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论文_刘书香,韩兵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论文_刘书香,韩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山东济南 250400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放开进程不断推进,在城乡规划方面也随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城乡规划设计中的问题仍然存在,这对我国城乡建设规划的顺利开展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城乡规划直接影响着我国城乡建设水平,对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城乡规划进行有效管理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发挥出最佳功效。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美丽乡村 规划设计

1 引言

早在几年前党中央就颁布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新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我国各省市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在当今新农村建设中的试点中逐步取得显著的成效。因此,美丽乡村规划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2 政府规划与主旨的新转变

首先乡村社会作为比较独特的群体,拥有较大封闭性,稳定性以及传统的承继性,因此乡村规划的理念应该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也有别于现代城市的规划,充分尊重村庄的“主导”性作用。美丽乡村的规划不单单指完善环境、建立景观带、视觉村,除了合理规划基础设施,改造生态环境之外,还应统筹乡村发展情况,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规划发展。新乡村的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环境建设等等都要统一规划发展,以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需求。

2.1 规划主旨的改变

现在各个学科对乡村问题的研究正在不断推进与升华,同时伴随着乡村问题的不断凸显,研究方法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乡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也引发了一系列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基于乡村规划与乡村研究,乡村规划的主旨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植入式的工程技术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乡村规划的发展要求以及发展方向。新时期的“生产发展、管理民主”的乡村建设表明“工业反哺农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空口号,而是利用更多的第一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更多的农民就业。另外为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转变用地理念,保持持之以恒的发展来增强农业支撑能力。另外在生态环境上,要高度关注气候的变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从被动的污染治理变为注重资源节约以及采取新能源的主动保护;从历史传承上,保留乡村特色的独有发展,从而逐渐落实村庄的民宅空间结构设计、空间布局,从而促进了空间心态以及建筑风格与环境的协调共生。

2.2 转向规划态度

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严禁任何形式的强迫主义与形式主义,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根本举措。另外,必须借鉴国外的经验,紧跟国内的形势,乡村的规划与发展必须实现态度上的根本转变。第一要务是规划人员的人文转向,在充分理解乡村文化传统,环境与资源等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与协商的方式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乡村规划的发展。注重乡村公共空间的营造,通过“驻村体验”式的深度调查,削减技术交流壁垒,培养对乡村的深厚情感,从无灵魂的村庄材料中认识有灵魂的、生动的村庄肌体,为乡村规划注入人文气息。

3 如何有效进行城乡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工作对我国空间布局、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城乡规划工作必须从多个层面、不同角度进行统筹规划。按照规划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对城乡建设进行合理规划。

3.1健全管理体制

要想提高我国城乡规划设计水平,各级政府就必须加强对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视,健全城乡规划的社会服务属性和公共政策,使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得以完善,加强对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构建专业规划管理人才。另外,还必须理顺专项、专业规划与各层次规划的制定主体;进一步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的经费投入;对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的监督管理责任和层级管理责任进行明确。

3.2制定管理责任制

城乡规划的实施、制定、落实、检查、监督、核实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对城乡规划建设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必须对城乡规划各环节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制定管理责任制,对任何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查处,明确责任人的相关责任,将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到位,从而,有效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使我国城乡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3.3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

目前,我国对城乡规划制度所进行的研究,大多强调对规划部门的管理,城乡规划的相关权限同样也是在行政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的,这就导致城乡规划工作往往无法获得其他相关的支持。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应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调动各规划管理部门对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使各管理部门明确职责、主动引导,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从而使城乡规划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社会经济的调控和通常作用。

3.4增强公示沟通与互动

在对城乡规划进行公示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公众参与率,对社会群众的问题和意见及时予以回复和处理。通过举报电话、监督电话、公布信箱等方式,保证信访渠道的畅通性,引导社会群众积极参与到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来,同时,也便于管理阶层及时对社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处理和解决。

3.5保证布局紧凑,进行集中开发

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充分保证城市布局的紧凑性,对城市应进行集中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对布局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以放射式为主,环状式为辅的城市道路,加强对城市道路的设计与规划,实现道路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改善城市结构。

第二,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城市建设中做好包括管线、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通过高速公路、轻轨、地铁等交通设施,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提高城市和乡镇的城镇化水平。

第三, 使土地得到最大限度使用,提升土地的使用率,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地控制指标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节约土地资源。

3.6 重视环卫治理,营造健康美丽环境

只有健康才有美丽,所以美丽乡村的卫生环境是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包括乡村环境卫生的建设、治理、长效保持清洁和维护的机制、专项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例如:专人负责公共场所的清洁、居民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和定点清运、专管人员的流动监督、居民卫生保持的宣传。通过卫生环境的管理和整治,为美丽乡村营造健康、舒适、放心的宜居生活。

3.7 倡导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生活

国家十分关注乡村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大力度的投入乡村文化事业。乡村文化事业的繁荣标志着一个新兴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的效果。所谓乡村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要凸显出本乡本土的人文特色和风俗习惯,例如:少数民族风俗、文化遗产等。在宣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让村民从自身文化感受和熏陶中获得乡村集体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3.8 回归大自然,营造天然、淳朴的生态美

多数乡村都独立的坐落于山、水、平原之间,与诸多自然因素融为一体,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在乡村间极少有工业污染,纯天然生长,无增长激素等。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必要立足于本身的自然风光和地理条件之上,营造有特色、有品位、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态环境。

4结语

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工作不仅要含有美好村庄外在工作,还要利用美好村貌村容,提高村民的生活幸福感与生活品质,进而为培养现代化农民,建设现代化农村奠定坚实基础。因此,美丽乡村规划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者在规划美丽乡村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传统建筑的保护,坚持以村民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构建一体化的规划形式,引导乡村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德虎,谢默文.城乡规划违法建设的法律界定及其要素分析[J].规划师,2012(12)

[2] 范惠萍,毛海亚.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利于的应用现状[J].地理空间信息,2012(4)

[3] 解成友,张金明.城乡一体化与美丽乡村的善治之路[J]. 学理论. 2013(32).

论文作者:刘书香,韩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  ;  ;  ;  ;  ;  ;  ;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论文_刘书香,韩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