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题后反思,顾名思义,即是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后,重新回顾解题过程,再次强化解题方法的过程。通过反思分析题目的特征,解题的过程,思路,途径和结果,把原始的思维过程进行细化,发掘其中的疑难问题,对解题规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乐趣和智慧,继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下面笔者将主要例谈解题后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解题后反思;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收到老师布置的任务,做完一道题之后,不会进行反思,而是单纯追求速度,不假思索的解决下一个问题,教师也没有及时的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解题模式中。其实做出了一个道题,计算出结果,不等于可以举一反三的应对这个类型的所有问题,尤其是相对困难的题目,更需要仔细观察,寻找内在的关键条件,领会出题人的真正意图,掌握考点,分析其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和原理,参透已知条件中的联系,并试着从中归纳解题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同一类型的题目产生独到理解,举一反三,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解题后反思的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下文就主要围绕解题后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展开,希望能给起到借鉴的作用。
一、反思题目的基本特征和其中的知识点,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数学题目存在灵活多变的特点,即使是同一个考点和知识点,出题人也可以从不同层次,各种角度,利用不同类别的题型命题,因此学生即使面对同一个知识点的问题,但是题型和情境发生了变化,也会觉得难以下手,没有解题的头绪。这种情况是因为没有真正领会出题者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因此,反思题目中包括的知识和基本特征,至关重要。做完一道题之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初对题意的理解,对审题过程中的遗漏知识进行反思,为什么遗漏,还不明确题中的什么信息,为什么没有正确理解题意等,在反思中查缺补漏,优化知识结构,完善思维框架。
例1.例1 已知x>0,y>0,z>0满足xyz(x+y+z)=m,那么(x+y)(z+x)的最小值等于
A.1/3 B.m C.2根号m D.根号m/3
解析:学生看到这道题的时候,完全没有解题思路,教师此时应该分析题中涉猎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的解决问题。下面看一下这道题包含哪些知识,若a>0, b>0,则a+b大于等于2倍根号ab。学生之所以迷惑,是因为问题中字母和题设条件比较多,并且题中没有明确表明要解决的问题和条件间的关系,对考点进行反思之后,很容易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捕捉到解题的突破口。这道题需要对(x+y)(z+x)进行变形。
(x+y)(z+x)=xz+x2+yz+xy=x(x+y+z)+yz=myz+yz大于等于2倍根号m。
因此C是正确的选项。
二、反思解题的过程,总结经验,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反思解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反思解题策略和思路,要分析思考选择运用解题策略的成败。这个过程中,因为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不足,智力有限,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反思解题过程,重新认识解题中的困惑,自我反思找出原因;对解题策略和思路的成功进行反思,总结其特点,思维规律和适用情况;借鉴其他同学和教师的思路,完善自身思维中的不足,积累经验,养成好的习惯,增强思维深刻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2.如果圆x2+y2+2x-4y+3=0,它的切线于X,Y轴上截距绝对值相同,那么有几条这样的切线?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解析:把给出的圆的方程式准变成标准方程的形式 (x+1)的平方+(y-2)的平方=2
若标准方程下截距相同,设切线方程x+y=b,那么可以证明圆心和直线之间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相等,即|-1+2 -b|/根号2=根号 2,可以计算出b= -1与b=3。
若标准方程下的截距是相反数,把切线的方程设为x-y=b,|-1-2-b|/根号2=根号 2,计算得出b=-1与b=-5。
根据上面两种情况,可以得出结论,在X,Y轴上面绝对值相等的截距的切线共有4条,因此选项B正确。
做完这道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还有没有遗漏项?反思过后可以发现,上面的解题过程忽略了当截距是零时候的情况。
当截距等于零的时候,设方程y=kx为切线方程,那么|-k-2|/根号下k的平方+1= 根号2,计算得出k=±根号6,所以D才是正确答案。
是否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思考解决同样类型的问题呢?
例3.如果圆x2+y2-4x+2=0切线到x,y轴的距离的绝对值是相同的,那么有几个这样的切线?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通过计算讨论可以发现,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不是选项D,因此即使对待同一问法同一类型的数学题,也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的反思解题过程,储备经验,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认知,有机整合知识和能力。
三、反思解题的方法,探讨规律,培养发散性思维
很多数学问题都是在变相考察学生能否全面,灵活且深刻的思考。这也导致,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同一个问题,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异,带来不止一种的解题方法。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思考能否用其他的方法解答,更简单更直接,改进传统思维中的问题,创新原有思维模式,提高解题效率,完善自身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4.a,b,c,d都是实数,a的平方+b的平方=1,c的平方+d的平方=1,证明|ac+bd|小于等于1。这道题的知识点是不等式,书上详细的介绍了三种证明方法,分别是柯西不等式法,三角代换法和向量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除了这些方法之外,是否存在更简洁的证明方法?通过反思可以发现,除了书上的向量法证明,还存在一种向量法证明。
例5.向量法证明
设x=(a,b),y=(c,d). 则x+y=(a+c,b+d).
由|x|+|y|\|x+y|,
得1+1大于等于根号下(a+c)的平方+(b+d)的平方,因此1大于等于ac+bd.
再设m=(a,b),n=(-c,-d). 则m+n=(a-c,b-d).
由|m|+|n|大于等于|m+n|,发现ac+bd大于等于-1.
由此可以证明|ac+bd|小于等于1。
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对其中隐含的规律进行挖掘和总结,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解题技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解题信心,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心态,拓阔思维,增强思维品质,充分发挥出学生潜在的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在例题的讲解过程中进行反思,给引导学生题后反思奠定基础。
四、反思解题的结果,检验答案准确性,培养严密的思维
验证解题结果可以保证答案的准确性,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解题习惯,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题水平,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辅助学生培养出一种具有批判性和严密性的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题后反思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称之为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在解题过后,引导他们不断的反思,发现自己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改善自己的不足,创新自身的思维模式,提高其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自我调控的习惯和意识。因此,题后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和学生都要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汪振宇. 例说解题后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6,69:51-52.
[2]何开胜. 浅谈解题后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18:50.
论文作者:宋以梅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思维论文; 根号论文; 学生论文; 切线论文; 方法论文; 品质论文; 过程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