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 261300
自古以来,阅读、积累、语言运用就是语文学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致使学生的语言运用和鉴赏能力不高,所以我们应以正确的教学观重视阅读教学。
现实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迅速提高,才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的阅读教学与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的一点见解:
一、首先是读物的选择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只能取其一瓢饮,所以我们应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那些适合于他们的文学性、知识性强的书去读。尤其要多读一些经典的作品和古典作品,这样的读物都是历史的沉淀,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修养。如司马迁的《史记》、刘勰的《文心雕龙》、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等,这些作品中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广博的文化,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拓和语言鉴赏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学生用心去读,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有兴趣地阅读和积累语言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有无、强弱对阅读效果、积累语言知识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抓住一切可资利用的契机,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积累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和积累始终处于“有兴趣”的情境之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稳定的阅读和积累语言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和积累的兴趣有很多方法,如我们在讲读名家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去读这一作家的其他名作。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可见老师的合理引导确实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再者,在一些活动课上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过的感觉好的书或文章。这样,那些读书少的学生听到别人高谈阔论时自然会意识到自己的阅读面是多么的狭窄、语言知识多么匮乏,便会带着别人提供的兴趣去阅读。这也是激发学生的很好途径。学生有兴趣阅读了,既能扩大知识面、增添生活乐趣,又能启发思考、开拓思路、提高语言运用水平、引发创造。
2.自觉地阅读,蓄意鉴赏文本的语言。在有了兴趣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阅读,自然而然地就有了自觉阅读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这种自觉性来自对阅读和积累的目的和意义的深刻认识,来自对阅读和积累目标的不懈追求,来自强烈的阅读需要和求知欲望。阅读对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意识到了阅读和积累的重大意义和作用,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求知欲,便蓄意鉴赏文本的语言,便会积极主动自觉地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有了阅读的自觉性,就可以使长期自觉的阅读具有经常化的特点,那么,就要蓄意鉴赏文本的语言了。叶圣陶说阅读和写作都是“现代公民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必须养成终身受用的习惯”。我觉得只有具有了自觉地阅读和鉴赏的习惯才能使阅读“终身受用”。
3.专注地阅读,自觉地积累。专注地阅读使人在阅读时能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始终保持注意力的专一和稳定的阅读习惯。自觉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后汉书》载:“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由此可见读书达到了多么专注的地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讲些这样的故事来启迪他们专注地阅读。专注的阅读习惯可以在阅读实践中从强化学生阅读需要和兴趣、激活求知欲、自觉地积累等方面加以培养和锻炼。如康德每天早晨起床后,全神贯注地盯着窗前的花草三十分钟;毛泽东青年时代专门到熙熙攘攘的长沙城门口去读书,来培养自己的专注性。
4.持久地阅读,刻意地运用语言。持久地阅读是一种终生阅读观,是人的精力和毅力的体现。目前,社会已发展到以知识经济为主的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正使得各种知识猛增、更新。作为现代人,只有坚持不懈地读书,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古今中外,凡是获得巨大成就的人,大都具有持久地阅读的习惯。孔子一生勤奋好学, 精益求精,直到晚年仍读《易》以至“韦编三绝”。顾炎武说:“君子之学,死而后已。”门捷列夫指出:“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鲁迅也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他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成为时代的骄子。
我们应让学生明白“学不可以已”,只有“博学而日三省乎己”,才能“知明而行无过矣”。持久地阅读,广博地涉猎知识,刻意地运用语言,提高自身的能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是成才的桥梁。
5.探索地阅读,大胆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探索地阅读是对阅读的高层面的要求。它要求读者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和实质,对文章有所发现和创新。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文章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地阅读。如,我们可以把鲁迅的一些文章《药》《祝福》《阿Q正传》等放到一起来讲读,给出一些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探究鲁迅作品的主旨及文章揭示的社会现实。
探索地阅读还要求在阅读时不迷信书本,敢于大胆质疑、发难。我们应结合一些具体文章的分析去发现、质疑,在阅读中不断创新,大胆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在探索地阅读中让学生学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贯通,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理解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积累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便会成为他们学习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利器。
论文作者:邢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习惯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兴趣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