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国土资源局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 274600
摘要:土地资源管理得当能够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而管理不当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因而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土地资源管理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之外,也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只有这样,方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影响
1导言
纵然我国幅员辽阔,然而由于我国地形复杂,导致了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实际上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在当下仍然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土地政策,期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国的土地政策收效甚微,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故而保护生态环境的当务之急便是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2土地的经济特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是指土地作为人类社会经济资源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多方向性。土地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资源可以有多种用途,可以作为农田,也可以建工厂、住宅、商场、写字楼或者作为公园、城市绿化地等。经济地理位置的可变性。土地的经济地理位置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周边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土地供给稀缺性。土地供给稀缺性主要是指某一地区的某种用途的土地供不应求,形成稀缺的经济资源,造成供求上的矛盾。可垄断性。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可以垄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分为全民所有即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非经国家有权部门批准,农用地不得转为非农用地。效益级差性。此是由于土地质量的差异性而使不同土地的生产力不同,从而在经济效益上具有级差性。
3土地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土地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土地资源管理人员通过对包括林、水、路在内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管理,能够构建一个合理的生态系统,打造宜农则农,宜渔则渔的良好生态环境。同时,土地资源管理人员通过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构建土壤良好的蓄水能力,增强其抵御包括防洪和抗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此外,土地资源管理所采用的农家肥灌溉和秸秆过腹等生态措施,能够最大程度的改良原有的土壤结构,进一步增加土壤肥力。总的来说,土地资源管理能够最大程度的缓和人地矛盾,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促使现有农田转化为现代化的高标准农田,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生态收益。
3.2土地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2.1生物多样性下降
土地资源管理人员为了进一步增加耕地利用率,将生态环境弃之不顾,把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地和大自然的气候调节器如湿地和沼泽等都变为了耕地,这样做的后果是耕地利用率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地表植被覆盖率下降严重的同时,生物多样性也随之下降。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对害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必会导致害虫繁生,危害庄稼,长此以往,使得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程度不一的破坏,补偿能力和缓冲能力都将退化,甚至丧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2生物群落趋向不稳定
由于土地资源管理无法明确生态系统的具体要求,导致了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和规划的内容都欠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例如对气候和动植物以及水文的评价。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欠缺,使得管理人员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视觉上的美感,盲目的追求现代化和高品质化,最终导致了我国的生物栖息地日益减少。同时,由于管理人员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生物栖息环境的需求,在对河道和沟渠进行管理时,过分注重实用性,忽略了生态性,导致了土壤难以呼吸,使得大自然气温变化诡异,使得生物群落趋向不稳定,加大了沟渠与生态结合的难度。此外,由于土地资源管理简化了土地结构,给我国农业生产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3.2.3土地退化严重
土地资源管理人员为了追求管理的效率和收益,在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采用机械化的方式,大范围的对土地进行施工和管理,导致了土地的物理形态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例如土壤坚实度增大,容重增加等等,最终使得土壤团聚体变差,结构退化,有机质含量减少,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土地退化严重。
3.2.4对地方生态景观造成严重破坏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人员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往往忽略了将土地管理与当地的景观相结合,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从而进一步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管理人员没能有效的将土地管理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抹杀了地方特色,还对当地的生态景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4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提出土地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4.1改革土地制度,加强土地管理
地方政府要切实落实中央颁布的各项政策,配合国家的方针计划,加强对所属区域的土地管辖,彻底改变土地主体权缺失的难题。加强法律在土地使用管理中的作用,大力改革司法、土地立法和监督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土地法律制度,保障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相关机制,加强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对于产业用地和耕地之间的矛盾,要积极的协调,及时解决,确保土地使用的合理合法性,达到可持续使用的目的。对土地制定、土地使用的总体规划和全年计划,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土地使用进行统筹安排,最终达到加强土地管理和有效利用土地的目的。
4.2开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使用进一步的治理,增加土地的植被面积,对于荒漠化进行治理,加大管理投入,缩小荒漠化面积。土地治理要以预防为主,采取防治结合的办法,对部分地区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减少洪水等灾害给土地带来的损失,对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要加大惩罚力度,提高人民对于土地保护的意识。
4.3实行节约用地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程度的加深,非农业用地面积的扩大,耕地减少是必然的趋势,加上我国对于土地开垦的技术能力低,开垦的土地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节约使用耕地,对每一寸土地都要十分珍惜,尽量做到少用土地,少占耕地,杜绝土地浪费的现象发生。
4.4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1)彻底消除很长时间以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的思想,坚持国有土地所有权归中央和地方政府所有不动摇,同时要进一步细化土地使用权,建立两权分离原则下各产权主体明晰的权利关系。(2)在目前市场大环境下,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推进土地市场化建设的进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土地市场流转机制。无论农业用地还是城市建设用地,都必须在合理制度的约束下,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易和流转。(3)加强政府监管职能。政府部门主要从宏观方面进行调控,包括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利用中各种违章行为进行处理、调控土地供求平衡等几个方面对土地加强管理。
5结语
总之,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土地是财富之源,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基础和保障,利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土地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所起的积极意义,对人民富裕国家富强起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晶平.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7(17):126.
[2]曾昉. 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及协调机制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7.
[3]张倩,邓祥征,周青.城市生态管理概念、模式与资源利用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06):142-151.
[4]张丹丹.土地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J].吉林农业,2015(09):126.
论文作者:王圣豪,杨涛,董福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5
标签:土地论文; 资源管理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土地资源论文; 我国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耕地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