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翔2008年奥运会再创辉煌的可能性及比赛目标确定的训练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运会论文,性及论文,辉煌论文,目标论文,刘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07)01-0001-05
被刘翔打破记录的原男子110m栏世界纪录保持者威尔士人科林·杰克逊,在刘翔打破纪录后坦诚地说:“我承认刘翔打破纪录的速度超出了我的估计,也正因为这样,我相信他的这个纪录将会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也许,跟我的记录一样,保持13年吧…”。刘翔能否在短期内再创辉煌,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本文拟从现代训练理论的角度对刘翔能否继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再创辉煌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据此对刘翔科学地确定其 2008年奥运会时的比赛目标提出一些训练学方面的思考。
1 对刘翔是否能在2008年奥运会上再创辉煌的训练学思考
刘翔能不能在2008年奥运会上再创辉煌,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刘翔的内在竞技潜能的水平和激发潜能的能力;二是刘翔在今后两年内进一步提高竞技潜能的空间;三是刘翔后两年训练安排的科学性;四是2008年奥运会时是否会再次出现“非常态”外界有利环境条件(如气温和不超2m/s的顺风风速等)。五是刘翔的主要对手在2008年奥运会比赛时的发挥状况。
1.1 从刘翔总体竞技能力看,目前还有一定的可供进一步发挥的内在竞技潜能的空间
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发挥出来的成绩并非是他内在的最大竞技潜能。例如比蒙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创造的男子跳远“跨世纪”世界记录(8.90m)时,他仅仅发挥了其竞技潜能 (9.14m)的97.4%。如果我们参考比蒙的这一竞技潜能的“发挥率”,对刘翔在2004年和2006年分别创造的12.91s和12.88s的平、破世界记录成绩的竞技潜能进行计算的话,刘翔这两次的最高竞技潜能似乎应该分别为12.58s和12.55s。这表明刘翔现在仍应有12.5s~12.6s的最大极限竞技潜能。如果我们科学地安排好刘翔最后两年的训练,刘翔能进一步提高自己发挥最大竞技潜能的能力,国人也能够给刘翔以最好的心理激励和赛前宽松的社会环境,而且2008年奥运会比赛时如果也能再次出现类似的气温、风向和风力等有利的“非常态”外界环境条件的话,即使不再提高现有的内在竞技潜能水平,仅从提高潜能发挥率着手,刘翔在2008年奥运会上再创辉煌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的。
1.2 从刘翔各具体竞技能力看,也有一定的可供提高的空间
从各方面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刘翔在其竞技能力上也还有一些空间可供进一步发挥:
1.2.1 在跨栏专项运动技能方面
刘翔的跨栏专项过栏技术在110m栏世界优秀男子高栏选手中是最好的,不仅与其天赋的形态特征直接有关,也与孙海平教练多年来狠抓其技术训练有关。因而刘翔在专项过栏技术上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空间已经不多了。但刘翔的起跑和起跑后的疾跑速度和技术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近年来在多数重要比赛场次中,他的起跑速度都未占优势。就是在破世界纪录的比赛中,刘翔的起跑和起跑后疾跑的速度仍处于落后状态。虽然近几年有了一定的改进,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此外,其栏间跑的频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1.2.2 在体能方面
相对于技能,刘翔的体能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有学者进行过测算,在世界最优秀的110m高栏的选手中,刘翔在多数比赛中成绩均名列前茅,但是如果让他们进行100m跑比赛的话,刘翔只能排在第六、七位。正因为如此,刘翔因伤停止专项训练和比赛77天时,孙海平教练主要安排他进行力量和体能的训练。这次刘翔破世界纪录,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得益于这77天所进行的体能训练。2008年以前,刘翔还是应该继续抓好自己的体能训练。为了提高刘翔的起跑速度,必须进一步加大刘翔上下肢爆发力量的训练和上下肢高频率摆动的快速力量训练。此外,现代短跑运动员为增加速度能力,必须强调上下肢力量,而且大多倾向于粗壮型体型,因而对体重要求也相应提高,刘翔在几位世界级110m高栏运动员中属于偏瘦、偏轻型的,因而在进行上下肢爆发力量训练的同时,还应通过适当增加最大力量训练的训练量,增加刘翔的体重。刘翔的目标是在2007~2008年间将其体重逐步增加到90kg右左。
1.2.3 在心理能力方面
