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祖荣像传统技艺的保护对策研究
丁 琴
(黄山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摘 要: 悬挂祖荣像是徽州地区民间一项重要的民俗祭拜活动。为家里在世的长辈聘请画师绘制容像留作纪念并用于以后祭拜瞻仰,这一民俗始于唐代。随着现代技术的革新,这一门手工绘制的传统技艺渐渐失去市场,也面临着消亡。通过与地方高校的研究团队建立科学的保护措施,形成最有效的保护手段,并加强在世的“活态”技艺载体与具有绘画功底的专业学生之间的联系,培养出一批良好的后继人才,是在保护基础上的更好传承,也是对徽州祖荣像深层次保护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徽州祖荣像;传统技艺;保护;对策
在徽州地区,进入腊月后民间会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这个活动有一些特定的称谓,“暖荣”“照荣”和“收祖荣”。在村落中的本族宗祠里,或者是民居的厅堂内挂上祖辈的画像,并在画像前焚香燃烛,祭拜祖先,称为“照荣”。年前彻夜焚香的目的是为了让祖宗感到不孤冷,也能感受到过年的气氛,因此又将这一活动称为“暖荣”。到了年后,各行各业进入工作状态,家里的长辈要将祖荣像收好妥善保存,来年再悬挂,称为“收祖荣”。“收祖荣”预示着年已过完,子孙们该进行日常劳作了。当然,如果宗族有大型的祭祀活动或进行修谱等重大的家族式活动,也要悬挂祖荣像,供族人祭拜和瞻仰。清嘉庆版《绩溪县志》中记载:中堂供祖像,庭除设香案。[1]《黟县四志》中记载:腊月二十四在祠祭祖悬挂先人容像,至明年正月十五始拜而收之。[2]可见,祖荣像是徽州民间祭祀民俗中一项重要的仪式内容。
徽州外出经商的人群很多,在那个交通和通讯均不发达的年代,外出谋生的人有的数年不归,每年过年家人在祭拜祖荣像时都要在心里默念,祈求祖先保佑在外的人平安顺利。祖荣像悬挂的地点通常有两个,一个是在本族的宗祠里,这类可能是宗族里取得功名或者为官的本族祖先,另一个是挂在厅堂里的,可能不是有名望的人,但是一定是自家祖先。
徽州绘制祖荣像的民间艺人,被称为“画匠”或“画师”,他们的师承关系大都是父子、兄弟或者直系亲属,以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式,凭着绘制画像的传统手艺在民间谋生。因艺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较低,所以他们的生存竞争意识比较强,力求在绘制技艺上精益求精,这使得这类传统人物肖像画以精湛的民间工艺形式走向了民间大众。当然,还有很少一部分祖荣像是皇家画师制作的,那些都是作出重大贡献的或者受到皇家荣誉的祖先。
美国的天然气自由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天然气管网的管理模式属于完全市场型。美国天然气管道运输与销售业务彻底分离,全国拥有众多专营天然气管输公司。提供天然气管道运输服务的公司既包括众多私人所有的独立管道运输服务公司,也有综合能源公司的专业子公司。同时政府要求一切有需要的企业都有权平等享受服务,并设立联邦与州两级机构进行监管[2]。
一、徽州祖荣像传统技艺的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日益更新,以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正在不断消失,依附在祭祀习俗中的祖荣像绘制这一门传统技艺也面临萎缩失传。失去市场,这些工匠艺人也就陷入了生存的困境,以此谋生的人也就越来越少。显然,没有可观的经济收入支撑,后辈中愿意继承这门手艺的人就更少了,这造成了这项传统技艺后继乏力,传承的纽带即将断裂。
其次,保护“活态”的技艺载体。[5]目前在徽州掌握祖荣像传统工艺制作技术的还是老一辈徽州工匠,他们是徽州祖荣像技艺历史发展的见证人,也是徽州祖荣像技艺历史发展的参与者,他们是一份份“活着的”宝贵史料。查找这些工匠并保护他们的技艺是保护祖荣像技艺的根本所在,也是科学保护措施中创新的地方之一。要鼓励这些身有长技的工匠带徒,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他们通过举办学习班等措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技艺的宝贵性。将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原种通过多种形式留存下来,使得“活态”技艺得以传承下去。
自20世纪80年代徽州文化受到关注后,短短近40年的时间,在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科研机构的推动下,徽州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扩大,研究对象和科目不断细化和科学化,进一步推动了徽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而祖荣像因其没有代表性的传承人而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涉及的书籍只有石谷风的《徽州荣像艺术》。面对目前祖荣像的发展现状,需要确定清晰的保护工作思路和规范细致的工作安排,并需要提出科学的保护对策。
二、徽州祖荣像传统技艺的保护价值与必要性
徽州村落中各个宗祠共同举行的仪式是民众生存空间的行为记忆,[3]年终祭祖是民间一个普遍的非文字的行为,而悬挂祖荣像则是重要的祭祀内容。通过聘请画师为祖辈绘制祖荣像用于对祖先进行瞻仰与祭拜,表达了强烈的血缘、宗法和宗族观念,它将儒教文化精神中的孝悌精神渗透体现出来,是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所蕴含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民俗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说,对徽州祖荣像传统技艺的保护具有独特的文史价值,也是对徽州文化艺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补充。
最后,结合地方高校美术院系的教学,采用教育传承的保护模式。邀请徽州祖荣像画师走进课堂,为学生指导实践,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徽州祖荣像的作画要求及其工艺特色。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示范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在规范的教学中培养出科学的后继力量,并做到继承传统与创新改革并蓄。组织学生参加徽州地区现存祖荣像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引导学生在实践创作中结合地方性。发展应用型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拓宽绘画教学的表现形式,而且能够形成有效的保护力度。
