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当代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3)11-0021-05
一、百年复兴梦,少年中国说
戊戌变法失败后,26岁的梁启超流亡日本,写下了酣畅淋漓、撼人心魄的《少年中国说》。全文如虎啸狮吼龙吟,如长江大河奔流,为风雨如磐的老大中国发出了春雷般的呐喊,为少年中国描绘了一幅奇异瑰丽的未来景象,更向中国少年托付了神圣而光荣的历史重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不难看出,梁启超的中国梦是一个少年之梦而非老朽之梦,中国圆梦的希望在青春之人而非老朽之人。
无独有偶,李大钊也曾以更为宏阔的视野和抱负向广大青年提出殷切热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2]这里青春中国、青春中华之梦,甚至青春人类、地球与宇宙之梦,仍旧与青春少年联系在一起。
为何梦想总是远离老朽而多与青春少年联系在一起?梁启超通过对老年人与少年人的思维方式、心理性格等的细致分析给出了答案:“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3]梦想总是朝向未来和未有,它因此要求人们勇于冲破现实,敢于打破常规。惟有旧世界的“破”与“灭”,才有新世界的“立”与“生”。这种新与旧的更替从来都不是风平浪静的自然轮回,它需要血与火的淬砺,需要生与死的搏斗,故需要勇气、进取、创新、冒险、豪壮甚至牺牲。这一切正是青春少年最可贵的精神品格,也正是梁启超将少年中国之梦托付中国少年之人的缘由所在。
时移境迁,当年不可一世的帝国主义列强有的已垂垂迟暮,甚或危机暗伏;当年尚在梁启超梦中如奇花初胎的少年中国如今却是风华正茂,风景独好。从老大帝国到少年中国,从少年中国到今日青春中国,风雨飘摇的东方古国能走出生死存亡而弦歌不绝,能从废墟上崛起而屹立世界舞台中央,这一路走来,能让中华民族“枯木回春”的生命密码无疑与百年不易的中国梦密切相关。170多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萦绕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挥之不去,夙夜难忘。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最强大、最坚韧的集体精神支撑,指引中国走过风雨沧桑,迎来青春辉煌。
如果说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激励和支撑所有中国人上下求索、艰苦奋斗的“民族动员令”,那么,中国青年无疑是在每一个走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历史时期的“追梦”、“圆梦”的中坚力量。“戊戌六君子”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五四爱国运动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2名代表平均年龄不足28岁。维新变法的青年,投笔从戎的青年,抛妻别子的青年,弃荣华富贵而寻找理想的青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抗战远征军青年,在废墟上建设新中国的青年,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追赶世界前沿的青年……他们与那些老当益壮的“青年”一起,怀揣中国梦,以奋斗、拼搏和牺牲,终换得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乃至强大起来。170多年来中华民族追梦、圆梦的历史证明,先辈前贤将少年青春中国之梦托付少年青春之人的预言是正确的,青年从来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实现中国梦正是青年人挥洒青春、书写未来的主战场。
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合拍共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条贯穿20世纪中国最清晰、最强劲的历史主线,是跌宕起伏的20世纪百年大潮里最突出、最悲壮的时代主题,也是百余年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抗争、顽强追求的共同目标。同时,这个共同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又呈现出不同的时代内涵与要求。这正如诗人流沙河诗中所写: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任何一种社会理想和目标,都是历史和现实的产物,这同时也构成了不同时代人们确立个体理想的现实规定性。
从较大历史时段看,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拯救民族危亡、寻求民族独立解放是中国梦在这一百年历史中的沉重主题,这一历史主题也决定了中国梦悲怆、沉郁、慷慨的主旋律。事实上近百年间,山河破碎、战乱频仍、经济萧条、民生凋敝,中国人何敢言梦?唯有在黑暗中摸索,在困顿中挣扎,在岔路口徘徊,在凌辱中沉默。然而,当退却至绝境的中国人再也别无选择时,就唯有在沉默中爆发,在绝望中奋起,唯有浴血奋战,殊死搏斗,前仆后继,死而后已。因此,在救亡图存的历史主题之下,自由、尊严、幸福都是奢望,生命、温饱、安定这些最基本的生存前提成为奢求,这就必然地将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体命运,尤其是每一个青年人的人生理想,与救亡图存的中国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个时期,举办奥运会是一个从来不敢想、不能想的“空想”,万国博览会只能是一个进步青年在小说里的“幻想”,偌大的北平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也被迫投笔从戎。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这些革命的先驱无一不是文弱书生,而时代的大潮却将他们的命运推到了血与火的生死线上,他们的人生节拍必然地融入时代的主旋律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让中国沿着“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幸福路线飞奔在梦想大道之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欢快、激越、昂扬也由此成为中国梦在新时期的主旋律。
事实上,即使在救亡图存的革命年代,建设新中国的梦想也从未间断过。在上世纪20年代,孙中山以《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合为《建国方略》,从心理、实业和社会建设三大领域展开,为建设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勾画了一幅宏伟蓝图。其蓝图之宏伟,甚至被称为是近百年来“野心”最大的中国梦想。然而,不论这个资产阶级中国梦有多么高远和美好,终被战乱年代的社会现实打破而难以成为现实。只有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华大地之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梦才第一次有了可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
