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与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_图书馆论文

“211工程”与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_图书馆论文

“211工程”与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化建设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建设“211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并与海外一流大学图书馆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加强我国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促进“211工程”实现的对策。

关键词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现代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力争在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世界较高水平。”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211工程”。“211工程”的提出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的实施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以及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为了跻身“211工程”之列,各高校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和完善各方面的建设。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条件之一,“211工程”的实施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高校图书馆要把握住这个机遇,以实际行动积极配合本校进入“211工程”,为创建一流的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图书馆在“211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11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图书馆的发展。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的高校图书馆,其现代化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该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进入“211工程”的学校,其教学质量、科学研究要达到世界较高水平,就必须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科研信息作为保障。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爆炸、信息膨胀、文献激增,图书馆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最优质的服务为教学科研人员及社会提供文献信息,则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是高校的首要工作,无论是宏观的教学管理、决策,还是微观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对信息的利用和交流。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在办学模式、教育体制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也需要图书馆提供国内外大学在实行学分制、学院制、联合办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校方科学决策提供背景资料。学校每一门新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资料的补充等等,都需要大量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学的需求,为重点学科、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搜集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相关教科书、参考书、考试题库、学位论文等,供教师、学生参考,使其了解所属学科的发展动态。

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者,承担着大量重点科研项目。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中,除人才、经费、设备外,文献信息资源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科技的研究与开发的速度不但取决于获取信息的数量与质量,还取决于获取文献信息的速度。为使高校的科学研究能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图书馆应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专题情报服务及定题跟踪服务,协助科研人员做好课题立项前和申报成果的查新工作,以保证选题的准确性和对成果做出正确的评价。

此外,衡量一所高校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该校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被美国四大检索工具刊物所录用的论文数量。图书馆应对这些论文进行统计,定期通报各系各专业以及个人的论著被收录和引用的情况,为学校申请科研基金、申报奖励、评定职称、审评研究生导师等工作提供依据。

为了做好上述工作,高校图书馆应开展文献信息检索和参考咨询服务,使读者在图书馆不仅能利用计算机检索到本校图书馆的馆藏书目及光盘数据库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与之相连的国内国际网络检索到国内外为数众多的图书馆和信息中心所拥有的文献资源,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动态。同时,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应由提供文献向提供情报信息产品转化;由提供事实答案向指导和培训读者转化;从随机咨询服务向定题跟踪服务转化;从传递型咨询向调研型咨询转化。根据学校或社会的需求,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为用户提供决策咨询。

总之,进入“211工程”的图书馆应是一个馆藏多样化、资源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手段现代化、馆员水平专业化的现代化图书馆,应该在新的水平上满足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状以及与海外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差距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信息服务近10年来有较快的发展。许多高校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设备。到1991年底,全国高校图书馆共配备了小型机和超微型机57台、微机747台。集成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在不少图书馆得到应用,其中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的系统较优越。有的学校不但引进了光盘数据库,而且还开通了光盘检索系统的全校联网服务。一些院校还建立了远程国内外联机检索系统,自建的数据库也有一定的规模。以深圳大学为例,深圳大学图书馆建馆11年来,坚持改革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除建立一个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现代化馆舍外,还率先在全国图书馆界实现了业务工作电脑管理化,在每个阅览室都配备了可供读者查询馆藏的计算机终端,已建立的国际联机检索终端可检索DIALOG、STN等国外大型数据库,还引进了INSPEC、LC MARC、ABI/INFORM、DISSERTATION ABSTRACTS、PERIODICAL ABSTRACTS、《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等7种光盘数据库为读者服务,CD-NET检索系统和多媒体实验室也正在建设中。此外,校内还开通了INTERNET国际网络的电子邮件服务,利用校园网上的微机终端,每天可与世界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交流信息。该馆几年前创建了粤深文献处理中心,这是一个由广东省14所高校图书馆组成的统一采集、联合编目、共同建库、资源共享的文献机构。另外,深圳大学图书馆正承担广东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网络工程的研制工作,工程研制成功后,必将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虽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由于起步较晚,与海外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可以说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质量方面都不及发达国家。

