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及其效益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及其效益

一、图书馆员工素质及其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何鹏[1](2021)在《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文化扶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贫困是与人类发展始终相伴的话题。为摆脱贫困,人们致力于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多角度探讨贫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扶贫实践经历萌芽—起步—探索—推进—深化发展历程,一系列文化建设工程和扶贫开发项目的持续实施推进,各级政府、社会主体、市场力量广泛参与文化扶贫,我国极度贫困人口迅速下降。然而,在中国农村特定的场域,文化因素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结构、经济基础、社会构成等,导致了多重要素并存、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构性”贫困。应对区域性贫困和个体性贫困交错,物质贫困和文化贫困并存,贫困代际传递凸显等深度贫困问题成为文化扶贫的题中之义。同时,贫困地区文化扶贫面临诸多挑战,如何通过文化扶贫手段消除贫困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贫困与文化扶贫的学理阐释,在梳理文化扶贫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文化扶贫实践进行中外考察,探究文化扶贫适用的特定场域环境,借助典型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实证考察,探究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结构性问题,探索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有文化扶贫政策路径,为进入新时期的文化扶贫工作提供有益尝试与现实参考。在理论层面,本文重点关注文化扶贫的学理阐释、理论基础和政策适用场域研究。在文化扶贫的学理阐释方面,对照贫困概念的经济学阐释,在梳理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收入(消费)贫困与能力贫困和贫困地区的内涵基础上,对贫困概念进行文化学阐释,重点关注“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概念辨析,论证了“文化贫困乃经济贫困之根源”等核心命题。在文化扶贫的基础理论方面,尝试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文化扶贫进行阐释,明确了文化扶贫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具备制度变迁特征,具有典型的空间适用特征等。总结文化扶贫“扶智说”“扶志说”与“文化精准扶贫说”三类的政策界说,阐述文化扶贫可以治愚、可以消除贫困文化和可以协同经济扶贫等政策功能。借助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域外反贫困理论,重点分析了贫困文化理论的兴起、融合以及在中国的泊入与发展等基础问题,建立起文化扶贫研究的一个分析框架。在文化扶贫适用方面,归纳出贫困地区的类型,描绘出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安贫守旧的人生观、物化功利的价值观、闲暇无意义的时间观、非理性的“面子”消费观等贫困文化图景,及其呈现出来的亚文化体结构化、贫困文化遗传性、贫困要素体系化等文化特征,明晰了贫困文化“从个体到群体”与“从群体到个体”的浸渍作用机理。在实践层面,本文通过考察国外文化扶贫的价值取向与政策措施,总结我国建国以来文化扶贫实践“文化教化与动员—经济扶贫的辅助—文化扶贫探索起步—文化扶贫多元融合”的发展阶段,厘清中国文化扶贫政策的变迁历程。聚焦贫困地区作为文化扶贫的特定研究场域,分析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文化困境和现行文化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1)城镇化趋势与乡村文化重建之空间对接难题;(2)格式化文化供给与差序化文化需求之协同难题;(3)文化输入压力与内生性文化脱贫动力之匹配难题。选取湖北省黄冈市为样本,从公共政策视角对贫困地区文化扶贫进行实证考察,总结黄冈在文化生产能力、供给能力、保障能力和发展动能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探索以文化扶贫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两类政策路径。总结黄冈文化扶贫案例的特色与经验,并从中提取可供复制的政策价值启示。全文对文化扶贫作出以下基本判断:(1)文化因素是造成贫困长期存在的重要根源;(2)文化扶贫是相对贫困时期扶贫政策的重要着力点;(3)贫困地区是相对贫困时期文化扶贫的主战场;(4)文化扶贫政策必须推动文化和经济协同发力。新时期优化文化扶贫政策必须进一步推动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形成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总体策略。

姚菲[2](2020)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与银行效益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的华夏巨轮,披荆斩棘四十二年之后,我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在企业业绩逐年上升的大背景下,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却频频发生,如考核定位不清晰、考核方式不合理、考核体系不完善等等。良好的绩效考核能够促进企业的成长,而不良的绩效考核制度,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对国家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影响,银行业绩效考核管理失误,会造成经营损失,使数万百姓资金受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包商银行2019年“被接管”事件,正是由于其绩效考核中风险考核体系的不完善,才造成大量资金被大股东违法违规占用,长期难以归还,继而出现严重的信用风险。此事件不仅给包商银行的经营状况造成严重打击,也降低了消费者对银行业的信任,引起全国银行业对绩效管理考核的高度关注。因此,研究银行业的绩效考核,剖析其与银行效益之间的关系势在必行。本文以绩效考核相关概念与方法为基础,分析了近年来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现状与不足,将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绩效考核框架并选择定量指标,为后续章节中绩效考核和银行效益关系的探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笔者以银行业整体绩效考核情况为立足点,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绩效考核分析,从点和面两个角度出发,对银行业展开了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进行实证分析时,采集上市银行2014-2018年的财务数据样本,以30个上市银行年报及万德数据库中采集的各项衡量绩效考核的指标去度量绩效考核水平,以总资产收益率为指标衡量银行效益,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绩效考核与银行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回归分析模型探究两者的长期关系。在实证分析的共性基础上,利用案例进行个性分析,通过选取紫金农商行、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进行案例分析,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以及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研究分析绩效考核和效益之间的联系。其中,对比研究了紫金农商行与招商银行的业绩考核情况、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的管理考核情况,通过紫金农商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2014-2018年的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以及万德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了绩效考核与效益之间产生的关联性,为本文论点打下基础。最终论述了银行业绩效考核对银行效益的影响途径,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改进。本文通过相关论述,构建了绩效考核框架,把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从业绩考核与管理考核的视角分析了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与银行效益的正向关系,对我国银行业增存款、稳贷款、降不良具有前瞻性效果,有利于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蔡保鹏[3](2019)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挑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学习意愿不足、读者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正在发生巨变、图书馆员工专业素养不足等。从主动适应需求、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提升员工素质三方面入手,结合调查分析和案例研究,提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对挑战、助力高职教育实现自身使命的对策建议。