可以看出,从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到1945年党的七大提出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从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到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基础和现实条件,适时、科学地勾勒出一幅幅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的中国梦之蓝图。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中国梦的阐述,更是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170多年来激荡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梦想清晰、简洁、明确地托举出来,并作为一种汇聚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与美好愿景的共同意志,作为一股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的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引领和激发所有中国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为之拼搏奋斗,继续创造中国传奇。可以说,170多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体和真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几乎可以触摸的现实。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十八大报告中以两个“百年目标”为阶段性标志的中国梦还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个“百年目标”对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意义在于,这个目标实现距今已不足十年时间,而这十年恰逢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关键期。在这十年之内,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将完成学业,步入职业,组建家庭,踏入社会,将在这十年之内集中面临几乎所有重大的人生课题,也将步入三十而立这个精力最为充沛、行动效率最高、创造力最强的人生高峰期。这十年间将是中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将是大学生学业、事业等人生发展的黄金巅峰期。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巅峰将幸运而又必然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高潮重合叠加。当代大学生将是实现民族复兴第一个“百年目标”责无旁贷的中坚力量,也毫无疑问地将是在人生最丰美时期享有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硕果的幸运儿。第二个“百年目标”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意义在于,这个宏伟目标将实现于40年之内的本世纪中叶。40年的历程,恰是当代大学生人生职业、事业生涯的一个基本完整过程。这个过程再次与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过程同步。这也同样意味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将无可例外地贴上与第二个“百年目标”同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刺阶段合拍的历史标记。
人生能有两次与国家、民族的重大飞跃合拍共振,这在时间上或许是幸运和偶然,在实践中则意味着必然的责任与神圣的使命。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4]当然,马克思是在讨论人的现实规定性的客观必然性的意义上谈其“无所谓”的。事实上,一个人能否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能否主动地担当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决定着一个人将在怎样的高度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对于人生画卷初展的当代大学生而言,理应深刻认识并切实珍惜这两次与“百年目标”相遇同行的人生机遇,才能让个人的人生理想与中国梦同圆,让自己的青春和人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中出彩。
三、中国梦指引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人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有正确的方向指引,需要强大的动力支撑,也需要坚实的现实根基。作为与实现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合拍同行的当代大学生,需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主动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神圣使命,并以中国梦指引自身的成长成才之路。
1.中国梦指引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理想
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的确立需要中国梦的指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所指出的:“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5]
理想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在努力满足当下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还会不断产生关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并以此作为自己改造现状、走向未来的追求目标的动力源泉。从本质上讲,理想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人作为一个生成中、过程中的存在,理想是人永远走在为未来而前行的路上的根本原因。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之所以重于三军之帅,是因为即使对于一介凡夫俗子而言,理想的丧失亦意味着他作为一个过程中的人其“生成”的终结。因此,理想之于人生,不是风花雪月的浪漫,而是人之为人的必需。
