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泽亚[1]2004年在《肝门区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及防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肝门区肿瘤的手术经验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发生手术并发症的87例肝门区肿瘤进行分析,对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进行讨论。结果:87例中,无一例术中死亡,术后死亡6例。术中和术后大出血47例(占54.0%),其中5例术后一月内死亡。术后胆瘘28例(占32.2%),其中1例术后35天死亡。健侧肝管损伤4例(占4.6%)。肝静脉回流受阻5例(占5.8%)。空气栓塞3例(占3.4%),其中一例术后7天死亡。结论:虽然此类手术难度及风险性大,只要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操作和方法的改进,仍可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汤旻, 陈亚军, 叶古祥, 王世伟[2]2005年在《肝门区肿瘤手术治疗14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肝门区肿瘤切除的手术经验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手术切除的14例紧贴肝门区的肿瘤手术切除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方法、经验教训及防治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术中术后出现大出血2例、胆瘘1例、术后肝衰1例、切缘阳性1例,无术中死亡。结论此类手术难度及风险大,要重视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并发症发生。
潘泽亚, 施建军, 黄罡, 傅思源, 李爱军[3]2007年在《第一肝门区肝癌切除术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文中研究说明肝癌切除术的胆道并发症是指术中健侧肝管的损伤性狭窄和术后胆瘘的发生,国外报道其发生率约为5.4%~6.4%。1995~2005年本医疗组共实施肝癌切除术746例,共发生了28例胆道并发症(3.8%).其中位于第一肝门区肝癌共有112例.发生胆道并发症25例(22.3%),提示第一肝门区的大肝癌是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相关因素。本文对因第一肝门区肝癌实施肝切除术的患者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回顾性总结。
刘江文, 鲁才章, 夏军强, 王奇, 曾勇[4]2008年在《合理阻断肝脏血流切除累及肝门区肿瘤》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在累及肝门区肿瘤切除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对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法(THVE)相结合切除14例累及肝门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肿瘤和肝门区血管的毗邻关系、阻断次数、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组Pringle法平均阻断(4.2±2.0)次,第一肝门平均阻断时间(49.6±30.8)min;THVE平均阻断(1.8±0.4)次,平均阻断时间(18.8±7.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00±360)ml,输血量平均(800±220)ml;术中修补下腔静脉4次,主肝静脉2次,门静脉主干2次;术后检测ALT、胆红素有不同程度升高,经治疗2~3周后恢复正常,未发生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ringle法与THVE法分步结合使用可增加肝门区肿瘤切除的安全性。
陈思远[5]2018年在《TACE联合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原发性肝癌》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Iodine-125 seed implantation)治疗肝门区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临床资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微创介入科2016年7月~2018年2月经临床或病理确诊为肝门区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含初发和外科术后复发患者,最终共24例随访资料完整患者纳入研究。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1.6±12.8)岁,其中肝细胞癌21例,胆管癌3例。24例患者均接受TACE及~(125)I粒子植入联合治疗。所收集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年龄(<50岁/≥50岁),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有/无),合并肝硬化(有/无),合并乙肝(有/无),肝外转移(有/无),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肿瘤来源(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病灶大小(<5cm/≥5cm)等。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I动态增强扫描,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先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第3天行CT平扫等,结合术前增强图像资料确定肿瘤大小、位置、与周围脏器毗邻关系及TACE术后情况。依据患者影像资料,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herapy plan system,TPS)制定术前计划。根据TPS计划在CT引导下行肝门区肝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TACE及~(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均在局麻下进行。粒子植入术后3天均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随访期间每4~6周行CT或MRI动态增强扫描。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评估近期疗效。