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及可持续利用_长江流域论文

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及可持续利用_长江流域论文

长江流域水资源特点及可持续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流域论文,水资源论文,可持续利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举世瞩目的《21世纪议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含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从长期考虑,要求实施开发后不仅效益显著,而且不致引起不能接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长江流域经济正以浦东开放开发、三峡工程建设为契机步入快车道,长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条件。

1 流域概况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河流,全长6 300余公里, 流域跨越19个省市区,面积达180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8.8%,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达8 909亿m[3],相当于黄、淮、海、 滦河河川径流总量的5倍,论长度、水量,长江均居世界大河的第3位。

长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为2.68亿kW,可能开发量为1.97亿kW,年发电量10 270亿kW·h,占全国可能开发量的53.4%。 长江水运条件优越,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多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65 %,货运量占全国内河的80%。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以有色金属最负盛名,相当一部分矿产储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动植物资源,如存在着世界罕见的水杉、珙桐、熊猫等动植物“活化石”。

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丰沛,其光、热、水、土资源条件优越,植物生长旺盛,历来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长江流域工业在我国也占有重要地位,上海、南京、武汉、 重庆4大城市工业种类齐全、科技力量集中、经济基础雄厚,是流域的四大经济中心,流域内还有一大批工业基础较好的大中城市。据1993年资料统计,流域人口4.02亿,耕地面积0.23亿hm[2],粮食产量1.53亿t,占全国的36%,工业产值17458亿元,占全国的39%。

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地理特征,丰富的资源条件,比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并且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治理开发长江,实现长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水资源特征

2.1 水资源量

(1)降水量。长江流域位于东亚副热带季风区, 平均年降水总量19 303亿m[3],占全国总量的31%,相应降水深1 067mm, 是全国均值648mm的1.65倍,属降水相对丰沛流域。降水地区分布不均, 总的趋势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有4个年降水量超过2 000mm的多雨区,分别位于川西的汉王场至峨眉山一带、大巴山西南侧、湘西北和鄂西南山地、江西东北部和九华山一带。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位于金沙江玉树以上,只有200余毫米。流域降水受季风影响,年内分配很不均匀,约有70 %~90%集中在5~10月。

(2)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即天然径流量, 由实测径流量加上还原水量而得,主要由降水补给。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9513亿m[3],占全国27 114亿m[3]的35%,相应径流深为526mm, 为全国均值284mm的1.85倍。地表水总量在地区分布上,以洞庭湖水系最大,为2 011亿m[3],太湖水系最小,为137亿m[3]。以深度计,鄱阳湖最大,为853mm,金沙江最小,为326mm。地表水资源的丰水带多分布在山脉的迎风坡上游,尤其是四川盆地边缘更为明显,如四川省荥经县的荥经站,集水面积为1 694km[2],其深度为1 682mm。 全流域最小值为金沙江上游的楚玛尔河站,集水面积为9 388km[2],径流深仅24.4mm。

(3)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由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河流、湖泊、 洼地、人工渠道中地表水渗漏补给。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为2 463亿m[3],由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2 263亿m[3],加上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206亿m[3],扣除山丘与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间的重复计算量6亿m[3]而得。全流域平均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4.0万m[3]/km[2],其中山丘区为13.8万m[3]/km[2],平原区为17.6万m[3]/km[2],分布很不均匀,成都平原高达61.8 万m[3]/km[2],嘉陵江、 沱江中下游地区和长江江源地区,仅1.0~2.5万m[3]/km[2]。

(4)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相加, 扣除二者相互转化重复水量后的数量。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9 613亿m[3],折合水深为532mm,占平均年降水量的50%,即降水量中有一半转化为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长江流域水资源特征值见表1。

表1 长江流域水资源特征值

面 积 降水量 陆地蒸发量 径 流

区 名

(km[2])

(mm)(mm)总量(亿m[3]) 深度(mm)

金沙江 470 978736 410 1 535.0326

岷沱江 164 766 1 083 456 1 032.9627

嘉陵江 158 776965 521704.1443

乌 江 86 976 1 163 544538.7619

上干区间

120 176978 432656.5546

上游合计 1 001 672895 449 4 467.2446

洞庭湖 262 344 1 414 647 2 011.4767

汉 水 155 544873 513560.1360

鄱阳湖 162 274 1 598 745 1 384.4853

中干区间96 729 1 248 695534.3552

中游合计

676 891 1 310 647 4 490.2663

太 湖 37 464 1 105 741136.5364

下干区间92 473 1 138 685418.7453

下游合计

129 937 1 128 701555.2427

全流域

1 808 500 1 067 5419 513526

地下水资源量 地表水、地下水 水资源总量

区 名

径流系数(亿m[3])重复水量(亿m[3]) (亿m[3])

