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数学情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张建新

刍议数学情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张建新

江西省永修县九合中心小学 330300

摘 要:学习的创造性源于问题的解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适当地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学生会在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关键词:数学情境教学 中学生 创新能力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需要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也正好满足了学生这一需求,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新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新颖性,使学生乐于创新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特点、焦点,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知识、规律的魅力。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情、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创新学习。

例如:在教学能被2、5或3整除的数中,教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请同学当一回老师,由他们任意选一个自然数考考老师,它能被2、5或3整除吗?看看哪位同学能难住老师。学生们举了很多数,结果都没有难住老师,学生心里觉得老师真了不起,太神奇了。这时教师一语道破,不是老师有特异功能,而是老师掌握了数学规律,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平时都是老师考学生,今天却由学生考老师,通过别出心裁的“考老师”的情境设置,吊起了学生的味口,激起了学生急于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这时,一种新的数学规律的学习,伴随着学生自身的情感,成为他们自身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思维开始活跃,有利于学生的创新。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空间性,使学生敢于创新

由于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生活经验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方法也是各有千秋,教师的讲解与细问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的新想法给予鼓励,使学生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学习、解题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只有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的思维空间,学生才会有积极思维,才会有创新学习。

例如:在教学了比的意义后,要求学生根据田径队男女生人数的比是5∶4,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联想,说出自己的发现。结果学生给出了很多答案:1.女生人数相当于男生人数的4/5。2.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5/4。3.男生人数占田径队总人数的5/9。4.女生人数占田径队总人数的4/9。5.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4。6.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5。7.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总人数的1/9……像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促使学生多方位地进行联想,自觉地追索尽可能多的问题答案和解题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性,使学生善于创新

数学离不开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重要措施。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儿童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是一个渐进的认知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必要的材料,在自我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因此,在认知建构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有意识地设置动手操作的情境,把课本中现成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探索的对象。同时,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新知的思维材料,设置“动”景,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对新知的主动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一方面能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会数学;另一方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其创新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四、创设问题情境的竞争性,使学生勤于创新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有效途径。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促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力。只有对学生点滴的创新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鼓励,才能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竞争性,从形式上,可以是小组内同学间、小组与小组间;从内容上,可以是小组内、小组间对问题解决的问答,或小组内、小组间的相互质疑,也可以对练习完成的质量、速度或某一问题处理深刻性的评价等;从情境创设的方式上,可以由教师创设,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问题情境教学,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的探索才会主动,才会在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独立思考中有所发现,从而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以培养和提高。

论文作者:张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刍议数学情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张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