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观察研究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采用脑血管介入灌注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于我院接受短暂性缺血发作早期治疗患者抽取出5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早期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另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总有效率为76.0%。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X2=9.654)。结论:采用早期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要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采用。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脑血管介入;早期;灌注治疗
脑缺血是指人体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部发生局灶性缺血,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短暂性脑缺血是指偶然的突发脑缺血,易引起患者脑部神经或其它功能出现不可逆的障碍伤害,发作持续时间或为几分钟与几十分钟,一般不会超过30min。若脑缺血发生时间达到2h甚至更长时间,患者脑神功能损害已然发生,需要重点注意。而当短暂性的脑缺血出现反复发作时,极有可能是突发脑卒中的先兆,必须及时得到有效医治,避免发生严重后果。为研究短暂性脑缺血的早期有效治疗方法,我院对不同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性分析,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具体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有病例资料均选自2013年6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早期患者。入选标准: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诊断标准(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主要的病变位置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与内动脉系统;持续发作时间低于30min;临床伴有语言表达不清、头晕目眩、一侧肢体麻木、晕厥7、复视偏盲等表征。影像学以脑部CT、X线为主要检测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抽取出其中50例患者作业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49.1±10.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48.5±1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脑部现作血管选择均采用行全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组行抗血、扩血管、抗血小板聚焦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早期脑血管介入灌注进行治疗,①以全脑血管街造影技术对颅内血管进行观察,排除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畸形等其它引起脑出血的疾病;②采用椎造影管超选进入责任病灶血管,再以颈内动脉系统4~6万单位与椎基底动脉系统2~4单位的小剂量尿激酶,以脉冲式分注入到动脉内。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1] 患者短暂性脑出血无复发可能,其它临床表征完全消失,视为基本治愈;患者仍有偶然性发作,但发作时间明显缩短,视为显效;患者短暂性脑出血发作资料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但并不显著,发作持续时间较之有所缩短,但收效较微,视为有效;患者短暂性脑出血发作总次数未减少,发作时间未缩短,其它临床表征无减轻,甚至加重,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率加上显效率加上有效率之总和。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 19.0,治疗结果以%表示,行以X2检查。组间结果对比,差异以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共有11例基本治愈,占比率达22.0%;5例患者无效,占比10.0%;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仅有3例基本治愈,占比率为6.0%;12例患者治疗结果为无效,占比24.0%;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76.0%。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X2=9.654)。详见下表1所示。
3 讨论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作息的变化,原本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诸多慢性疾病越来越向年轻化发展,由脑血管类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也日趋增多,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有数据统计,我国平均每一年因脑血管脑引起死亡的人数高达150万人,而其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人数占比竟已高达80%。由此可见,脑缺血是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杀手[2]。在临床脑血管治疗中,短暂性脑缺血是引发其它如脑卒中等致死性极高的病症的第一大因素,若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则在治疗时应着重对脑卒中的发生危险性进行检查。既往研究结论表示,在患者发生短暂性脑出血时,及时的了解与检查患者病情,是预防重大脑血管的重要手段,应当引起重视。目前相关研究将短暂性脑出血的发生原因归结于患者脑血管中微栓子脱落[3]。先进的医疗技术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患者颅内血管,更加准确的找出病变血管,对血管位置以及狭窄程度皆要直接观察,因而能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血管病变发生位置与发展程度。早期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可以让药物能及时到达血管病灶,直接作用于病灶,避免药物浪费流失[4]。且使用小剂量尿激酶进行灌注治疗,能够有效溶解病灶血管中微栓子与血管壁上的易脱落斑块,让病变处血管中的血流更快恢复供应,从而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起到积极效果。在愈后亦能有效防止病灶重新生成[5]。另外,良好的侧支循环对于局部缺血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而灌注治疗则对改善侧支循环具有很好的效果,故而对患者脑出血病情的控制有重大意义,同时还能防止颅内梗死的发生。本次研究中采用分组对法,将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果为,早期脑血管介入灌注法应用到对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当中,可显著提升治疗有效性,本次研究有效治疗性达到了90.0%,而就用常规治疗法有效性仅为76.0%。其中更有22.0%患者得以基本治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的6.0%。由此可知,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法,早期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对短暂性脑出血的疗效更优。
由此可证明,对于短暂性脑缺疾病,采用早期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具有极高的可行性,治疗效果好,有效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防止由脑出血引发的脑卒中等重大疾病发生,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吕璐璐,徐鹏,胡春峰等.头颈部CT血管造影和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血管特征及介入疗效评价[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5):381-384.
[2]蔡秀英,黄亚波,孔小明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管超声评估与治疗选择[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3,20(4):260-262,266.
[3]李绍发,梁柯,黄志志等.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7):738-740.
[4]吴照宇,郭应兴,雷进元等.ABCD2评分和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特征及介入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763-4765.
[5]周光昱,杨玉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脑血管内DSA下灌注治疗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5):649-650.
论文作者:陈运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管论文; 短暂论文; 血管论文; 脑缺血论文; 脑出血论文; 发生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