王寒钰[4](2019)在《我国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共文化场馆作为一项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建设,是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重要选择,同时也是为群众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和财政部相关通知在2017年和2018年先后提出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并对公共文化设施实行免费开放政策。由此可见,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不同职能层面,均做出了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为群众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重大决定。公共文化场馆的投入运营过程中对城市产生了明显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由于其本质上提供的是公共文化服务,因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对较少,更多的体现在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上。但是,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场馆在运营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与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各地使用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不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作为能够检验公共文化场馆运营使用是否有效的方式之一,对其进行社会效益评价是有必要的。文章通过构建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从两个角度对其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实证研究填补理论空白,同时为公共文化场馆今后的有效运营和使用提供决策参考。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等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概念基础;其次对我国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主体、建设类型、用地规模和建筑规模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资料整理和归纳总结;再次构建了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选择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和灰色关联聚类分析法,其一是通过客观数据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进行总评价值的测算和排名,并分东中西部区域进行定性分析,其二将我国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分为5类,对其社会效益进行聚类分析,判断各类社会效益目前产生的显着情况;最后,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对我国公共文化场馆今后的运营开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提高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各区域产生不均衡,东部区域整体社会效益较高,中部区域社会效益排名居中,西部区域社会效益相对落后。第二,5类社会效益中就业收入效益和人口素质效益最显着,延伸服务效益十分显着,基本服务效益一般显着,文化体验效益不太显着。为克服这些问题,急需强化我国公共文化场馆的有效运营和群众参与意识,制定其整体运营发展规划,扩大资金投入渠道,加强公共文化场馆开展过程中的运营管理和宣传推广工作,完善其周边相关服务设施及配套建设,以促进我国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的产生和增加。

王娜[5](2018)在《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和生活等行业的能源50%以上来源于煤炭资源。但是,煤炭资源大量、持续地开发利用,且开采缺乏科学性、利用缺乏效率性,使得我国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层出不穷。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内外部形式严峻,面临转型。虽然煤炭去产能,在数量方面的硬性目标即将完成,2017年煤炭行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企业负担重、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部分企业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等诸多问题,离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国应当对煤炭展开革命,但煤炭革命并不是指“革煤炭的命”,未来应将煤炭改革作为重点,确保煤炭资源开采的智能性、绿色性、高效性、安全性以及煤炭资源利用的集约性、低碳性、高效性、清洁性。为了促进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的提高,有必要引入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体系,且没有与之对应的可实际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因而,本文借鉴审计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在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从包含主体、客体、三方关系的效益审计关系,效益审计目的和依据,效益审计职能和内容,效益审计程序和方法,效益审计报告等方面来构建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体系,其次,本文设计了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五个方面四个层次的73个指标构成的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评价模型,最后引入S煤炭企业进行实例分析,评价了 S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情况,并对其低效益领域提出了审计建议。

宋旅黄[6](2017)在《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文中提出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基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一项业务活动。而专门为图书馆配送图书文献的图书发行商——馆配商,则是图书馆采集各类图书文献的主要渠道,是图书馆与出版社的中介。在各类型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急剧增长,社会的文献信息需求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图书馆要从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中选择和采集符合用户需要、有价值、高质量,并且成本/效益合理的图书,迫切需要与馆配商的合作。而馆配商面临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也只有与图书馆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图书馆与馆配商密切合作,互利共赢,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各自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以提升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为目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及其效益追求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动因,以若干实例,分析了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面临的新形势,借鉴了国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经验,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提升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二种新的合作模式,并对读者决策采购进行了创新性拓展。运用数学模拟方法,分别构建了这三种模式的合作效益模型,提出了采用该模型提升合作效益的策略。最后,本研究分别以三家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为例,对这些合作效益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这些模型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优化合作效益模型的思考和建议。论文的核心观点如下:(1)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及其效益的提升应该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依据合作竞争理论,图书馆与馆配商之间不应是对抗性的竞争,而应是在市场竞争中加强合作。供应链管理理论指导馆配商全局性地把握自身在供应链中所处的地位,根据自身优势同供应链上下游进行沟通协作,实现合作共赢。