金沙江 0.44477.3 477.3 1 535.0

岷沱江 0.58307.1 304.3 1 035.7

嘉陵江 0.46143.5 143.5

704.1

乌 江 0.53132.8 132.8

538.7

上干区间

0.56130.2 130.2

656.5

上游合计

0.50 1 190.91 188.1 4 470.0

洞庭湖 0.54474.8 464.9 2 021.3

汉 水 0.41187.6 171.1

576.6

鄱阳湖 0.53313.6 307.2 1 390.8

中干区间

0.44151.1 131.5

553.9

中游合计

0.50 1 127.01 074.6 4 542.6

太 湖 0.33 51.3

26.0

161.9

下干区间

0.40 93.8

74.4

438.1

下游合计

0.38145.1 100.3

600.0

全流域 0.492 463 2 363

9 613

2.2 水资源特点

(1)水资源量丰富,但人均、公顷均占有量并不高。 长江流域水资源量居全国各大流域之首,其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1/3多,为黄河流域的13倍,单位面积产水量53.2万m[3]/km[2],为黄河流域的5.4倍,入海水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可见长江流域水资源是丰沛的。但是,长江流域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人均、公顷均水资源占有量并不高。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 391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是不富裕的;公顷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1 910m[3],为全国平均数的1.4倍,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1倍,也是不很富裕的。

(2)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变化显著,年际变化较小。受地理位置、气候及下垫面等因素影响,长江流域降水、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总的来说,流域东南、中下游一带大于上中游和西北,流域内单站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四川盆地西缘,最小降水量出现在江源,相差达10倍。长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程度在不同地区、不同水系有较大差异。总的来说,汛期径流主要由暴雨形成,径流较集中,使中下游地区易受洪涝灾害,枯季径流主要靠地下水和河网调蓄量退水补给,径流较稳定。长江干流各站连续最大4 个月实测径流占年径流百分数有从上游向下游递减的规律,直门达为72%,减至大通为51%。长江干流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主要站历年径流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在1.69~2.16之间,其中宜昌为1.72,汉口为2.16,大通为2.01。

(3)总体水质较好,但有的河段、湖泊污染严重。 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较好,干流水质优于Ⅲ类(含Ⅲ类)河长占总河长的97%,支流渠江、涪江、清江、沅水、资水、澧水、汉水、裕溪河等河流均未出现超Ⅲ类水体。但城镇江段特别是近岸水体的水质普遍较差,对城镇居民饮用水源已构成严重威胁;巢湖、太湖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已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滇池水污染十分严重,几年前便已成为当地人民的心腹之患。另外一些支流如安宁河、苏州河、南淝河、水阳江等水体已受到严重污染。

3 水资源利用现状

3.1 供水工程供水能力

至1993年,长江流域已建成蓄引提供水工程336.3万座(处), 其中大中型5.5万座(处),小型330.8万座(处);地下水井100.6 万眼。各类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能力总计2 561亿m[3]。供水方式与地区的气候、地理特征有密切关系,长江上游多为蓄水工程辅之以提水工程供水,长江下游多以提水方式为主,配合以引水工程,而长江中游则兼有上、下游特点,两者结合采用较为普遍。由于工程年久老化失修、维护管理薄弱、配套程度不够等原因,现状供水能力只能达到设计供水能力的83%,约为2 126亿m[3]。长江流域供水工程供水能力见表2。

表2 长江流域供水工程供水能力

供水方式 设计供水能力 现状供水能力 现状/设计

(亿m[3]) (亿m[3])

(%)

蓄 774.2 665.586

引 920.9 704.176

提 676.5 571.484

地下水66.1

62.795

其 它

123.0 122.399

合 计

2 561 2 12683

3.2 1993年实际供水量

1993年长江流域各类供水工程实际供水量为1 671亿m[3], 比1980年增加318亿m[3],增幅为23.5%。长江流域以地表水供水为主, 比例占总量的94.5%,地下水开采比例较小,仅占4.5%,污水处理回用15.9亿m[3],占0.9%,虽然数量不大,但体现了长江流域在节约用水和废污水处理方面有了可喜的进展,另有调入水量1.5亿m[3],占0.1%。

