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会逆转——《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一书导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论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资本主义论文,一书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资本主义一度迅猛发展,苏东剧变,在人们思想中引起不小波动甚至迷惑,人们在问:是历史潮流逆转了吗?社会主义过时了吗?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社会历史发展作一科学分析。
邓小平同志在92年初南巡讲话中指出: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过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也昭示着达到这一目的,将会经过曲折的历程。
整个国际共运15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曲折发展的历史,包含了无数个高潮或低潮。但大的起伏有两次:一个高潮是巴黎公社革命,这是十九世纪无产阶级革命的顶峰,革命失败后,国际陷入低潮,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一段大发展的“黄金时期”,直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国际共运才再度走向高潮。从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间经历了46年的低谷时期。第二次是从本世纪60年代起,革命逐步走向低潮,苏东剧变后,国际共运走入低谷,但预计这已到了谷底,国际工人运动不愿再经受新的打击。人们会问,这场磨难将会经历多长时间呢?我估计至少不会少于上次低沉的时间,因为人们心灵受的创伤过份严重了,苏联70年的经历给人们的教训太深刻了,同上次低潮相比,低沉时期也许还会长些,到21世纪中期,随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会给人们的新的启迪,那时国际共运定会再展雄风。悲观论是不对的,盲目乐观也是毫无根据的。
一、“两个必然”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是个客观真理。正是这个真理。鼓舞了千百万劳动者和进步人士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它成了共产党人的牢固信念。正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遭到了各种人物的反对,怀疑和歪曲。首先是修正主义的鼻祖伯恩施坦鼓吹“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虚无的”,公然否定“两个必然”,继承这一衣钵的现代社会党叫嚷:民主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说什么“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以某种最终目标为方向,应当把它解释为一个过程”,和伯恩施坦完全是同一种腔调。这也等于说,他们的“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在我国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时期,有的人发表了一些错误的意见,总的倾向是怀疑“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思想,似乎谈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不理直气壮。它反映了对现实社会主义的不满或丧失信心。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必须正确认识这一真理的科学性、完整性,它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数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决不是白日呓语,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也非痴人说梦。现代资本主义内部矛盾重重,预兆它的前途,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十年改革的伟大成就昭示了人类的未来。
二、现代资本主义依然矛盾重重
随着原子技术、电子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而这些新的科技发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促进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从50年代开始,在近20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1951-1960年期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为4%,日本为16.7%,联邦德国为9.5%,英国为3.3%,法国为6.1%,意大利为9.1%,工业指数以1950年为100,那么1970年,美国为238,日本为1667,联邦德国为435,英国为182,法国为323,意大利为476。由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资本主义的生产、生产对象、劳动工具、人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均发生了质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结构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日益电子化、社会化、国际化。这种发展就为新社会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
就资本主义内部变化,择其要而论,有如下几点:
1、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结合日益紧密。(这种结合经过多种形式-国有、国控、国私共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终于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垄断程度有较大发展,垄断组织的国际关系也日益加强了,跨国公司象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了,几个国家的垄断组织共同开发新技术,共同研制新产品,这些发展昭示着社会主义程度大大增长,这是新社会即将到来的曙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技术输出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转让技术来剥削或控制落后国家,推行“技术帝国主义”。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一产业(农业)有了较大缩减,内部结构也有变化;第二产业相对也削弱,第三产业有了迅猛发展。与此相联系,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远远超过一、二产业,80年代初,在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诸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均占全部就业人数的50%以上,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
3、与经济结构变动的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情况都有了很大变化。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的结合日益紧密,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它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垄断资本在其全部运动中再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帮助。
