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课堂的验光技术课程设计-以老视验光为例论文

基于信息化课堂的验光技术课程设计
——以老视验光为例

李童燕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 要: 《验光技术》是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中涉及内容大多为实践教学内容,依托典型企业生产案例库、智慧职教云平台、“云课堂2.0”等交流互动平台教学。企业生产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案例以简短、完整教学微案例的形式展现,用于翻转课堂。所授专业核心课程创新了移动学习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利用“云课堂”数据,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在线答疑、学习指导。将课程建设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探索了移动学习支持下的应用模式,将信息化技术有效地与职业教育实际相结合,探索了基于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情境教学设计;多维教学评价

一、教学背景

本课程是《验光技术》课程中项目4“老视验光”的知识点,老花眼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对于学生而言,因年龄原因,无法体会老花眼的视觉症状,故本微课通过全程动画的形式从生活中、工作中老花眼的视觉现象作为切入点,从什么是老花眼、老花眼与远视眼的区别、影响老花眼的相关因素及老花眼的矫正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来优化课程教学,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把握重点,攻克难点,为课堂案例分析和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具备条件:此前学生学习了《眼科学》、《眼屈光学》等基础课程,了解一些眼视光技术专业术语和理论,并基本懂得人眼屈光系统及其不同屈光不正的状态。同时,通过本课程前三个项目的学习,学生懂得验光前的信息采集和初始检查及主、客观的验光方法;知晓企业在验光环境中所使用的各种验光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在复杂的企业环境下利用不同的验光设备进行不同方法的主、客观验光。

不足之处:学生对患者的屈光状态的分析能力还比较弱,通过对患者已有屈光状态制定个性化的主、客观验光方案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首先,由于入库文献的转录文本和实物图像都经过精加工处理,并支持多种检索方式,所以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检索结果进行多角度的语言学研究。例如对文献中典型的句法、特定词汇的研究,对不同类别文献、不同时期文献或不同作者文献的语言风格进行对比研究等。

切实有效保护有机农业植物,不仅需要始终坚持科学合理的工作理念,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强化有机农业植物的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提升有机农业植物的整体生长水平。

我院男护生选择护理学专业31.73%的护生是因为好就业,54.33%的男护生对本专业积极主动且没有想过更换专业,75.69%的男护生优先选择的医院为三级医院,29.81%的男护生最想在手术室工作。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院男护生对男护生就业处于相对看好状态。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影响男护生就业观高的因素如下。

三、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了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感同深受,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虚拟现实的动画创设情境,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把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浓缩思维精华,激发学生的无限学习潜能。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通过虚拟现实的动画向学生展示了老花眼患者生活中、工作中的视觉现象。并引出问题:“什么是老花”→“为什么得老花”→“得了老花怎么办”。

一只苍蝇落在手掌上,自由爬行。手掌突然翻转,苍蝇凌空而起。手掌在空中一个厉劈,苍蝇像中弹的飞机,一头栽下来,直挺挺地掼在地上。

[课中]

学生特点:眼视光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对专业知识仍有一定渴望,学习态度相对大一有一点懈怠;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愿意尝试新事物;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容易被周围事物吸引;操作能力逐渐增强,尚未形成课程学科体系和知识架构。

(2)逐层递进,分析问题。通过讲授+动画的形式向学生们讲解了老花眼的定义,利用思维导图的线条、符号、关键词和图像等解决了教学的难点老花眼与远视眼的区别。通过动画形式归纳演绎了老花眼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年龄、各种屈光状态、用眼习惯、药物使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富有趣味、形象直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通过虚拟现实的形式向学生们讲解了传统老花镜矫正的优缺点以及科技含量高的渐进多焦点眼镜矫正老花的原理。

(3)注重引导,解决问题。通过不同情境的动画视频,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隐藏的动作表象化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现象,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实现“互联网+ 验光”为目标精心设计信息化教学环节。通过多元化信息手段将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紧密关联:利用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在线开放课程《验光技术》,实现学生线上、线下个性化学习;运用《验光与配镜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视频案例库》为教学提供真实的企业视频案例,通过视频案例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形象生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理论宏观化,让学生身临其境;使用“云课堂2.0”推送课程相关的图文、语音、视频等信息,实现课程精准化传播,利用“头脑风暴”“讨论”“测试”等环节,实现师生实时互动。