然而,所谓“人各有志”就是讲人们的理想有很多种类型,“南辕北辙”则告诉人们目标和方向的偏失往往导致最根本的错误。那些缺乏现实基础,没有实现可能,或者无益于个体与社会发展进步的“理想”我们称之为空想、幻想甚至妄想,具有一定的虚幻性和不科学性,会将人们引入误区。反之,只有那些紧紧植根于社会现实,具有现实可能性的目标才称为科学的理想,只有科学的理想才能够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进步。既然科学的理想基于现实并推动现实改造和发展,它就理应体现出个体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统一。因此,人类不仅仅需要理想,而且需要在众多理想中选择科学的理想来为人生导航定向;人们不仅仅需要个体理想,而且需要在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统一中选择个体理想并以此保证其现实可能性。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定向的关键阶段,能否选择和确立科学的人生理想,是关系到未来走什么路、做什么人、为什么学的人生重大问题。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就要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基本国情,并以此为基点设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最切实的社会发展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也是以两个“百年目标”为标志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之意。这个最大的现实提供了当代大学生产生、选择和确立人生理想的社会基础和现实规定,这个宏伟的共同理想则为大学生选择和确立个体理想指明了方向和参照。脱离了社会现实和社会需要的自我设计、自我实现,难以避免落入狭隘与孤独、虚幻和空洞,其人生发展也难以避免“南辕北辙”的结局和命运。
2.中国梦提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动力
在物理世界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在人生的成长历程中,人生状态的改变同样需要有强大的人生动力作为支撑。正如海伦·凯勒曾说:一个人拥有了高飞的冲动,就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行。这种“高飞的冲动”就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动力。
那么,人生动力的源泉又来自哪里?有人为一己之私利而奋斗,他所有的人生动力便来自一切有助于增进个体私利的诱惑,权力、地位、金钱、美食、声色等都可成为其奋斗的动力源泉。然而这些一己之私,正如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6]沉溺个人物欲私利的追求没有止境,是一条令人“目盲、耳聋、口爽、心狂、行妨”的人生绝境。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划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重境界,一个只停留于物欲私利的人只是局限于低级的自然、功利境界中,而人生境界的提升则需要朝向道德与天地境界挺进。有道德境界的人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自觉自己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并自觉为社会利益做事。天地境界则是一个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宇宙的存在,并自觉为宇宙利益做事的最高人生境界。因此,一个人要获取人生发展的前进动力而又不至于在不断追逐物欲私利中迷失自我,就需要跳出自然、功利的低级境界,而努力向自觉为社会乃至宇宙服务的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提升。[7]
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自觉为社会服务的道德境界,实质上就是自觉地将个体的成长成才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洪流伟业之中,在为中国梦努力奋斗的历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8]
3.中国梦明确大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担当
中国梦不能靠做梦实现,理想也不能靠冥想达成。“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即使理想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幸福也不会主动来敲门。走向理想的每一步都需要艰辛的奋斗,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事实上,未来十年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百年目标”最为宝贵和关键的十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涉入深水区、进入攻坚阶段的艰难时刻。我国劳动力红利正在消失,“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加大,经济与社会双重转型的风险与挑战难以回避,一些西方国家的遏制以及周边国家的冲突合围不断,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经济全球化掩饰下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从未停歇。这一切都警示我们,即使在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的背景下,民族国家仍旧是国际秩序的基本主体,国家仍旧是每一个公民最坚实的后盾与屏障,国家利益也仍旧是个体利益最可靠的捍卫者和守护人,热爱祖国、保卫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仍旧是时代强音。
因此,一切怀抱远大理想的青年大学生,其人生发展与价值实现都必须植根于祖国繁荣强大的沃土之上,报效祖国是每一个公民,当然也是青年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9]这个道理,无论在救亡图存的近代中国历史,还是今天改革开放的和平建设年代,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志士“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于将倾”,甘为“四万万同胞受死”;无数共产党人只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甘愿视死如归地“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有“娃娃博士”之称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之后便谢绝师友挽留毅然回国投入祖国原子弹事业……他们无一不是将个人事业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典范。祖国因他们的奉献而独立解放、繁荣昌盛,他们的名字则因之而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
今天的中国,奥运梦、世博梦、高铁梦梦已成真,神话传说般的飞天梦、潜海梦、航母梦梦已初圆,广大青年正是这一支支追梦大军的主力和中坚。未来中国,还有更多更美的梦想在向当代青年大学生发出召唤。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10]这要求广大青年大学生珍惜宝贵的青春,以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才勇敢担当起建设青春中国的神圣使命,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