3.3 1993年实际用水量

1993年长江流域实际用水量为1 640亿m[3],比1980年增加287亿m[3],增幅为21.2%。农业灌溉为用水大户,用水量达1 010亿m[3], 加上林牧渔副业用水,比例达到66.0%,工业用水比例居中,为24.9%,市镇生活、农村生活用水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4.4%和4.7%。各部门的用水比例与1980年相比,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农业用水比例下降,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所占比例大幅上升,工业用水量增幅为95.3%,市镇生活用水量增幅达223.5%,预计这种变化趋势仍将持续。

反映一个流域或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指标之一是人均用水。本流域人均用水为416m[3],农业人均灌溉用水为344m[3],市镇人口人均用水为83m[3]。由于长江流域农业灌溉用水主要用在水稻灌溉上,因而人均用水水平高的地区一般出现在水稻灌溉定额高或水田比重大的地区,如江苏、上海年人均用水大于800m[3]。

尽管长江流域有足够水量可供利用,但现状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仅17.4%。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从水资源角度讲是以需定供,从工程开发角度讲是以供定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地区、一定程度的缺水。

3.4 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建国近50年来,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了流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到目前为止,全流域已建、 在建500kW以上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4000万kW,年发电量约2000亿kW·h; 通过兴建水库和整修加固堤防,提高了干支流防洪能力,减轻了洪灾,全流域兴建大型水库116座,总库容853亿m[3],中小型水库4.5万座, 总库容1388亿m[3],仅长江中下游就加固加高了3570km的江堤和近3000km支民堤。尤其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工程——三峡工程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标志着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4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防洪能力普遍较低、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不高、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水污染日趋严重等,与长江流域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必须加快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步伐。为了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采取以下对策。

(1)依法治水,加强水资源管理。国家颁布的《水法》、 《防洪法》等法规,为依法治水提供了有力保证,必须切实贯彻落实,同时应针对流域及地方水资源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长江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和水量、城市和农村、开发和保护、利用和治理统一起来。

(2)搞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及水资源评价工作。 长江流域已完成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告,它为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决策提供了基本依据,今后应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变化,隔一定年修编一次,以指导水资源开发利用,我国北方自1994年开始,每年编发了《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公报》,长江流域应尽快编发《长江流域水资源公报》,满足本流域和西北、华北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3)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洪水灾害。长江上游、 中下游都存在防洪问题,但中下游广大平原地区受洪水威胁更为严重,尤以荆江河段防洪形势最为严峻。1998年长江发生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流域性大洪水,说明了长江防洪形势的严峻程度。应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较好地解决长江的防洪问题,为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工程措施应严格执行国家防洪建设的32字方针,即“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工程措施重点包括植树造林(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加高加固堤防、疏浚河道、平垸行洪以扩大洪水下泄能力,在干支流上修建三峡工程等一系列综合水库、退田还湖以拦蓄洪水等;非工程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洪水预报、预警系统、防洪保险、分洪区管理等。根治长江洪水灾害,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4)加快水力资源开发步伐。长江流域煤炭石油资源贫乏, 但水能资源丰富,所以应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电,减轻煤炭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压力,满足西南、华中、华东三大区可持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应重点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上游干支流河段。发展水电时,要正确处理防洪、发电、灌溉与航运的关系,兴建一批综合利用水利枢纽,促进并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5)积极发展航运,应充分开发利用长江水系的潜在优势, 通过河道整治、疏浚,稳定河势,增加航深和兴建水利枢纽渠化河道,改善长江干流和31条支流的航道条件,以加强流域内外的经济联系,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运网络。

(6)继续发展灌溉、供水,加强水土保持, 应扩大和改善流域灌溉系统,保障农业稳产高产,促进流域农业的持续发展,长江流域现状灌溉面积占耕地的66%,要利用长江流域的水源优势,尽快提高耕地的灌溉率,要发展供水,保证城镇和工业可持续用水的需求,同时要运用经济杠杆,提倡节约用水,长江流域山地和丘陵占全流域面积的85%,要加强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以改变山丘区面貌,提高人民生活,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7)加强水资源保护。 保护长江水源是实现可持续供水的基本保障。随着长江流域人口增长,工业快速发展,污废水排放正迅速增长。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控制新污染源,治理老污染源,并加强水环境的监督管理。

只要长江流域人民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1世纪的长江流域一定会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雅的流域。

标签:;  ;  ;  ;  ;  

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及可持续利用_长江流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