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从如何上好第一节课、教学语言的艺术、实验的重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多学科的整合、联系生活实际等多个方面论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和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轻松、愉快、自觉地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适应生物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艺术 教学实验 教学模式
所有老师都清楚,也明白,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强大内驱力,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视听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得愉快,学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在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的作用更大;反之,就会导致学生在该门学科中学习动力的缺乏和动力水平的降低。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呢?
一、要上好第一节课,开启兴趣的大门,做好学习的开端
有一位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经验交流时就对我讲过,上好第一节课,学生会欣喜半年。虽说有些夸张,但道出了第一节课的重要性。在第一节课上,要尽最大可能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不必和学生开门见山地说高考,他们听得太多也有些麻木。
从生活说起,我上课之后首先抛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多数的学生会说,因为考试考啊。然而我告诉学生学生物有三个原因:
1.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学习生物科学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的第一步。
2.学习生物,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的美好(谁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呢?)。针对学生多数都很疲劳的特点来举例子说明。提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每天早上起床之后都很困吗?学生都来了兴趣,七嘴八舌也讨论不出所以来,这时告诉学生人的睡眠是有周期的,大约一个半小时为一个周期,睡满整周期,比如说四个周期六小时,五个周期七个半小时会使人神清气爽,而不满整个周期会觉得很难受,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来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因为人是生物,所以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说组成体的化学元素中的钙的作用,及钙的补充。学生喜欢听这些靠近生活的东西,逐渐地就会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
3.才是高考中需要你掌握一些生物知识,为继续的深造做好准备。
二、教师上课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
教师在讲授科学知识时,首先注重的是语言的科学性,其次才是语言的艺术性,但决不能忽视语言的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高度集中精力。
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
1.语言要简练,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且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
2.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语言有节奏有序,快慢适度,注意语气、语调,并有适当停顿。
4.教师的语言具有感染力,生物教师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为生物科学成就所激励而产生的激情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立志于生物科学的研究。
三、要注重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与化学一样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
2.边讲课边实验,尽量做到先做实验后得结论。
四、结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探究、情境、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1.引入探究式教学。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生物本身的趣味性,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能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
2.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尤其是问题情境,能更好地触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是很好的做法。因为学生在小组中可以通过表达、交流,将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思维方式、思维成果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还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其他小组的同学共享。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师生角色得到了转换,教师仅负责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其中,还能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难适当进行引导,更多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火花。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消除了过去学习中的紧张、枯燥、厌烦的情绪,体现了学习的“易”“趣”“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五、多种学科渗透,使学生感受所学知识被应用的乐趣
如果所学其他学科知识能被用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将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数学知识方面,学习遗传变异部分内容时应用较多。
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例如,讲“性别决定”时,讲到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不同,导致男、女在某些性状上的差异,以及生男生女的原因和包括我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现状,将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在学生中普及这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增强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和改变这种现状的责任感。
此外,生物课的教学离不开教具,优化教具组合,辅助使用录像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出现一个个高潮,造就一种气氛,使学生在欢乐中求学、求知、求会。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运用多种手段,就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不断地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形成自己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探究科学的奥秘服务,就一定能启动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觉的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适应生物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生物学教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生物教学参考书[M].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作者:周辰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学生论文; 生物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语言论文; 就会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