与垄断日益扩大、日益高技术化相联系,所有权与管理权日益分离,出现了一个管理者阶层。这个阶层是代表垄断资本执行剥削雇佣劳动者的职能的。因而它属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无产阶级队伍中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批有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雇佣劳动者或者为垄断资本家所雇佣的专家。这批脑力劳动的无产阶级(统称白领工人),是为垄断资本创造剩余价值的,因而也属于无产阶级的一部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白领工人”日益增多,而且有日益发展的趋势。
4、当代资本主义再一个明显变化,是普遍建立了一整套的福利制度。由于长期以来,工人运动、工会运动的发展,工人政治组织的建立,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大大提高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不断的冲突,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长期较量,使资产阶级逐步意识到,改善和加强福利制度,无论从经济利益来看,还是从政治利益来看,对他们还是有利的,因此,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福利制度进行了充实和调整。
庞大的福利制度,使无产者及其家属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之间的矛盾,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现在几乎无人不觉得资本主义世界确实发生了变化。它迫使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进行再认识,对过去的认识进行反思,这是完全必要的,反思必须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或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的人,往往只看表面,不注意问题的实质,不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科学的分析,只看到资本主义一度较快发展就得出结论,资本主义似乎恢复了青春活力,于是妄下断语:两个必然“过时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历史发展航程改变了,等等,这完全是短视之见,无异于牖中窥目,坐井观天。
这里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做出正确的估计:
一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有正确的估计。
资本主义社会确实发生了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这些变化只是使资本主义面貌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资本与劳动的对立的本质未变。虽然现代资本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不再是人间地狱,但也绝不是人间天堂。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相反,在新的条件下,矛盾仍是尖锐的。首先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不但没有解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激化了。这表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周期缩短。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完全走入了死胡同,对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解能力应有适当的估计。从1982年走出滞胀局面以来,至89年连续七年来生产的持续增长,说明资本主义尚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一个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个社会形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希冀一蹴而就。封建社会存在了2000多年,而资本主义社会至今不过200-300多年,按现在情况看,世界上,资本主义制度还会存在一定时期,才能够彻底被埋葬,而且还要估计到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这种曲折性会更长,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经过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二是对无产阶级的作用也应有充分估计
今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已今非昔比,已不是“饥寒交迫”的奴隶。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文化素质都有极大的提高。尽管如此,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本质未变,它的主要作用,还是替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家还是靠剥削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发财致富,而且无产阶级创造的这块大蛋糕中,资本家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即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越来越严重了,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并没有成为解放无产阶级的手段,相反,它成了加深对无产阶级剥削的工具,剩余价值率大大提高了。
三要正确估计国际共运发展的前途。有很多同志看到西欧工人运动的长期低沉,东欧国家的剧变,国际共运处于低谷的状况,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这是不对的。
尽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资本主义社会因有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有的只是改变了矛盾的外部形态。从资本主义内部矛盾中可以看到国际共运发展的前景。
首先,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并日益发展。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减速,甚至停滞,失业大军的存在等等,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时而激化,时而缓和,在西方未走出滞胀以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情况一片黑暗,失业人数剧增,经济发展受阻。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反复冲突,就为新社会诞生创造着条件。
