比较混乱,外加烟气影响与威胁,人便会出现本能的逃生欲及恐惧心理,他们首先想的就是从安全通道逃离。当人流大量融入到楼梯间时,便容易出现堵塞、拥挤的情况,难以疏散。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策略分析

2.1将消防设计工作做好

(1)对高层建筑防火分区及总体布局进行合理布置。防火分区乃是阻止或延缓火势蔓延的关键措施,包含2种,即竖向与水平。针对水平防火分区来讲,实际就是运用防火卷帘、防火墙等,于水平方向,分割各个楼层,使之成为若干个防火分区,依据《高规》相关要求,在各个分区中,需装设能够自动关闭防火门的装置,且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切实做到安装防火卷帘时,卷筒与墙以及卷筒与梁间,无缝隙,使其阻烟、防火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针对竖向防火分区来讲,实际就是针对建筑内的电井、水井、风道、垃圾井以及楼梯间,实施系统化的防火阻隔,对火势蔓延速度给予最大化阻挡,最终达到控制火灾的目的。(2)保障建筑的耐火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高规》相关规定得知,对于一类的高层建筑,其为一级耐火等级,而对于二类,其在耐火等级上规定的是≥2级,在实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需切实保证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当发生火灾时,需保证短时间内建筑物结构不出现损坏,以此为后续人员疏散赢得宝贵时间,最大程度减少火灾损失。在实际设计中,不仅要切实保证主体结构拥有高水平的耐火能力,而且还需考虑墙面、天棚等装修部位,拥有较好的耐火性能。(3)强化安全疏散设施设置及自然排烟设计。安全疏散设施设置以及防排烟设计,乃是整个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很重要的环节。由相关规范得知,需在电梯前室增设防排烟系统,而在疏散楼梯位置处,增设正现今的压送风系统。另外,还需强化自然排烟设计。针对自然排烟而言,乃是一种容易操作且经济、简便的排烟方式,可采用;但因各个楼梯之间有一定的热压差,烟气通常会充满整个楼梯间,无法疏散,所以,需要在楼梯间设置开窗,且在墙面上方设置排烟窗,还要方便开启。于疏散通道前上方、或者是防火门醒目位置,设置指示标志,提醒人员疏散。

2.2增强人员消防意识,强化硬件设施管理

完善的消防设施,以及规范的防火设计,乃是高层建筑实现防火的首要前提,但要想真正预防火灾发生,且最大化降低火患,关键还是要做好后期的各项管理,增强人们的整体防患意识。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燃”。于高层建筑长期使用中,对于管理者而言,需做到如下方面,其一,定期检测,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无论是何种设备,当其处于使用状态时,均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而对于消防设施、设备来讲,同样是这样,所以,需由专门机构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如果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与整改,使设备、设施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其二,持续完善,不断更新。改建、装修会时高层建筑的内部环境发生改变,对此,在消防设施、设备的配置方面,同样要做到随时补充与完善。其三,做好维护,正确操作。设备、设施都是由人来进行操作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的相关规定,消防控制室中的相关操作人员,除了要固定之外,还要经过系统化的消防培训,并且只有获得合格证之后,方能上岗;对于上岗人员而言,需对消防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性能熟练掌握,另掌握其基本的排除方法,做好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及保养工作,对于影响设施、设备运行的不安全因素,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另外,还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增强人员的消防安全责任与意识、人员的高素质乃是保障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基础,因此,增强人们的责任感、防患意识,对于消防安全意义重大。

3.结语

综上,高层建筑乃是社会大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在高层建筑中,往往隐藏有许多的消防安全隐患,需给予足够重视。在实际消防工作中,对高层建筑防火分区及总体布局进行合理布置,保障建筑的耐火能力,强化安全疏散设施设置及自然排烟设计。另外,还要增强人员消防意识,强化硬件设施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立, 况凯骞.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案例分析[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2):143-145.

[2]王志生, 李洪昌. 关于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安全与逃生策略分析[J]. 科学与财富, 2015(28):343-344.

[3]赵青华, 杨匀波. 贵州黔南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调研与防火策略[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07(7):125-128.

作者简介:

邓秀龙,男,山东省德州市人,本科

尹强,男,内蒙古赤峰市人,本科

王立昂,男,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本科

论文作者:邓秀龙,尹强,王立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现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策略浅析论文_邓秀龙,尹强,王立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