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甲骨金文中的“宾”字及相关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甲骨论文,金文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甲骨金文中“宾”的形义以及一些相关的问题。
此说也值得考虑。首先,甲骨文里的“宾”字不能看成是纯粹的形声字。其次,字所从的“止”并不是“示前导”的。最后,从止之宾和从贝之宾,系一字异体,并非不同的字。
叶玉森对甲骨文里的“宾”也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说:
由上述可见,前人对于古文字中“宾”字形义的说解各有不同,并无完全可信者。
今天的学者,还未有人对这个问题做过专门的研究。他们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一般是从前人的某一说,或者是前人某一说的稍变。例如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对“宾”这个文字是这样说解的:
总而言之,截至目前为止,古文字里“宾”字的有关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而,对这个问题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二 古文字里“宾”字的形义到底是怎样的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找准它的初文。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它的造字意图。
用的。例如“保”字,有的形体是从“人”的,而有的形体是从“元”的。这是因为两者都是像人的侧视形,只不过“元”字突出了人的头部,而“人”字没有突出其头部罢了。周代金文里的“寇”字,是从“宀”从“元”从“攴”的,整个字像有人持杖进屋去袭击其中的人。“寇”字里被袭击的“人”,即是用“元”来表示的,跟“
在古文献中,“宾”字的常用义是宾客,这是引申义。当表示其本义时,为了求区别,就在“宾”字上加意符”“人”,这就是“傧”字。“傧”是“宾”的分化字,是在“宾”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宾”和“傧”的关系,跟“益“和溢”的关系是一样的。
三 甲骨文里的“宾”常出现在祭祀卜辞里,这种卜辞,就叫王宾卜辞(因为“宾”前还经常出现“王”)。例如:
(1)丁丑卜,行贞:王宾父丁,亡尤?(《合集》23120 )(2)丁巳卜,即贞:王宾妣岁,亡尤?(《合集》22583)(3)丁卯卜,旅贞:王宾报丁彡,亡尤?(《合集》22688)(4)丁卯卜,即贞:王宾报丁祭,亡尤?(《合集》22692)(5)乙丑卜,即贞:王宾唐翌,亡尤?(《合集》22744)关于这种用法的“宾”字,我们曾做过探究。认为当从郭沫若说,是迎导、迎接之意〔13〕。
卜辞中有些作动词用的“宾”,虽然不是出现在祭祀卜辞里,但是也应该以“迎接”解释之。例如:
(6)囗寅卜,韦贞:宾妇好?贞:弗其宾妇好? (《合集》2638)此例里的主语未出现。从句子中所用的否定副词“弗”来看,发出“宾”这个动作的人不是殷王,也不是殷王可以控制的人,而是远方或他邦的人。这对卜辞贞问:(某人或某方国)会以礼迎接妇好这个人呢,还是不会这样?
总而言之,甲骨文中的“宾”字绝大多数都作动词用,表示本义,意思是迎导、迎接。
四 金文中“宾”的义项跟甲骨文中的不同,有三个意思。
一是宾客。这个义项显然是由“宾”字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宾”的本义是迎接、迎导,而迎接、迎导的对象,主要就是宾客(王宾卜辞中的“宾”也是迎导之义,但所引导的是先公先王的神灵,这是把逝去的先公先王当作宾客)。这样,由迎接之义自然就引申出宾客的意思。又从“宾”的初文来看,字从“”从“卩”或“女”从“止”,这“止”正表示外来的客人(即到主人家里来的人)。表示宾客这种意思的“宾”在周代金文中比较常见。例如:(10)唯八月既望,辰在甲申,昧丧(爽),三左三右多君,入服酉(酒)。明,王各(格)周庙,□,□□宾,延邦宾其旅服,东乡(向)……盂以者(诸)侯、侯田(甸)□□□□,盂延告,咸。宾即位,宾。王呼。盂于□□□□,进宾,□□。大采三□入服西。(《小盂鼎铭》)