客户关系理论要求图书馆和馆配商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所有产品、服务、业务流程都要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营销管理理论要求馆配商与图书馆合作,确保供应环节中的有效沟通,形成有效的数据交换及信息互通,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及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成本效益理论使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具化为可实施的成本效益控制,是提升合作效益的理论推动力。(2)对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实例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这些矛盾影响了两者的深化合作及效益提升。这些矛盾主要有:①图书馆的所需图书品质、品种与馆配商实际供应能力的矛盾;②图书馆对服务质量要求提高与馆配商的运营成本的;③信息传递效率与链式信息传递模式的矛盾;④图书馆的差异化需求与馆配商标准化服务的矛盾;⑤市场环境激变与馆配商应对能力的矛盾;⑥短期利润与长期效益的矛盾。而在新形势下,解决上述矛盾,提升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需要有新的合作模式。这些模式主要包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读者决策采购、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纸电同步合作、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精准采购合作。(3)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模型分析表明,图书馆与馆配商在读者决策采购系统上的合作可以给两者都带来效益的提升。其中,图书馆所获得的效益明显,在一定的采购经费投入及人工的配合下,图书馆可以收获超过原本投入的价值。在馆配商方面,考虑到图书采购数量或采购金额作为系数远大于馆配商工作人员平均日薪的系数,实际上图书销售的利润空间成为决定馆配商在读者决策采购合作中的效益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升读者决策采购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加强对读者决策采购的推广和培训、严格预设文档、推动书商转变营销方式、推动图书馆员角色转变、对参与读者决策采购的读者进行反向筛选。(4)图书馆与馆配商在纸电同步领域的合作可以给双方带来了相应的效益。图书馆所获得的效益主要表现在纸电同步中可购置到的最新出版的电子书所能提供的外借能力的提升,以及改善采购流程后所能提升的工作效率。而在馆配商方面,为冲抵平台研发及运作所产生的成本,达到盈利,除了提升自身的运作效率外,以及用户数量外,也依赖于图书销售的利润空间。提升纸电同步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建立全品种可供书目平台、完善电子书的招投标制度、保证电子书的品质及提高纸电同步率。(5)精准采购合作项目带来的效益体现为提升了图书馆采购图书的效率,扩大了学科文献采集面,减少了学科文献漏购率,节省文献订购成本和人力成本。对馆配商来说,当同图书馆达成精准采购合作协议,图书馆采购数量持续增加时,则会为馆配商带来一定的规模效益。提升精准采购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建立馆藏文献资源测评体系、规范图书选题策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分类购书表、馆配商建立发展数据库,并实现与图书馆数据双向互通。论文的研究方法有案例分析法、数学模拟法、实证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

杜春生,张琦[7](2013)在《浅谈如何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效益》文中研究说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图书馆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人民价值观的树立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文化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图书馆的服务,使其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周婧景[8](2013)在《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文中指出其一,儿童阶段是人一生中语言、智力、性格和潜能开发之关键期,儿童教育成败直接关系一个民族未来的群体素质及其发展高度。其二,研究显示博物馆记忆重要而持久1,早期正面或负面的经验会继续在记忆中保存、发酵,影响受众与博物馆的长期关系,经营儿童,即经营博物馆的未来。其三,博物馆区别于家庭、学校教育机构,采用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摒弃传统的空洞说教,鼓励儿童动手操作并参与探索,以“革新”的方式加入儿童教育之列,成为家庭、学校教育之延伸和补充。其四,我国约3亿儿童,儿童博物馆数量却屈指可数,一般博物馆亦较少为儿童开设专区,教育忽视儿童群体。与美国0.6亿儿童建有300余家儿童博物馆,教育从娃娃抓起,争相推出各种适合儿童的活动2,形成鲜明反差。其五,除国内实务界尚未推广儿童教育外,此领域的系统研究亦属理论界的薄弱一环。基于诸上五点原因,本研究择定开展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欲解决问题为:针对检测出的国内博物馆儿童教育现存问题对症施策。由此,一系列问题摆置面前:儿童教育内容庞杂,研究如何展开?现存问题多样,怎样科学检测?原因浮于表面,内在症结如何发掘?问题呈现纷杂,针对性的改善之策怎样寻绎?本研究提出解决办法:聚焦于博物馆儿童教育,实施分类;构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检测各类型现存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再就各类型抽象出共同核心问题,寻求根本解决之道。思路为:基于博物馆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从广义博物馆教育出发,依实践领域将儿童教育划为两类,构建起本研究论述开展之框架;经由两种类型国内、外案例解析与评估,并结合对比与讨论,窥寻影响其效益之症结,针对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并对症施策,同时归结各类儿童教育特征;将研究推至高潮,把国内两类教育“融为一炉”,试图标本兼治地提出根本问题之解决策略;最后,将实务升华至理论,完成本研究总结与前瞻。文分八章节。绪论在于阐明研究动机、意义、范围、方法及相关研究回顾与总结。第一章提出问题,为研究开展之前提,主要进行历史梳理、对象分类及现况分析。第二、三、四章分析问题。第二章进行本研究相关理论的整理及运用,归结之意不在于呈现整理结果,在乎对其巧加运用,据此科学设计本研究之方法。第三、四章施用此法,分别就博物馆两种教育类型进行深入、针对性研究与探讨。先开展问题描述;阐明案例选定因素并依此择定国内外3组计12个案例;再通过案例各要素细致解析,研究者内部评分以及问卷或访谈外部检测,并结合国内外案例对比,寻绎国内各类型所突显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同时提炼此类型共有特征。第五、六、七章解决问题,分别就检测出的国内各类型问题展开策略研究。第五、六章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现存并影响效益的问题,结合观察、问卷或访谈反馈信息,提出相应的改善之策,并构建不同类型的理想模式。第七章研究转向深入,将两类型合一,发掘根本症结,并提出解决策略——依据先贤研究成果,结合博物馆特性,尝试订立博物馆0——18岁儿童四阶段教育指南。第八章为研究成果总结与升华。从实务到理论,藉由本研究所获研究成果,凝练出具普遍意义的四大理论;就本课题未来的研究作出前瞻性思考和趋势分析。研究成果及其发现:经由国内问题案例与国外先进案例横向对比,及国内案例自身纵向比较,切实地归结出各类型各九大问题并施以对策;为科学检测问题,构建各类型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各类型核心问题,制订博物馆儿童教育指南;就博物馆儿童教育现象,凝练四大理论;参鉴国际博物馆儿童教育流变,展望博物馆儿童教育未来之路。尽管研究显示国外博物馆儿童教育现今“略胜”一筹,然,国内儿童教育亦逐步呈现发展态势,若能避己之短,互取所长,方可有效提升国内儿童教育效益。同时,依各类型属性差异,主张各类型发展采取阶段性策略。现阶段宜广泛推广儿童教育项目;新馆预留空间、老馆另辟分馆或改陈,逐步试水儿童专区;政府大力援持下,儿童博物馆从个别试点起步。

刘岩[9](2011)在《如何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阐述了图书馆服务效益,通过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活动在社会上所产生的效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其效益主要归属于社会,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为目的。从而使图书馆服务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周芬芬[10](2011)在《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探析》文中认为在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中,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己经成为影响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图书馆馆员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是图书馆工作开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应当将馆员看做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并将这种思想纳入到现代图书馆管理思想体系之中。如何更好地组织馆员,更全面地发挥馆员在图书馆中的作用、搞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图书馆界一个新的议题。