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乡结合部区域学校发展面临诸多“瓶颈”,学校被认可度低,师生自卑感强,甚至影响个人心理,如何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发展,一直是城乡结合部区域学校探讨的重点也是难点,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把握城乡教育发展的梯度结合点,构建面向城乡教育发展的“立交桥”,推动乡村教育城区化与城区教育郊区化的相互融合,势在必行。
关键词:和谐社会 城乡教育差距 教育政策
一、影响城乡结合部区域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1.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城乡结合部区域学校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资源短缺,而且专业教师匮乏,有的学校规模过小,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使教师队伍不能专业化,兼职过多,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任课要跨班和多科,往往都是疲于应付。
2.择校现象严重,逐步导致城乡结合区域优秀学生流失严重。城市地区有更好的受教育条件,导致城乡结合区域优秀学生流失严重。而城市却上演着“择校难”的问题。在城市中也存在着普遍的择校问题,好的学校生源扎堆,逐渐产生恶性竞争,形成不利于社会稳定地不良风气。
3.政府教育投入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教育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不平等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例如对教育环境的投入,例如学校的公共建设,学校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等。软件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的分配不平等方面。
4.学校布局依然分散。导致一方面资源闲置(含教师)浪费,一方面办学条件标准低,质量差。长久以往,恶性循环。随着大量农村孩子进城读书,大批农村优秀青年教师被选拔到城区任教,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农村师资力量越发薄弱,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整体学历水平较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能力较差,又难有培训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5.农村学校教研有名无实、效果差。现在大部分农村小学学生数少、学校规模小,许多老师都要身兼数班、多科,教师想参加教研活动也没时间。学校教研管理只处于一种低层次的听课、评课上,难以做到集体备课、集体评课。教研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学校经费紧张,钱少难办学。所以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进修的机会也少。有的学校的教育刊物报纸等学习资料几乎没有,新教育理论的信息不灵,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没有基本渠道。
二、城乡结合部地区学校的发展的应对策略
1.构建学习化社区,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既然学校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需求,那么就得有一个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学习化社区是一条最佳的选择。构建学习化社区,就是要通过社区的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协调发展,通过各种教育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衔接,实现各种教育类型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做到打破封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全方位教育格局。发挥学校,社区的教育作用,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社区教育网络,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
2.合理布局,适度扩大学校规模。随着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原有的学校布局已不合理,完小、村小在这一地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再有就是随着城乡结合部房地产的开发,人口骤增,原有的“火柴盒”式的学校,只能成为历史。在这一过渡时期,建议有关部门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适度扩大学校规模,确保学校硬件的现代化。
3.构建合理、稳定、高效的运行机制。 要想确保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学校,更快地得到发展,构建合理、稳定、高效的运行机制是关键。我们觉得:这个运行机制应是三位一体的。首先,应突出政府的领导决策职能,学校、社区要不要对社会开放,为什么要对社会开放等等,凡属于政策范围的,政策均应以红头文件下发决定。其次是教委的宏观指导职能,解决怎么开放,先开哪些,后开哪些,如何开的问题。第三,就是社区和学校要突出自己的管理职能,解决具体开放怎么安排管理的问题。最终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
4.予以政策倾斜。在教育发展政策的制定上消除落后的教育消费观念,树立教育优先发展观念。同时应制定相应法律条文并注重落实。在教育经费问题上,应有明确规定避免迁入地和迁出地相互推诿。完善相应制度,例如出台对农民工受教育子女户籍制度的特殊规定,完善户口迁移制度。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流动增大。人口流动需求与户口要求制度不适应不协调,很大程度上让农民工子女入学变得手续繁多复杂,也给各种费用的不合理收取提供了空子。
5.实现城乡学校管理一体化。管理上的差异往往会造就城乡教育的差异,建立和完善与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机制,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的重要抓手。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城乡学校课程开设、课外辅导、教辅资料征订等专项督查,规范办学行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评价制度以及教育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引导学校不断优化内部管理结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模式,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
6.推进城乡学校办学特色多样化。笔者认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决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情况,从实际出发,确定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的规划,分区规划,分类指导,让不同地区、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办出特色,从而推进城乡学校个体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办学特色化、多样化正是实现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
论文作者:李朝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学校论文; 城乡论文; 社区论文; 地区论文; 教育资源论文; 区域论文; 农村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