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正盛 彭碧苗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药剂科 福建 宁德 355000)
【摘要】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作为Ⅲ类广谱抗心率失常药,常用于治疗各种各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然而临床应用过程中该药所致静脉炎的事件时有发生,笔者结合我院心内科药学监护的实践经验,针对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剖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及临床实践对该药所致静脉炎的应对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该药在临床的正确使用,及静脉炎的防治提供帮助。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085-02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作为Ⅲ类广谱抗心率失常药的典型代表,临床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内科,但该药刺激性较强,易引起静脉炎,据有关报道,静脉炎发生率可达8%[1],而高浓度胺碘酮从外周泵入超过48h时静脉炎发生率甚至可高达88.2%[2],此类药物不良事件,不仅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严重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该问题一直困扰着医务工作者,近年来广大医务人员对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该药所致静脉炎的应对措施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结合笔者在我院心内科药学监护的实践经验,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以及静脉炎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常见原因
1.1 药物因素
溶液PH值是影响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3]。血液正常PH值为7.35~7.45,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4],引起静脉炎,而药典表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pH2.5~4.0,采用METTLER TOLEDO DELTA 320pH计测得盐酸胺碘酮0.15(法国赛诺非公司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022)+5%GS20ml(青岛华仁药业股分有限公司,产品批号B0701001)混合液的pH值为3.65、胺碘酮0.3+5%GS50ml混合液的pH值为3.69,均明显低于人体正常的pH值,对血管刺的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其有效成分胺碘酮,其所含碘对血管的刺激性很强,静脉用药易引起静脉血管、局部皮肤组织无菌性炎症反应,发生静脉炎,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沿穿刺静脉近端呈红色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这可能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高浓度胺碘酮(6mg/ml)静脉泵入也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重要原因[2]。严重者可出现静脉硬结无弹性,伴有压痛,可给患者带不必要的痛苦,影响患者的休息与康复。
1.2 人为因素
①操作不当:护士缺乏对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相关知识的认识,建立通路时静脉选择不当,往往选择的血管过于细小或弹性差,或由于进针角度固定方法不当使针头与血管形成不适宜的角度,使针面紧贴血管壁,机械摩擦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充血、水肿,造成药物渗出性静脉炎,②微量注射泵的应用问题:微量泵注射时药物浓度较高,通常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性③外渗未及时处理:我院胺碘酮的静脉应用多采用微量注射泵,应用时由于其泵速低发生外渗时不易被发现当外渗到一定程度机器才报警没有及时发现外渗而导致静脉炎发生。④对患者宣传教育不够细致,袖口过紧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回流受阻,血管炎加重,致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
1.3 个体因素
患者血管敏感度高,易脆弹性下降,血管细、硬、管腔狭窄,当注射药物浓度较大,静脉滴注使管腔压力增大时,血管难以承受压力,导致药物外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我院心内科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常见原因分析
笔者在参与药学查房的过程之中,发现我院心内科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情况亦普遍存在,由于我院治疗各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时,通常会采用微量注射泵的形式给药,多先采用负荷滴注的方法,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3ml:150mg)1支(有时用量为2支)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于10分钟内泵入给药,给药时溶媒均为5%葡萄糖注射液,符合说明书推荐,然而我院注射器的容量最大的仅为50ml,由于注射器容量的限制,5%葡萄糖注射液的溶媒量通常仅为50ml,与说明书中推荐的负荷滴注时头10分钟给药150mg于1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相比,溶媒量偏小,导致药物浓度偏高,由此可能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进一步增高,而注射部位选择时往往采用手背静脉的留置针给药,该处血管相对较小,且通常同一部位多次持续泵人亦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3.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应对措施
3.1 合理选择静脉通路
据相关文献推荐[5]静脉选择时应尽量选择粗大弹性好的血管,尤其注射高浓度的胺碘酮时应首选中心静脉给药,选择外周血管时应选择上肢静脉或外径粗弹性好回流畅远离关节易固定易观察的静脉(如贵要静脉)。亦有文献报道指出通过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时,选择上肢静脉,单独开放一条静脉通路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6]。
3.2 合理使用血管
选用静脉留置针长期输注时注意建立系统的血管使用计划,避免对一根血管长期刺激。可建立两根静脉通路交替使用,每4~6h更换注射部位用氯化钠注射液5~10ml脉冲式冲管给予血管充分的休息和自我修复时间,尽可能缩短药液刺激内皮细胞的时间减少损伤血管的机会。
3.3 合理选择稀释液并注意药物浓度的控制
依据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版)及药品说明书,均要求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应该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这是因为胺碘酮为苯环上二碘取代一般来说碘取代物不稳定,容易发生自发脱碘降解变质,偏酸的环境可抑制胺碘酮的降解;再者,由于NaCI溶液中的氯离子将随着苯环上碘离子的离去而取代到苯环上去,生成苯环上氯取代产物而产生沉淀故临床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时应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药物浓度建议应保持在2mg/ml以下,浓度太高时需经中心静脉给药[7]。
3.4 加强胺碘酮滴注完毕后的处理
胺碘酮滴注完毕后不立即拔针,先滴入20~30ml氯化钠注射液冲管,有利于把黏附在血管壁的药液冲洗干净,使血管局部无残留药液刺激,如果持续输注胺碘酮,使用留置针的时间不应超过24h,且在留置针拔除前也需用大于20ml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务必冲尽残留药液[8]。
3.5 预防性药物的应用
采用75%乙醇纱布以不滴水为宜在静脉穿刺点上方3~5cm处湿敷,每次更换胺碘酮药液时更换乙醇纱布,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9]。
3.6 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用药教育
药学查房时,做好病人的用药教育,用药前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让病人及其家属对静脉炎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以使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同时由于医务人员无法做到时刻留在病人身边,而患者及其家属往往能第一时间发现静脉炎,因此应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加强自我观察,这样亦有利于及时发现静脉炎,以便马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及发展。
4.总结
鉴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会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降低,影响疗效,还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影响着患者的休息及康复,加重经济负担,因此临床实践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从药物因素、人为因素等多个角度出发,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静脉通道,配制合适的药物浓度,同时应做好病人的用药教育及使用过程中的药学监护,对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的静脉炎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采取合适的措施,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静脉炎的发生及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冮莎,金丽,张玉萍.盐酸胺碘酮引发静脉炎的护理研究进展.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46-48.
[2]李纬,张俊,乔燕舞等.高浓度胺碘酮静脉泵入与静脉炎关系的临床研究.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6):594-595.
[3]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Phlebitis[J].Journal of IV Nursing.1988,21(1):34-36.
[4]梁晶.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不同给药方式对静脉炎发生不同影响的观察.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12(9),110-111.
[5]和霞,静脉注射胺碘酮致静脉炎的相关护理进展[J],中国临床护理2014,6(1):75.
[6]梁晶.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不同给药方式对静脉炎发生不同影响的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12(9):110-111.
[7]钱懿轶.胺碘酮的临床使用分析与药学服务.中国医药导报,2009,6(8):162-163.
[8]崔陵红.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应用注意事项.临床合理用药.2014,4(12B):14.
[9]王文芳.乙醇湿敷预防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0,25(1):64-65.
论文作者:姚正盛,彭碧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静脉炎论文; 注射液论文; 盐酸论文; 静脉论文; 血管论文; 药物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