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管理学界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研究体系,如何根据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图书馆人努力的方向之一。河南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有多所高校,据笔者对文献的调研,发现针对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所做的研究却相当少。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统计分析、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法,较为全面地调查了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现状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了其中的问题,并结合管理学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找出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的对策,为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引入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共分为四大部分:文章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及特点,以及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和内容。第二部分主要展示了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整体状况调查问卷和河南省高校图书馆馆员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并对两份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揭示了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整体状况。第三部分展示了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对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主要是结合三份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针对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缺失,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二、图书馆员工素质及其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员工素质及其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文化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的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第2章 贫困与文化扶贫的学理阐释
    2.1 贫困的经济学阐释
        2.1.1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2.1.2 收入(消费)贫困与能力贫困
        2.1.3 贫困地区
    2.2 贫困的文化学阐释
        2.2.1 贫困文化
        2.2.2 文化贫困
        2.2.3 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
    2.3 文化扶贫的政策学阐释
        2.3.1 文化扶贫的公共政策属性
        2.3.2 文化扶贫的政策界说
        2.3.3 文化扶贫的政策功能
第3章 文化扶贫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文化扶贫的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
        3.1.2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
        3.1.3 域外的反贫困理论
    3.2 贫困文化理论:文化扶贫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3.2.1 贫困文化理论的兴起:结构解释的式微
        3.2.2 贫困文化理论的发展:文化适应过程的多重解释
        3.2.3 贫困文化理论的融合:结构与文化的双重视角
        3.2.4 贫困文化理论在中国的泊入与发展
        3.2.5 文化扶贫分析的基本框架
    3.3 历史制度主义:文化扶贫的一个政策研究视角
        3.3.1 历史制度主义发展脉络
        3.3.2 历史制度主义现实应用
        3.3.3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的文化扶贫
第4章 文化扶贫实践的中外考察
    4.1 中国文化扶贫实践的演变历程
        4.1.1 文化教化与动员阶段(1949-1978)
        4.1.2 经济扶贫的辅助阶段(1978-2000)
        4.1.3 文化扶贫探索起步阶段(2001-2010)
        4.1.4 文化扶贫多元融合阶段(2011-2020)
    4.2 中国文化扶贫的政策导向变迁
        4.2.1 战略定位:从“漫灌式”文化扶贫到精准扶贫
        4.2.2 路径选择:输血式文化扶贫到造血式文化扶贫
        4.2.3 价值取向:从单纯扫盲活动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3 国外文化扶贫的价值取向与政策启示
        4.3.1 扶贫先扶智——英美的教育扶贫
        4.3.2 习性改造——法国的文化资本扶贫
        4.3.3 情境再造——日韩的乡村振兴政策
        4.3.4 国外文化扶贫实践述评
第5章 中国文化扶贫适用的特定场域
    5.1 贫困地区的类型
    5.2 贫困地区的文化困境
        5.2.1 贫困地区的贫困文化表现
        5.2.2 贫困地区的贫困文化特征
        5.2.3 贫困文化的浸渍作用
    5.3 贫困地区文化扶贫面临的问题
        5.3.1 城镇化趋势与乡村文化重建之空间对接难题
        5.3.2 格式化文化供给与差序化文化需求之协同难题
        5.3.3 文化输入压力与内生性文化脱贫动力之匹配难题
第6章 公共政策视角下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实证考察
    6.1 样本选择: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6.1.1 样本基本概况
        6.1.2 样本的主要特征
        6.1.3 选择黄冈为样本的理由
    6.2 黄冈的贫困文化表征
        6.2.1 文化生产能力:文化品牌缺失与文化产业羸弱
        6.2.2 文化供给能力:“内生型”与“外源型”双重匮乏
        6.2.3 文化保障能力:“硬环境”和“软环境”普遍缺位
        6.2.4 文化发展动能:人才规模不足与结构性失衡
    6.3 黄冈策略:以文化扶贫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6.3.1 “软硬兼施”:重建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供给体系
        6.3.2 “优化环境”:强化文化政策与科技联合保障体系
        6.3.3 “动能再造”:构建专业人才、民间精英、志愿者联动机制
    6.4 黄冈路径:燕儿谷模式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6.4.1 燕儿谷项目概括
        6.4.2 燕儿谷模式的基本特色
        6.4.3 燕儿谷模式的扶贫成效与样本效应
    6.5 黄冈样本的特色与启示
        6.5.1 黄冈样本的基本特色
        6.5.2 黄冈样本的启示
第7章 文化扶贫的基本判断与政策优化
    7.1 文化扶贫的基本判断
        7.1.1 文化因素是造成贫困长期存在的重要根源
        7.1.2 文化扶贫是相对贫困时期扶贫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7.1.3 贫困地区是相对贫困时期文化扶贫的主战场
        7.1.4 文化扶贫必须推动文化和经济协同发力
    7.2 文化扶贫的政策优化
        7.2.1 总体趋势:文化扶贫实践将向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深化演进
        7.2.2 内容趋向:文化扶贫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7.2.3 主体趋势: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发力
        7.2.4 路径趋向:构建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多元统筹发展格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2)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与银行效益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企业绩效考核的研究现状
        1.2.2 企业绩效考核与效益关系的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方法
    2.1 绩效考核相关概念
        2.1.1 绩效考核的简介
        2.1.2 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的内涵
    2.2 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发展进程及存在问题