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定义为联合治疗后目标病灶根据上述标准评价为CR、PR或SD,并且持续至少4周以上的患者的百分比总和,即DCR=(CR+PR+SD)×100%。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中位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并根据患者基线特征及随访时间及结局通过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时间和生存结局的因素。结果:1、手术操作成功率100%。共行TACE术70余例次,人均接受TACE 3例次,~(125)I粒子植入术56例次,人均接受粒子植入术2.33次。每次植入粒子数为12~50粒,植入粒子总数1838粒,平均每例患者使用76.6粒。术后2个月CT或MR复查,CR 2例(8.3%);PR 8例(33.3%);SD 8例(33.3%),有效率41.7%(CR 2,PR 8例),疾病控制率(DCR)75%。预测中位生存期(mOS)10个月(95%CI:6.712~13.288个月),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mTTP)6个月(1~11个月)。随访时间截止至2018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2~18个月),随访期间共有10例患者死亡,其中肿瘤进展死亡7例,肝衰竭死亡3例。14例患者随访期间存活。2、在多因素分析中,合并门静脉癌栓是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RR=12.648,95%CI:1.513~105.727,P=0.019),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死亡风险为无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12.648倍(95%CI:1.513~105.727)。3、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腹胀腹痛5例(20.8%),恶心、呕吐3例(12.5%),黄疸2例(8.3%),血氧下降2例(8.3%),发热1例(4.2%),气胸1例(4.2%),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粒子迁移2例(8.3%),肝包膜下积液1例(4.2%),均无需特殊处理。余无出现骨髓抑制、大出血、胆汁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门区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2、合并门静脉癌栓对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生存时间有独立影响。3、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门区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较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薛建秀[6]2015年在《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肝脏移植手术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胆疾病、先天和代谢性肝病以及肝肿瘤等疾病的有效手段[1],然而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制约着移植肝的预后。近些年来,影像学检查已经广泛应用于移植术后监测中,其对移植肝的补救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探讨移植肝术后各种并发症影像学表现及多层螺旋CT诊断各种并发症的能力;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在移植肝缺血性损伤病因学中的价值;分析移植肝缺血性损伤的发生与病变血管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59例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其中,53例术后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初步研究:1、以14例超声提示血管异常或临床有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DSA检查结果对照,评价CTA技术在诊断肝动脉、门静脉血管病变的准确性以及其诊断能力。2、以27例临床可疑胆道并发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胆管狭窄的准确性;同时以20例经ERCP证实的胆道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缺血性胆道损伤的CT表现。3、探讨肝实质缺血性损伤的发生与病变血管间的内在联系。4、其它并发症:肿瘤的复发;胸、腹腔积液。结果:1、以DSA检查结果为对照,CTA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狭窄及血栓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其均为100%。2、本研究经ERCP证实的20例胆道病变:包括肝内外胆道狭窄16例(缺血性狭窄9例、非缺血性狭窄7例),其中并发胆源性肝脓肿1例、胆管结石2例;供受体不同宽1例;胆瘘3例。胆瘘多层螺旋CT表现为肝门区、胆囊区及腹腔内积液,瘘口位置常不能明确显示。多层螺旋CT诊断2例肝脓肿,一例已证实;另一例病理证实考虑合并移植物抗宿主病,其属于严重并发症。16例胆道狭窄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扩张;多层螺旋CT诊断15例,其中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多层螺旋CT诊断胆道狭窄的准确度88.88%(24/27)、特异度90.90%(10/11)、敏感度87.50%(14/16)、阳性预测值93.33%(14/15)及阴性预测值83.33%(14/17)。3、其它5例因移植术后原发肝无功能而死亡,1例因移植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腹腔渗血而死亡。术后出现胸腔积液16例,其中双侧胸腔积液7例,以右侧较多者2例;右侧胸腔积液8例;左侧胸腔积液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出移植肝术后影像学表现,并且具有诊断移植肝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能力;同时可以直观准确地显示肝动脉、门静脉血管病变的部位、程度及范围,以及移植肝缺血区范围。肝动脉的异常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肝动脉异常可直接导致胆道系统的狭窄、梗阻。