徽州祖荣像作为徽州民间工艺美术传统技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曾在当地居民的家居、祭祀、宗教等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承载着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作为徽州传统技艺研究的对象,它与徽州三雕、徽州漆艺等一起构成了徽州工艺生态。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国家文化战略的推动,徽州艺术传承和保护特别是工艺美术的发展渐渐走向繁荣,对徽州祖容像传统技艺的保护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对徽州祖荣像的保护研究尚属未开垦的处女地,需要有先进的理念作指导,规范深入开展。保护的目的是不让任何一门传统技艺发生断裂,尤其是对徽州祖荣像,要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才能使这一宝贵的传统技艺得以保存并流传下去。
该系统采用SpringMVC、Spring[8-13]、MyBatis和微信小程序前端技术进行开发。开发遵循RESTful API的设计,后端提供数据接口,前端采用异步的形式请求后端资源。学生端完成了可以查看第二课堂活动信息、报名信息、学分等信息,还可以实现在线活动申请、活动预约查看等功能,教师端完成了可以查看学生参加活动报名情况,可以对参加这些活动的同学进行活动报名审核的功能。该系统为高校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参与校内活动取得学分以及通过各项获奖资料申报取得学分的途径,同时减轻了在此业务上教师的工作量。该项目已拥有两万用户量,使用半年,系统运行情况稳定。
以物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辽宁地区得到大力发展,由此激发了这些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这些人才的供给却严重不足。随着产业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生产管理型人才和开发类人才等开始受到青睐。
三、徽州祖荣像传统技艺保护的对策
祖荣像绘制作为徽州民间工艺中的一个小的类别,因其从艺者的身份地位较低,加之世俗的偏见,长期得不到重视。再加上民间大众对其工艺价值认识不足,形成的市场较小。虽然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创作热情以及投入度不输于所谓的纯艺术,并且在徽州文化艺术的熏陶下,祖荣像的人物肖像画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一些表现技法,使得他们的工艺技术非常精湛,但是由于他们不是科班出身,缺少系统的学习和美术绘画专业基础性造型的知识,完全靠言传与自悟的方式进行学习,这造成他们艺术修养不够且专业性不足的问题。缺少教科书,没有文字理论给予支撑诠释,仅靠师傅带徒弟的手艺相传模式和借鉴古人的画谱进行仿制的方式,使他们的绘画风格区别于具有创作思想的艺术家。这种师承模式无法形成规范性和规模性的人才后续培养,因此绘制祖荣像这门传统技艺面临着绝迹的考验。
首先,建立保护研究中心,依托地方高校,成立一支专门的研究团队。地处徽州的唯一一所高校——黄山学院拥有一批具有科研能力的师资人员,可以高校研究中心为基本单位,采取团队分工的形式对徽州地区现存的祠堂和民间厅堂祖荣像遗存进行全面普查,详细了解和掌握目前的破损状况。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对徽州目前遗存的祖荣像的数量、分布状况、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真实、系统的记录,统计数据并将其分类。在普通的基础上制定保护名录,对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认定,区分是民间画师还是皇家画师所作。最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现存祖荣像悬挂的宗祠和厅堂进行摄像留存,并结合图片,确定其破损与完整的程度。
徽州祖容像传统技艺与徽州其他手工艺一样,基本都是将实际制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并以口头传授的方式代代相传。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技术革新的冲击,因其制作过程耗时久、人力成本高,其从业者已经面临着生存艰难的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变,徽州的许多传统手工艺最终可能出现人亡艺绝的尴尬境地。艺人渐渐年老故去,后继者又出现断层,承传乏人,所以加大保护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新中国成立后,封建迷信活动被破除,集体村落间宗族意识慢慢淡薄,民间大批宗族的契约、宗谱和祖荣像都遭到了破坏,为长辈绘制祖荣像的活动也处于停滞状态。现存的部分悬挂在宗祠的祖荣像由于缺乏专门的人进行管理,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损坏与残败的局面。由于徽州地处江南山区,梅雨季节较长,空气湿度大,宗祠里的祖荣像长期暴露于此种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大部分都发生了霉变和老化。自然环境的不利条件加速了现存祖荣像遗存的损坏,今天在黟县西递的汪家宗祠、宏村的诚志堂、棠樾的鲍家祠堂等宗祠里的祖荣像都出现发黄破旧的情况且局部不同程度破损。
徽州祖荣像的绘制,据史料记载从唐代就开始了,[4]大多数出自民间画师,描绘的也都是普通人,有很少一部分是御制作品,非常难得也很珍贵。绘制时,绘制对象一律统一正面坐姿,表情庄重肃穆,带着长者的威严,以起到供后代敬仰的作用。传统绘制的方法则采用民间美术的工艺特点,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步骤完成制作。但由于受到徽州地区传统文人画的影响,在绘画风格上又独树一帜,带有新安画派的风骨,更是将徽州山水意境和儒家文化的人文追求意蕴表达得淋漓尽致。画师虽然是民间工匠,但画风收放自如,画工技艺精湛,人物刻画精细,尤其是面部结构准确,甚至连人物脸上的痣或斑点都会刻画出来,画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不可多得的民间工艺美术范本,提升了民间工艺美术人物画发展的高度。
另外,绘画专业学生具有系统的绘画专业知识,拥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是一支高素养的传承队伍。所以说,与教育结合是保护与传承最为有效的途径。要充分发挥学院专业学术团队、先进办学设施、专业设计研究等优势,紧密结合徽州地区祖荣像的发展现状,利用专业特点,为徽州祖荣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保护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土壤。从社会关注、现存祖荣像的本体保护和非遗传承人群保护等多重层面,使祖荣像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成为自下而上的民众自觉行为,进一步找到祖荣像与徽州艺术、徽州文化之间的关联,从而抓住徽州祖荣像的文化内涵,力求徽州祖荣像的保护研究更加深入、完整。
结 语
徽州祖荣像属于徽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一部分,是徽州民间传统工艺乃至新安画派等艺术形态的一个重要体现。徽州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祭拜祖荣是民间民俗信仰活动的重要内容。在祖辈在世时聘请画师为其画像,留下尊荣,是对孝悌精神的传承。随着现代技术的革新,这一门宝贵的传统技艺因市场的缩小而慢慢萎缩,非常可惜。