        2.2.1 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的发展进程
        2.2.2 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的主要问题
    2.3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传统方法
        2.3.1 基于目标管理法的绩效考核方法
        2.3.2 基于矩阵型体系的绩效考核方法
        2.3.3 基于EVA的绩效考核方法
        2.3.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方法
    2.4 基于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与银行效益关系的绩效考核方法
        2.4.1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内容
        2.4.2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计量
        2.4.3 商业银行效益的计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与银行效益相关性研究
    3.1 理论分析与假设
        3.1.1 绩效考核中业绩考核与银行效益关系
        3.1.2 绩效考核中管理考核与银行效益关系
        3.1.3 绩效考核与银行效益的长期关系
    3.2 样本与变量选取
        3.2.1 样本数据选择
        3.2.2 变量数据选取
    3.3 模型构建
    3.4 实证分析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4.2 变量相关性分析
        3.4.3 回归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与银行效益关系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概述
        4.1.1 紫金农商行、招商银行与工商银行背景概况
        4.1.2 紫金农商行、招商银行与工商银行绩效考核情况
    4.2 三家银行绩效考核与银行效益关系对比分析
        4.2.1 紫金农商行、招商银行的业绩考核与银行效益关系分析
        4.2.2 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的管理考核与银行效益关系分析
        4.2.3 紫金农商行、招商银行以及工商银行的绩效考核与银行效益长期关系
    4.3 紫金农商行、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绩效考核对银行效益的影响路径分析
        4.3.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影响路径
        4.3.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路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优化策略与考核体系构建
    5.1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优化策略
        5.1.1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合理分配绩效考核任务
        5.1.2 重视行业机制作用,完善制度内部激励机制
        5.1.3 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增强员工合规意识
        5.1.4 从利益相关者出发,做好市场风控措施
    5.2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挑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面临的挑战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意愿不足
    (二)互联网时代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
    (三)图书馆员工专业素养不足,服务能力和服务理念有待提升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对策
    (一)主动发掘师生需求,积极融入学校事业发展
    (二)重视数字资源建设,提升数字资源服务效率
    (三)提升员工素质,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形式

(4)我国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文化服务及产品
        2.1.2 公共文化设施及场馆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2.3 研究方法理论
        2.3.1 灰色系统理论
        2.3.2 灰色关联度评价法
        2.3.3 灰色关联聚类分析法
3 我国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现状及社会效益分析
    3.1 我国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历程
        3.1.1 新中国成立前近代时期
        3.1.2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体制改革时期
    3.2 我国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概况
        3.2.1 建设主体
        3.2.2 建设类型
        3.2.3 用地规模
        3.2.4 建筑规模
    3.3 我国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3.3.1 各地区场馆建设不均等
        3.3.2 场馆建设资金投入方式单一
        3.3.3 场馆建设的各项政策落地困难
    3.4 我国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分析
        3.4.1 社会效益特征分析
        3.4.2 社会效益表现路径分析
        3.4.3 社会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4 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
    4.1 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评价的原则思路
    4.2 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指标选取及体系构建
    4.3 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评价模型的构建
        4.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3.2 评价模型的构建
5 我国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评价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5.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处理
        5.1.1 样本选取
        5.1.2 数据来源
    5.2 基于灰色关联度评价法的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5.2.1 灰色关联度评价实证研究
        5.2.2 东中西部区域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评价结果分析
    5.3 基于灰色关联聚类分析法的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5.3.1 灰色关联聚类分析实证研究
        5.3.2 公共文化场馆各类社会效益聚类结果分析
6 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的对策建议
    6.1 强化中西部区域场馆运营参与意识
    6.2 扩大不同区域场馆资金投入渠道
    6.3 做好场馆整体运营发展规划
    6.4 加强场馆基本运营管理工作
    6.5 增加场馆各项活动及宣传推广力度
    6.6 完善周边配套建设以引导消费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灰色关联系数计算MATLAB程序编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5)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与创新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2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的理论基础
    2.1 效益审计基础理论
    2.2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理论
3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现状及分析
    3.1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状况问卷调查
    3.2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4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体系构建
    4.1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关系
    4.2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目的和依据
    4.3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职能和内容
