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197地质大队 泉州 362000
摘要:古寨山地质灾害点现状为土岩结合高陡边坡,由于受台风强降雨,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大面积堆积物堆积在坡脚下,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分析该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地质特征及成因对进一步工程治理提供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环境 岩土性质 挡土墙 坡面防护 截排水 镶补沟缝
1滑坡区特征
地灾点发生于南安市洪濑镇谯琉村,省道S307西侧古寨山山坡下。中心点大地坐标:118°30′32.3″,25°05′45.1″。该地质灾害点现状为土岩结合高陡边坡。边坡局部地段已发生崩塌滑坡,崩塌体堆积物现堆积在坡脚下,坡顶平面形态呈弧形,该边坡走向约EW70°,长度约120.0m,坡度为45°~80°,现状边坡高度约8.0~28.0m,坡顶标高62.90~75.50m,坡脚标高为46.9m,边坡坡脚修建有挡墙基础,坡面无植被发育。根据边坡崩塌程度分为A、B、C区域。
崩塌区(A和C区)现状为高陡边坡,边坡坡体中间高两端低,现状平面形态呈“扇形”。坡下为工业厂房和居民住宅楼,坡脚堆积少量碎石,主要为人工挖方削坡产生的崩塌堆积物,坡面表层为崩塌岩块,坡顶为薄层坡积素填土,坡面强风化凝灰熔岩,坡度约70-80°,坡高约8.00-28.00米,坡顶较平缓,自然坡度为15-30°,现坡面未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坡顶较多墓地,其余段无建(构)筑物,未见地面开裂等不良地质现象,坡顶植被为灌木。
崩塌滑坡区(B区)现状为高陡边坡,坡脚堆积大量碎石,主要由于人工开挖后未对边坡进行支护,边坡因强降雨再次发生滑坡溜方所产生,滑坡平面形态呈“扇状”,坡度为45°~50°,现状边坡高度约17.3~19.7m,坡顶标高62.90~65.30m,坡脚标高为45.60~46.70m;坡脚砌有挡土墙基础,现今被坡前堆积物掩埋,坡顶坡面出露的土层为素填土和岩脉,坡面无植被发育,坡顶北侧有公墓,坡顶植被为灌木。地质调查发现边坡北侧约30米处有三条小型无水山沟,且沟底植被较发育。现场地质调查发现滑坡后缘及山坡上有3条拉张裂缝。
裂缝①:位于滑坡后缘处(坡面正后方),走向EW60~70°,裂缝长度约18m,下错高度约1~2m,裂缝宽度约0.3~1.0m,可视深度1.0m;
裂缝②:位于滑坡后缘中部,距离裂缝①直距约6m,走向EW70~80°,裂缝长度约10m,下错高度约0.1~0.3m,裂缝宽度约0.20m,可视深度>0.2m;
裂缝③:位于滑坡后缘中上部(ZK4位置),距离裂缝②直距约4.5m,走向NE50°,裂缝长度约15m,下错高度约0.2~0.5m,裂缝宽度约0.3~1.0m,可视深度>0.3m。
2 崩塌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
从区内崩塌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特征等综合分析可能导致滑坡形成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及水的作用。
3.1地形地貌
滑坡体所处位置属剥蚀丘陵地貌单元,整体处于破碎带斜坡上,斜坡坡度45-50°,滑坡上部为素填土和残坡积粘性土,地质松散,厚度大,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滑移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岩土性质
滑坡体上部土层素填土、砂土状强风化凝灰熔岩覆盖层厚度较大,坡脚砂土状强风化凝灰熔岩已风化成高岭土状,亲水性极强,浸水后软化,承载力急剧下降。
3.3气象因素
持续的强降雨是引发崩塌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南安处在东南沿海,每年5至9月为台风汛期,由于强台风形成大暴雨,持续大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砂土状强风化凝灰熔岩),原本松散土体吸水后增加土体自重,同时降低其承载力,降低土的抗剪强度,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3.4人为因素
主要在滑坡体前缘为修建工业厂房开挖坡脚,形成高度约8~30m的高陡临空面,因此人类工程活动在一定程度下对斜坡的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地形地貌条件、岩土性质、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导致斜坡的不稳定。
3 崩塌滑坡稳定性分析
根据滑坡的形态特征,按《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选定2种工况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预估剪出口位于强风化与碎块状层位分界面附近时,滑坡轴线现状坡体在天然和暴雨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
但在强降雨或集中降雨时,场地B区地表水沿边坡后缘地裂缝下渗,砂土状强风化凝灰熔岩浸水软化,承载力急剧下降,孔隙水压力增加,易发生再次滑坡,土质崩塌区东侧地势较低,坡高约20m,且有辉绿岩粘性土岩脉为弱透水层,阻隔地下水往东侧渗透,东侧C区目前属于稳定状态,西侧A区属于岩质边坡,坡面完整,裂隙不发育,仅表层存在松散岩体,整体稳定性较好;B区崩塌主要是强降雨导致的,现状成高陡边坡,虽坡脚有简易挡墙基础支护,但支护作用不大,属于临时支挡措施,未按规范进行施工,挡墙稳定性差,建议进行专业设计后再进行重新支护,雨天坡面有土体塌方现象,滑坡不加以治理,有再次发生滑坡风险。
4 滑坡治理工程方案
该滑坡属于牵引式浅层土体滑坡,原滑坡体未清除,现状为坡脚有大量堆积物,形成高陡边坡,根据调查原滑坡成因及规模,推测现状滑坡存在潜在的滑动面,如不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在强降雨的作用下,继续发生滑坡,会危及坡下房屋及居民安全。
崩塌区建议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挡土墙+坡面防护+截排水综合治理方案,并应清除坡下堆积物保持场地现状地貌避免被人工破坏。
4.1挡土墙
滑坡现状整体较稳定,根据滑坡的实际情况及重点保护对象,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建议在山坡前缘的民房屋后设置挡土墙。
4.2坡面防护
对坡面浮土、石块进行清理,对坡顶松动的岩土体进行削坡卸荷,并结合坡面喷射水泥浆或细粒混凝土进行护坡止水、可结合土钉墙挂网喷锚进行支护。
4.3截排水
在滑坡的坡顶两侧设置截排水沟系统,将滑坡上部的雨水引出滑坡外。在滑坡坡脚设置排水沟,以免水对坡脚的长期浸泡软化坡脚土体。
坡体应设置泄水孔,建议设置仰式泄水孔,泄水管长度应根据计算的滑动面确定。
4.4镶补沟缝
对坡体后缘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5 结语
滑坡区属于浅层土体滑坡,根据计算结果,土质崩塌区存在潜在滑动面,易沿坡脚剪出口发生再次滑坡,崩塌区现在为土岩结合质边坡,整体现状不易发生崩塌或滑坡,仅局部易发生掉块或塌方,在持续暴雨等不良因素影响下,易发生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会影响坡下民房和厂房及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
实施工程治理前,在雨季时应加强滑坡的位移变形观测和预警工作,一旦变形加剧,对滑坡失稳做出预警,及时处理,应尽快尽早撤离,防止发生灾难性事故。
参考文献:
1.魏丽.暴雨型滑坡灾害预警方法研究评述,气象,2005,31(10)
2.黄光明.降雨量与闽西北地区地质灾害关系初探,福建地质,2010,29(115)
论文作者:陈乾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滑坡论文; 裂缝论文; 现状论文; 堆积物论文; 后缘论文; 地质论文; 挡土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