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26例预防探讨论文_周媛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000

【摘 要】目的:分析26例骨创伤患者接受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的1月~2016年的12月所诊治的26骨创伤病患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5年的1月~2015年的12月所诊治的25例骨创伤病患做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且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创伤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患者的恢复效率。

【关键词】骨创伤;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多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修养,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高,若病情严重甚至能威胁患者的生命,需在护理工作方面予以重视,帮助患者有效预防[1]。本文分析了26例骨创伤患者接受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6年的1月~2016年的12月所诊治的26骨创伤病患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5年的1月~2015年的12月所诊治的25例骨创伤病患做为对照组。两组资料如下:研究组纳入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是(49.3±4.5)岁;创伤类型:骨盆骨折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7例。对照组纳入男17例,女性8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是(50.2±4.7)岁;创伤类型:骨盆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股骨干骨折6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此次研究所选患者均予以积极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治疗前护理人员完成对患者资料的收集,进行综合性评估,将此名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明确;研究发现,肥胖、高龄、合并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存在盆骨与脊髓损伤、既往有深静脉血栓史均是骨创伤患者诱发深静脉血栓常见的风险因素,若明确患者存在上述因素,需予以重点对待,将骨创伤与基础疾病一同施治,积极改善存在异常的身体指标,将危险因素最大程度降低。②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想法与诉求,给予安抚及适时的心理支持,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引导其合理缓解不良情绪;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给予患者足够的温暖、支持,强化其康复动力。③有效的预防工作中健康教育工作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可促进患者配合度提高,也可在恢复期避免患者对自身状况存在错误判断,对康复造成消极影响[2]。强调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与患者共同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的诱发因素及其存在的风险因素,告知怎样避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容易对恢复造成不良影响的习惯,嘱咐其规律作息、戒烟戒酒。④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发期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1~2d[3],这段时间要予以足够重视,增加对患者的巡视频率,协助患者处于合适体位,合理摆放患肢,将每天需要进行的治疗及护理操作尽量集中,确保患者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以免有血液淤滞状况发生,早期可帮助患者进行关节功能被动训练,以帮助患者做出屈伸关节动作为主,促进局部血供畅通及静脉回流。⑤用药干预,高危患者遵医嘱合理应用抗凝类药物,以预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注意,患者应用此类药物持续时间不能超过10d,每次进行药物注射时要注意进针深度,不能过深,注射完毕也不能用力按压,同时嘱咐患者注射部位避免热敷,以免导致血管扩张诱发出血。

1.3观察指标

调查并比较两组接受不同护理模式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几率;患者出院时了解其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使用 ±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两组对比可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比较

3讨论

这些年我国工业、交通业高速发展,各类型骨折尤其下肢骨折发生率显著增加,与之相关的治疗、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治疗方面,外科手术是治疗此类患者常用方法,但术式多具有一定创伤性,会造成患者的局部血管损伤、血运不畅,加上患者术后常需要长时间卧床,活动受限,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4]。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创伤患者较容易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效率,同时也是导致这类患者死亡重要的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的预防是关键,这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密不可分[5]。

我科针对骨创伤患者相关的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将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做为重点,调查常见诱发因素,总结护理经验,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内容。本文研究组接受针对性更强的护理干预,对组内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明确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找出高危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与配合度,在高发时间段加强观察,做好针对性指导,遵医嘱合理应用药物。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且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可见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骨创伤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患者的恢复效率。

参考文献:

[1]相锋.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与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2,25(11):285.

[2]王彩莉.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 吉林医学,2012,33(27):5975 - 5976.

[3]杨芳. 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190.

[4]郭妍,全伟,牛志霞,等.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553.

[5]]郑明香. 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6):115-118,125.

论文作者:周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26例预防探讨论文_周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