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IS中地籍宗地面积的方差分量估计(论文文献综述)
蒋朝阳[1](2017)在《参数互相关下方差分量和协方差分量的拟合推估》文中提出在测量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在进行常规的方差-协方差拟合推估时,通常假定随机信号具有各向同性的随机过程,在进行运算的过程中不考虑随机信号与观测噪声之间的相关性,然而现实中随机信号的各向异性具有普遍性,即随机信号和观测噪声之间也存在着相关联系。如果在进行拟合推估的过程中不考虑其相关性,其运算结果则不是最优的。为了求取最佳估值,本文在考虑随机信号和观测噪声以及已测点信号与未测点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前提下,选取最小二乘拟合推估法为研究模型来求解参数X和Y的估值,并采用观测噪声和随机信号的方差-协方差估计来确定随机模型。在求得解析式后,本文采用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法来协调拟合推估模型中观测噪声和随机信号之间的权比,随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模型的拟合推估,分别对比观测值互相独立下和参数相关下的拟合结果,分析其差异性,说明该算法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钟文军[2](2016)在《基于机联网的拖拉机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就是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2010年“车联网”的提出为汽车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经过几年的发展依然是目前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对于农业车辆,也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为满足农业车辆向网络化发展的趋势,提出拖拉机联网的可能。拖拉机联网系统,实现拖拉机与拖拉机之间的通信、拖拉机与远程监测中心的通信,实现信息的共享,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称为机联网。首先,论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农业工程领域发展迅速,多种前沿技术不断引入,如:GIS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对于无线远程监测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应用还是比较少,只有少部分农田信息的远程监测,系统不完善,在农业机械方面的应用则更少。目前对农业机械信息监测只是一些大型的联合收割、拖拉机等,监测信息不够完整、不够系统。课题结合研究现状,设计一种基于机联网的拖拉机远程监测系统,实现对拖拉机工作信息、图像视频的实时监测。其次,论文对机联网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拖拉机田间作业信息通过车载端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利用移动互联网,将处理好的数据传回数据控制中心。数据控制中心利用服务器端软件接收数据并存储,客户端实时显示车载端传来的数据。接着完成系统硬件的选型以及相关传感器的标定工作,保证系统具备低功耗、高性能的硬件支持。接着完成无线视频监测系统、定位监测系统、工作参数的框架设计,撰写系统的技术路线。接着,论文完成机联网系统软件设计,机联网客户端的软件设计,包括系统账户与管理、基于流媒体的视频监测、基于百度地图的定位监测和工作参数的显示与保存等的程序设计,给出具体程序设计的流程。然后,论文进行了客户端界面设计,基于“良好监测界面来显示拖拉机的信息,实现友好的人机交互功能”的思想,合理布局界面内容,利用Photoshop软件设计了机联网监测软件的图标、边框以及背景等元素。第五章,论文为了精确测量拖拉机在农田作业时的作业面积,以评价拖拉机的作业效率。为了精确测量拖拉机在农田作业时的作业面积,以评价拖拉机的作业效率。选用双星定位接收机采集定位数据,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提高接收机单点定位精度,利用高斯投影算法将GPS接收机采集经纬度转化成平面坐标来计算面积。选用回耕法、梭形耕法、套耕法3种方法旋耕地块,利用安装拖拉机上的GPS识别出作业轨迹,利用图像处理计算出3种方法的有效作业面积、实际作业面积和重漏耕面积。随测量面积增加,测量精度越高;套耕法效率最高,梭形耕法其次;回耕法的漏耕率最大,作业效率最低。最后,论文对系统软硬件进行联调,验证系统功能的可靠性、稳定性。完成了包含视频监测的驱动调试、定位监测的驱动调试、工作参数监测的驱动调试,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功能基本正常。
鲁植雄,钟文军,刁秀永,梅士坤,周晶,程准[3](2015)在《基于拖拉机作业轨迹的农田面积测量》文中认为为了精确测量拖拉机在农田作业时的作业面积,以评价拖拉机的作业效率。该文选用双星定位(GPS卫星和伽利略卫星)接收机采集定位数据,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提高接收机单点定位精度,利用高斯投影算法将GPS接收机采集经纬度转化成平面坐标来计算面积。选用回耕法、梭形耕法、套耕法3种方法旋耕地块,利用安装拖拉机上的GPS识别出作业轨迹,利用图像处理计算3种方法的有效作业面积、实际作业面积和重漏耕面积。试验表明:卡尔曼滤波提高了GPS单点定位精度;面积测量相对误差为2.09%;地块1(回耕法)漏耕率为14.29%,重耕率为6.19%,地块2(梭形耕法)漏耕率为10.72%,重耕率为5.54%,地块3(套耕法)漏耕率为1.80%,重耕率为6.82%。随测量面积增加,测量精度越高;套耕法效率最高,梭形耕法其次;回耕法的漏耕率最大,作业效率最低。
