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同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31802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然而公路桥梁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建设的也是越来越大。钻孔灌注桩具有承载力大、抗震性能优异以及可以解决特殊地基沉载力不足等很多的优点,因此钻孔灌注桩在当今的众多的公路桥梁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同时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文章主要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用于市政桥梁施工的实践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市政工程;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某市政桥梁工程两侧为两个35m×23m×5m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主承台,主承台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基桩数量52根(每个承台各26根),设计桩长为58m,桩径为2m。根据该工程地质状况,该桩基施工专项方案决定采用φ200冲击钻机在枯水季节冲钻成孔,钻孔过程中根据地质变化情况选择泥浆和冲程。
二、施工工艺流程
该工程冲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如:测量定位→加固钻机底座→埋设钢护筒→冲击钻机安装就位→冲击成孔→成孔检查→清孔→钢筋笼吊装就位→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拔出钢护筒。
三、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3.1 测量定位
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核桩位座标、高程。根据测量控制网用全站仪定出桩位。
3.2 加固钻机底座
桥位地势较平坦开阔,属冲积堆积区,砾岩裂隙较发育,局部溶蚀强烈,为岩溶发育区,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因此在钻机就位前,对钻机底座进行支垫和加固,防止钻机在冲击成孔过程中下沉和倾斜。
3.3 埋设钢护筒
为固定桩位,保护孔口不坍塌,保持孔内水头以维护孔壁,用10t振动锤将钢护筒压入,压入过程中随时检查其垂直度及中心偏位及时调整,埋设完成后进行平面位置及高程的复测。入土深度根据河床土质情况来确定,一般应埋入河床冲刷线以下1.5m并穿过软土、粉沙层,钢护筒采用10mm厚的钢板卷制成筒状,直径为2.3m,护筒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不漏水。
3.4 冲击钻机安装就位
(1)钻机就位时,垫平钻机,保持平稳,严防在冲击过程中移位、沉陷;钻机就位后,进行桩位校核,保证就位准确。
(2)孔前除保证“三通”外,应储备一定数量的粘土、片石,以备调配泥浆比重,处理斜孔和穿越溶洞时使用。
3.5 冲击成孔
(1)开孔一般投入大比例粘土,造浓浆(相对密度1.4~1.6),采用小冲程进行底打紧击造孔,以上述方式穿过覆盖层、粉沙层2~4m后,再按正常的冲击成孔工艺成孔,钻进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护筒内的水头,保持比施工水位高出1.5~2m,并派专人检查地质变化情况及泥浆指标。根据不同的地质状况调整不同指标的泥浆,当通过漂石层时,如表面不平整,应先投放粘土或小片石将表面垫平,再冲击钻进,防止发生斜孔、塌孔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冲锤击穿溶洞顶板后,无论溶洞是否填充、半填充、未填充,也无论是否漏浆,均向孔内投入片石,同时视情况亦可加适量3~5cm的碎石、袋装粘土和水泥,然后采用小冲程冲击,如此反复操作,达到挤塞溶洞通道、加固孔壁,以便顺利通过溶洞。
(3)为防止钻架使用时间过长,可能会产生位移;孔内有探头石,会造成偏孔,因此每个台班检查钻机不少于一次。
3.6 成孔检查
当孔深达到设计要求后,应对孔深、孔径、垂直度进行终孔检查。检查方法是:用φ25的钢筋焊成直径为2m,长为9m的检孔器,吊入孔内直放到孔底检测,如检孔器放不到孔底,则说明桩孔有缩径或局偏孔现象,在检孔器沉入孔底的过程中,根据悬挂着检孔器的钢丝绳的倾斜程度可判断孔壁是否倾斜:倾斜度用铅垂线、钢尺检测。
3.7 清孔
当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经参建各方责任主体方确认后,开始清孔。清孔采用换浆法进行,以已净化的、相对密度较低的泥浆压入,把相对密度较大的泥浆和悬浮钻渣换出孔外,保持孔内液面稳定,直到孔内泥浆的各项指标及沉渣厚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为止。
3.8 钢筋笼的制作、吊装、就位
(1)钢筋笼就近成型。钢笼主筋搭接采用闪光对焊,箍筋与主筋采用点焊,主筋与加劲箍应100%焊接牢固。由于钢筋笼直径比较大,采用在钢筋笼加劲箍内加焊三角形撑,以加强钢筋笼结构的整体性,防止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变形。钢筋笼制作时安装声测管,声测管上下管口用木塞封口。