首先,发达国家大学的图书馆文献资源相当丰富。如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仅属于一个中型图书馆,每年进书5万册,订有期刊11000种、光盘101种,而我国一流大学的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订的期刊仅为5000余种、光盘14种。深圳大学图书馆所订的期刊仅为3000种左右。由于经费限制及书刊价格上涨等原因,许多图书馆原文版的期刊订购量逐年下降。

其次,海外尤其是美国大学图书馆网络已由局域网发展为国际网络。美国各大学不但具备自身的计算机管理和数据库系统,而且还在校际乃至国际间实现了网络化通信。通过局域网与INTERNET网相连接,信息资源能在世界范围内共享,如许多大学的书刊联合目录就是通过INTERNET网络来相互查询的。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已进入一个电子化图书馆的发展时期。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每天读者流量4000人次左右,通过网络联机检索则近10000人次/天,利用光盘检索达13000余人次/天。又如自动化水平较高的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计算机系统就与香港大学图书馆、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实现了计算机联网。该校图书馆有各类光盘数据库达50多种,全部开放给读者利用,CD-NET可同时提供26种光盘数据库的检索,这无疑给信息检索服务提供了广阔的渠道。

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程度较低,检索手段也很落后,大部分检索仍以手检为主。虽然有些高校建立了国际联机检索终端,但由于经费等限制,利用率不高;CD-ROM光盘数据库的利用率也不普及,建立光盘网络检索系统的也只是几所重点大学。此外,自动化建设方面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造成系统的兼容性差,所建的书目数据库标准化程度不一,这都妨碍了系统间今后的互连以及数据交换。

再次,美国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业务素质、学术水平都较高,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有双学位。而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则很少有达到这种水平的,专业人员比例偏低,从事图书馆自动化和信息服务的人员偏少,馆员对新技术比较陌生。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促进“211工程”的实现

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不但是实施“211工程”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自1993年以来风靡全球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实施,人类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向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发达国家图书馆为顺应这种趋势,已早我们20年开始了战略转移,即由传统的图书馆向现代化的图书馆的战略转变。纵观全球的图书馆界,没有图书馆的现代化,就创造不出一流的服务水平;而没有一流的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大学。为使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下世纪初办成现代化的图书馆,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服务,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我们应该加强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社会化建设,使之成为文献资源丰富、人员素质高、管理先进、能提供全方位现代化信息服务的一流图书馆。

(一)更新观念

我国图书馆界受传统的“藏书楼”的观念影响颇深,表现为:重藏轻用,把一流图书馆简单地理解为“大而全”的图书馆,把馆舍面积、藏书数量等作为衡量图书馆规模大小、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志;以个体馆为中心,实行封闭式的单独作业,与外界甚至与校内其它单位的资料室也互不沟通,造成资源浪费,不能共享。

在由传统的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迈进的过程中,需要各部门领导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转变办馆观念。藏书量已不再是衡量图书馆规模与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图书馆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无围墙”、“电子化”的发展时期。馆藏文献不应仅限于印刷型,还应有非书资料;不仅有馆内文献,还应有更多的网上资源。以新建的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收藏的印刷型期刑只有2200种,但能提供的电子期刊高达34500种。

衡量图书馆是否具备现代化的水平,不仅指设备和管理的现代化,而且还包括图书馆的职能现代化;不仅要看其拥有多少文献信息资源,还要看这些信息资源对读者的奉献程度如何,即文献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读者的满意程度如何。

要打破传统的藏借阅的模式,开展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扩大服务范围,向全社会开放;改藏书为己所有为协作藏书、文献资源为全社会共享;改变过去那种被动的坐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态度为主动的送信息上门的服务方式;改手工低效的服务为提供高效自动化的检索和网上检索服务;变个体图书馆不标准、不规范的管理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

