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人口和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人口论文,环境论文,社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最高层次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都能持续发展。然而,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其途径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校正经济发展目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开采和有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减少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 社会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的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这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USCEF)在1987年向联合国42届大会提交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的著名报告对可持续发展所下的定义。然而,这一通俗而简明的命题,却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最高层次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都能持续发展。这几乎成了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谈论的热门话题,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把它作为迈向21世纪的目标依据和行动纲领。为什么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会引起全世界普遍而又共同的关注?这是由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持续发展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所决定的。

人口和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这种关系表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任何单方面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方面的非持续发展都会使其它方面持续发展困难重重。只有各个方面都能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别的方面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人类生存和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因此,人口、资源、经济、社会任何一个方面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1.资源、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及其对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替代性,说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这里讲的资源、环境是指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一般来说,只要利用得当,再生资源是可以永具再生能力的。但利用不当,使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遭到破坏,再生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会下降。世界性的耕地资源减少和土壤肥力下降就是例证。非再生资源是一种可供量有限的资源,已开采利用得越多,留给人类后代开采利用的数量就越少。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它由大气、水、土壤、阳光和生物等多种环境要素组成。这些环境要素不仅为人类生存所必需,而且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投入要素,它们通过吸收、转化、形成、还原等途径为人类生存、经济发展提供无法替代的服务。但是,环境容量和资源一样是有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土壤和肥力、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围绕地球的大气等一切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要素都是有限的。资源、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和它对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替代性,说明人类仍不能离开地球长久生存,经济、社会仍不能离开资源、环境供给发展。因此,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人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2.经济发展的目的性和它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说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首先,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的供给,过去和现在如此,未来亦是如此。技术进步只能是寻找、开发新的资源,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无法代替资源、环境。因此,在资源、环境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为了当代经济增长竭泽而渔,以牺牲未来经济发展为代价,则未来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为了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表面上看,这是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际上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以人口发展为己任。人口发展是一个不能中断的连续更替的过程。人类对经济成果的消费几乎一刻也不能停止,否则,人类将倒退到茹毛饮血的荒芜时代。因此,经济发展一刻也不能中断,必须持续下去,这是人口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社会发展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要性,说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在传统农业社会,人口规模小,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不突出;人类需求层次低,偏重于资源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成果消费。因此,当时社会发展并不重要,也不具备发展条件。自产业革命开始的现代社会以来,世界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它促使了人口转变,发达国家在经历人口快速增长的阶段之后人口增速逐渐趋缓,人口素质提高;发展中国家仍处在人口快速增长阶段并代表了当今进界人口变动态势的主流,由此使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刺激了人类的需求,提升了需求的层次。文化生活、安全保障和环境质量逐渐成了人类需求的重要内容。这些需求的满足仅靠经济发展是不够的,还有赖于社会发展。而且,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也是经济、资源、环境等问题解决的重要条件,社会发展在现在和未来显示出日益重要的性质。这些都说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

4.人口对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高度依赖性和巨大的正负影响性,说明人口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离开了资源、环境,就不可能有人类;离开了经济、社会,就不可能有人口发展。这种人口对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高度依赖性,表明人类生存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不顾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人口增长是不可能持久的。其次,人口状况、人类需求和人的行为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人口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使资源利用合理和环境优化;人口也可以阻碍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恶化。故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人口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人口可持续发展既是自身发展的条件,也是自身发展的目的。

尽管世界各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资源发展问题。一是再生资源再生能力下降。全球范围内耕地面积减少和土壤肥力下降;森林过量砍伐,造成森林资源再生困难,森林覆盖率减小;草原无法承受超负荷放牧,有的已经退化,有的供草率下降;一些动植物资源难以适应日益恶化的环境,已从地球上消失,致使全球动植物资源的种类急剧减少;水资源污染严重,净化能力和活性能力萎缩。这些都说明再生资源再生能力下降了。二是非再生资源可供量减少。200多年前人类只限于铜、铁等10多种元素的利用,而现在所利用的几乎遍布整个元素周期[1],尤以矿物能源和非能源矿物开采、利用量最大,且其开采利用的数量仍在尽可能地快速增长。由于非再生资源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是有限的,照这样的速度消耗下去,资源枯竭是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三是资源开采日益困难。已经探明的容易开采的表层或浅层资源大都得到了开采。现在和未来要么建立新的资源开采基地,要么对深层的或品位低的资源进行开采,但为之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而开采量却相对减少了。