研究表明,越临近比赛心理因素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比赛中如心理状态不稳定,就不能正常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罗纳德·克拉克(Ronald Clarke)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长跑运动员。克拉克在1963年至1968年的6年间,曾先后17次 (有资料为18次)创造了3km至20km的各项长距离跑的世界纪录,被公认为“创记录之冠”,但他在整个运动生涯中,却从未在重大国际比赛上夺过金牌。因此,有人把赛前夺标呼声甚高却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发挥水平而导致失利的现象,称之为“克拉克现象”。
其实克拉克现象绝非克拉克一个人所表现出的一种个体现象,他代表了不少的一群运动员在大赛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例如,我国优秀运动员朱建华,在洛杉矶奥运会前3破世界纪录,但朱建华也和克拉克一样,从未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中拿到过一个世界冠军,被人称为“中国的克拉克”。比赛是激发竞技状态最好的手段,在比赛中运动员往往非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因而运动技能的表现也非常好。但是,也有些运动员却会出现相反的情况,随着比赛激烈程度的提高,由正常的兴奋转向高度的紧张,以致平时的正常成绩无法表现出来。但也有不少比赛型的运动员却越是紧张激烈的比赛,他们就越能表现出更强的实力,从而在比赛中超水平发挥出自己的竞技能力。刘翔和朱建华的不同之处是朱建华的心理能力非常差,在国外的重要比赛中往往发挥不正常,而刘翔正好相反,越是紧张激烈的高水平比赛,他越能发挥出高水平的运动成绩。从表1图1图2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刘翔在参加2001~2006年51次国内外各类重要比赛中,有37次是参加国际比赛的,占总赛次的72.55%,参加这些比赛的平均成绩高达13.18s,而参加国内比赛仅15次,平均成绩却为13.30s。尤其是参加国际田径联合会组织的赛事次数最多,达27次,占整个赛事的52.94%,而平均成绩也达13.17s。其中13s以内的3个成绩都在国外比赛中出现的;13.10s以内的 12次比赛成绩中,除有2次在国内比赛中出现的外,其它10次全部是在参加国外出现的;即便是13.20s以内的25次比赛成绩中,他也仍然只有2次是在国内重要比赛中创造出来。此外,在参加国内外全部17次13.20s以内的比赛中,也仍然只有2次是在国内的比赛中创造的,其中一次还是在全运会。刘翔最好的两次比赛成绩,一次是在奥运会中创造的(12.91s),另2次则是在国际田联组织的2次国际大赛中创造的(12.88s和12.93s)。主要原因是国际比赛的赛事中对手水平高,竞争激烈,刘翔的心理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有利于他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而国内比赛受到的观众心理压力很大,赛场干扰因素也较多,对手竞技水平相对低,没有竞争者,很难激发出更高的竞技状态。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刘翔是一位具有很强的“抗克拉克现象”能力的运动员,2008年奥运会对刘翔来说,是今后2年中所能参加的级别最高、对手最强、水平最高、最紧张激烈的一次比赛,一般情况下刘翔在2008年奥运会上,不会出现因心理因素上造成的失误而导致比赛的失败。但是由于我国田径项目上有夺金牌实力的人目前只有刘翔一人,2008年奥运会在国内比赛,全国人民对他的期望值和心理压力会超乎寻常地高,在这种情况下,刘翔会不会因此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克拉克现象”,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届时能否控制好外界对刘翔的过高期望的心理压力,将是成功的重要关键。只要我国的观众不要在赛前对刘翔施加更大的压力,在比赛过程中也能给予刘翔最适宜的激励,如果再有一些其他的有利因素,刘翔取得冠军是完全有可能的,打破12.88s的世界纪录,也不是不可能的。
图1 刘翔2001~2006年110m栏成绩在不同类型比赛中成绩均值比较
1.3 刘翔尚有进一步提高承受训练负荷的空间
应该说,竞技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承受负荷的能力,大负荷训练必然带来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对一个运动员来说,如果其承受负荷的能力已经到了其自身的极限,那么他的运动成绩甚至运动生命就到此终结。但如果该运动员还有进一步提高承受负荷的能力和空间,那么该运动员就还有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技潜能和在比赛中创造更优异运动成绩的可能性。