(二)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信息资源,图书馆的现代化只是一句空话。目前信息资源与信息品种日益增多,信息载体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为了加速信息开发和传播,高校图书馆应改变原有的藏书方式,除收集印刷文献外,还要注意收集电子文献,要增大缩微、光盘和声像等资料的比重。为适应重点学科建设和高科技攻关的需求,针对本校专业设置情况和科研项目规划,采集教学科研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还应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度开发,加工编制出有高校特色的专题资料目录、文献信息。要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它是图书馆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搞好网络化的前提。数据库的建立使信息资源的密度、广度和质量都得到提高。没有数据库,自动化、网络化是无米之炊。除引进数据库外,还应自建联合目录数据库,建立各学科教学科研专题数据库、教学情报数据库等等。同时还应和其它高校、科研单位图书馆共同开发信息资源,开展馆际合作,建立一个可供联合利用的文献信息库,以实现广泛的资源共享。

(三)采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服务手段

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通信设备,是现代化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必要手段。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有自己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视听设备、缩微阅读器、复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设备,还应加快普及和应用CD-ROM光盘技术和联机检索技术。光盘具有存贮密度高、容量大的特点,可将文本、图像、声音和动态形象结合在一起,是集视听资料、电脑磁带、磁盘等信息媒体于一体的新媒体,它的出现使昂贵的联机检索变成个人电脑的简便操作,使查询更快捷、更经济。鉴于光盘存在时效差、更新慢、涉及面窄等问题,对需要随时掌握最新动态的读者来说,使用联机检索则有更大的优越性。联机检索系统检索范围广,其扫描范围可以从几万到几百万篇,时间跨度从几年到几十年,并且包含多学科文献,仅DIALOG系统就有数据库400多个。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今后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光盘加联机检索应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实施自动化建设的优选方案。

(四)建立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有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初步实现了自动化,然而仅停留在馆内管理自动化的水平上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信息、资源流动起来,使之被充分利用,以实现其价值。我们应使馆内的信息流出去,馆外的信息流进来,冲破图书馆的围墙界限,建立一种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发达国家信息联网发展得很快。1967年初,美国俄亥俄州54所大学联合创建的计算机联合编目网络,到1992年已发展到48个国家和地区的15632个图书馆,拥有近2亿个单元书目记录,4亿多个馆藏地址号。

随着我国国内通讯设施的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应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它信息中心之间相互联网,并逐步与读者的个人电脑联网,使各馆之间的合作建设馆藏、合作编目、馆际互借、联机采购、联机检索成为现实。

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还应和国际网络联通。据不完全统计,到1993年底,INTERNET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个网络相连,有用户3000多万个,预计到1998年将达到1亿个。通过与INTERNET相连,可进行数据库的检索、传递与接收电子邮件、参加讨论会、共享计算机资源和公用软件、订购电子期刊等,以实现信息交流国际化,为高校各部门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高质量的服务。

(五)配备现代化信息专业人员

图书馆馆员是联系读者与文献信息资源的媒介,他们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信息服务的质量,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提供现代化信息服务,必须要有较高素质的馆员做保障,进入“211工程”的高校尤其需要高水平的图书馆员。所配备的专业馆员应熟悉和掌握现代化图书情报知识,有较广博的学识,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对文献信息具有开发能力,能为用户进行课题、项目的分析、预测和指导,并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能,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图书馆事业。只有这几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够担负起提供现代化信息服务的任务。

另外,一流的图书馆,要求读者有较高的素质,要求他们应具备一定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这就需要做好读者的培训工作。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211工程”的实施是这项战略的具体体现,这意味着发展高校图书馆事业为创建一流大学服务已刻不容缓。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抓住机遇,按照“211工程”对图书馆的要求,搞好图书馆的现代化信息服务工作,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以此来促进“211工程”早日实施。

"211 Project" and Moderniz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Xu Jianhua

Abstract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a university's library in the "211 Project".Proceeding from the status quoof the libraries in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the essay compares them with those in firstrate universities abroad.Finally,some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libraries inChina's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Key words "211 Project",libraries in highereducational institutions,modernization of library

标签:;  ;  ;  ;  

“211工程”与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