2.环境发展问题。一是环境污染造成环境恶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产生的废渣、废液、废气、尘埃和噪音等使人类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工业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频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增加使“温室效应”渐趋明显;农药、石油和重金属排放或泄漏使海洋面临改变面貌的威胁;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不断灭绝,森林面积减少和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等正在引起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超音速飞机的飞行活动和氟里昂生产及使用破坏了大气中的臭氧层,从而使其吸收紫外线的作用下降。二是环境保护乏力。面对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许多国家不得不采取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措施。由于环境具有社会财产的特征,环境治理和保护需要财力投入和技术手段,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都是乏力的。环境污染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遏制,环境状况继续恶化,公害事件不断出现,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仍在下降。

3.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增长难以掩盖经济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粮食产量徘徊不前。1995年全球谷物收成降至1988年以来的最低纪录,谷物储备也跌至1988年以来最低量[2],其它主要食物总量的增长也很缓慢。二是农业收益递减。工业化和城市化并没有改变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在国计民生中仍居重要位置。随着耕地减少和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似乎要追加越来越多的要素投入,机械、化肥、农药和灌溉等,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但追加的投入得到的农业收益反而相对减少了。三是经济增长在许多国家仍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资源短缺引起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上扬给经济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四是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支出日益庞大,加大了经济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率,而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效果并不明显,由此使经济增长的代价越来越大。例如,保险业1990~1995年与天气有关的理赔金额高达480亿美元,反观80年代,则只有169亿美元[3]。

4.社会发展问题。产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物质财富空前增加。可是,人们仍有“社会紧张”的感觉[4]。一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解决。1990~1995年,全世界发生了100余起战争和武装冲突;近年来,全世界有1/5以上的国家经历过民族冲突,一些国家政变此起彼伏,暴力斗争不绝于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事务中仍在发挥作用,国际封锁和国际制裁使一些国家的正当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二是贫富分化。在物质财富空前增加的同时,贫困人口越来越多,全世界大约有1/5的人口过着贫困的生活;失业队伍越来越大,国际公认的失业警戒线在很多国家,一而再再而三被冲破。而社会保障在许多国家仍相当薄弱,使社会发展面临着现实的和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三是社会治安恶化,各种犯罪案件持续上升。吸毒、艾滋病、黑社会组织已成了许多国家难以攻克的痼疾,恐怖活动在一些国家时有发生;偷盗、抢劫、诈骗、杀人、放火等刑事案件在世界各国更是具有普遍性和经常性,人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正在受到不少的威胁。

5.人口发展问题。饥寒、贫穷、失业、失学和儿童问题、妇女问题、残疾人口问题、老年人口问题及职业病、非正常死亡问题等,都是人口发展问题的具体表现。但是,目前世界人口快速增长态势是人口发展的根本问题。1820年,全世界人口只有10亿,随之世界人口快速增长,140年后的1960年达到了30亿,1975年增加到40亿,1987年7月11日达到50亿。现在全世界每年净增加的人口在9000万左右。上述资料表明,世界人口规模日益庞大,人口倍增时间越来越短。但是,资源、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它不仅没有随人口增加而增加,反而出现了资源减少,环境恶化的情况,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突出。技术进步使经济总量增长远快于人口增长,但这并不能掩盖人口快速增长与粮食等资源性产品产量增长缓慢的矛盾。长此下去,如果不改变人口增长方式,人口规模肯定会突破资源、环境的承载极限,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此时,根本无人口发展可言。

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了世界各国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关键在于付诸实践并为之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寻求行之有效的途径。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发展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世界人口多、增长快,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形成了很大的压力,由此诱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危及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仅依靠经济、社会的发展,因为其发展受资源、环境容量有限的制约。因此,还必须转变人口自身增长方式,将快速的人口增长势头降下来,这是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抑制人口快速增长有多种方式和手段。经验表明,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是抑制人口快速增长的根本途径。但是,单纯依靠经济、社会发展抑制人口增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欧美发达国家人口增速减慢并一直降到目前略高于零的水平经历了100多年[5]。如果发展中国家普遍仿效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口发展模式,世界人口将会在现在的基础上翻番之后才会出现人口增速减慢的势头。那时,许多国家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肯定比现在要严重得多,因此,当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处在有利于死亡率下降,而无助于出生率尽快下降的阶段时,通过采取一系列包含或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对抑制人口增长施加积极影响的对策和其它合情合理、行之有效的措施,更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中国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并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

单纯的人口数量控制对于人口可持续发展是不够的,还必须提高人口素质,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的需要。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素质,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而且也是人口自身发展的障碍。正因为如此,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全民健康、教育普及、技能培训、医疗保健。这不仅提高了人口素质,而且也有利于人口数量控制,从而促进了人口可持续发展。