1.3 疗效评估 ①机械性静脉炎诊断分级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委员会2006版输液护理实践标准[3],0级:无临床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2级:输液部位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脓液渗出。研究期间有1级及以上的机械性静脉炎,即视为发生机械性静脉炎[4]。②若患儿出现机械性静脉炎并发症,记录距置管时间的长短。③观察有无其他渗血、导管堵塞、过敏、穿刺部位发红、导管异位、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
据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人口总数达13.75亿,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10.5%,相比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提升了1.6%,这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正处于加速阶段,且空巢老人所占人口比重持续攀升[1]。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空巢老人易产生孤独、焦虑或抑郁等心理症状,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倾向[2]。因此,研究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的保护对策,成立保护研究中心及委员会,组建相关、研究机构来承担这些课题的研究,形成一股学术力量,集中对祖荣像规范深入研究,做出一系列有价值的考察报告。这不仅可以记录这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而且可以对这些文化背后蕴藏的历史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链。作为图像艺术的祖荣像,它是徽州地区民间生活伦理观念的形象化表现,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徽州地区的人伦精神。可通过对绘制祖荣像传统工艺材料所使用的颜料的采集与所含成分的分析,借助对传统技艺展示的整体记录、传承方式的调查,形成科学的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绩溪县志:卷一“风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3.
[2]黟县四志:卷三“风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2.
[3]向云驹.嬗变与传承——现代社会转型期天津皇会的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6:239.
[4]石谷风.徽州容像艺术[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1:3.
[5]冯骥才.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6:4.
A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Strategies for the Traditional Huizhou Ancestral Portrait Skill
Ding Qin
(School of Arts,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Abstrac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Laba"Festival to the end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hanging ancestral portrait is an important folk worshipping activity in the Huizhou area.The specific days of suspension in each district and county are different,but they are roughly similar.It started from the Tang Dynasty to hire painters to draw a portrait for the elders alive to be remembered and used for worship.With the innova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the traditional hand-painting skill has gradually lost its market and is facing extinction,which means that this superb traditional skill might not be inherited.By establishing scientific protection measures with local university research teams,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protection can be achieved.It also strengthen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living"art carrier and the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painting skill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ed successor of Huizhou ancestral painting.
Key words: Huizhou ancestral portrait;traditional skill;protec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J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47X(2019)04-0084-04
收稿日期: 2019-02-18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17A0380);黄山学院专业综合改革校级项目(2016ZZGG01);黄山学院科研平台项目(kypt201816);黄山学院教学团队项目(2017JXTD01)
作者简介: 丁 琴(1980—),安徽含山人,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壁画。
责任编辑:曲晓红
标签:徽州祖荣像论文; 传统技艺论文; 保护论文; 对策论文; 黄山学院艺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