周跃寅,潘国荣,郭巍[4](2014)在《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高精度工业测量自由设站》文中提出针对工业测量自由设站中先验精度不确定时各类观测量的定权问题,提出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定权方法,以高精度求解测站坐标。结合实验数据得到多余观测数多寡影响方差分量估计结果的稳定性和参数解算时定权准确与否影响参数评定可靠性的结论。相比传统采用先验精度定权解算测站坐标,该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坐标参数求解的可靠性。
唐远彬,刘仁义,刘理想,刘南[5](2012)在《基于变化类型的地类图斑面积一致性维护》文中研究说明维护数据更新前后的空间拓扑一致性与属性逻辑一致性是数据更新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地类图斑的属性面积与图形面积在数据库存储的精度不同,四舍五入后造成数据更新前后属性面积统计值存在差异.本文在分析地理实体变化类型后提出了数据更新过程中地类图斑的6种变化类型,针对分割与综合变化2种具有代表性的变化类型,设计与实现了不同的维护面积一致性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系统中得到有效验证.
张菊清[6](2009)在《空间几何数据质量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种空间决策支持系统,GIS的根本任务就是分析和处理空间数据,派生和提取空间信息,而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的可靠度及应用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着GIS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GIS数据质量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空间数据获取与分析处理过程中,几何误差纠正和空间数据插值的相关理论与算法,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概括如下:1、在函数模型误差控制方面,论述了空间数据几何误差纠正的函数模型拟合原理,并对各种常用的纠正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控制点先验随机模型误差控制方面,研究了顾及先验信息的函数模型拟合法;在异常误差影响控制方面,提出了顾及系统参数先验信息的抗差拟合法。2、在函数模型与随机模型综合影响控制方面,探讨了拟合推估在空间数据几何误差纠正中的应用,弥补了函数模型拟合法难以纠正局部随机信号的缺陷;讨论了协方差函数的拟合方法,并定量研究了协方差函数误差对拟合推估解的影响;为了抑制异常误差对拟合推估解的影响,提出了协方差函数的抗差拟合法及相应的抗差拟合推估法。3、在随机模型误差影响控制方面,提出应用方差分量估计调整先验的观测方差协方差阵与随机信号的方差协方差阵之间的不协调问题。研究了基于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的拟合推估、基于极大似然方差分量估计的拟合推估及基于MINQUE方差分量估计的拟合推估理论;基于方差分量估计构建了自适应因子,平衡观测噪声与随机信号的贡献,从而构建了自适应拟合推估模型,并分析了自适应因子对拟合推估解的影响。4、在论述附有限制条件的函数模型拟合基础上,给出了含有随机信号约束条件、含有倾向参数的约束条件及含有倾向参数与随机信号组合约束条件的拟合推估模型,并导出了相应的解式,如此可以保证在几何误差纠正的同时能够满足各种固有的几何或物理条件。考虑到需满足的条件多且复杂,计算量大,影响误差纠正效果,于是又提出分步平差和二次误差纠正的新思路。5、提出应用BP神经网络进行空间数据几何误差的纠正,避免了因先验信息不足,函数模型、随机模型选择不当所带来的影响。同时针对BP神经网络学习训练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等问题,对算法进行了改进。6、探讨了最小曲率插值原理及算法。通过分析发现:最小曲率插值既不需要全面了解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特性,也不需要人为地选择函数模型、随机模型、网络结构等。由于它将研究区域格网化,再进行逐格网内插,因此具有较好的局部拟合特性,比较适合于小区域范围内的误差拟合。7、为了控制空间数据生成过程中的内插误差影响,提出了具有抗差能力的等价权平均法及能够抵制异常变异的抗差趋势面拟合分析法;分析了核函数、节点及平滑因子对多面函数拟合的影响,重点研究了节点的自适应选择问题,提出了以各节点核函数对曲面拟合贡献的大小来自适应选择节点的正交最小二乘多面函数法。
张亮[7](2008)在《地图数字化数据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IS的数据质量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数据可靠性和系统可信性的重要问题,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GIS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地图扫描数字化数据的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首先,简要分析了地图扫描数字化数据的误差源;针对地图扫描数字化数据的变形不均匀特点,提出应用最小二乘拟合推估法对地图扫描数字化数据误差进行纠正,从而较有效地消除变形误差,提高空间数据的质量。其次,由于协方差函数在拟合推估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采用两步极小法拟合协方差函数,并初步探讨了应用拟合推估法时,协方差函数对地图扫描数字化质量控制的影响,主要涉及协方差函数表达式、拟合样本容量以及采样间隔等因素。