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变化的分析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收入水平论文,城乡居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2)07-0013-04
一、居民收入的现状分析
1.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决策者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见表1。
表1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及指数
年份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绝对数(元) 定基指数(%) 绝对数(元)
定基指数(%)
1978
133.6
100.00 343.4
100.00
1980
191.3
143.19 477.6
139.08
1985
397.6
297.60 739.1
215.23
1990
686.3
513.70 1510.2 439.78
1995
1577.7
1180.91 4283.0 1247.23
1996
1926.1
1441.69 4838.9 1409.11
1997
2090.1
1564.45 5160.3 1502.71
1998
2162.0
1618.26 5425.1 1579.82
1999
2210.3
1654.42 5854.1 1704.7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0》
表1表明,城乡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自1978年以来平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999年为1978年的16.54倍,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14.3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999年为1978年的17.05倍,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14.46%,而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15.93%,说明在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的收入水平基本得到了同步发展。由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用于消费支出的增加,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实践表明,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
2.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在扩大
(1)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扩大。在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他们之间的差距无论从比值还是从绝对差额来看,均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现利用表1资料作出分析比较,见表2。
表2 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
从表2中的比值可以看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经历了一个先逐渐下降后又逐渐上升的趋势;从绝对差额可以看出,进入90年代以后这种差距明显加大,从差距在1000元以上扩大到1999年的3643.8元,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相对贫困的趋势正在加重。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78-1984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一直保持在0.16左右,而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则由0.212上升到0.258;到1989年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则上升到0.23,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则上升到0.3。另据厦门大学朱小斌的测算,1994-1997年我国居民总体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34、0.445、0.457、0.493。从基尼系数同样反映出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这种状况既影响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抑制了农村市场的发展。从宏观角度上看,最终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步伐。
(2)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我国不同行业之间职工收入水平的差距一直存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差距不是很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工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见表3。
表3 国民经济12个行业职业平均工资 单位: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0》
从表3可以看出,1985年以前高收入行业大多是那些公认的艰苦、危险、劳动强度大的行业,如地质勘查业、采掘业、建筑业等,1985年各行业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的比值为1.8,绝对差额为629元;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进行,行业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垄断行业的优势地位日益体现出来,进入90年代以后,高工资行业均为垄断性行业,至1999年最高平均收入的行业工资高达12046元,为最低年均收入的行业工资的2.5倍,绝对差额为7214元。若考虑物价、货币购买力、住房、医疗、福利及其他非工资收入的因素,这种差距的拉大趋势则更明显。
(3)不同地区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多年来,由于地理因素、国家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趋势也在明显的加大,造成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人才流动加大的趋势。以不同地区之间城镇收入水平进行分析比较,见表4。
表4 国民经济12个行业职业平均工资 单位:元
从表4可以看出,1981年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比值为1.02,绝对差额仅为8元;而从1996年开始比值则高达1.4以上,绝对差额均在1600元以上,1998年则高达1909元,反映了东西部之间经济、收入差距加大的趋势。
另从1996-1999年的资料可以看出,虽然在1996年比值达到1.44,但其后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到1999年下降到1.35,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这种差距还会逐步缩小。
(4)不同所有制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在国民经济各种经济成份中,不同经济成份的职工收入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现以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职工收入水平为例进行分析比较,见表5。
表5 不同所有制之间居民的收入 单位:元
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我国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全民所有制职工和集体所有制职工的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在改革初期这种差距变化比较小,而进入90年代以后,这种差距在明显加大,到1999年二者之间的比值达到1.48,绝对额相差2769元。
(5)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就城镇居民而言,最低收入户的收入1985年为483元,最高收入户的收入为1384元,相差901元,而到1999年最低收入户的收入为2647元,最高收入户的收入则为12148元,相差9501元,相差3.6倍。有关调查显示,1991年全国30个省市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9,1999年全国31个省市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26,八年间基尼系数增长了36.84%,表明我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现象在逐年加重。
3.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国居民收入结构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即在正常的职业收入以外,还以多种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渠道取得收入,如财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现以转移性收入占人均收入的比重进行说明,见表6。
表6 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比重表 单位:元
从表6可以看出,在1985年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仅为8.39%,以后则明显加快,到1999年则占21.36%。由此可见,职业收入以外的收入已经成为居民收入,特别是高收入者的重要收入来源。
二、居民收入差距的效应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增强的同时,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伴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由此而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
1.收入差距加大,导致我国消费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发育缓慢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呈递减规律,收入的绝对水平越高,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缺口也就越大。由于我国收入分配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导致绝大部分居民相对贫困的加剧,从而造成整体消费的不足,制约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发育。
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0》刊载的数据表明,国民消费中,居民的最终消费所占的比重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最高时1989年达到80.7%,而在1999年则下降为78.8%;而在居民消费中,占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比重由1984年的64.9%,下降到1999年的47%。
2.收入差距的扩大,严重影响国家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
为拉动内需,增强国内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自1996年7月以来连续7次调低利率及对储蓄征收利息税,目的是使居民手中的大量储蓄用于消费和投资。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我国居民储蓄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回升。1996年底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为38520.8亿元,以后每年保持增长的势头,到1999年底达到59621.8亿元,3年间年平均增幅达7033.7亿元。可以看出,由于居民预期的收入不确定、预期的大额支出不确定,造成居民的惧怕心理,即使利率再降,对大多数居民的存款心理也不会出现较大的影响。
3.收入差距的扩大,严重影响国家的社会稳定
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公,大量的收入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严重腐败现象的存在,造成居民相对贫困的加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连年增加,经济犯罪案件有所增加,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三、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我国的国情及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造成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收入扩大的基本原因
改革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15.93%),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及城乡之间的不平衡,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此外,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进行,传统的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造成行业居民收入水平增长速度缓慢甚至下降,失业人数增加;而新兴及一些朝阳产业、垄断性行业,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使收入水平迅速上升,从表1和表3的资料能够充分说明该问题。
2.少数人的非法收入造成国民财产的高度集中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为一些不法分子创造了投机钻营、以权谋私的机会,致使大量的财产集中于少数人手中。非法收入的暴涨与腐败蔓延交织并存,牟取非法收入的主要手段是搞权钱交易、走私、贩私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这种现象在我国近20年的经济发展中愈加严重,近几年曝光的经济案件其数额高达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由于腐败现象的蔓延,也使得一部分人在腐败的保护伞下贪婪地、有恃无恐地聚敛国民财富,造成国民财产高度地集中于少数非法者手中。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字显示,1996年20%的富裕家庭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48%,20%的最低收入家庭仅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4%;而1999年20%的富裕家庭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55.4%,20%的最低收入家庭仅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1.5%。
3.垄断行业的存在造成不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
目前我国行业垄断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这些行业中缺乏竞争机制,在定价方面一般比较高,使得行业平均利润大大高于社会平均利润,形成行业垄断利润,由此而造成社会财富高度集中于这些行业。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职工年工资收入排名前两位的金融、保险业和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均属于垄断行业,其收入大大高于其他行业,造成了行业之间因垄断而形成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
4.国家的政策导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不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实施了不同的经济政策,导致了不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如经济特区、开发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与普通地区的不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不公平竞争环境。由于这些特殊区域、特殊企业的存在,使得他们比一般的地区、一般企业具有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也使得这些地区、企业职工的收入远远高于一般地区、一般企业,从而形成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计,从保持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大反腐力度、降低行业的垄断程度、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逐步缩小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以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收稿日期:200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