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有效吸痰率中的应用论文_易远君

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探导品管圈对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有效吸痰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圈手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进行管理;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气管切开患者的有效吸痰率从活动前的63.1%提高至活动后的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明显提高气管切开患者的有效吸痰率,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气管切开;有效;吸痰率;提高

我们NICU所收治疗的病人大多数为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的患者,常伴有呕吐和误吸的现象,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很大一部分患者都做了气管切开手术,因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有效吸痰就成我们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操作。有效吸痰是彻底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吸痰次数,预防肺部感染,防止气道黏膜损伤以及低氧血症的发生[1]。提高有效吸痰率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降低发生肺部感染的机率,避免损伤气管周围组织引起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同时减少我们的工作量,提升护理质量。品管圈即质量控制圈,是一种持续性地改善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2]。品管圈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5~12人),为了解决现场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的组成一个团队(圈),然后分工合作,以品质管理的简易统计手法为工具,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的目标[3]。我院NICU于2013年10月成立品管圈,以“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有效吸痰率”为活动主题,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品管圈的成立

我科于2013年10月成立了品管圈,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1名。小组成员年龄在21~40岁,学历为大专及本科。小组成员投票选择出圈长,医院指派辅导员。每月开2~3次圈会,在第二次圈会上投票确定“神脑圈”为圈名,并制作了圈徽,其寓意是患者通过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病患的脑袋像“神”一样好转。

2 主题的选定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将工作中的问题全部一一列出,并将所有列出的问题从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分,采用“5、3、1”评分法总出分数最高者为本次活动主题——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有效吸痰率。主题的选题理由为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降低肺部感染的几率,避免损伤气管周围组织引起穿孔、出血等并发症;降低院感发生率;减少我们的工作量,提升护理质量。

3 现况把握

2013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对气管切开患者吸痰进行了查检,吸痰的总次数为883次,有效吸痰次数为557次,无效吸痰次数为326次,有效吸痰率为63.1%。具体原因见图1。数据表明未将吸痰管插至气管分叉处,带负压规范吸痰时间过短,未试吸,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吸痰失误均是导致气管切开患者无效吸痰的原因。根据80/20原则[2],未将吸痰管插至气管分叉处,带负压规范吸痰时间过短为其主要原因,因此本圈改善的重点是减少“未将吸痰管插至气管分叉处”及“带负压规范吸痰时间过短”的发生。

图1 气管切开患者无效吸痰发生原因柏拉图

4 目标设定

拟定圈能力为80%,按品管圈相关公式计算出目标值[2],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X改善重点X圈能力]= 63%-[(1-63%)X 71% X 80%]= 84%。确定目标为到2014年5月气管切开有效吸痰率提高至84%。

5 原因分析

对气管切开患者无效吸痰发生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人、材料、方法、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讨论,并绘制了要因分析图,见图2。并对其末端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操作前没有使用听诊器,护士制度依丛性差和知识缺乏,健康宣教不到位,家属知识缺乏,吸痰管材质太硬,湿化液温度不适宜,患者气道反应性高为气管切开患者无效吸痰的真正原因。

图2 气管切开患者无效吸痰要因分析鱼骨图与系统图

6 制定对策并实施

6.1 设置醒目的提示标志

在每位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盘上贴有“记得使用听诊器哟”的醒目标志,并在每个气管切开患者的床头都挂有听诊器,方便来吸痰的护士使用,也防止吸痰护士忘记使用听诊器。吸痰前后使用了听诊器,使吸痰护士把握好吸痰时,准确判断吸痰是否彻底,从而提高有效吸痰率。

6.2 多元化的培训和定期考核

品管圈小组召开会议,统一思想,一切以提高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有效率为目标,通过查阅文献上传互科内QQ群供大家随时学习,借鉴同行经验,专题授课,现场演练,模拟练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为: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操作的培训,引起气道痰液粘稠的影响因素,气管切开患者相关护理知识等。成立考核小组,对科内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操作进行考核,确保人人过关。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并解决,按照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6.3 制作图文并茂的健康宣教手册

制作图文并茂的健康宣教手册发放给每一位气管切开患者及家属并向其讲解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家属清楚又轻松的了解及时正确的吸痰的重要性以及对患者的好处,从而让正确吸痰操作得已实施,提高了吸痰的有效率。同时还不定期的调查患者家属对吸痰知识的知晓度,以查漏补缺,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

6.4 更换硅胶吸痰管

将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的普通吸痰管更换为柔软的硅胶吸痰管。以减少因吸痰管材质过硬,造成患者气道损伤并无法顺畅地插至气管分叉处,导致无效吸痰,从而提高有效吸痰率。

6.5 使用加温器将气道湿化液加温

气道湿化液的温度以31~35度为宜,如未使用加温器,当湿化液温度过低(小于31度),刺激患者气道,造成患者气道反应高,导致带负压规范吸痰时间过短,匆忙结束吸痰致吸痰不彻底,从而吸痰无效,使用加温器将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液加温,从而减轻气道反应性,使我们护士吸痰操作顺利进行,并减少气道损伤,提高有效吸痰率。

6.6 改善现行吸痰的操作方法

护士常规吸痰,将吸痰管一次性不带负压插至患者气管分叉处,然后稍退0.5~1厘米后带负压左右旋转边退边吸,一次性不带负压插至患者气管分叉处时对患者气道造成很大的刺激,使患者气道反应性高,咳嗽激烈,导致规范吸痰是间过短,吸痰不彻底,吸痰无效。我将吸痰流程予以改善:先将吸痰管未带负压插至气道口后带负压左右旋转吸痰,再未带负压插至气道中段后带负压左右旋转吸痰,最后再将吸痰管未带负压插至患者气管分叉处,然后稍退0.5~1厘米后带负压左右旋转边退边吸。总的吸痰时间从插入到退出也未超过15秒。这样吸痰不但气道内的痰液吸的非常彻底,提高了有效吸痰率,而且还减少了在常规吸痰过程中吸痰管不带负压插入时将患者咳到气道口的痰液再一次带入下呼吸道及肺部,从而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7 效果评价

7.1 由表1可以看出,气管切开患者有效吸痰率从活动前的63.1%提高到了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46,P<0.005)。

表1 活动前后气管切开患者有效吸痰率的比较

图3 无形成果雷达图

8 讨论

8.1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有效吸痰率,保证危重患者呼吸道通畅,降低了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在NICU病房,气管切开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应用较普遍的一项有创操作,气管切开后气道内吸痰就成了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操作,有效的吸痰既保持了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患者的安全,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让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针对气管切开患者有效吸痰在人、材料、方法、环境四方面的原因,品管圈小组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根本原因,制定实施对策,结果使气管切开患者有效吸痰率从63.1%提升到81.8%,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本次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我们的目标值84%还是有点差距的,圈员们还需不断努力,持续改进。

8.2 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形成和规范操作流程:包括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规范,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吸痰流程。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8.3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加了团队意识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护士的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圈员进行质量管理的积极性[4]。在活动过程中,圈员们都真正参与在其中,尤其是在解析找真因、拟定对策阶段,圈员们运用头脑风爆的方法寻找引起气管切开患者有效吸痰的原因,从不懂到熟练绘制并运用各种图表,使圈员自身佳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使她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无形的成果,极大的提高了圈员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意识,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改善护理质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艳.不同吸痰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炎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03.

[2]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51.

[3] 王临润,汪洋,张相宜,等.品管圈管理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导报,2012,31(6):823-826.

[4] 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3.

论文作者:易远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4

标签:;  ;  ;  ;  ;  ;  ;  ;  

品管圈在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有效吸痰率中的应用论文_易远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