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PP模式建设项目隐性风险分析论文_李小东

关于PPP模式建设项目隐性风险分析论文_李小东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24

摘要:PPP模式的建设项目通常都会存在一些隐性风险,对PPP模式建设项目的顺利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PPP模式建设项目所存在的各种隐性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对其隐性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担,是确保PPP模式建设项目运行和发展成功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

关键词:PPP模式;建设项目;隐性风险

在进行PPP模式的项目筹建时,政府和私营企业的目的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实际的项目筹建中双方的风险分担以及经济的效益收入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PPP模式项目的建设中由于存在着很多的隐性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就是导致在PPP模式项目建设中的印象风险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才能够保障PPP模式项目的建设有力的开展下去。

1、PPP模式建设项目的内涵

PPP模式建设项目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首次提出的,当时提出PPP模式建设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在公共基础建设项目的实用性上提出的。在PPP模式下建立一种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或者是公共服务的全新方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的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的投资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公私合营。在PPP模式中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概念指的是各种投资项目建立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三种模式,狭义上的概念强调的是项目合作双方的风险分担机制以及在项目中的衡量原则不同。广义上的概念指得是在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合作因为某种产品而进行的合作关系。在PPP模式的应用下解决了在公私合营的建设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2、PPP项目隐性风险概述

隐性风险是一种潜在风险,是由于不了解或者认识不足合作方隐性劣势而对整个联营体组建及运作带来不必要损失的概率和程度。隐性风险会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加而复杂,这是因为参与主体越多,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越复杂,导致建设工程的风险越大。作为PPP模式下的政府和私营合作方,因为各自性质的不同,利益追求也不一样,在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重要表现在:首先,利益目标不一致。在PPP模式下,政府的着眼点是公共利益,为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甚至可以适当放弃经济利益。而对私营合作方而言,他们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其次,政府在项目管理中存在越位现象。在PPP模式下,政府既是投资者,又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在项目中如果以管理者的身份对管理和运营进行过多干涉,既混淆了政府在项目中的地位,又对其它参与者不公平,影响资金的投入和工程的质量。因此,在PPP模式下,政府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管理者。政府作为股东,可以依法行使股东权力,可以拥有和主张“共益权”,而不是行使“公权力”。

3、PPP模式建设项目的隐性风险识别

3.1PPP模式建设项目的隐性风险定义

隐性风险是在金融界中经常运用到的一个词汇。隐性风险指的是在某一时间段内,在特定的条件下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损失发生的大小变化程度。在PPP模式建设项目中由于不确定的因素而导致风险因素的存在,在这里的不确定性因素是不同属性的不确定必然因素。当社会中的某些因素出现后就会导致社会发生隐性风险因素,在隐性风险因素中包含了政治风险因素以及国家的政策等都会导致风险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PPP模式建设项目的风险类型

在PPP模式中按照风险的责任方将风险类型分为三种,一是发包人风险;二是承包人风险;三是第三人风险。这三种风险之间由于其特定的关系,既可以是独立存在的也可以是联合存在的。在实际的项目合作中可以将风险的类型分为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环境风险等。在项目的角度来看可以将风险分为政治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等。

政治风险是在国家的政策调控下而引起的风险变化,在PPP模式项目的建设中首要的条件就是在政府的支持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在实际的项目建设中假如政府的政策发生改变就会引起项目建设的波动,其次由于政府的调控对风险的变化是很难预料的,因此在实际的项目建设中政治风险是PPP模式项目建设中最大的隐性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是在项目的建设中,项目所处的环境对项目的威胁性因素风险。具体的包括法律环境风险、市场环境风险以及诸多的影响项目建设的外围环境因素,都是在项目的建设中影响的社会环境风险。

4、PPP模式建设项目的隐性风险分析

4.1工程分包隐性风险因素分析

在进行PPP项目的建设中,通常是在承接了总工程承包后进行分包的因素分析,在实际的项目建设中会根据施工的需求进行专门的承包企业寻找,将工程项目中的部分工程分包给企业来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由于在我国现行的分包政策还不够成熟,因此相关的法律还不够健全,这就导致了在市场中该因素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另外由于分包的企业大小不等,在进行实际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违规情况。这就导致了PPP模式的项目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4.2隐性契约风险因素分析

在PPP模式项目的建设中也存在着隐性的契约风险,大致表现为在隐性合约的成立中,参与人之间的交易和参与人的心理素质都将影响到契约的签订。在实际的项目建设中由于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合作至少是维持在十年以上的,因此这就导致了在进行合作的这一期间内,存在着隐性的风险因素。在隐性契约的影响下,要求了隐性的合约只是在满足激烈竞争的条件下才能够成立。

5、PPP模式建设项目的隐性风险分担

5.1风险分担的等级建立

在PPP模式项目的建设中由于风险分担的等级需求,因此在实际的项目风险分担中应该对风险的等级建立标准,也就是说在实际的项目风险分担中将风险的等级进行排序,从而找到影响风险分担的各个因素,将风险的大小评价定义为G则在风险分担的等级评价中评分的值越大,则该项目的风险影响因素就会越小。两者之间呈现的是一种递增关系,随着数值的变化等级就会随之变化。通常情况下可以将风险分担的等级用公式进行表示,其表示公式为:Gi=ω1Wi+ω2Oi其中W和O分别是风险分担的能力以及风险分担的意愿评分。ω代表的是风险分担的能力和风险分担的意愿权重。在确定好相关的数值后,就可以对项目风险的意愿进行风险的等级建立。一般情况下等价的建立会影响到项目的建设,这也是在项目的建设中最经常遇到的一种等级评价体系。

5.2风险分担的比例分析

在进行PPP模式项目建设的风险分担中应该对风险分担的比例进行分析,在实际的项目建设中由于政府和私营企业的共同参与,因此应该按照项目的建设需求以及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比例进行项目的风险分担比例设定。通常情况下进行风险比例分担中应该将在风险分担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排除。一般情况下风险分担的比例是在政府和私营企业双方都满意的基础上进行的人为的操作预控。在人为的干预下将风险分担的比例进行设定。

结语

PPP项目模式是一种新的政府与民间融资合作的公私合作或公私合营的融资方式,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建设活动,风险存在于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中,掌控这些风险,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在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PPP模式建设项目所存在的各种隐性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对其隐性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担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虹,黄丹林.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建筑经济,2014(7):69.

[2]王舒.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担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

[3]李皓.PPP模式中的风险管控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6):63.

论文作者:李小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关于PPP模式建设项目隐性风险分析论文_李小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