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征医院 200003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回肠造口术后裂开并发伤后感染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回肠造口术后裂开并发伤后感染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换药及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预后情况及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愈合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伤口质地颜色为黑色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肉芽组织增生时间、伤口愈合、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面积、伤口深度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能有效促进回肠造口术后裂开并发伤口感染病人愈合,有助于病人创面感染控制,提高病人满意率。
关键词:回肠造口;感染;愈合;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
回肠造口是将末端回肠拖出腹壁行造口以达到转移肠内容物及排泄的功能。肠造口术后容易由于腹压增加或运动幅度较大而导致开裂,而开裂的造口在排泄物的刺激下容易引起伤口感染。感染可延长回肠造口伤口愈合时间,导致伤口感染经久不愈,增加病人痛苦,降低病人生活质量。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是近年新发展的负压伤口质量技术,与传统负压吸引装置相比,其通过利用智能化负压吸引装置将填充敷料与连接管在伤口周围形成密闭环境,持续在伤口产生负压,以减轻组织水肿,增加组织血流及促进伤口愈合,从而改进病人预后。本研究为了更好地促进回肠造口术后裂开并发伤口感染病人预后,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对病人进行治疗,并获得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60例回肠造口术后裂开并发伤后感染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实验室细菌培养证实造口裂开后发生感染;②年龄≥18岁;③无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及老年痴呆;④均于知情同意下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病情严重,出现休克或严重威胁生命体征者;②有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③合并全身感染、恶性肿瘤或结核性疾病者;④合并妊娠期、哺乳期或中途退出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2岁~78岁(48.5岁±3.9岁);病程15d~42d(19.8d±2.5d);伤口长度3cm~7cm(5.2cm±2.2cm)。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4岁~72岁(48.9岁±3.2岁);病程15d~42d(19.2d±2.4d);伤口长度3cm~8cm(5.4cm±2.3cm)。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敷料换药方法进行治疗,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然后采用0.5%活力碘对创面进行消毒,最后应用纱布覆盖创面。每天换药2次,纱布渗湿后及时更换,对溃疡形成的病人,采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并应用3%过氧化氢清洗创面,同时应用头孢霉素外敷,并采用纱布覆盖创面。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智能化负压治疗仪(型号:ZN100,美国SmartVacuumPump公司)进行治疗。由经统一培训的造口治疗师实施操作。具体操作流程:①引流前由造口护士向病人讲解负压吸引技术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②准备伤口处理用品、辅助材料、治疗仪,如多侧孔吸引管、连接管道、储液瓶、半透明膜等。③造口护士对病人伤口面积、深度及渗液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创口进行清洗及清创,并采用生理盐水对创口进行清洗,同时应用机械清创锐器将组织碎片及腐肉去除。④拭擦干净伤口周围皮肤并涂抹皮肤保护膜,避免皮肤受渗透液刺激。⑤将负压吸引技术连接管近侧端外接Y型三通管,三通管两头一端连接密闭引流瓶,一端连接中心负压装置,形成密闭真空环境,外观可见透明敷膜紧贴在皮肤上并呈塌陷状态,将负压调节为-130mmHg~-120mmHg(1mmHg=0.133kPa),间歇性吸引。根据渗液情况及时换药,一般3d~7d更换药物1次。病人离床运动时维持负压吸引,以确保引流效果。连续对病人负压吸引21d后停止负压吸引,将湿性敷料覆盖继续治疗,待肉芽长出后根据创面大小进行缝合并进行植皮。
1.2.2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病人愈合率、满意率、伤口质地颜色、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疗效评估时间从病人第1次换药至换药后30d。完全愈合:病人长出新的肉芽组织,并完全覆盖创面;基本愈合:创面缩小,有新的肉芽组织长出,并有少量分泌物;未愈合:创面未缩小甚至扩大,无肉芽组织长出,分泌物增多。治愈率=(完全愈合+基本愈合)/总例数×100%。伤口质地颜色包括黑色、黄色、粉色、粉红色等。满意率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量表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级~4级评分法,分值>30分为满意。②记录两组病人换药次数、肉芽组织增生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VAS评分、伤口面积、伤口深度等。VAS评分总分0分~10分,分值越高病人疼痛感越明显。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病人进行数据分析,两组病人换药次数、肉芽组织增生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VAS评分、伤口面积、伤口深度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病人治愈率、伤口质地颜色、满意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回肠造口裂开病人由于粪液大量排出,粪液中含有多种呈弱碱性的消化酶,会对皮肤造成较强的腐蚀性,增加皮肤感染,引起造口周围皮炎,而造口感染会大量渗液,从而影响造口袋粘贴而导致粪液渗漏,导致伤口迁延难愈,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不利于病人造口术后康复。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是利用可控性的负压吸引装置,通过伤口与连接管相通封闭伤口,使之形成良好的真空环境,并可以透明膜覆盖,避免伤口与空气直接接触,使伤口周围形成保护膜,避免伤口暴露而引起感染。
另外,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通过减轻伤口周围水肿,增加伤口组织灌注,能有效促进伤口早期愈合。此外,局部组织在负压状态下,通过增加微循环灌注量,有利于组织肉芽形成及生长,有利于伤口愈合。同时,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通过使伤口周围形成真空环境,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避免伤口感染。此外,在密闭状态下可使伤口周围组织浸润,有利于上皮组织爬行。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愈合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伤口质地颜色为黑色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能有效促进回肠术后裂开并发感染病人伤口愈合,可促进肉芽生长,提高病人满意度。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换药次数、肉芽组织增生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面积、伤口深度均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传统换药方法基础上使用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能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疼痛程度,减少病人换药次数。伤口感染后疼痛是临床护理的难点,伤口疼痛不仅增加病人痛苦,而且会影响病人换药依从性,不利于病人预后。而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能减少病人换药次数,减轻病人换药时疼痛感。另外,该方法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繁殖,防止细菌感染扩散,因此有利于伤口愈合,促进病人康复。
综上所述,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能有效促进回肠造口术后裂开并发伤口感染病人愈合,有助于病人创面感染控制,提高病人满意率。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容易对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对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治疗伤口感染方面的效果还需在日后增加样本量,提高研究科学性及严谨性。
参考文献:
[1]许腊梅.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在老年慢性伤口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9):1138-1140
[2]林雅明.1例切口中造口感染致造口皮肤黏膜完全分离伴造口回缩的患者的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199-201
[3]刘勤,曹志军.伤口换药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7,9(2):183-184.DOI:10.3969/j.issn.1009-4237.2007.02.036.
[4]郝剑,刘宾,汪阳,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中不同负压模式对疗效影响实验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4.2(11):1456-1459
[5] 陈微,朱立波,胡海燕;回肠造口患者护理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4)
[6] 彭莉.专科护理干预在回肠造口术后伤口裂开合并血栓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8(02)
[7] 高卿;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6(10)
[8] 郑尚兰,余德宪,黄欢;浅析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伤口造口患者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7)
[9] 潘勇,曾琴,王凯.不同负压值伤口负压吸引术应用于开放性腹部创伤修复的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02)
[10] 黄漫容,彭利芬,李敏宜,郭少云;1例造口回缩合并造口旁伤口深部感染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4(01)
论文作者:卢海兰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伤口论文; 病人论文; 负压论文; 回肠论文; 创面论文; 肉芽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