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液灌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_唐鉴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血透室 湖南衡阳 421002

【摘 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液灌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液灌流患者(入院时间为2013.01~2017.01),随机分为2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PDCA循环改进护理,比较2组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液灌流患者的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对照组均更具优势(P<0.05)。结论:PDCA循环改进护理能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液灌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PDCA循环改进护理;急性重症胰腺炎;生存质量;治疗效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一种特殊的急性胰腺炎,在急性胰腺炎占据10%-20%,具有并发症多、病情凶猛、致死率高的特点[1],给人类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需尽早接受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为了探讨PDCA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液灌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本文和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对比,将2013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液灌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下是具体研究过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2013.01~2017.01在我院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入选患者按照入院时间从1-60依次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分为对照组,双号患者分为实验组。

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8:12,年龄在23-75岁,平均年龄为(43.1±7.3)岁。在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4:16,年龄在25-72岁,平均年龄为(43.4±7.1)岁。

2组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液灌流患者在年龄等基线资料上差别不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如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告知入院相关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所检查的身体情况对症护理。除此之外,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沟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PDCA循环改进护理。具体措施为:

①计划:患者入院时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根据他们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方案、健康教育工作,如建议患者出现生理疼痛和消极情绪应及时告知医生或医护人员。

②执行:创建质量控制小组,对小组内成员做好系统培训工作,让护理工作能更具有专业性。如在健康宣教工作中,改变以往的死板教学模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学,让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详细、耐心解答,让患者拥有被尊重的感觉。

③检查:评价实施效果,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多从患者及其家属角度出发,向他们询问相关需求并保证尽力满足,同时可以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辅导护理,让患者恢复更迅速。综合主治医生、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各方面的意见加以改进。

④处理:在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然后解决优化。每个护理环节实行后都要进行评价,多和患者沟通考虑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从患者的需求角度进行改进。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记录2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包括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4个评价维度。

(2)记录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采用我院自设的“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十分满意(分值>90)、满意(分值70-90)、不满意(分值<70)3个评价标准。以十分满意、满意之和作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将2组患者的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存质量评分[用(`x±s)表示,T检验]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用%表示,卡方检验)投入SPSS20.0版软件中进行处理。2组重症胰腺炎血液灌流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差别较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值小于0.05。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

对照组患者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存质量评分较实验组患者明显更低,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2组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情况:

实验组:十分满意 22例、满意 7例、不满意1例。

对照组:十分满意 8例、满意13例、不满意9例。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相比,实验组(96.67%)高于对照组(70.00%),P值小于0.05。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指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2],出现全身或局部并发症,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代谢紊乱、胰腺坏死、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等临床症状。发病机制主要是胰液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结果[3],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给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均带来严重影响[4],良好的治疗手段必不可少,在治疗期间采用优质的护理模式对于患者身体恢复就更为重要。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由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调整)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属于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在临床护理也进行应用,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5]。PDCA循环改进护理则在以往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化,能够对患者问题的解决更为细致,注重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获取他们的需求,从而制定出适合患者自身的护理计划,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6],在交谈中能够消除患者的疑虑和对治疗的不确定性,重拾对抗病魔的信心,让治疗进行更顺利。

据本文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情绪功能(1.87±0.16)分、角色功能(1.61±0.31)分、社会功能(1.54±0.18)分、躯体功能(1.33±0.23)分、生存质量评分(4.97±0.3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值小于0.05。实验组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96.67%(29/30)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

综合以上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液灌流患者应用PDCA循环改进护理,护理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孟丹,谢于惠,彭妙珠.PDCA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0):105-107.

[2]梁婉红,黄芳,陈玉侣.PDCA循环法在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97-98.

[3] 李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5):152-153.

[4] 孙利红.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0):3412-3414.

[5] 孔李远.PDCA循环式护理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183-184.

[6] 赵娟.运用PDCA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9):1996-1997.

论文作者:唐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  ;  ;  ;  ;  ;  ;  ;  

PDCA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液灌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_唐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