2.校正经济发展目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对于资源和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可以说,经济发展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物质财富的日益增加,忽视资源、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和未来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忽视人们物质财富以外的文化生活、社会安全和环境质量需求的提高或改善,是产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6],其实质是违背了经济发展以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为目的的宗旨。因此,世界各国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有效地校正经济发展的目的。其内容包括:一是支持社会发展,为社会事业、社会安全、社会保障提供物质的、财力的支持与帮助,以丰富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增强人们的社会安全感;二是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三是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以不牺牲人类未来发展为前提,并为人类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现上述经济发展目的,不仅要求经济部门增加对社会发展的投入,而且要求经济部门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且对产生的危害负责。尽管这样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经济自我投入将有所减少,经济增长要受到一定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依靠科技进步、人口素质提高和有效管理,使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由增长型向发展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3.合理开采和有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

既然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利用,那么,资源可供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人口、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过度开采和超前利用资源,可使人口、经济暂时保持快速增长,但无法保障人口、经济长久持续发展,甚至是以牺牲未来发展为代价的。因此,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在此前提下,还应通过市场的、政府的行为合理开采和有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

建立资源开采与使用许可制度。资源开发者和使用者,必须具备合理有效开采和使用资源的条件,才能允许其开采和使用。一旦发现或认为有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政府和执法部门应立即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制的手段予以限制和纠正。

实施节约资源战略。注重资源开采,忽视资源节约,会造成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从而影响经济持续发展。而资源节约,可减少资源开采量,增加资源储备量,从而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为此,要充分利用资源的各种用途,多次、重复使用同一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要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变害为利;要积极开采和使用资源的替代品,开发和使用资源节约型产品,尤其是节能型产品,以减少对稀缺资源的依赖性。

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市场能为资源配置提供有效的手段。但是,市场发育不成熟的国家包括中国,削弱了市场对资源进行最优配置的能力。结果,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实际中比在理论上更直接地与资源使用浪费形影不离。这种状况应予以改变。其手段有:资源有价开采与使用,并根据资源的稀缺性合理调整资源价格。当稀缺资源价格上扬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调动生产者开发和使用替代稀缺资源产品的积极性,就会使节约资源更有利可图;把资源的现行价值与未来价值联系起来,让开采者体会并享受到资源储备有利可图,从而提高储备资源的积极性。

4.减少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实践证明,经济增长及其所推动的人口增长,是许多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但是,又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才能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同样,减少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虽然占用了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得不到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也只有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前提下,人口、经济和社会才能持续发展。

抑制人口快速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根本性措施。但在既定的人口、经济状况下,怎样减少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呢?首先,建立环境监测和保护体系。环境保护不仅是对污染和破坏进行事后治理和恢复,更多的在于事前控制环境污染,预防环境污染,这就需要建立环境监测和保护体系。其内容包括监测内容、手段、机构、依据和环境保护的对象、措施等。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机构对此负有重要责任,并拥有强有力的权威。其次,增加对环境保护的经济投入。表面上看,这是经济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实质上这是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应有补偿。问题在于由谁来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如果局部环境是由民众的正当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共同污染和破坏的,则由政府财力投入去保护环境;个人和单位不当生活行为或生产行为造成环境污染应通过法制的、行政的手段予以避免。再次,把合理有效开发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5.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战争、武装冲突、种族歧视、刑事犯罪、吸毒、贫穷、失业、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障碍,而且也违背了社会以人为本的宗旨。因为人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还包括文化生活、安全保障、潜能发挥和社会参与等。这些仅靠经济发展是不够的,还要求社会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首先要立足于社会问题的解决。避免战争、减少犯罪、消除贫困、增加就业等是社会发展的最起码的要求,这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其次要以促进公平、发扬民主、保障自主为社会发展目标[7],这也是人类发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这是因为社会发展不能也毋需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却要消耗大量的物质产品。显然,没有经济投入社会是无法发展的。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重点增加教育、卫生、科技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发展还离不开和平共处的国际环境。一个国家内部各民族、各地区和各社会成员的和平共处,是这个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则是各个国家社会发展的一种外在保证力量,它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军事侵略,主权干预等阻碍别国社会发展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创造和平共处的国际环境,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注释:

[1]恽鹏举:《中国:环境、资源、人口》,学苑出版社1990年2月出版。

[2][3]关美:《全球环境新纪录》,《羊城晚报(海外版)》1996年5月25日。

[4]邓伟志:《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新华文摘》1995年11期。

[5]吴忠观、肖立见:《关于计划生育投资经济效益评估的几个问题》,《人口与计划生育》1993年第2期。

[6]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人口委员会:《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1990年发行。

[7]孟宪忠:《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发展战略》,《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4期。

标签:;  ;  ;  ;  ;  ;  ;  ;  ;  

人口和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