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些较有意义的结果,为协方差函数拟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再次,针对地图扫描数字化数据观测噪声与信号的先验权比可能不协调的情况,研究了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拟合推估方法。经比较分析几种方差分量估计方法后,发现方差分量估计能够较好地调节观测噪声与信号间的权比,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因地图扫描数字化数据先验信息不准确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考虑到地图扫描数字化数据可能受粗差污染,常规的最小二乘拟合推估难以抵御粗差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抗差拟合推估方法,并着重分析了协方差函数的抗差拟合法。实验结果表明,抗差拟合推估可以较有效地抵抗粗差对地图数字化数据质量的不利影响,确保地图扫描数字化误差纠正的效果。
杨元喜,张菊清,张亮[8](2008)在《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拟合推估及其在GIS误差纠正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拟合推估解算必须首先求得信号向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该协方差矩阵一般通过选定的协方差函数,并通过已测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显然观测噪声的先验方差协方差阵与拟合得到的随机信号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必须相互协调,即观测噪声向量和信号向量的权矩阵所对应的方差因子应该一致,否则将对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参数的估计带来系统性的影响。应用方差分量估计来协调拟合推估模型中观测噪声和信号向量的随机模型,并分别从极大似然估计、MINQUE估计、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三方面构建了拟合推估模型的方差分量解,最后利用新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对一幅实际的扫描地形图进行误差纠正,结果表明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拟合推估法能够提高扫描地形图的精度。
曹兵[9](2008)在《一种基于历史的时空数据模型及其在地籍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GIS的不断完善和广泛应用,传统的静态GIS已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保存和处理时空数据提出了迫切要求,尤其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以及地籍管理等领域。时空数据模型是时态GI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应用为目的,根据自己对地理世界的认识,以数字化的形式建立起对客观世界的模拟。本文在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现有的时空数据模型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从时间语义、空间语义、事件语义、静态语义、动态语义和时空拓扑语义等方面对时空语义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研究。2.采用离散化的空间数据类型和时间数据类型来模拟地理对象的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3.应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的时空数据模型,由动态模型、静态模型和关系模型组成。动态模型体现了地理世界的动态语义,用于模拟随时间变化的地理对象,完整的记录了地理对象的历史变化;静态模型体现了地理世界的静态语义,用于模拟地理对象在某一时刻的状态;关系模型体现了地理世界的时态属性关系语义,用于模拟了地理对象之间内在的关系。4.运用本文提出的时空数据模型,以VC#.NET为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DB40存储数据,自主开发了地籍管理试验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具有历史查询、快照查询、事件重现等时空分析功能。
王枝军[10](2007)在《基于组件GIS的土地利用建库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入到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在各行各业实行数字化、信息化的浪潮中,我国的“数字国土”工程作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本文对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方法过程进行了研究。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在本文第一部分前言中,明确了本次工作的背景、目的与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首先,对数字地球、数字国土和组件式GIS等相关概念和背景进行介绍,接下来对国内外数字化地理信息建设和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意义和依据。 (2)分析介绍COM组件对象模型。分别介绍了COM组件的特性、COM模型的实现、COM的接口以及组件式GIS,并论述结合COM技术在ArcGIS框架上构建一个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 (3)设计一套基于ArcGIS的土地利用现状建库系统中的地图符号库。分别介绍了点状符号、线状符号以及面状符号的设计,最后介绍怎样编写程序调用建立的符号库。 (4)详细介绍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采集。首先介绍研究区概况,包括自然地理概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然后详细介绍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采集,包括遥感影像的配准、矢量数据的采集、属性数据的采集。 (5)介绍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和处理。首先介绍矢量数据的编辑和检查,在对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进行拓扑检查时,作者根据ArcGIS9的基于规则的拓扑关系,使用了一系列的针对不同拓扑的拓扑规则,如权属拐点必须在线上、构造线不能有悬挂点、构造线不许自重叠、构造线不能自相交。同时根据基于规则的拓扑关系和数据质量检查的方法,编写了土地利用数据质量和拓扑规则验证检查程序,从最大限度上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最后介绍属性数据的编辑和检查。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二、GIS中地籍宗地面积的方差分量估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IS中地籍宗地面积的方差分量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1)参数互相关下方差分量和协方差分量的拟合推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拟合推估的发展情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的发展情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2 拟合推估的方法 |
2.1 拟合推估的理论介绍 |
2.2 最小二乘拟合推估 |
2.3 参数相关下的拟合推估 |
2.3.1 拟合推估模型的概述 |
2.4 拉格朗日乘子法 |
2.4.1 定义 |
2.4.2 拉格朗日乘子法在拟合推估中的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3 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 |
3.1 观测向量与信号方差分量的极大似然估计 |
3.2 Helmert型方差分量估计 |
3.3 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 |
3.4 拟合推估方差分量的极大似然估计 |
3.5 本章小结 |
4 算例分析 |
4.1 MATLAB简介 |
4.1.1 MATLAB特点 |
4.1.2 MATLAB的系统组成 |
4.1.3 MATLAB窗口 |
4.2 算例与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基于机联网的拖拉机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机联网的定义 |
1.1.2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1.2.2 定位导航技术的应用 |
1.2.3 农业图像感知技术的应用 |
1.2.4 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
1.2.5 无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机联网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机联网系统的总体方案 |
2.2 机联网系统硬件选型 |
2.2.1 车载终端核心处理器选择 |
2.2.2 摄像头选择 |
2.2.3 传感器选择 |
2.2.4 工作参数采集器选择 |
2.2.5 电源模块选择 |
2.3 拖拉机远程无线视频监测 |
2.3.1 视频图像的采集 |
2.3.2 视频图像的传输 |
2.3.3 视频图像的显示 |
2.3.4 视频图像监测系统的应用 |
2.4 拖拉机定位监测系统 |
2.4.1 GPS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
2.4.2 地图技术嵌入设计 |
2.4.3 拖拉机GPS定位监测的应用 |
2.5 拖拉机工作参数监测 |
2.5.1 作业信息的远程传输 |
2.5.2 作业信息的提取及故障诊断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联网系统软件设计 |
3.1 机联网系统开发软件和库功能介绍 |
3.1.1 系统开发软件 |
3.1.2 库功能介绍 |
3.2 机联网系统软件的设计模式和总体结构 |
3.2.1 系统软件的设计模式 |
3.2.2 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 |
3.3 流媒体服务器 |
3.4 机联网系统客户端软件设计 |
3.4.1 系统账户管理与登录 |
3.4.2 基于流媒体的视频监测 |
3.4.3 基于百度地图的定位监测 |
3.4.4 工作参数的显示与保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联网系统软件界面设计 |
