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回眸与前瞻——第九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学术会议论文,第九届论文,哲学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华南师范大学主办,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山西大学等13家协办的第九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于1999年10月15—18日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20世纪科学哲学的回顾与21世纪科学哲学的展望”。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一世纪之交的盛会。
本届全国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范岱年教授首先就我国80多年来科学哲学的发展作了精辟的总结。范先生认为,我国的科学哲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915—1949年。 这一时期以1915年《科学》杂志创刊为开端,以罗素、杜威来华讲学及国内的科学与玄学大论战为主要事件,以王星拱、张申府、胡适、金岳霖、洪谦和一些左派知识分子为代表。这是一个开放的和基本上自由争鸣的时代,是我国科学哲学奠基的时代。(2)1949—1979年。由于反右、 反帝、反修和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封闭、僵化和停滞。此间我国绝大多数学者都不了解国外科学哲学的发展状况。而在国外,科学哲学已由逻辑经验论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进入了后实证论的时代。(3)1979—至今。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 我国的科学哲学有了相当的发展,对逻辑经验论、波普尔、拉卡托斯、库恩、费耶阿本德、蒯因、夏皮尔、劳丹、范·弗拉森、普特南、塞拉斯、邦格等人及芬兰学派的哲学都作了评价,对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科学理论的结构、生命伦理学、数学哲学、心理学哲学、归纳逻辑等都做出了有价值的成果。对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哲学、现象论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哲学等引起学者注意。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个科学哲学的共同体,对国际上科学哲学的进展,基本上已能掌握并开展交流,但仍有些滞后,缺乏积累,未能形成自己的学派。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邱仁宗教授承接范先生的话题就21世纪的科学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展望。在邱先生看来,21世纪的科学哲学将主要临如下挑战:(1)来自哲学上的挑战。 长期构筑哲学传统的基础主义、本质主义、普遍主义均受到了来自现代哲学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如何恰如其分地回应内部和外部的挑战,既能够同化其批评,又不落入相对主义或取消主义的巢穴,将成为21世纪哲学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2)来自科学技术的挑战。20 世纪科学技术的突破对哲学、伦理学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哲学家、伦理学家必须应用多学科、跨学科的方法认真评估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探讨它们所引起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以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3 )来自迷信的挑战。这里,需要重点研究的是科学分界问题、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
由此,会议代表就科学哲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向、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史、科学本体论、自然哲学、科学逻辑与方法论、技术哲学,以及科学技术伦理学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北京大学孙小礼教授对科学方法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尤其对模型化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有启发性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刘大椿教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进行了总结。 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认为, 展望21世纪,科学哲学将成为一个有着伟大过去的学科,而技术哲学将成为一个有着伟大未来的学科。著名科学哲学家、武汉大学江天骥先生对科学哲学的走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指出,科学哲学面临三个方向:(1)经验主义;(2)后(新)经验主义;(3)反经验主义, 并对此作了详细的阐述。中山大学林定夷教授则呼吁大家应重视问题学的研究,指出以往科学哲学的研究都是面向理论,而对于问题本身的理论则非常之少,问题学需要解决的难点是:(1)科学问题的价值评价;(2)科学问题的难度评价;(3)问题学的结构与逻辑。 中山大学张华夏教授由爱因斯坦伦理公理系统出发,提出以环境保护原则(生态原则)、功利原则、社会正义原则、仁爱原则作为四项基本伦理原则,并进而提出了某种行为的总伦理价值公式。清华大学曹南燕教授就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责任阐发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科学工作者除了作为公民外,还应有特殊的伦理责任,并对科学价值、“责任”的概念、科学家的社会伦理责任、工程师要不要作一个告发者等问题作了讨论。
概而言之,大会充分展现了我国科学哲学发展的可喜景象。
在大会期间,全国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改选。新的组织机构为,主任委员:邱仁宗;副主任委员:胡新和(常务)、曹南燕、郭贵春;委员:孙慕天、刘大椿、刘华杰、王顺义、桂起权、殷正坤、张志林。
大会决定,第十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将于2001年8 月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主要议题有:①科学说明;②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哲学;③现代技术的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