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不足与三个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大论文,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难以预测的两个主要原因
20世纪后期,中国出版从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渐走向市场经济。在新的世纪即将来到之际,展望21世纪中国出版的发展,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但要全面地预测21世纪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我认为是一个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话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技术的因素。20世纪中,广播、电视、因特网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21世纪中,电脑芯片将发展到何种程度?是否有可能与人的大脑相连等问题目前还不清楚。对出版而言,已经兴起的电子书将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原有的损伤视力、不方便携带等不足将克服到何种程度?网络会发展到何种程度,与之相关的网络出版将如何发展等等话题,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测。技术的进步,往往带来社会的变革,出版也不例外。二是出版政策的调整。中国目前的出版政策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这是制约中国出版发展的瓶颈。如从全球化和产业化的角度来看,集个体资金何时能进入出版业?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版业如何对外开放等等,都是未定的课题。因此,中国出版政策如何调整、什么时候调整,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但总的说来,21世纪中国出版将发生变革是肯定的。
因此,面对21世纪,中国出版如何发展,首先要分析中国出版存在哪些不利因素。我认为,对中国出版而言,主要存在着两大不足:一是意识滞后,二是人才储备不足。
意识滞后的两个主要表现
由于长期以来的国有垄断,使中国出版业的市场意识不强。延续10多年的买书难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据本人在江苏的问卷调查,51.4%的读者认为“偶尔能买到自己想买的书”;42.0%的读者认为“能买到自己想买的书”;4.3%的读者认为“买不到自己想买的书”。 “偶尔能买到自己想买的书”的读者比例超过“能买到自己想买的书”的读者比例,读者的购书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10多年前的彩电、冰箱等购买难问题则早已得到了解决。正是由于出版社缺少市场意识,对图书品牌重视不够,选题粗糙、缺少编辑含量的图书比比皆是;出卖书号现象屡禁不止;编校质量不如人意;图书发行渠道不畅,有时正版书还在仓库,盗版书早已出笼……近年来,“二渠道”对中国出版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出版社已经拱手出让了部分市场。而21世纪中国出版还将面临国外大出版集团的冲击。如果不彻底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中国出版业的明天。
中国出版业意识滞后的另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对网络的漠视。21世纪将是网络时代。中国虽然由于经济基础的落后,网络发展相对较慢,但是,1999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890万人,预计在近几年, 中国的上网人数将大幅度增加,并成为世界上上网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国内现有的560多家出版社, 只有三分之一的出版社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一些已经上网的出版社,只是将上网当做一项任务,缺少信息更新和维护,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选题调研、图书宣传等工作,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虽然现在建立网络的先期投入和维护成本较高,难以得到大的回报,但从将来的发展来看,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越来越深入人心,网络的回报将是巨大的。如江苏教育出版社上网后,一位美国读者通过电子邮件求购该社出版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就是网络回报的一个最好例子。对网络的漠视,就是对未来的发展缺少战略眼光,将使中国出版的未来发展失去宝贵的机遇。
人才储备不足不利于发展
制约中国出版在21世纪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不足是人才储备不足。出版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的优劣将极大地影响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从某种角度上讲,中国出版业似乎并不缺少人才,每年毕业的数以万计的大学生、研究生都是人选。但学历高并不代表就能做好出版工作。近年来的出版业高收入,使出版业成为求职者感兴趣的部门。这种建立在非理性选择上的就业,并不能真正有助于中国出版的发展。中国出版缺少的是对出版感兴趣、希望依托出版传播文化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才会对出版一往情深,才会对出版的现状、未来发展有理性思考,才会将出版真正作为一种值得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而目前,真正具有这种抱负的出版社领导、从业人员为数太少。另外,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成长期。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培育才能脱颖而出。目前中国出版业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出版社人才存储不够,非常不利于中国出版在21世纪的发展。
高度重视三个极好的机遇
认清中国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才会对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出版的历史,每一次改革,都是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克服,是对中国出版发展的探索。我认为,中国出版在21世纪的发展,将有三个极好的机遇。
一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已经加快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加剧的今天,“入世”,意味着中国出版将融入世界大潮。据有关方面的报道,中国将在2001年放开图书零售市场、2003年放开图书批发市场。因此,对中国出版而言,这个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将使图书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由于面对的是国外对手,惯用的行政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将受到制约。因此,“入世”将使中国出版真正充满危机感,从而提高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水平,重视出版人才的引进与利用。当然,“入世”对目前处于“幼稚”阶段的中国出版业会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正如古人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中国出版业只要端正态度、勇于变革,挑战本身就是极好的机遇。