4.1 机联网系统软件界面的设计思想 |
4.2 界面具体设计细节 |
4.2.1 登陆界面 |
4.2.2 主界面 |
4.2.3 视频监测界面 |
4.2.4 定位监测界面 |
4.2.5 参数信息监测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拖拉机作业面积的算法研究 |
5.1 坐标转换研究 |
5.1.1 高斯投影 |
5.1.2 高斯投影的长度比和长度变形 |
5.2 坐标滤波算法研究 |
5.2.1 常用的滤波算法 |
5.2.2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模型算法 |
5.3 作业面积算法 |
5.3.1 有效面积的计算 |
5.3.2 实际作业面积的计算 |
5.4 面积测量方法可行性验证 |
5.4.1 单点定位精度检验 |
5.4.2 面积测量精度检验 |
5.5 大田试验面积测量与分析 |
5.5.1 大田试验 |
5.5.2 测试结果 |
5.6 面积测量算法结论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机联网系统调试与试验 |
6.1 无线数据采集器标定 |
6.1.1 标定实验 |
6.1.2 标定结果与分析 |
6.2 实车调试与分析 |
6.2.1 试验设备的安装 |
6.2.2 调试试验过程 |
6.2.3 实车调试试验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程序源文件(部分) |
附录2 实验原数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3)基于拖拉机作业轨迹的农田面积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理论方法 |
1.1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模型算法 |
1.2高斯投影算法 |
1.3面积算法 |
1.3.1有效面积的计算 |
1.3.2实际作业面积的计算 |
2面积测量方法验证 |
2.1单点定位精度检验 |
2.2面积测量精度检验 |
3田间面积测量结果 |
3.1田间试验 |
3.2测试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5)基于变化类型的地类图斑面积一致性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地类图斑变化类型 |
2 基本平差方法 |
3 综合变化及其平差算法 |
4 应用实例 |
5 结 论 |
(6)空间几何数据质量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与研究背景 |
1.2 影响空间数据质量的因素 |
1.3 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研究现状 |
1.3.1 位置不确定性研究现状 |
1.3.2 属性不确定性研究现状 |
1.3.3 时域不确定胜研究现状 |
1.3.4 逻辑不一致性和空间数据的完整性研究现状 |
1.4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
1.4.1 空间数据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
1.4.2 数字成果质量的检验与评价 |
1.5 空间数据不确定性和质量控制研究存在的问题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空间数据误差纠正的函数模型拟合法 |
2.1 概述 |
2.2 函数模型拟合法 |
2.2.1 基本原理 |
2.2.2 精度估计 |
2.2.3 算例与分析 |
2.3 顾及先验信息的函数模型拟合法 |
2.3.1 同时顾及控制点与图像点误差的函数模型拟合法 |
2.3.2 控制点固定的误差拟合法 |
2.4 系统误差参数的抗差拟合法 |
2.4.1 异常影响诊断法 |
2.4.2 抗差估计法 |
2.4.3 顾及系统参数先验信息的抗差拟合法 |
2.4.4 算例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拟合推估法及其在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3.1 概述 |
3.2 拟合推估法 |
3.2.1 基本原理 |
3.2.2 协方差函数的拟合 |
3.2.3 协方差函数误差对拟合推估解的影响 |
3.2.4 算例与分析 |
3.3 两步极小拟合推估 |
3.3.1 两步极小拟合推估原理 |
3.3.2 两步极小拟合推估解式 |
3.3.3 算例与分析 |
3.4 抗差拟合推估 |
3.4.1 协方差函数的抗差拟合 |
3.4.2 抗差拟合推估的解算 |
3.4.3 算例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自适应拟合推估及其在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4.1 概述 |
4.2 拟合推估残差与真误差的关系 |
4.3 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拟合推估 |
4.3.1 基于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的拟合推估 |
4.3.2 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拟合推估 |
4.3.3 基于MINQUE方差分量估计的拟合推估 |
4.4 自适应拟合推估 |
4.4.1 自适应拟合推估原理 |
4.4.2 自适应因子的构造与选择 |
4.4.3 自适应因子对拟合推估解的影响 |
4.4.4 计算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顾及约束条件的拟合推估法及其在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5.1 概述 |