陈孝平, 裘法祖, 吴在德, 张志伟, 陈义发[7]2003年在《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分析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策略。 方法 以术中出血量达到或超过 10 0 0ml为大出血标准 ,回顾性分析 195 5~ 2 0 0 0年 436 8例肝切除术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结果 436 8例肝切除术中 ,2 86例 ( 6 5 %)发生术中大出血。主要原因是大血管损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不良及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广泛粘连等。处理方法 :修补、缝扎损伤的血管 ;缝扎或离断出血的曲张静脉 ;彻底结扎肝断面血管并褥式缝合肝断面 ;阻断肝门 ,快速切除破裂的肿瘤等。术中输注纤维蛋白原、创面热盐水湿敷和 (或 )涂抹生物胶以及氩气刀热凝、纱布填塞压迫等。 结论 轻柔操作、避免强力牵拉肝脏可减少损伤大血管或肿瘤破裂所致的大出血 ;常温下第一肝门阻断可有效减少切肝时的出血量 ;癌肿与周围器官或组织广泛粘连者宜采用原位肝切除术 ;凝血机制异常而致的创面广泛渗血 ,大纱布填塞压迫仍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姜勇, 黄子林, 吴沛宏, 张福君, 赵明[8]2008年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的近期疗效》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恶性肿瘤分期、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残留淋巴结或新出现的转移淋巴结,往往治疗比较困难。本研究旨在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7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47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转移淋巴结共计57枚,直径1.0~5.5cm;其中直径<2cm20枚(35.1%),≥2cm、<3cm21枚(36.8%),≥3cm、<4cm10枚(17.5%),≥4cm6枚(10.5%)。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2.2~3.3)×107M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cm平面播植。手术结束后1~3个月复查CT或PET-CT。结果:治疗前17例有疼痛症状的患者中13例于术后5~14d内疼痛缓解,有效率76.5%。47例患者中淋巴结完全缓解38例(80.9%),部分缓解4例(8.5%),无变化3例(6.4%),进展2例(4.3%),总有效率89.4%。主要的并发症为少量出血7例(14.9%)。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近期效果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孙尧, 王刚, 丛林, 侯庆峰, 武乐斌[9]2008年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联合5-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治疗肝门区肿瘤》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及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植入治疗肝门区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方法患者术前空腹,彩超引导选择合适进针路径,避开周围血管及胆管,采用单点多向、多点多向的方法力求125I粒子均匀分布,并在125I粒子间间隔植入5-FU缓释剂。术后1、2、6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超声及CT检查,根据肿瘤大小变化对疗效进行分级。将疗效分为4级,Ⅰ级:肿瘤缩小50%以上;Ⅱ级:肿瘤缩小25%~50%;Ⅲ级:肿瘤缩小25%以下;Ⅳ级:肿瘤大小无变化或增大。结果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1、2、6个月复查。1个月: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3例;2个月:Ⅰ级8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1例;6个月:Ⅰ级8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0例;术后5个月死亡1例。生存期5~1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及5-FU缓释剂植入治疗肝门区肿瘤是一种安全、可靠且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肝门区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及防治[D]. 潘泽亚. 第二军医大学. 2004
[2]. 肝门区肿瘤手术治疗14例[J]. 汤旻, 陈亚军, 叶古祥, 王世伟. 中国基层医药. 2005
[3]. 第一肝门区肝癌切除术胆道并发症的防治[J]. 潘泽亚, 施建军, 黄罡, 傅思源, 李爱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7
[4]. 合理阻断肝脏血流切除累及肝门区肿瘤[J]. 刘江文, 鲁才章, 夏军强, 王奇, 曾勇. 肝胆外科杂志. 2008
[5]. TACE联合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原发性肝癌[D]. 陈思远. 广州医科大学. 2018
[6]. 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初步研究[D]. 薛建秀. 吉林大学. 2015
[7]. 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J]. 陈孝平, 裘法祖, 吴在德, 张志伟, 陈义发. 中华外科杂志. 2003
[8].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的近期疗效[J]. 姜勇, 黄子林, 吴沛宏, 张福君, 赵明. 癌症. 2008
[9]. 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联合5-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治疗肝门区肿瘤[J]. 孙尧, 王刚, 丛林, 侯庆峰, 武乐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