四、学法选择

(1)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通过《老花眼那些事》的微课视频完成知识点的自我学习,通过《老视检测》的微课视频完成技能点的自我学习;课堂上教师针对课前自学情况,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角色扮演、示教反示教等学习方法组织教学,同步完成“云课堂”平台上的随堂测试,学生实时知晓成绩及错误原因,及时检测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后学生完成知识点对应的任务,在“云课堂”平台、教学课程微信、QQ交流群实时上传学习成果,教师根据资源库、在线课程及多种交流平台上的反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2)本课程采用情境教学设计,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某医院眼科的验光室,学生分饰验光员和老视患者,教师角色为眼镜店的验光顾问,本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依托这个情境完成。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实际操练不断巩固知识和技能,改善学生纸上谈兵的学习弊端。

(3)教师在授课中还引入企业生产流程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于今后工作的岗位要求、职业素养、安全操作、技术规范等情况有了感性认识;将一些晦涩难懂、枯燥抽象的企业生产案例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简短、完整的教学微课的形式展现,用于混合式教学;同时,还穿插情景教学法、虚拟现实演示法、体验学习法、协作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过程。

五、教学特色

(1)针对教学重难点,有效解决岗位难题。基于行业标准、岗位需求,选择学生在验光岗位中老视验光的重点和难点,满足验光岗位要求以及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2)基于实际学情,个性化设计教学方法。①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教学重难点,采用虚拟现实的动画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知识更有趣,学生更爱学。②对于医学技术领域知识点重点、知识结构不清晰的问题,采用了思维导图,通过导图中的线条、符号、关键词和图像把原本枯燥的知识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浓缩思维精华,激发学生的无限学习潜能。③对于高职学生易与实际岗位脱节的问题,采用课程案例库,通过企业真实案例教学,让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走出校门就能用。

通过对人类原始先民们在生存劳动活动模式和社会生活活动中思维状态的考察,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观察到,原始人类先民们力图能够对生活其中的外部自然界有比较清楚的认识,通过不断地试探和摸索、不断地试错,不管是采取“物活感”“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原始法术”“巫术”“神话”“传说”“禁忌”等思维方式(即“本悟”“体悟”“感悟”“领悟”等思维形式),还是运用直观、猜测、暗示、情感、隐喻、移情、联想、想象、理想、“观照”乃至幻想等思维方法,甚至采用“假象取藕,以相譬喻”,“引譬连类”,举一反三,连类不穷的滚动思维进行运化熔冶整合的手法,尝试认识自己和解释自己与周边客观现实对象性世界的关系。

总体来看,中国当代都市电影的创作延续了现实主义传统,相当多的作品对由乡入城的农民工进行了再现;也对城市原住民的怀旧心态进行了关注。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进城成为中国特殊的社会现象,谈到都市,我们无法避开这一话题。也正因此,以都市社会为表现对象的电影中频频出现农民工,许多影片甚至直接以农民工为主角,这些影片应该被列入中国当代都市电影的范畴。这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特殊之处,也是中国当代都市电影的特殊之处。

3.1提高社区护士对老年痴呆预防及早期干预的总体认知研究显示:社区护士对老年痴呆预防认知的正确率仅为4.1-47.4%,对老年痴呆早期的发现与诊断、区别痴呆与正常老化等关键环节均缺乏有效认知,护理知识仍停留在疾病护理的层面上。社区护士应加强老年痴呆预防及早期干预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提高对该病的认知。

六、教学环境创设与教学资源构建

(1)教学环境创设:信息化教室(无限网络、移动终端)。

(2)教学资源平台构建。

①《验光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在智慧职教平台上构建了《验光技术》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资源结构丰富包括教学视频、教学音频、动画,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平台实现自主学习。

任务1:团队完成案例分析结果并上传“云课堂”平台。(线上教师评价10分)

②《验光与配镜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视频案例库》为教学提供真实的企业视频案例,视频案例更加直观、具体、生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将仿真技术引入课堂,弥补了实验室的不足与缺陷。同时开拓教学模式,将企业生产案例作为教学的引入案例用于教师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③“云课堂2.0”等交流互动平台。教师利用“云课堂”互动平台。教学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在线答疑、学习指导。通过班课、留言板等