上例中的“邦宾其旅服”,意思就是在裸礼结束以后,国宾行奠献其旅服之礼;所谓旅服,即是指行旅之服。也有人把此句解释为国宾放置其行旅之服,而衣朝服。“宾即位”中的“宾”与“邦宾”可能是不同的,“宾”是指一般的宾客,而“邦宾”即是国宾;“即位”是指就宾客之位。“宾”中的“”是奉鬯迎宾的意思。“进宾”中的“进”是使动用法的动词,可能是指在裸礼结束后,让宾客进入,行谒庙之礼。
(11)郑井叔作灵龠钟,用妥宾。(《郑井叔钟铭》)
“龠”即龢(和)。古人铸钟,重在音和,所以叫灵和钟。“妥”古绥字。“用妥宾”,就是用来燕乐宾客的意思。
在周代金文里,“宾”常常与“客”相连,形成“宾客”这一词语。例如:
(12)唯曾白陭,乃用吉金鋚,用白作醴壶,用卿(飨)宾客,为德无叚,用孝用享,用易眉寿,子子孙孙用受大福无疆。(《曾伯陭壶铭》)此例中的“鋚”,是指用鋚作壶,也就是毁旧器,而铸新器。,似鼎而长足;鋚,辔首铜。“无叚”,意思跟无期、无疆相近。
(13)鼎,用羹庶昔(腊),乃雝(饔)宾客,子子孙孙,世世是若”。 (《徐王鼎铭》)此例中的“用羹庶昔,用雝宾宾”是说用来把庶腊做成羹,用来招待宾客。
“宾客”两字,在金文里还有写成“宾各”的。例如:
(14)唯正月王春吉日丁亥,戊王者旨于旸,择厥吉金,自祝(铸)禾禀囗(钟),台乐虞家,喜而宾各,甸台鼓之,夙莫不,顺余子孙,万世无疆,用之勿相。(《越王钟铭》)此例里的“自祝禾禀囗,台乐虞家,喜而宾各”的意思是:亲自铸造了和禀钟,用来娱乐我的家,用来让你们的宾客高兴。
例(14)中“宾各”的“各”,本义是来到,引申有客人的意思(即来到了的人)。后来客人的“客”都写成了“客”,不再写成“各”了。“各”和“宾”很相似,都是由一种动作,引申为指一种人,即来到主人家的人,但“客”是一般的,而“宾”是尊贵的。
二是赠贿。即指对来自君上的使者,以礼赠物。自君上来的使者,跟主人之间无君臣关系,而是主人和宾客的关系。对于这种人,要以宾礼相待。待宾的方法主要是赠送一些礼物。这第二个义项——赠宾以礼物显然来自第一个义项——宾客,两者的联系十分明显。例如:
(15)唯十又九年,王在(斥)。王姜令作册睘宁尸(夷)白(伯),尸白宾睘贝、布,扬王姜休,用作文考癸宝尊彝器。(《作册睘卣铭》)
此例里的“宁”,可训为“安”,意即慰问、安抚。“尸白宾睘贝布”是个双宾语句,可译为夷伯赠给睘这个人贝和布。
(16)在,尹令余作册睘宁尸白,尸白宾用贝、布,用作朕文考日癸旅宝。(《作册睘尊铭》)这个例子中的“尸白宾用贝布”,意思是夷伯把贝和布赠给(作册睘这个人)。
(17)唯王初(祓)于成周,王令盂宁登白,宾贝,用乍父宝尊彝。(《盂爵铭》)
由前引例(15)和例(16)来看,此例中的“宾贝”是省略的说法。如果不省,那就应该是“登白宾盂贝”。由于“登白”和“盂”在上文已出现了,所以略而不说。“宾贝”意思就是(邓伯)把贝赠送给盂这个人。
三是赠物。即指所赠送的物品,作名词。这个义项显然来自于金文中“宾”的第二个义项。第二个义项是对宾客赠送礼物,作动词用。由动词转为名词,那就指所赠送的礼物了。这种用例在金文中也常见到。例如:
(20)中几父史几使于诸侯诸监,用厥宾作丁宝。(《仲几父铭》)
仲几父的使者名叫几,把出使到诸侯和诸监那里,他们都要赠送几以礼物。“厥宾”,就是其宾,意指诸侯和诸监的赠物。
(21)乙卯,王令保及殷东或(国)五侯,延贶六品。蔑于保,易(赐)宾。用乍文父癸宝尊彝。遘于四方王大祀祐于周。在二月既望。(《保卣铭》)此例中的“易宾”是什么意思?这在过去有不同的解释。陈梦家说:“易宾,当指王锡保以侯伯宾贡之物。 ”〔14〕唐兰说:“宾,是典礼中的傧相。《说文》作“傧,导也’。 也作‘摈’。王在接见诸侯时要有宾来赞礼。”他把“易宾”译为“赏赐了傧相”。〔15〕按以上两说,均不可信。由前引诸例来看,金文里的“宾”字,意思是对宾客赠送礼物或所赠之物。侯伯贡献给周王的物品不叫“宾”,陈氏之说不可从。又金文中的“宾”无一例可解释为傧相的,唐说也不可信。其实,此例里的“宾”与前引例(20)中的“宾”用法是一致的,都指所赠之物。此例中的“保”,是周王的使者,他出使到殷东国的五个侯那里。那五个侯对保要以宾礼对待,赠保以礼品,这就是“易宾”的含义。“蔑于保,易宾”的主语应该是“殷东国五侯”。
金文中的“宾”还有作人名用的,此处从略。
