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结构抗核爆效应及平战功能转换设计研究

地下室结构抗核爆效应及平战功能转换设计研究

王丽莉[1]2003年在《地下室结构抗核爆效应及平战功能转换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人防工程总体来说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难以满足战时要求。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实力来看,拿出大量资金大规模建造等级人防工程是难以办到的。普通地下室战时人防功能的研究,是新形势下结合城市建设发展人防工程的新课题。本文着眼于量大面广的普通地下室结构,研究其抗核爆性能,进而探讨战时将其转换成人防地下室的方法。 本文分析了核爆炸地面空气冲击波、土中压缩波对地下室结构的作用效应,并确定了冲击波作用波形和各项参数;着重分析了作用在地下室结构上的人防动荷载。本文针对地下室结构形式,提出了在不同等级人防荷载作用下各主要受力构件的承载力验算方法。 从承载力验算实例中可知,普通地下室在战时作为人员掩蔽所时,柱、外墙与底板均能满足抗力人防要求,而其顶盖梁、板的强度明显不足;一般情况下普通地下室作为六级人防工程在结构上是足够安全的,而作为五级人防工程时要进行加固的结构构件比较多。对此,本文总结提出了主体结构加固改造的几种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横向对比;同时介绍了较为详细的施工方法。 本文最后对武汉市的人防工程进行了概括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文中结合工程实例,对普通地下室结构进行了平战功能转换设计和计算;其加固计算方法、施工工艺以及所得结论和图表可供普通地下室平战转换设计施工时参考。

杜显杰[2]2015年在《地下综合体的平战结合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城市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首先,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下,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核威慑背景下的以空袭为主的现代战争模式,时刻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护能力;其次,在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城市空间拥挤不堪的现状下,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以地下综合体的综合效益较高,发展速度很快。因此,通过地下综合体的平战结合设计,将人防工程建设与地下综合体建设有机融合,既有利于人防工程建设、国防力量的增强,又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战备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持城市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转。本论文选择地下综合体的平战结合设计作为研究课题,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蓬勃发展与人防工程建设以“平战结合”设计为指导方针的背景下,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系统的论述了平战结合地下综合体的发展演变和设计特点。对地下综合体的实例进行调研分析,广泛搜集资料,整理归纳,并从功能、空间、交通、出入口设计、防火设计、平战功能转换措施等六个方面展开讨论,建立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的研究框架。第一章,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相关概念涵义以及发展综述,基于我国城市面临的现代战争威胁和城市问题的挑战,梳理人防工程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综合体建设和地下综合体的平战结合设计建设的逻辑脉络,分析地下综合体的平战结合设计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二章选取地下综合体的实例,主要是南京市大行宫地下综合体和新街口地区地下综合体的实例,从功能和空间设计、防火疏散和平战转换措施等方面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平战结合设计的经验和方法,矛盾和问题。第叁章,整理归纳相关设计策略和方法,从功能、空间、交通、出入口、防火设计、平战转换措施六个方面展开讨论,建立地下综合体的平战结合设计的研究框架,探索地下综合体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战备效益的结合点。第四章,总结论文的结论,提出建议,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日后仍需完善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地下室结构抗核爆效应及平战功能转换设计研究[D]. 王丽莉.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2]. 地下综合体的平战结合设计研究[D]. 杜显杰. 东南大学. 2015

标签:;  ;  ;  ;  ;  

地下室结构抗核爆效应及平战功能转换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