二是网络的大规模普及。近年来,网络的大规模普及已经营造出电子商务良好的氛围。电子商务发达的美国呈现出令人惊讶的发达势头。如Dell计算机公司的在线销售额1998年翻了一番,每天达到1400多万美元,占公司总收入的25%。而截止到1999年4月30日, 其在线销售额进一步增至日均1800万美元,使第一季度在线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30%。预计到2000年,这一百分比将增至50%(见美国商务部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Ⅱ》)。美国著名的网上书店亚马逊书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上书店。网络的兴起,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为市场调研、分析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因此,充分利用网络,将使中国书业流通、出版物的市场预测、市场推广变得更加合理和科学。至于网络所带来的网络出版,我认为,出版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其规模性和组织性不可被取代。综观中外出版史,个体的出版,只会增加多样性,但影响大的还是出版机构的出版活动。因此,网络时代的出版社依然会发挥它传播文化、积累文化的作用。
三是知识经济的雷声。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都在谈论知识经济,并预言在21世纪中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将首先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的背后是对知识的重视和渴求,是对人才的真正重视,它使知识是重要资本的观念深入人心。知识经济的雷声,将促使人们不断学习,以提高知识和技能,不断应付新的挑战。图书作为系统记载人类知识的载体将受到人们更大的重视。因此,图书消费将得到大的增长,中国目前人均图书消费数额低的局面将得到大的改善。此外,社会的进步将使人们的闲暇时间进一步增多,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吸收新的知识。因此,知识经济的雷声,对出版业而言,是一个好的消息。抓住这一机遇的话,大大有利于中国出版业的发展。
急需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中国出版业步入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没有教材、教辅读物的出版社同样创造了较好的市场奇迹。有人将之形容为“靠天吃饭”与“人定胜天”。“人定胜天”的背后,是出版思想的真正解放,是出版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是对出版市场的充分挖掘,营销手段的充分利用。因此,对中国出版业走向21世纪而言,“人定胜天”是我们必须要高扬的旗帜。在这一旗帜下,我认为,在目前世纪之交的时刻,首先必须作好下列四项工作。
一、加快出版技术改造,迎接网络时代挑战
21世纪是网络时代。虽然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测网络出版的影响,但对出版业而言,加快现代出版技术的改进和研究是关系中国出版发展的大事。在未来的发展决策中,中国出版业必须对现代出版技术给予充分的重视。
首先要加快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的结合,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如出版音乐家的传记,附该音乐家的演奏光盘;出版美术家的作品,附该美术家的作品光盘等。通过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之间的结合,有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扩大市场,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其次,积极重视出版社上网工程,充分利用因特网扩大中国出版的影响。虽然许多出版社已经上网,但由于对上网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目前网上信息陈旧,访问率低。作为未来主要的传播工具,因特网的影响与日俱增,并将在21世纪得到更大的发展。中国出版界要充分认识因特网的作用,充分利用好因特网。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因特网的电子邮件服务、公告牌服务、数据查询服务等,了解最新学术进展,进行选题、组稿、审稿工作。各出版社应积极在网上发布出版动态、本版书评、新书简介等,宣传介绍出版社的历史和出版的图书。各出版社同时要设立销售本版书的网上书店,认真处理网上订单,积累经验,迎接网络时代的电子商务的挑战。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出版社的上网,将大大扩大中国出版在国内外的影响。
第三,积极筹备网上书店,迎接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随着因特网的大规模普及,电子商务已在全球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在加快出版社上网工程的同时,应加快网上书店的建设,从容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书店( http://www.amazon.com),推动着世界书业的发展。 中国出版业应加快对网上书店的研究和开发,及早推出网上书店,扩大出版业的影响和市场份额。
二、组建大出版视野的出版集团,以整体优势面对市场竞争
集团的优势是充分合理地使用资源,利用集团的强大实力进行市场竞争。由于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且统一的全国市场开始形成,因此,未来出版业的竞争将更为激烈。面对市场,我国已经组建和将要组建大规模的出版集团。但目前的出版集团或发行集团,仍然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近年来,全球媒体之间的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现象越来越普遍。综观国外的出版集团,大多采用多种媒体互相融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如利用电视媒体受众面广的特点,将图书改编为电视剧方式,互相促销;报纸具有发布信息快的优势,利用它及时刊登出版广告等。目前国内已经出现的一些出版、发行与报业集团,存在着互相分割的状况。用建立大市场的眼光来看,它们之间的互相融合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未来出版业的发展将打破现在以行政区域为结构的发展模式。
三、全面推行品牌战略,营造整体优势
首先是调整出版结构,加大一般图书出版比重,尤其是大力开发特色图书。其次是提高再版率,扩大图书的市场份额。第三是加大图书宣传力度和发行力度,使图书走向全国。
四、加快出版队伍建设
中国出版业应将人才的引进与使用作为一项最主要的任务来对待。 要加快用人制度的改革,促进优秀人才的成长;加大分配制度改革,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在职教育力度,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鼓励创新,通过工作促进人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