帝国主义的另一基本矛盾,宗主国同殖民地的矛盾,随着殖民地人民的解放和独立,殖民体系的瓦解,这一矛盾改变了形式,以新的形式延续下来了,这就是南北之间的矛盾问题。南北问题的实质是掠夺反掠夺、剥削反剥削的问题,因此才有77国集团提出建立国际经新秩序问题。在旧秩序下,第三世界国家出口的原料、初级产品和半成品的价格过低,而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输入的工业制品价格过高,这种不等价交换,使第三世界国家深受其苦。1970年巴黎举行的钢铁学会第4次年会上,非洲代表揭露过去十年钢铁、汽车工业价格上涨,而铁矿砂价格下跌的不合理现象。这和过去帝国主义依靠殖民地养活一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靠第三世界国家的血汗来喂养,一旦第三世界国家直正实现了政治上、经济上、技术上的独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好日子就不长久了。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掠夺第三世界的另一手段是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资本。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债是个沉重的负担。据统计,80年代初第三世界有外债达8410亿美元,1985年9000亿美元,1988年底达1.32万亿美元,现在是1.34万亿。
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依然是复杂尖锐的,就其本质来说,依然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延续。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日益国际化、社会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市场,争夺投资场所的斗争是激烈的,不仅是大鱼吃小鱼,而且是大鱼吃大鱼,不仅抢夺落后国家的市场,而且彼此抢夺对方的国内市场。目前日美之间、日美与西欧各国之间以及西欧各国之间矛盾是复杂的尖锐的。
此外,还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问题。国际资本主义同国际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既是复杂的又是尖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被资本主义剥削和奴役下的无产阶级以及广大劳动人民有极大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每一项成就,都会对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有极大的吸引力,所以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注视的中心。同时也受到各国垄断资本的敌视,总是千方百计地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达到推翻社会主义国家目的。因此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成为目前此阶段斗争的一种形式,在两种社会制度你死我活地竞争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的任何失误,都会对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斗争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各国无产阶级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斗争中,时时处处都在关心着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把它视为自己的切身事业,这也提醒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以及在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农民、知识分子要大胆而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每项工作,时时处处要想这是在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创造着现实社会主义的榜样,在肩负着推进全世界社会主义的进程的使命。
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动势力总把社会主义国家视为眼中钉,无时不欲置之死地而后快,7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说明了这一点,经过多次武装的、和平的较量,社会主义依然屹立于世界舞台上,一个倒下了,另一个又起来了,共产主义运动犹如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一样,是大地的儿子,只要不离开大地,就有自己的力量源泉。它象大地上的青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发展规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正是创造着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表面上看,似乎共产主义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实际上,共产主义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更加现实了,条件更加成熟了。1992年9月葡共党报节上葡共总书记库尼亚尔说:“尽管今后仍会有许多反复,但世界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共产主义。全世界正在沿着马克思指引的道路曲折前进。”
三、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各国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的改善
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者,有其天然的合理性,这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推动着,鼓舞着人们为争取美好生活的社会主义而斗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70余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是社会主义生命力的见证。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生产有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相应的改善。只是进入60年代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资本主义获得暂时的繁荣,而社会主义相对滞后于世界的发展,人们才产生相形见绌之感。苏联航空技术虽曾一度领先,令人自豪,可未把先进技术运用生产,使人们生活未得到相应的改善,造成人们不满,加上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终于导致苏东各国发生剧变。
苏东剧变只能说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因为社会主义可以有各种模式。所谓社会主义的“大失败”,纯系蛊惑性宣传。这里有个分析问题的方法,看问题的角度问题。
1、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问题。可以和自身发展进程作比较,也可以和其他国家作比较。老年人喜欢作纵向的比较,喜欢将古比今,因为只有知道昨日苦,方知道今日的甜,青年人喜欢作横向比较,尤其喜欢拿不发达的中国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比较,说什么大陆不如台湾,内地不如香港,北韩不如南韩,东德不如西德等等。于是越比越泄气,越比越伤心,其实大可不必。纵、横两种比较方法都是必要的。从自身的发展中可以看到成绩,使人充满信心,从横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差距,促使人们奋进。