    4.4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程序和方法
    4.5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报告
5 对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审计评价
    5.1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审计评价模型构建
6 实例应用——S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评价
    6.1 S煤炭企业简介
    6.2 资料获取
    6.3 审计评价体系应用
    6.4 审计结论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简介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

(6)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及思路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思路
    0.4 研究方法
        0.4.1 案例分析法
        0.4.2 数学模拟法
        0.4.3 实证分析法
        0.4.4 跨学科研究法
1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及其效益的相关理论分析
    1.1 图书馆与馆配商及其合作概述
        1.1.1 我国图书发行体制的变革与民营书业的兴起
        1.1.2 馆配商的业务版块变化
        1.1.3 图书馆、馆配商合作关系
        1.1.4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的意义
    1.2 合作的理论依据
        1.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1.2.2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1.2.3 合作竞争理论
        1.2.4 营销管理理论
        1.2.5 成本效益理论
    1.3 合作的实践动因
        1.3.1 内在联系
        1.3.2 环境驱动
    1.4 合作效益的内涵
        1.4.1 经济效益
        1.4.2 社会效益
2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的实践及其效益
    2.1 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领域
        2.1.1 文献采访领域
        2.1.2 阅读推广领域
        2.1.3 业务外包领域
    2.2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
        2.2.1 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的实例分析
        2.2.2 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图书馆的合作
        2.2.3 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有限公司与图书馆的合作
    2.3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所面临的问题
        2.3.1 图书馆的所需图书品质、品种VS馆配商实际供应能力
        2.3.2 图书馆对服务质量要求提高VS馆配商的运营成本
        2.3.3 信息传递效率VS链式信息传递模式
        2.3.4 图书馆的差异化需求VS馆配商标准化服务
        2.3.5 市场环境激变VS馆配商应对能力
        2.3.6 短期利润VS长期效益
3 新形势下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提升
    3.1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面临的新形势
        3.1.1 互联网的发展提升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3.1.2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需求增加,电子出版物发展潜力尚待释放
        3.1.3 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催生新的需求
    3.2 新形势下境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借鉴
        3.2.1 新形势下境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举措
        3.2.2 新形势下国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思考
    3.3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探索
        3.3.1 用户导向的合作:读者决策采购
        3.3.2 基于技术的合作:纸电同步
        3.3.3 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合作:精准采购
4 读者决策采购的效益分析
    4.1 读者决策采购中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方式
        4.1.1 选择合作书商
        4.1.2 预设文档、资源查重
        4.1.3 设定图书购买的触发机制,形成订单
    4.2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4.2.1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4.2.2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的评估模型
        4.2.3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模型分析
    4.3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4.3.1 加强对读者决策采购的推广和培训
        4.3.2 设定严格预设文档,降低馆藏文献重复率
        4.3.3 推动书商转变营销方式
        4.3.4 先试读再购买,实行读者决策采购的“贷款”模式
        4.3.5 推动图书馆员角色转变
        4.3.6 对参与读者决策采购的读者进行反向筛选
5 纸电同步的效益分析
    5.1 纸电同步的技术背景
        5.1.1 EDI对接技术
        5.1.2 云平台技术
        5.1.3 APP开发技术
    5.2 纸电同步中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方式
        5.2.1 买纸赠电
        5.2.2 纸电捆绑
        5.2.3 纸电融合
    5.3 纸电同步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5.3.1 纸电同步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5.3.2 纸电同步效益的评估模型
        5.3.3 纸电同步效益模型分析
        5.3.4 纸电同步效益的其他体现
    5.4 纸电同步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5.4.1 全品种可供书目平台的建立
        5.4.2 电子书的招投标制度的完善
        5.4.3 保证电子书的品质及提高纸电同步率
6 精准采购的效益分析
    6.1 精准采购的背景:学科建设新形势对图书采购的影响
        6.1.1 学科建设新变化
        6.1.2 学科建设对图书馆采购图书影响
    6.2 精准采购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6.2.1 精准采购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6.2.2 精准采购效益的评估指标
        6.2.3 精准采购效益的评估模型
        6.2.4 精准采购效益模型分析
    6.3 精准采购效益的主要体现
        6.3.1 扩大学科文献采集面
        6.3.2 减少学科文献漏购率
        6.3.3 节省文献订购成本
        6.3.4 节省人力成本
    6.4 精准采购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6.4.1 建立馆藏文献资源测评体系
        6.4.2 规范图书选题策划
        6.4.3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分类购书表
        6.4.4 馆配商建立发展数据库,实现与图书馆数据双向互通
7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实证分析
    7.1 读者决策采购的实证分析
        7.2.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7.2.2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7.2.3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7.2.4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7.2 纸电同步的实证分析
        7.2.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7.2.2 南艺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7.2.3 纸电同步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7.2.4 纸电同步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7.3 精准采购的实证分析
