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判定及对策论文_曾宪涛

医学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判定及对策论文_曾宪涛

湖北省宜城市鄢城街道办事处卫生院

摘要:临床检验是医学诊断的重要依据,检验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由于检验结果的不准确从而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诊断的情况屡见不鲜。本文分析了医学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判定及对策。

关键词:医学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判定;对策;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医疗设备和机构也得到了改善,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医疗水平,以及更好的分析出现阶段的我国质量控制的问题,临床实验室对于科室内也展开了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检测的活动。在此活动进行中,临床检验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往往会有很多原因导致检验的不合格,对于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造成了延误。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次课题内容针对医学检验标本进行了研究,对检验科医学网络信息系统中2015 年-2016 年全年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了收集,总共有四十万三千七百三十二例,并且对该科室不合格标本登记表上进行了不合格标本的收集,总共为六千一百四十五例,对于不合格样本都根据《检验科不合格样本拒收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说明。

2.方法。本次针对检验科医学网络信息系统中2015 年-2016 年全年送检不合格标本类型、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且针对发生不合格的因素,进行了相应处理措施的提出,具体包括如下:首先,应该对新信息化的发展进行加快;其次,检验科的工作时间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第三,应该对临床医护人员有效沟通机制进行建立;第四,负责采集不合格标本的医护人员,应该将其的管理进行加强;第四,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需要进行加强;第五,对调整的方法进行提出,并且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统计全年当中每个季度的标本,并且对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进行对比。

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进行数据的分析,运用的是SPSS19.0 统计学软件,通过n/% 表示计数资料,检验使用x,本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本次课题的研究,收集了检验科医学网络信息系统中2015 年-2016 年全年送检的各类标本,针对起的不合格标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总共收集标本共有四十万三千七百三十二例,其中收集的不合格标本共有六千一百四十五例,总体的

不合格率是1.52%

2.针对本次的标本进行了分析,不合格率最大的标本是血液和精液方面,不合格率比较小是粪便、尿液方面。针对不同标本类型的不合格标本进行检验证明,标本类型的不同,其不合格率之间在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通过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了两两的对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果显示:血液、胸腹水、尿液、精液、粪便之间的标本的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粪便和尿液的标本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几种类型的标本对比,血液和精液两类的不合格率最高。

三、讨论

1.对所收集的检验不合格的标本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判定。对于以上检验不合格的标本进行概括,其不合格的因素由于物理、化学因素导致标本收到了干扰,继而使物质发生了变化,造成了检验过程中检测数据和真实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到医生对于患者的判断的均为不合格标本。一是痰液标本。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合格标本研究发现,不合格率最高的标本是痰液,造成标本出现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标本在留取的过程中,其本身的质量就没有达到合格所致,因为在痰培养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而且有着较高的要求,当然了,有时候相关的医护人员交代的不确切,或者是不清不楚,患者在进行留取时,其使用的方法不恰当,更没有很清楚的分辨唾液和痰,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取材的质量问题,所以出现不过关的现象。二是中段尿。在本次研究当中,不合格的标本当中,尿标本也是很常见的,这是因为尿标本未进行立即的送检,留取的方法不恰当,使得尿标本本身发生污染所致。卫生部明确的规定,在尿培养时,必须将外阴部进行及时的清理,让其保持干净,将中断尿采集60min 之内,将其送到微生物实验室当中,在2h 小时内应该对其进行接种。一旦不能立即将其送检,或者不能及时的接种,需要将尿液放置在冰箱内进行保存,其温度在4℃~ 8℃内为宜。一般而言,尿标本在常温状态下,接种最佳的时间为立刻或者是2h 之内,这样能够让高病原性微生物分离率得到提高,标本的污染率也能降低。然而,由于在接种、或者是接收等各种环节中出现问题,使其不能及时的进行接种,并且让标本出现污染情况。三是血培养。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血标本污染现象的发生,一般在进行采血时,因为血量不够,更在采集血样的过程中,对时间掌握的不正确,这都会给微生物标本检验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些也是造成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四是粪便。一般粪便检验出现不合格,主要是由于对标本没有进行及时的运送所致,因为每个护士所负责的科室以及护理工作比较多,所以,对于标本的运送,不能及时的送到实验室,这会造成标本出现干燥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标本培养结果一般会发生假阴性的现象发生。五是分泌物以及无菌体液。分泌物、无菌体液标本出现不合格的现象,是因为医护人员在无菌操作观念上较为缺乏所致,这会导致采集的标本造成污染现象的发生,使其检验结果受到极大的影响,在病原学诊断时,与实际感染病原菌不相同。

2.对所收集的检验不合格的标本质量控制对策。一是作为检验科,应该对临床科室的沟通和交流方面进行加强。相关的检验人员应该和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多进行沟通、交流,对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主动的收集,并且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一旦发现检验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应该对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更要和临床医师多进行沟通和交流。最后,对检验标本采集手册要进行合理的制定,应该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有。二是岗前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要进行有效的落实,对于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对其的检验标本采集知识培训方面、检验操作技能方面,加强培训工作,将相关的人员组织起来,然后进行检验标本采集手册内容的学习,新分配的进修实习生更要作为培训的重点对象。另外,作为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应该亲自到病房进行示范操作,让微生物标本采集操作的规范性得到提升,运送也实现规范化,对标本污染现象进行减少,让微生物标本送检合格率得到提升。

临床医学工作中,医师大多根据标本采集分析结果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因此标本采集是影响医师对患者病情诊疗的重要前提,标本质量好坏关系到检查结果是否准确,关系着患者之后的治疗。如果医护人员采集的标本没有合格,最终会造成检测的误差,从而给临床医师采取的治疗方法有所影响。检验人员要认真对患者各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交叉分析,尽可能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有效了解常规标本与急诊标本在结果上的差异,有疑问要及时与临床取得联系,从而把好检验结果报告的审核关,使得检验结果报告客观、准确、到位。

参考文献:

[1]张漫彤.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8),423-439.

[2]褚志华,陆光辉,刘国生,周维,周发为,田世坤. 医学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02),79-96.

[3]续微,赵旭,单洪丽.3051 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16.32(5):587.

[4]高亚英,王晓明,蒋冬青.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控制[j]. 交通医学,2015,16(1):84.

论文作者:曾宪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  ;  ;  ;  ;  ;  ;  ;  

医学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判定及对策论文_曾宪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