五 由上述可见,甲骨金文中的“宾”共有四个义项,这四者之间有密切联系。迎导、迎接是其本义,由这个意义可以自然地引申出宾客之义,因为迎导、迎接这种行为的对象主要就是宾客,字义由行为转到对象上来。宾客来了,要以礼相待。王国维说:“古者宾客至,必有物以赠之”。〔16〕这样就由宾客之义引申出对宾客赠送礼物。这种意义的“宾”是动词,由动词转为名词,就有傧物的意思了。“宾”字意义的推衍状况可用下图表示:
迎接→宾客→赠贿→傧物
这个结论如果是正确的,那么《汉语大字典》的“宾”字条就值得推敲了。“宾”字条下列举了16个义项〔17〕,它们是:
①宾客、客人。②尊敬。③以客礼对待。④作客、客居。⑤古代官名,掌诸侯的朝觐。⑥服从、归顺。⑦陈列。⑧戏曲用语,即说白。⑨通“傧”,引导、迎接宾客。⑩通“滨”,水边。(11)用同“镔”,精铁。(12)通“摈”,舍弃。(13)通“鬓”。(14)云南少数民族称言为宾。(15)古州名。(16)姓。
《汉语大字典》声称,多义字是按照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这样的顺序排列的。照此看来,《大字典》把义项①看作本义;把义项②至⑧看成引申义;把义项⑨至(16)看成假借义。这样的看法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宾”字的本义不是宾客、客人。《大字典》这种看法根据的是《说文》,但《说文》并不可靠。前面我们已经从字形和用法两个方面证明,宾客、客人之义不是本义,而是引申义。
其次,误把本义当成假借义。《大字典》“宾”字条的第⑨个义项,被看作是假借义,其实这是它的本义。对于这一点前面已经做了充分的论证。
最后,缺列一些重要的义项。例如周代金文里的“宾”字,有两个常见义项,即赠贿和傧物,但这在《大字典》中却查不到。看来,《大字典》没有充分吸收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
把“宾”字在古文字材料中的义项和在《大字典》中的义项综合起来,考察这些义项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画出其意义引申的网络图:
注释:
〔1〕王国维《观堂集林》一卷第13 页:《与林浩卿博士论洛诰书》。
〔2〕详见拙作《释甲骨文中的“”》,待刊。
〔3〕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第13页:《释祖妣》。
〔4〕[台]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六卷第2152页,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
〔5〕郭沫若《卜辞通纂》,15至16页,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6〕叶玉森《殷墟书契前编考释》第一卷第9页上。
〔7〕方浚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第九卷第9页。
〔8〕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704页。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11月版。
〔9〕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232页,中华书局1988年1月版。
〔10〕方述鑫等编著《甲骨金文字典》,466页,巴蜀书社, 1993年11月版。
〔11〕[日]岛邦男著《殷墟卜辞研究》,日文版,312页。
〔12〕裘锡圭《释万》,载《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2期。
〔13〕见拙文《论宾字句的句法结构》,载《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2期。
〔14〕[日]白川静《金文通释》。日文版,190页, 白鹤美术馆志。
〔15〕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64页,中华书局1986 年12月版。
〔16〕同〔1〕。
〔17〕徐中舒主编《汉语大字典》缩印本,1516页,四川辞书出版社与湖北辞书出版社联合出版,199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