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童年趣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趣事论文,童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童年”是个多么美好的话题,多么温馨的字眼。提到童年,我想应该有说不完的乐事、傻事、趣事,就像一部情节引人入胜的小说,此起彼伏,精彩纷呈。
可看着眼前孩子们的习作《童年趣事》,童年却像被复制了一般。全班有5人写给猫剪胡子;有3人写帮妈妈去买盐,结果不小心盐撒了,捧起来后,回家放进盆里用水洗;还有若干人写炒菜时放错了油盐酱醋……写作前,我再三强调要写出自己有切身感受的,至今记忆犹新的,不是编造的、借鉴的“趣”事。可是,现在……难道现在的孩子童年里真的没有“趣事”了吗?他们真的没有快乐的记忆吗?
第二天的语文课,我空着手走进了教室,不见了每天捧在手上的教科书、作业本,学生们觉得有些异样,都睁大眼睛看着我,不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笑眯眯地走上讲台站定,清了清嗓子说:“今天我们不上语文课,我们来吹吹牛,吹什么呢?就吹吹我小时候是怎样调皮的,好不好?”
此话一出,学生们先是面面相觑,有点将信将疑,几个活跃分子叫道:“好!好!”接着便是全班人一起喊起来。我来了一个暂停手势,待学生们安静下来后便转入正题,稍显几分得意地说:“别看我是个女生,知道吗,我小时候做的那些事,可比你们现在有水平啦!”学生们一下就来了精神。
“先说一个恶作剧,”最后三个字我故意捏着嗓子拉长声音,吊起他们的胃口,接着侃起大山:“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山区,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过很长的田间小路。这些路弯弯曲曲,路两边长满了长长的茅草,茂密处,两旁的草彼此相接,能盖住路面。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突然想利用这些茅草做做文章,做什么文章呢?”只见全班学生竖着耳朵盯着我,期待的眼神多么真诚!我边说边比划:“我们把两边的茅草系到一起,打成结——看谁倒霉被绊倒,栽成一个猪拱泥巴,那多有意思!”学生们都笑了起来,迫不及待地问:“有没有人中奖?”“哪个是倒霉蛋?”我摇了摇头,叹口气说:“打好结后,我们就躲到不远处等着好戏上演,可半天不见人来,我们还得上学呀!”学生们和当年的我一样都怀着一颗唯恐天下不乱的好奇之心,一听没有战果都泄了劲,显得比我还沮丧。我扬了扬声音接着说道:“别急,好戏在后头。等到晚上放学回来时,我们把中午干的‘好事’忘得一干二净,照样你追我赶一路疯玩,突然,‘咣’的一声,你们猜怎么着?”学生们太聪明了,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有人被绊倒了!”我撇着嘴、皱着眉很无奈地告诉大家:“太郁闷了,那个人就是我!”教室里一下子爆发出哄堂大笑!
“再讲一个,再讲一个!”学生们喊着。“那就再讲一个创意版的。”学生们的胃口再一次被我吊起,教室里很快安静下来。我问他们:“你们都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吧,说说你们都藏过哪些地方?”“床底下”、“门后面”、“柜子里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喊道,其中有个学生说“洗衣机里”,可能算最有创意的了,引发了大家的笑声。听了学生们的回答,我故作不屑地说:“这些都太小儿科了,知道我怎么藏的吗?”接着我很自豪地把当年的智举向他们描述了一番:我叫大人把我装进口袋,然后抱到麦堆上,小伙伴们翻箱倒柜,筋疲力尽愣是没找着。在农村,粮食收割回来,分袋装好,垒放成堆,这是家家都有的。我就利用墙角的麦堆做掩护,硬是在伙伴们的眼皮底下潜伏了半天。听完我神乎其神的讲述,学生们大呼佩服,自叹不如。
在学生们热情的要求下,我又讲了捣马蜂窝、用牛粪烤红薯、偷葡萄等有趣的事。在我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学生们时而欢笑、时而呼叫。一节课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我第一次感觉到上课可以如此轻松,学生们也第一次感觉到了一节课是如此短暂。
第二节课我趁热打铁,学生们还沉浸在那快乐的童年氛围中,我话题一转:“同学们,我们有着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生活,但我们都有着七彩的童年,都有着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快乐、温暖、感动。”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童年趣事”4个字,然后又在前面加了两个大大的“我的”。“梳理你的记忆,筛选你的回忆,不求文长辞美,只求你的童心童趣。”我深情地说道。
学生们纷纷拿起了笔,没有了上次习作时的抓耳挠腮、交头接耳,个个埋头疾笔,从他们那或凝神或微笑的表情中,从那沙沙的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中,我知道这次习作值得期待。这次作文课,或许也会成为孩子们童年记忆中一个美好的回忆。
标签:童年趣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