2、要把社会主义制度与管理体制分开。苏联那种形式的管理体制不好;不利于生产的发展,但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不好,现在要改革,就是要改革那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取消社会主义制度。苏东各国发生剧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否定一切的取消主义泛滥的结果,把社会主义说得一无是处。散布取消主义正是适应了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策略的需要。回想89年前后,国内有些人大放厥词,否定我国40年来的成就甚至喊出共产党是一代奸党的反动口号。中国40年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无一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中国的40年,是社会主义显示其优越性的40年。看一个社会制度是否优越,首要的一条,看其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同志说:“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列宁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东西。”解放生产力,首先是解放人。人是生产力中重要因素,人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了,生产力就会大大提高,但在进一步发展中,作为生产力的人,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才能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高科技水平,并迅速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所以,邓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这个道理。
从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只要共产党实行的政策、措施得当,社会主义制度就能以快的速度推动生产力发展。
中国40多年来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接受了一个乱摊子,国民经济基础是非常薄弱的,以几项主要指标为例,解放前最高产量;
钢92.7万吨,(1943年)1949年时只剩下15.8万吨。
原媒0.62亿吨,(1942年)1948年时只剩下0.32亿吨。
粮食15.000万吨,(1936年)1949年时只剩下11.318万吨。
棉花84.9万吨,(1936年)1949年时只剩下44.4万吨。
工业只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7%,连手工业在内也只占30%,比解放前的俄国还要落后。(俄国革命前,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1%)很明显,当时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解放后,共产党政策得当,深得民心,依靠新的社会制度,以极快的速度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钢产量平均每年从31.7%的速度增长。1957年钢产量达到535万吨,相当于1949年的33.9倍。
生铁在一五期间平均年增长25.2%,原煤年增长14.4%,1957年达到1.31亿吨,是1949年的4倍。粮食在1957年达1950万吨,比解放前增长33%。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五期间消费基金增长36.8%,人均收入增21.6%,职工收入1957年达205元,农民收入达79元。人民居住条件有了改善。说明社会主义制度能以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的速度发展。而且党和政府时时关注人民的生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是另一种景象,1953-1957年,英国钢产量增5-7%,原煤下降;美国钢产量增3.9%,煤增长0.4%。有的同志可能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大;中国底子薄,所以增长的比例高,这样说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可以和第三世界国家比,和印度比,我们发展就快得多。印度第一个五年计划(1951-1956年),只是个量力而行的计划,1960年以后,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3%,远远落后于中国1949-1957中国人民收入平均增长12.6%,而印度只为3%此期间,中国工业总产值增加了近五倍,印度增52.2%,中国农业总产值增加了85.3%,印度只增24%。
当然中国经济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使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生产率降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有了飞速的发展,1978-1987年平均年增长9.4%。据外电报导,1991年中国煤炭,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粮食产量是世界第三位。美籍华人黄锦波著文指出:中国的核工业是世界的三强之一,航空工业也是世界三强之一。中国的工业总产值世界领先,只是因人口太多,影响了产值平均数。1978年以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见问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好。
从综合国力看,解放以来有了极大的提高,当然综合国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但关键是经济实力,1949年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占第13位,1960年上升到第10位,1980年上升到第8位,1986年上升到第6位,就国民生产总值而言,1957年时工农业总产值为1320.9亿元;1965年为1984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有了飞速发展,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482亿元;1987年为11049亿元;1989年为15677亿元;1990年为17400亿元,1978-1987年平均年增长率为9.4%。当然,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们的总产值还有很大差距,但应看到中国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同时,我们的政治、社会安定、人民团结一致,奋发向上,这是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
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了,但苏联存在的70多年也不是白白走过的。
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上封建专制,经济上非常落后,是个农业工业国,工业只占国民经济的42%,文化上非常落后,国内文盲很多,以至列宁把文盲列为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三大敌人之一。