        7.3.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7.3.2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7.3.3 精准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7.3.4 精准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8.2.1 研究的创新
        8.2.2 研究的局限
    8.3 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浅谈如何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一、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1. 图书馆要为民众提供更多的教育服务。
    2. 图书馆要提供更多的文献信息服务。
    3. 图书馆在大众休闲服务中的作用。
二、增强图书馆服务活力,扩大图书馆服务功能
三、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以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服务效益
四、结语

(8)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动机与意义
        (一) 研究动机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范围
    三、研究回顾与总结
        (一) 国内研究回顾与小结
        (二) 国外研究回顾与小结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框架
    注释
第一章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历史与现况
    第一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历史
        一、博物馆儿童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历史
        二、儿童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类型
        一、博物馆教育的分类依据
        二、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类型
    第三节 中国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现况
        一、儿童展览类型所属的成绩与缺失
        二、儿童教育项目类型所属的成绩与缺失
        三、其他
    注释
第二章 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的相关理论与运用
    第一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评估的相关研究与运用
        一、展览评估的相关研究与方法建构
        二、教育项目评估的相关研究与方法建构
    第二节 政策法规依据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三、《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
    注释
第三章 国内儿童展览类型的问题检测与分析
    第一节 儿童博物馆展览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二、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三、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四、问题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二、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三、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四、问题分析与讨论
    注释
第四章 国内儿童教育项目类型的问题检测与分析
    第一节 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第二节 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一、案例一:河北省博物馆及“国之瑰宝——河北文物精品图片进校园”项目
        二、案例二:上海博物馆及“欢欢喜喜过大年”项目
        三、案例三:北京自然博物馆及“科普小课堂”项目
        四、案例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及“西班牙、拉美文化嘉年华(i Fiesta!)”项目
    第三节 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一、案例一:河北省博物馆及“国之瑰宝——河北文物精品图片进校园”项目
        二、案例二:上海博物馆及“欢欢喜喜过大年”项目
        三、案例三:北京自然博物馆及“科普小课堂——人体漫游记”项目
        四、案例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及“西班牙、拉美文化嘉年华(i Fiesta!)”项目
    第四节 问题分析与讨论
        一、儿童教育项目案例特征之小结
        二、儿童教育项目案例评估之小结
        三、国内儿童教育项目的问题与分析
    注释
第五章 儿童展览类型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研究发现与问题解决
        一、影响展览效益的症结
        二、问题解决之建议
    第二节 两种儿童展览之理想模式总论
        一、儿童博物馆展览之理想模式
        二、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之理想模式
    第三节 小结
    注释
第六章 儿童教育项目类型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研究发现与问题解决
        一、影响项目效益的症结
        二、问题解决之建议
    第二节 儿童教育项目之理想模式总论
        一、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之理想模式
        二、小结
    第三节 小结
    注释
第七章 两类儿童教育核心问题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儿童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一、儿童教育学的相关研究
        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构建博物馆儿童教育指南
        一、适用于0——3岁儿童
        二、适用于3——6、7岁儿童
        三、适用于6、7——11、12岁儿童
        四、适用于11、12——18岁儿童
    第三节 小结
        一、0——3岁教育指南
        二、3——6、7岁教育指南
        三、6、7——11、12岁教育指南
        四、11、12——18岁教育指南
    注释
第八章 总结与前瞻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思路与成果
        二、理论之凝练
    第二节 论文局限与新意
        一、研究课题之新颖
        二、研究方法具针对性
        三、全方位搜集一手资料
        四、广采博取研究对象
        五、跨越国内外开展研究
        六、跨学科的创造性探索
    第三节 研究问题前瞻
        一、研究展望
        二、前瞻未来
    注释
附录一 观众调查问卷
附录二 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三 观众访谈提纲
附录四 上海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跨越距离、触摸未来’主题科学”一层展区)
附录五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恐龙馆——现在你就在它们的世界”展区)
附录六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儿童历史”展区)
附录七 “请体验”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城市一角”展区)
附录八 四川博物院“儿童活动区”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九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教育活动区”展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附录十 北京自然博物馆“探索角”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十一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探索角”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十二 儿童展览各案例各模块的观众评估比较
附录十三 儿童展览两两同类案例各模块的观众评估差异分析
附录十四 博物馆0———3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五 博物馆3——6、7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六 博物馆6、7——11、12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七 博物馆11、12——18岁儿童教育指南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9)如何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工作是一种科学劳动,它不同于物资生产部门,也不同于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其服务效益有其自身的特点