现代训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运动员承受负荷的能力大大提高,现在一个青少年运动员承受的训练负荷的水平,甚至大大超过了20世纪50、60年代优秀运动员承受负荷的水平。这是因为从50年代开始,现代训练进入了大负荷训练阶段,运动员承受的负荷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运动员训练的时间和密度加大了,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因此而出现一个高峰,许多新的世界纪录不断涌现。例如50、60年代运动员一周的训练课一般在6~10次,到了70、80年代一周的训练课次提高到12~15次,而到了 80、90年代,优秀运动员的周训练次数最高达到25次,一天的训练课次最高达到5次。不仅如此,负荷强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据孙海平教练说,刘翔现在每周的训练课次最多才8次,平时只有6~7次课。刘翔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是一种负荷波动幅度较小的所谓“小波动的特异刺激训练法”。刘翔现在的训练量比以前孙海平所带的陈雁浩还要小20%,刘翔每次课上进行的计时跑、加速跑和跨栏跑等强度性练习加起来的总跑量也很小,一般只有3000m左右,比以前少了将近60%。由此看出,刘翔现在的训练负荷是比较小的。这就告诉我们,随着训练水平和竞技潜能的不断提高,刘翔承受负荷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而且还有较大的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刘翔应该在2007~2008年的训练中,逐步加大训练负荷,尤其是在原有加大训练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图2 刘翔2001~2006年参加110m栏各类比赛次数分布情况比较
2 对刘翔确定2008年奥运会竞技目标的几点思考
2.1 确定总竞技目标的思考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副主任冯树勇说:“我们在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得冠军后,就决定了刘翔要在2008年卫冕夺冠……”在这里他仅仅对刘翔2008年奥运会的名次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并未对他在奥运会上的竞技成绩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这是十分正确的决策。虽然杰克逊认为刘翔的12.88s的世界纪录还有可能保持13年,应该说这一预测并不一定准确,但他的这一观点却告诉我们:体能项目尤其是田径竞赛项目中的短跨项目,成绩提高的难度是很大的,即使想提高0.01s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和较长时间的积累。因此,要想在最近两年的时间里,再次打破刘翔自己刚创造的12.88s的世界纪录,虽然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但可能性确实是很小的。正因为如此,为刘翔确定2008年奥运会的竞技总目标时,重点应放在“名次目标”上,而不应放在再次打破自己创造的12.88s的世界记录上。试想刘翔既要顾及实现奥运会冠军的高名次目标,又要顾及实现打破世界记录的高水平成绩目标,肯定是很困难的,这将迫使他承受双重压力,使他成为所有竞争对手中承受压力最大的一个。其实他的主要对手(尤其是阿诺德和约翰逊)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要破刘翔12.88s的记录,其难度比刘翔还要大,因而他们决不会以破刘翔的这一超高水平的新世界记录作为目标,而是全力与他争冠军,要知道刘翔与阿诺德的成绩相比目前也只有0.02s的微小优势。刘翔如确定要破记录,必然要在后两年中再加大训练负荷,这样做的结果使刘翔已经十分疲惫的身心更加疲惫,到时很可能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自身竞技潜能下降,最后落个“鸡飞蛋打,两头落空”的结局。对国家和人民来说,获得 2008年奥运会我国田径这唯一一块有可能获得的金牌,比再一次破该项世界记录更重要。既夺金牌、又破世界记录当然更好,但这样刘翔就必须具有明显超过对手的专项水平,但现在看来这是不太可能的,刘翔即使再次破世界记录最好仍像这次一样,在拼冠军的时候“不经意”地出现,不要把它作为“既定目标”去全力拼搏,这样做反倒有一定可能实现“双丰收”。中国田径队副总教练余维立与冯树勇对此也认为:“从专业角度说,刘翔还有很大的潜力,但拿奥运会冠军又打破了世界记录,也许会对他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所有的人都觉得刘翔2008年奥运会必须拿金牌,或者是当然的冠军,就会给他造成很重的压力”。
2.2 确定局部比赛目标的思考
对体能项目来说,训练的具体目标包括“名次目标”、“成绩目标”和“阶段目标”三方面。
2.2.1 2008年奥运会的高位目标应该是夺取金牌,低位目标则应是确保银牌
