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能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与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发展存在紧密联系。近些年,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随着电网建设及改造工程的持续推进,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线路总长度也不断延伸,为各项建设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但是,用电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电力调度运行环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整个电网的安全等级较低。对此,便需要加大这一方面的研究力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安全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电力调度运行;安全防范;措施
1电力调度运行的重要性
电力调度是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电、各类电力生产工作有序进行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对电能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其利用率,避免造成电能的浪费,在达到节能目的同时,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可以根据所获得的各项数据信息,对电力设备工作状态做出判断,通过改变其运行方式,保证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避免出现长时间超负荷运行现象,延长电力设备使用寿命。第三,可以及时发现电网运行异常,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做好预防准备并制定应预案,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确保电网能够正常运行。这些都是电力调度运行所体现出的重要性,所以必须提高对安全防范的重视力度,并落实到位。
2电力调度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电力调度工作大致就是对电网运行方式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然后制定科学的方案进行调整,现如今科技发展虽为电力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持,但电力调度运行中不可避免会存在风险,具体表现在:
2.1电力系统自身复杂性
为适应地区快速发展,电网企业也加大了电网建设投入,随着新建厂站快速增加,电网运行方式的日益复杂,设备的更新,外界环境的改变,技术支撑系统的不断换代等各种因素,使得电网调度工作遇到的问题不断叠加。电力系统发生异常时,各方面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影响着调度人员作出如何处置方式,直接决定着到电网的安全和稳定。
2.2管理风险
电网调度工作是非常具体繁杂的,而且较为单调,调度人员因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难免出现疲惫,可能会造成麻痹大意错误下达或者执行调度指令的情况。部分调度人员对新颁布的规程规范和工作要求掌握程度不够熟悉,遇到突发事件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不能快速、合理地进行处置,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
2.3设备管理不到位
电力设备是电网的基础,在使用过程中因运维方式不合理和设备自身的问题可能会出现,一是缺乏系统完善的设备运维制度和技术手段,尤其是新型的设备,盲目的检修会增加设备的安全隐患。二是设备自身质量的问题,部分设备制造企业在设计和制造上偷工减料,无法满足电网的运行需求。
3电力调度运行安全风险的针对性防范方法
3.1提升人员素质水平
针对上述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风险问题,首先应从要素管理理论出发,将人的因素视为电力调度运行的第一影响要素,提高对人员管理的重视。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为满足电网运行及电能质量供应要求,电力调度运行系统不断引进新的设备技术手段。应积极组织电力调度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帮助调度人员快速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方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同时应加强电力调度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培养,坚持科学的调度管理方法,以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制度为依据,规范化的开展各项工作。在交接班过程中,做好各项工作交接活动,特别是对于未排除的故障问题,必须做好交接和记录。通过提高电力调度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端正其工作态度,为电力调度运行安全性提供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强设备运维管理
在设备运维管理方面,应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系统化管理流程,实现对设备质量及运行状态的有效掌控。应对电力调度运行中的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延伸,从设备采购环节开始,就落实设备管理要求。市场上的同类电力设备型号众多,功能性能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将设备购置标准精确到型号、规格、功率、性能等各项指标,选择优质设备,避免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问题。另一方面应通过加强设备运行监管,利用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和通信技术手段,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运行状况,安排检修和保养工作,恢复设备正常运行。此外,还要做好设备运维管理记录,确保管理流程的可追溯性。
3.3健全风险防控制度
规范化的电力调度运行流程需要严谨的制度体系提供保障。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制度不仅是开展各项调度管理工作的依据,而且对调度人员具有约束作用。通过在制度中明确责任分配情况、风险控制方法,可以确保电力调度运行工作的有序开展。针对以往存在的制度更新落后的问题,应定期开展实际工作调研活动,根据工作环境、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改变,及时更新相应的制度内容,确保责任划分清晰、风险防控措施有效。同时应提升制度执行力,落实绩效考核及问责制度,切实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创造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
3.4创新管理技术手段
对于电力调度运行系统存在的内部风险问题,应从技术创新着手,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在此方面,应将远程监控技术与动态报警技术结合起来,针对电力调度运行管理的实际需求,通过引进传感器技术、GPS定位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电力硬件设备的远程监控管理。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并采用软件监控技术,预先设定报警限值,将系统运行参数与报警限值进行比对,发现异常及时通知调度人员安排检修活动。在发出报警的同时,系统会提供详细的故障信息,包括故障设备位置、故障类型等,提高系统检修效率,快速恢复电网正常运行。
3.5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电力调度人员起到了约束和规范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电力企业应对电力调度运行安全进行详细分析,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我国电力调度的系统建设特点,对其加以补充和完善,尤其是电网中所用到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应及时出台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确保电力调度有章可循。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是最终目的,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便需要要求电力调度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增强调度能力,确保调度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规定之间内完整调度任务,防止出现安全风险。
3.6重视电力设备保护
因电力设备故障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在电力调度运行中是比较常见的,这就需要对电力设备加以保护,确保其工作性能的良好。首先,在设备采购环节,应对其性能进行检查,避免出现设计不达标等质量问题,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因素。其次,对于气候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应对调度现场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预测危险点,尤其是设备高负荷运行或者运行方式较为特殊时,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另外,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问题,并更换老化严重的设备,以此来减少电力调度运行安全风险。
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调度运行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安全风险问题,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开展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可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发生几率。与此同时,需要及时更新管理制度,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为电力调度运行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电力调度运行操作面临的安全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J].电工技术,2019(02):59-60+65.
[2]王杰.浅谈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通讯世界,2018,25(12):164-165.
论文作者:尉金元 郑人川 刘强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电力论文; 电网论文; 设备论文; 风险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技术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