    1.1 多样性:
    1.2 潜在性:
    1.3 不可计量性:
2 图书馆工作是一个整体,各个工作环节互相连接又互相影响
3 挖掘图书馆服务潜力
    3.1 发挥文献效益
        (1)合理建设馆藏
        (2)开发文献资源
    3.2 改革服务方式,广泛吸引读者
        (1)优质文明服务
        (2)实行开放式服务
        (3)丰富服务手段
    3.3 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产业
    3.4 强化内部管理,发挥人才优势
        (1)加强馆员素质培养
        (2)实行现代化管理
        (3)强化竞争意识
        (4)合理使用经费,降低工作成本

(10)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进展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
2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2.1 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
    2.2 人力资源的特点
        2.2.1 能动性
        2.2.2 智力性
        2.2.3 双重性
        2.2.4 再生性
        2.2.5 可替代性
        2.2.6 时效性
        2.2.7 社会性
    2.3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2.3.1 提高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2.3.2 提高高校馆员的素质和能力
        2.3.3 有助于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主动服务理念
        2.3.4 是高校图书馆业务发展和创新的需要
        2.3.5 是保证高校图书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需要
        2.3.6 是高校图书馆管理未来发展的需要
        2.3.7 是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2.4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2.4.1 制订图书馆人力资源计划
        2.4.2 图书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
        2.4.3 图书馆岗位分析和工作设计
        2.4.4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招聘与晋升
        2.4.5 雇佣管理与劳资关系
        2.4.6 馆员入馆教育、上岗培训
        2.4.7 图书馆工作绩效考核
        2.4.8 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
3 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
    3.1 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整体状况调查问卷
    3.2 调查问卷一结果分析
        3.2.1 男女性别比例不合理
        3.2.2 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3.2.3 图书馆年龄结构比例不合理
    3.3 河南省高校图书馆馆员心理状况调查问卷
    3.4 调查问卷二调查结果分析
        3.4.1 馆员对工作的热情度不高
        3.4.2 馆员的职业自尊心、自信心较弱
        3.4.3 馆员能够应对来自工作总的压力
        3.4.4 馆员较注重个人发展并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
        3.4.5 馆员重视工作中的激励并渴望领导对自己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
        3.4.6 图书馆员工普遍认为应该有更为合理的薪酬制度
    3.5 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4 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4.1 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4.2 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4.3 调查问卷反映出来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4.3.1 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不强,人力资本匮乏
        4.3.2 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度和力度不够,缺乏创新
        4.3.3 人力资源管理不规范,缺乏系统规划
        4.3.4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目标,目的性不强
        4.3.5 人本管理理念与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欠缺
        4.3.6 沟通不足,对员工采取的有效激励措施不足
    4.4 实地调研发现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4.4.1 人力资源配置上有很大的"人为性"
        4.4.2 图书馆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未建立,岗位职级模糊
        4.4.3 缺乏高层次人才的使用空间和发展空间
        4.4.4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滞后
        4.4.5 图书馆学、情报学继续教育不够
        4.4.6 图书馆人员绩效考评工作做的不到位
        4.4.7 工作设计不利于馆员的内部知识整合和传播
5 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5.1 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
    5.2 加强图书馆领导层和员工层的沟通
        5.2.1 加强沟通的必要性
        5.2.2 多样化沟通的手段和方法
    5.3 引进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理论
    5.4 加强图书馆员工的培训
        5.4.1 知识培训
        5.4.2 技能培训
        5.4.3 思维培训
        5.4.4 观念培训
        5.4.5 心理培训
    5.5 加强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建设
        5.5.1 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内涵
        5.5.2 图书馆组织文化的作用
        5.5.3 馆训的建设
    5.6 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
        5.6.1 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的意义
        5.6.2 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的方式
    5.7. "曲线人力资源建设"
    5.8. 人力资源共建共享
    5.9. 检查评估和反馈招聘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图书馆员工素质及其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文化扶贫研究[D]. 何鹏. 武汉大学, 2021(02)
  • [2]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与银行效益关系研究[D]. 姚菲.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 [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挑战及对策[J]. 蔡保鹏.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4)
  • [4]我国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评价研究[D]. 王寒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审计研究[D]. 王娜.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6]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D]. 宋旅黄. 武汉大学, 2017(06)
  • [7]浅谈如何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效益[J]. 杜春生,张琦. 黑龙江史志, 2013(15)
  • [8]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D]. 周婧景. 复旦大学, 2013(03)
  • [9]如何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J]. 刘岩. 科技信息, 2011(29)
  • [10]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探析[D]. 周芬芬. 郑州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及其效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