(2)在每个加劲箍外周焊接8个7cm厚钢筋笼保护层“耳环”,钢筋笼制作完成后,按程序通过验收后采用50t吊车吊放。钢筋笼采用分2段制作和吊装,两段钢筋笼的主筋错开搭接、焊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三角形撑在钢筋笼下放过程中割除。钢筋笼就位时要进行中心定位,确保其不偏位。
(3)导管的安装:导管直径为φ300mm,壁厚5mm,每节长2~5m,另配1m长导管各一节,接头由丝扣连接,并用橡胶圈密封。导管使用前经过接头抗拉试验和不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水密承压试验。混凝土灌注开始时,导管底部距孔底的距离约为40cm。
3.9 二次清孔
钢笼安放完毕后,孔内泥浆各项指标、孔内沉渣如超出要求,应采用二次清孔方法,直到泥浆各项指标、沉渣符合要求为止。二次清孔后及时组织实施灌桩工作。
3.10 灌注水下混凝土
(1)各项准备工作完备,应及时组织实施灌桩工作,一般情况下,导管及漏斗、储料斗安装完毕,灌注工作随即开始,它包括两个部分:拌和及运输、现场浇注。混凝土的拌和主要控制配合比、拌和时间、坍落度、和易性等几个指标。施工时要根据设计配合比,材料当时的含水量调节成施工配合比,并依此认真计量,加强现场监督、现场检查并随机留取规定组数的试件。
(2)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的运输能力与拌和能力一样,要与灌注速度相适应,充分保证灌注工作的不间断。混凝土的现场灌注工作,安排有统一的指挥,且各工种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快速连续施工,做好现场的各种有关记录,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下面几个关键问题:
①初灌时,计算好首灌方量,一次性投料数量确保混凝土埋置导管大于1m,并保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
②灌注过程中,根据操作进展,定时测量混凝土面高度,并与灌入的混凝土量的折算值相比较,以确定是否有坍孔等情况发生,以测定埋深来控制提升、拆卸导管,导管的埋置深度宜在2~6m,最小埋深大于2m,最大埋深不得大于6m,提升导管时,应轻提轻放,并尽量居中,垂直,以免挂笼、损坏或超提。注意导管是否漏水,渗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操作过程中尽量缩短导管拆卸时间,做好灌注记录。拆下的导管及时冲洗,检查,以利于再次使用。保证导管内混凝土上下连续,当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缓缓灌入,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影响工程质量。
③导管外混凝土上升过程中,对钢筋笼有向上的浮力,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避免,比如,在钢筋笼顶部适当加压;当孔内混凝土顶面距钢筋笼底部约1m时,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等。
④灌注后期接近桩顶时,要尽量做到混凝土落差在6m以上,以增加混凝土下落的冲击力。因为此时导管外泥浆稠度增加,比重增大,上升阻力也大,且混凝土落差已相对减小很多,容易出现顶升困难。为此,可向孔内加水稀释泥浆,掏出部分沉淀物,必要时可适当小幅转动提放导管。最后的测深工作尤其要细、认真,充分考虑浮浆及混合杂物的厚度,确保有效的桩顶标高。
⑤在施工中,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检测混凝土的相关指标,制作混凝土试件。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在不断加快,市政工程的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加。市政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其成为人们较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尤其是桥梁工程的施工在施工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将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在市政工程中,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并且取得了得天独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JGJ94-200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杨文渊,徐犇.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周孝红 台州同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318020
论文作者:周孝红,沈俏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导管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钻机论文; 钻孔论文; 泥浆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