仅就经济而言,俄国1910年生铁只有300万吨,煤有2500万吨,大大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经济受到严重损伤。1921年工业只有战前的1/7,生铁只有11.63万吨,约等于战前的3%,燃料很少,运输业也乱了套。粮食很少,工厂工人每人每天100克面包。通货膨胀,钞票发行达天文数字。直到1928年经济才恢复到战前水平。从1928-1938年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大大缩小了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差距。苏联与美国人均工业水平从1∶8上升为1∶4。1926年至1938年间,苏联制造业增长七倍半以上,速度之快,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是“没有先例的”。二战后,苏联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0年时,苏联经济实力超过英法的总和,达到美国的1/3,从此,两个超级大国的局面开始出现。1986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约为美国的43%,按苏联统计局算法,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约等于美国的66%。
苏联文化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短时间内扫除了文盲,向普及中等教育过渡,各类学校有了很大发展,有一支数量可观的科技队伍。这些巨大发展是很明显的。
东欧有的国家的共产党,在该国发生剧变后,经过认真反思,宣布45年来,“社会主义不是历史的死胡同;”认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主义给东欧各国带来某种程度的繁荣和进步,是无可否认的。尤其60年代以后,经过体制改革,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匈牙利1968-1972年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5.9%,居民生活水平以年增6%的幅度提高。捷克1966-196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为7.2%,保加利亚经过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改革不彻底。阿尔巴尼亚在“三五”期间,工业以8.7%的速度增长。民主德国1970年国民收入增长5.2%,工业增长率为6.6%。其他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取得显著成绩。
那么,为何苏东各国会发生剧变了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有缺点。
首先,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苏东各国社会主义缺乏活力。本来,集中、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优势。能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于重点工程,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地发展。但物极必反。高度集中企业的上下级形成了“统、管、包”,“等、靠、要”的关系,捆得很死。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人民生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结果经济死气沉沉,官僚主义日益盛行,造成生产和销售的脱节。
其次,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原则。由于苏联模式是处在两种制度尖锐对立,帝国主义对苏联封锁、包围之中,苏联当时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完全必要的,但把它提高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特征的高度,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一种万古不变的教条,忽视生活资料的生产,违反了社会生产发展的规律,造成农、轻、重关系的失调,市场日用品匮乏、货币不稳。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重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呢?
军工生产、军事费用过大,也是影响苏联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980年苏联国防支出占国家予算的31%-34%。这就必然影响对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的资金投入。
片面性还表现在只重视物质建设,忽视思想上、精神文明的建设。使资产阶级思想任意泛滥。结果,反社会主义,反马列主义思潮有增无减,动摇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成为苏东剧变的思想根源。
第三、思想上的取消主义在苏东剧变中起了催化作用。一时间鼓吹政治多元化,思想多元化成为苏东各国的时髦现象。激进的利用公开性民主化,加剧社会的紧张局势,使群众迷失方向,对维护社会主义的言论就大加围剿如安德烈耶娃及各种政党和组织应运而生,非正式组织就有五、六万个。反共思想大泛滥,在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基础上,又把矛头指向列宁。从否定斯大林→否定→列宁→否定苏联共产党是一脉相承的。把苏联共产党说得一无是处,这就是取消主义、投降主义,从而把苏联推向解体,走向资本主义复辟。
第四,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误。经济改革脱离实际,改革草率。有些诺言不能兑现。对投机倒把打击不力等等。最根本的是改革迷失方面,没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鼓吹多元化、民主化、公开性等等。有的操之过急,有的措施失当,结果全国失控。无政府主义大泛监。
苏联政治、经济、社会形势本来不佳,加上戈尔巴乔夫措施失当,使苏联形势急剧恶化。(1)经济上不断滑坡,生产率日益下降。(2)民族矛盾日益加剧。
第五,政治体制官僚主义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抓得不够,破坏民主法制、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尤是其肃反扩大化,伤及无辜。
六、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策略。正因为苏联管理体制上的弊端,政治上缺乏真正的民主,肃反扩大化,加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当和投降主义,结果给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解体和演变的悲剧终于发生。
总之,苏联70年,东欧45年,中国40年,都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和各国党在指导上的失误。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在新科技革命面前,共产党放过了前进的大好时机,使资、社之间在生产上本已缩小的差距反而扩大了,人民生活未有得到应有的改善,从而引起民众的不满,在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攻势面前,无力抵抗,终生悲剧。
这种悲剧的发生,并不能言之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苏联式社会主义不好,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苏东悲剧是全人类走向社会主义的征途中,一个小小的曲折,越过这个曲折,就是光明大道。
苏联模式起过划时代的作用,在一定阶段上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一概抹煞苏联模式的作用是不对的。但苏联模式有缺点,就其主要缺点上来讲,苏联开创了一个不应该这样搞社会主义的先例,这种教训也是一种财富。吸取这种财富,社会主义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就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范例,一个新的社会主义模式在诞生。昭示着社会主义将会在新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
标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