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强县天津医院内二科 陕西汉中 724400)
(2宁强县天津医院外二科 陕西汉中 7244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影响偏头痛患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DS及SAS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偏头痛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临床实施效果更佳,有效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负性情绪,利于抑制病症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偏头痛;负面情绪;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267-02
偏头痛为神经内科常见的原发性疾病,其表现多为偏侧搏动性头痛,人们日常生活的不规律性、精神压力过重、日常服用药物及气候变化均可成为该病诱发因素,患者临床表现有呕吐及恶心症状,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1-2]。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会出现消极心理,影响治疗效果,临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辅以治疗,通过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提高其治疗的信心[3]。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神经系统检查、临床症状及发作类型确诊,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8.79±2.6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2.96±1.27)年。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7.92±2.57)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06±1.41)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治疗环境,舒缓其不良情绪。观察组则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步骤如下: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患者讲述身心压力,采取措施消除其心理压力,讲解病症知识,阐述治疗与护理对病症治疗的意义,协助患者克服内心的恐惧,增强治愈的决心。②健康教育干预:为患者发放疾病的宣传教育图册,讲解病症致病原因及相关护理要点,嘱咐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合理饮食及运动对治疗的影响。③社会支持干预:护理人员与家属进行交流,讲述家属理解支持患者的重要性,并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及病症知识,可定期开展偏头痛的学习讨论会,让患者间相互学习鼓励,以更好的态度面对治疗;④康复护理干预:护理中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性,制定有效合理康复护理,为患者营造轻松、舒适的治疗环境,引导患者做全身心放松的训练,可在病房内播放舒缓的音乐,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放松状态,同时督促患者家属参与其中,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协助作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4]对其抑郁和焦虑负面情绪程度进行评估,分别有20项目,得分:<50分为正常;得分:50~60为轻度抑郁及焦虑;得分:61~70为中度抑郁及焦虑;得分>70为重度抑郁及焦虑。采用院内自制生活质量表对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从身心健康、社会活动及物质生活等方面进行评估,分值均为6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负面情绪
护理后观察组抑郁及焦虑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护理后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x-±s,分)
3.讨论
偏头痛为一种慢性疾病,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困扰,大多数患者存在紧张、焦虑及情绪过激等不良情绪,给患者的生活及日常工作带来不利影响[5-6]。目前临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因患者长期服药,会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及耐药性,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以患者为中心,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护理干预,利于缓解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7-8]。
由于医学的日益进步,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改善,综合护理干预以患者为出发点,结合患者临床病症发展,从患者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社会支持及康复训练等方面采取全方位护理措施。因近年来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及身心压力剧增,综合护理干预结合患者心理因素,引导去除其心理消极懈怠的负面情绪,系统讲解病症知识及治疗的重要性,转变患者对待疾病治疗的消极观念,加强院内健康教育宣传,提高患者对病症的认知。对其家属讲述患者病情和疾病注意事项,让其给予患者理解鼓励,可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使其身心放松转移注意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抑郁及焦虑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可缓解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病痛的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给予偏头痛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临床实施效果更佳,有效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抑郁及焦虑情绪,利于抑制病症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廖色青,夏令琼,梁云花等.偏头痛患者穴位按摩联合耳廓按摩的临床治疗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1438-1440.
[2]倪健强,赵红如,王辉等.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01):65-67.
[3]刘祥琴,马勋泰,杜琼等.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联合连锁分析法进行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致病基因CACNA1A新突变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09):705-709.
[4]周秋利.优质护理干预对胃肠外科患者SAS和SDS评分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02):309,312.
[5]闫国平,臧大维,李欣慧等.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在偏头痛患者三叉神经感觉传导评定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03):213-216.
[6]王成云,金善泉,刘东等.氟桂利嗪对大鼠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节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03):305-308.
[7]郭珍妮,邢英琦,刘嘉等.右向左分流患者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的潜在机制[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04):288-295.
[8]王宾艳,张美荣.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治疗老年偏头痛68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业,2016,25(05):36-38.
论文作者:蔡娥1,王科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9
标签:患者论文; 偏头痛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情绪论文; 负面论文; 病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