对刘翔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高位目标应该是夺取金牌,而低位目标则应是确保银牌。也就是“夺金保银”。无论从个人还是从国家的利益考虑,刘翔都应该把夺金牌作为首要的目标,力争加以实现。并在保证夺取金牌的前提下,再视情况争取夺金牌、破纪录“双丰收”。从训练学“弹性调控”的角度看,刘翔以“夺金”作为高位目标,以“保银”作为低位目标,是无可非议的,但对刘翔来说,“夺金”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降低的目标,而“保银”对全国人民来说应该是无法接受的。这就迫使刘翔必须全力“夺金”。
图3 刘翔2001~2006年历年最高成绩和2007~2008年成绩目标
从目前情况分析,夺金的可能性是较大的,其原因是:首先,以刘翔目前仍具有12.50~12.60s的最大内在竞技潜能,以往的比赛中,刘翔大多数都获冠军,从实力看应该说奥运夺冠的概率是很大的。其次,刘翔这次参加2008年奥运会比赛,具有比其他几位对高手更好的比赛优势条件:如刘翔因在国内比赛不存在时差反应问题,也不存在旅途疲劳的问题,他基本上是“以逸待劳”的地与对手竞争,不必打乱正常的赛前训练安排,因而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竞技潜能。此外,刘翔最后半年至一年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比赛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有利于他在比赛中更有效地发挥出自己内在的竞技潜能。第三,刘翔是一位心理潜能极佳的比赛型运动员,只要掌握适度,刘翔就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内在竞技潜能。
2.2.2 2008年奥运会成绩高位目标定位在平、破12.90s,低位目标定位在平、破13.00s
刘翔现在的成绩已经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了,根据其他几位刘翔的主要对手目前的成绩情况,再综合其它因素,无论刘翔还是其他几位对手,要想在奥运会上平、破刘翔12.88s的超高水平世界记录的可能性都很小,考虑到他们之间的成绩差距很小。因而,2008年奥运会刘翔在成绩目标上的高位目标可定位在平、破12.90s成绩的水平上;低位目标最起码也必须定位在 13秒以内。很显然如果想确保夺取金牌的目标的话,刘翔的成绩目标必须定位在至少要平12.90s水平上,最好是力争在 12.90秒以内这一高位成绩目标(表2图3)。
2.2.3 2006~2008年阶段竞技目标的设想
应该说2006年刘翔12.88s新世界记录的出现,使刘翔原定2008年的专项成绩目标实际上已经提前实现了,这就给刘翔 2006~2008年的竞技目标的重新修订带来了困难,是进一步提高?还是保持?还是适度降低?应该说都各有利弊。对此本文特提出以下设想:
(1)应采用跳跃式的节奏安排后两年的竞技目标
目标的确定一定要坚持“弹性调控”的原则,必须留有必要的余地。由于刘翔2006年已创造了一个超高水平的世界记录,在一般情况下,2008年奥运会时已经很难超越这个记录了,作为有一定弹性的目标,似应适当下调,从成绩高位目标看,2007年达到平、破13s,从名次目标来看,参加的正式比赛中,有70~ 80%以上的比赛能获冠军即可。到2008年时再提升上来,在奥运会上实现平、破12.90s的高位目标和有80%以上的比赛中夺冠(表3)。
(2)2008年的比赛中不必再过分追求再创新的世界纪录
2008年奥运会年中,一定要淡化2008年再创新世界纪录的观念。最多是“顺其自然”,能破就破,不能破也不必勉其为之,能达到12.90s左右的水平就可以了,一定要从“爱护人才”“保护人才”的高度去对待刘翔。2008全年的比赛也要有明显节奏,保持相对稳定和相对高度的年均水平。
3 结论
3.1 刘翔能不能在2008年奥运会上再创辉煌,主要取决于:刘翔内在竞技潜能的水平和激发潜能的能力;后两年内进一步提高竞技潜能的空间及训练安排的科学性;2008年奥运会时再次出现非常态的外界有利环境条件的可能性;主要对手在奥运会比赛时的发挥状况。
3.2 以刘翔12.88s的破记录成绩估算,他现在仍有12.5s~12.6s的内在竞技潜能水平。如果各种有利因素再次集中出现,仅从发挥现有潜能着手,刘翔在2008年奥运会上有可能再创辉煌。
3.3 刘翔在其竞技能力上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主要表现为刘翔的起跑和起跑后的疾跑的速度和技术、栏间跑的频率和平跑速度,上下肢的爆发力和快速力量。刘翔有超常的心理因素,控制好社会对刘翔的心理压力,是十分重要的。刘翔在提高其承受负荷能力上还有较大的空间。
3.4 想在最近两年的时间里,再次打破刘翔自己刚创造的世界纪录,难度很大,因而刘翔在确定2008年奥运会的竞技总目标时,重点应放在“名次目标”上,而不应放在再次打破自己创造的 12.88s的世界记录成绩上。
3.5 训练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名次目标”、“成绩目标”和“阶段目标”。刘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名次高位目标是夺取金牌,低位目标是确保银牌。成绩高位目标可定位在平、破12.90s,低位目标为平、破13.00s;2006~2008年阶段竞技目标应采用跳跃式的节奏安排目标。从成绩高位目标看,2007年达到平、破13 s,从名次目标来看,全年中能在70~80%以上的重要比赛中获冠军。到2008年奥运会上实现平、破12.90s的高位目标,并在 80%以上的比赛中夺冠。
收稿日期:2007-01-12
标签:刘翔论文;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