5.2 顾及约束条件的函数模型拟合法 |
5.2.1 具有约束条件的参数解模型 |
5.2.2 条件方程形式 |
5.2.3 分步平差解法 |
5.3 顾及约束条件的拟合推估法 |
5.3.1 信号向量之间的约束 |
5.3.2 未知参数之间的约束 |
5.3.3 未知参数和随机信号之间的约束 |
5.4 计算与分析 |
5.4.1 扫描地形图的全局纠正 |
5.4.2 建筑物的二次纠正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BP神经网络及其在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6.1 概述 |
6.2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
6.2.1 神经元模型 |
6.2.2 学习规则 |
6.2.3 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 |
6.2.4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特征 |
6.3 BP神经网络原理及算法 |
6.3.1 BP神经网络结构 |
6.3.2 BP学习算法 |
6.3.3 BP神经网络算法的改进 |
6.3.4 基于抗差估计的BP神经网络 |
6.4 神经网络在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空间数据的最小曲率拟合法 |
7.1 最小曲率基本原理 |
7.2 最小曲率曲面的有限差分逼近 |
7.2.1 Laplace方程与Poisson方程的有限差分逼近 |
7.2.2 重调和方程边值问题的有限差分逼近 |
7.3 最小曲率曲面的有限元逼近 |
7.3.1 Laplace方程边值问题的有限元逼近 |
7.3.2 Poisson方程边值问题的有限元逼近 |
7.4 算例与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空间数据内插与平滑算法改进 |
8.1 概述 |
8.2 空间数据的简单拟合与内插 |
8.2.1 加权平均法 |
8.2.2 等价权平均法 |
8.2.3 算例分析 |
8.2.4 几点结论 |
8.3 抗差趋势面拟合 |
8.3.1 趋势面最小二乘拟合 |
8.3.2 模型阶数的确定与检验 |
8.3.3 抗差趋势面拟合 |
8.4 多面函数内插 |
8.4.1 基本原理 |
8.4.2 核函数的选择 |
8.4.3 平滑因子的确定 |
8.4.4 中心点的选取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未来工作设想 |
9.1 结论 |
9.2 未来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7)地图数字化数据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GIS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研究意义 |
1.2 空间数据的获取及误差源 |
1.2.1 空间数据的获取方式分类 |
1.2.2 地图扫描数字化误差简析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拟合推估的基本原理 |
2.1 预备知识——随机函数 |
2.2 拟合推估的一般模型及解式 |
2.3 拟合推估的精度评定公式 |
2.4 协方差函数的拟合 |
第三章 拟合推估法纠正地图扫描数字化误差 |
3.1 地图扫描数字化误差纠正模型 |
3.1.1 相似变换模型 |
3.1.2 仿射变换模型 |
3.1.3 高次多项式模型和双线性模型 |
3.2 拟合推估在地图数字化误差纠正中的应用 |
3.2.1 拟合推估在地图数字化误差纠正中的模型及解式 |
3.2.2 算例分析 |
3.3 协方差函数对地图数字化误差纠正的影响 |
3.3.1 不同协方差函数表达式的影响 |
3.3.2 不同样本的影响 |
3.3.3 采样间隔和最大采样间隔的影响 |
第四章 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拟合推估法纠正地图数字化误差 |
4.1 引言 |
4.2 拟合推估的另一种解法 |
4.3 方差分量估计原理 |
4.3.1 方差分量的最大似然估计 |
4.3.2 方差分量的MINQUE 估计 |
4.3.3 Helmert 方差分量估计 |
4.3.4 具体的迭代步骤 |
4.4 实例分析 |
第五章 地图数字化误差纠正的抗差拟合推估法 |
5.1 基于M 估计的抗差估计原理 |
5.1.1 M 估计的基本定义 |
5.1.2 基于等价权思想的参数平差M 抗差估计原理 |
5.1.3 方差因子的抗差解 |
5.2 抗差拟合推估的一般模型 |
5.2.1 抗差拟合推估解式 |
5.2.2 协方差函数的抗差拟合 |
5.3 实例分析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拟合推估及其在GIS误差纠正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拟合推估模型的两种解法 |
3 拟合推估方差分量估计解 |
3.1 观测与信号方差分量的极大似然估计 |
3.2 观测与信号向量的方差分量MINQUE估计 |
3.3 观测与信号的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 |
4 拟合推估迭代解 |
5 算例与分析 |
6 结 论 |
(9)一种基于历史的时空数据模型及其在地籍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时态GIS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时空语义研究 |
2.1 时间语义和空间语义 |
2.1.1 离散的空间和时间 |
2.1.2 事务时间和有效时间 |
2.1.3 时间常量Now和UC |
2.1.4 时态关系语义 |
2.2 动态语义和静态语义 |
2.3 事件语义 |
2.3.1 分类 |
