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有效创新分析论文_谭秋岩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有效创新分析论文_谭秋岩

齐齐哈尔市佳维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持续提升,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样式、舒适性以及实用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建筑工程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工程设计需求,因此,加强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方法的有效创新志在必行。本文主要从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主要特征着手,进一步分析了现代建筑设计的构成以及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方法创新策略,望对我国未来建筑设计方法创新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 设计方法 创新分析

1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主要特征

1.1 柔性设计

现代建筑的设计要求灵活性,所以柔性被做为来适应不同场合的使用特性。除此之外,柔性设计还要经过不断地改良,通过不停的更新来保证其具有的使用周期达到理想值,同时还要求其环保性和节约性。建筑材料就比较符合上述特性并且可以有效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而受大众的支持。其实,建筑材料设计就是以柔性的理念来构建的。

1.2 虚拟建造

现今的科技发展迅速,计算机应用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不断更新。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上,计算机应用技术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计算机软件在现代建筑中也有很大的应用,其中就有现代建筑常用的CAD 软件。在虚拟的软件环境下我们可以构建自己所想象的空间立体结果,这个通常被称为虚拟构建。这种构建与人机友好界面、具有一定的编程思想,这些使其得以快速发展。

1.3 功能仿真

现代建筑依靠科学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分析建筑设计通常要设定一些边界值,然后利用 CAE 技术来实现对其的研究,这个研究从抽象到具体、从不确定到确定,是计算机技术与建筑设计方法结合产生的特点。电脑的性能一般较好,这样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虚拟构造的模型,进行对建筑的功能仿真。

2 现代建筑设计的构成分析

2.1 建筑功能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是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建筑功能是人们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之一,它所代表的是所建建筑的使用要求以及建筑用途。现代建筑除了计算机软件等现代技术外,构成要素与传统建筑基本相同,都是由木材、石材、钢筋等建筑材料构成。大多数建筑的建筑功能是居住,其应用时间一般较长,所以对建筑的耐久性要求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建筑的建筑功能还应满足实用性、适用性以及安全性,这些是建筑师必须考虑的。

2.2 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建筑手段,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其构成要素主要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技术保障。一般而言,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有关键性作用,它提供技术保障。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它在建筑设计中也很重要,要严格遵循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按照建筑物理的一般要求,在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设备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整合与设计,以更全面的考虑与分析问题。

2.3 建筑物的艺术形象

人们建造房屋不仅仅是为了居住,还为满足视觉等精神面的享受,建筑艺术形象就是因此而诞生的。建筑艺术形象包括建筑细部处理、立面构图、光影变化、材料色彩、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形等,这些综合因素创造了综合的建筑艺术效果。其中,建筑外部造型设计着重追求整体建筑形象的新、特、奇,表现建筑的外在魅力,突出自我并且要求一定的亲切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不同,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则主要以舒适实用为原则,以最大程度的实现空间利用为目标,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建筑设计为基础。

2.4 建筑设计经济合理性

一般而言,现代建筑所需的资金较大,建筑构造设计处处都要考虑经济合理问题,包括选材、加工、应用等各个方面,要最大程度的使经济合理就应就地选材,减少运费;注意节约木材、水泥以及钢材三大材料,并且要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的整体造价。

3 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3.1 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综合性设计原则主要从建筑设计功能、要素、相互关系、发展历史以及结构组成方面进行考察,一般要进行基础性综合分析,其分析目的是将每一个层次的考察结果具体的反映到应用过程中,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建筑设计整体与部分的高度统一。

3.2 动态联系原则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联系设计能将考察对象具体的融入到建筑环境和建筑系统中。环境是现代建筑工程设计的外界条件,这一体系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形成与发展,并且它与建筑工程设计外界系统相互影响。

3.3 有序性与结构性原则

在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中,由于系统整体上具有有序性和层次性,同一层次的系统常存在相干性的关系。所以,在工程设计中必须科学区分每一个环节的使用功能及相互关系特点。除此之外,建筑工程设计的结合方式一般采用结构式,它是建筑性能的核心载体。

4 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方法创新策略

4.1 准备阶段

就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来说,其首创性可能源于客体自身的各方面之上,因此,创新客体各方面的集合就是现代设计方法创新的可行性空间。虽然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多个创新角度,但并非每个建筑设计在各个角度都可以达到创新的成果。因此,在主体应用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时,要对创新客体在相应方面具备创新条件与否进行注意,若不具备创新条件,那么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便无法成立;此外,建筑设计创新的可行性空间也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换言之,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点并非完全固定,其范围可能会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扩大或者缩小。即使在现代建筑设计的某个创新点之上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做法,但是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工作人员还是要运用相应的创新手段,对原有设计方法予以创新。因此,对建筑设计客体创新的可行性予以一定的了解,是开展方法创新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重要起点。

4.2 选择阶段

在知道开展创新的客体具备创新可行性之后,需要进一步将对于所需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上的选择给完成。一个优秀的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成果在其选择阶段也必然是成功的,在这一点和普通建筑设计是一样的。但是,普通的建筑设计方法可产生也可不产生创新的成果,但是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创新建筑设计的方法,因此,在研究之中必然不会将偶然产生出或者无意识产生出的建筑设计方法创新成果归入到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中,其能够有效的保证选择的有效性。

4.3 实施阶段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实施就是采取适当的创新手段,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中的相关内容予以科学的改造,从而形成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结果可是多方面的,这就显示了事物发展之中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使得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首先,朝向肯定自身的方向发展;其次,朝向否定自身的方向发展。开展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创新的过程予以控制,使得其能够朝着肯定自身的方向不断发展,从而达到成功。

结束语

现代建筑工程实际工作涉及了众多学科知识,为进一步保证建筑工程设计能够全面满足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建筑工程设计师务必要在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性能的前提下,注重整体把握建筑工程设计工作质量,时刻遵循建筑工程设计工作基本原则,确保建筑工程设计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现代建筑工程事业长期稳定地发展与前行。

参考文献

[1]刘彬,于倩,陈美玲.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策略[J]. 河南科技,2014(6):170-170.

[2]林滨.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J]. 城市建筑,2014(4):6-6.

[3]冯燕,刘诗佳.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分析[J]. 江西建材,2015,5(22):195-196.

论文作者:谭秋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  ;  ;  ;  ;  ;  ;  ;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有效创新分析论文_谭秋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