加强了师生沟通,并使课堂学习更灵活;教师同时还开通了课程的微信交流群、QQ交流群,方便学生与教师实时交流。上课的时候微信交流群也方便学生及时将课堂上项目任务成果通过微信直接上传,节省学生用U盘拷到教师电脑的时间,方便好用。

七、多维教学评价

《验光技术》课程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评价方面也采用多维评价指标,具体见下表1所示:

表1 项目4教学评价表

[课前]

要求学生在“云课堂2.0”手机端观看关于老视眼的两个微课视频,教师通过后台数据显示学生观看情况,系统自动打分。学生完成微课配套考核题目5个,通过扫描屏幕上二维码,自己检测答案知晓准确率。(线上平台自动评价10分)

Design of Shore Power Supply Supervisory and Control System……………GUO Shengjun, ZHENG Xiaoming, CHEN Yunyu(3·29)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解决教学重难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学生通过信息化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从主到辅,在课堂中仔细观察学生学习及操作情况,及时解答学生问题,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性讲解。

(1)为检测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通过“云课堂”测试平台,实时检查课前学生自学情况,平台自动打分,教师根据平台对于学生答题结果的分析数据,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集中讲解。线上题目见附件:练习测试。(线上评价10分)

(2)为了防止部分学生在团队中浑水摸鱼,学生课堂项目参与程度、课堂积极性、团队合作等内容进行互相评分。(学生互评 10分)

语言中的绝大多数词都拥有多个意义。传统的语义研究没有认识到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对语义扩展的机制做出合理的解释。认知语言学揭示了多义现象的本质,认为词的多个意义中除了基本义之外,其他意义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方式由基本义扩展而来的。雷可夫指出,一词多义起源于不同认知域之间以及同一认知域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词的基本义与扩展义之间有直接的认知性关系。词的各义项之间存在着理据性关系是因为词义的扩展从主观上来说主要是通过隐喻和转喻思维来实现的。词义扩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基于与中心义的相似性关系派生新义为词义的隐喻性扩展,基于与中心义的邻近关系派生新义为词义的转喻性扩展。

(3)课堂项目完成情况。

Gray clustering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urvey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based on COWA

任务2:团队完成技能点老视眼检测实验数据上传“云课堂”平台。(线上教师评价10分)

企业精益生产的实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针对11个主要影响因素,运用AHP层次分析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得出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度,由此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在实施精益生产时,企业要着重注意影响较大的因素,做出相应的决策,以此保证精益生产的成功实施。

(4)老视眼检测技能点考核,利用“云课堂”手机摇一摇抽考,并通过互动式多媒体进行实时转播考核过程,其他学生根据表2评价标准进行纠错。(线下教师评价30分)

表2 老视检测、开具近用处方操作评价表

[课后]

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任务3:线下完成5位老视患者检测数据并上传数据至“云课堂”平台。(教师线上评分20分)

八、教学效果及总结

(一)信息技术应用有利于实现多地点、个性化学习

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教学资源库、企业生产实际教学视频案例库、云课堂、课程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等工具,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多地点、个性化学习。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将课堂教学向上向下延伸,将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师生互动。

在选择信息化工具上,教师结合学生特点,突出“云课堂”的作用和影响力。同时结合学生喜欢的提问方式,如手机抢答、手机摇一摇等,设计了提问的环节,让学生感到老师也是与时俱进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二)“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教学模式有利于改进教学重难点

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当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在以往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为辅。这种教学模式存在教师讲完之后学生就忘记了,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想不起来等问题。因此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十分必须的。

眼视光技术专业的知识点在理解上都不算特别难,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疑难问题。这样的专业学习特点比较符合翻转转课堂的条件,因此教师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课前让学生在教学资源库中自主学习,通过教学动画、视频、音频、教学案例等内容学习基本知识点;课堂上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学生分组完成教学任务,将课前自学的知识点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加强。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学生通过信息化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从主到辅,在课堂中仔细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问题,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性讲解。

通过这一模式的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专业技能点的操作水平和技巧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鶄.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华师云课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4.

[2]张佑春.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

DOI: 10.19392/j.cnki.1671-7341.201934057

作者简介: 李童燕(1982-),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眼视光技术。

标签:;  ;  ;  ;  ;  

基于信息化课堂的验光技术课程设计-以老视验光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