2.3.2 事件、状态和时间的关系 |
2.4 时空拓扑语义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一种基于历史的时空数据模型 |
3.1 数据类型 |
3.1.1 空间数据类型 |
3.1.2 时间数据类型 |
3.1.3 历史数据类型 |
3.2 对象 |
3.2.1 静态对象 |
3.2.2 动态对象 |
3.2.3 关系对象 |
3.3 规则 |
3.4 存储策略 |
3.5 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籍管理试验系统设计及实现 |
4.1 试验系统的目标 |
4.2 试验系统的开发方式 |
4.3 DB4O面向对象的数据库 |
4.3.1 查询 |
4.3.2 更新和删除 |
4.4 系统开发功能及实现 |
4.4.1 快照查询 |
4.4.2 历史查询 |
4.4.3 事件重现 |
4.5 系统的特点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基于组件GIS的土地利用建库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字地球、数字国土 |
1.1.2 组件式GIS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数字地球、数字国土的研究现状 |
1.3.2 组件式GIS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文的组织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组件对象模型(COM)与组件式GIS(COMGIS) |
2.1 COM组件的特性 |
2.2 COM模型的实现 |
2.2.1 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 |
2.2.2 OLE和ActiveX |
2.2.3 Microsoft Transaction Server(MTS) |
2.2.4 DCOM |
2.2.5 COM+ |
2.3 COM的接口 |
2.4 组件式GIS |
2.4.1 COMGIS的含义及特点 |
2.4.2 ESRI的COMGIS—ArcObjects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ArcGIS的地图符号库的建立 |
3.1 符号库的建立 |
3.1.1 点状符号制作 |
3.1.2 线状符号制作 |
3.1.3 面状符号制作 |
3.2 本章小结 |
第4章 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采集 |
4.1 研究区概况 |
4.1.1 点状符号制作 |
4.1.2 点状符号制作 |
4.2 矢量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采集 |
4.2.1 遥感影像的配准 |
4.2.2 矢量数据的采集 |
4.2.2.1 线面层矢量数据的采集 |
4.2.2.2 点层矢量数据的采集 |
4.2.3 属性数据的采集 |
4.2.3.1 线面层属性数据的采集 |
4.2.3.2 点层属性数据的采集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与处理 |
5.1 矢量数据的编辑与处理 |
5.1.1 拓扑和拓扑规则 |
5.1.2 构造线检查 |
5.1.3 属性点检查 |
5.2 属性数据的编辑与处理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部分程序源代码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GIS中地籍宗地面积的方差分量估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参数互相关下方差分量和协方差分量的拟合推估[D]. 蒋朝阳.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1)
- [2]基于机联网的拖拉机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钟文军.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3]基于拖拉机作业轨迹的农田面积测量[J]. 鲁植雄,钟文军,刁秀永,梅士坤,周晶,程准.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9)
- [4]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高精度工业测量自由设站[J]. 周跃寅,潘国荣,郭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4(01)
- [5]基于变化类型的地类图斑面积一致性维护[J]. 唐远彬,刘仁义,刘理想,刘南.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2(01)
- [6]空间几何数据质量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张菊清. 长安大学, 2009(11)
- [7]地图数字化数据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 张亮. 长安大学, 2008(08)
- [8]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拟合推估及其在GIS误差纠正的应用[J]. 杨元喜,张菊清,张亮. 测绘学报, 2008(02)
- [9]一种基于历史的时空数据模型及其在地籍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 曹兵. 中南大学, 2008(12)
- [10]基于组件GIS的土地利用建库系统研究与设计[D]. 王枝军. 同济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