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广大企业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我国众多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策略
1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企业文化建设“清谈化”
我们引进了企业文化理论,不但对我们理解企业有益,从某种角度讲,对理解社会,理解文化,理解历史都有益。我国对企业文化研究有兴趣的,除了研究企业管理的人,还有研究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方方面面的人。这也容易使我国企业文化研究产生某种脱离企业实践的“清谈化”偏向。企业领导人重要的任务是要在自已的企业中缔造出一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奢谈外国的企业文化,或国内某些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一个现实中的企业,其企业文化的形成,是社会文化、区域文化、传统文化与产业文化等交相作用的结果,企业家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些去建设某种“理想国”。
1.2企业精神缺少个性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能够根据本企业的特点,概括、提炼出本企业所特有的企业精神,不但能对内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对外也能提升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不能及时形成自已积极向上的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取决于两方面的努力∶一是领导层能不能认真研究企业文化,及时总结出本企业的企业精神;二是员工能否认同这种企业精神,并体现在行动中。在这方面,一些企业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自己提出的企业精神缺少特色,或是说缺少个性化。
1.3企业文化建设缺少连续性、统一性
对于企业而言,在特定的时间和阶段,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非常系统和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企业价值观系统的构建、企业文化的实施,都是一个非常专业和系统的过程。而在部分企业,可能仅仅更换一位新的企业领导人,之前所贯彻实施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内容就要做出一系列重大的调整和变动,破坏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也使得企业之前在文化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付之东流。
2 有效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2.1 企业文化建设应与社会文化建设相适应
企业的每一位成员,首先是社会的人,只有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下,考虑建设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才能成功。例如在“雷锋时代”,对雷锋这个典型的宣传几乎铺天盖地,这种强大的宣传攻势使得那个时代的每个人都认可了雷锋的精神价值,都在学习雷锋做好事,不学习雷锋似乎是背逆时代的事情。再比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上到下,宣传的是“无私奉献”“为国家、集体利益牺牲一切”,人们的思想中就有这样一个观点:无私奉献是应该做的,为保护国家、集体财产牺牲个人生命也在所不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在这种大环境下去讲“实现个人价值,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不会为企业员工所接受内化。
2.2 企业文化建设应与自然形成的企业文化相衔接
企业文化除了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内部传统文化,即自然形成文化的影响。这种自然形成的企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人为地进行建设和管理,将其提到更高的层次上去。但是这种建设和管理并非将自然形成的企业文化全盘否定,而是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自然形成的企业文化,能够支撑企业的成功发展,必定有优秀的一面,应该加以保留、发扬,让它在新阶段发挥新作用。
2.3 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相配合
命令、计划、规章制度并不能调控员工的思想,但是没有这些规章制度的配合,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一纸空谈。相对于企业的各项管理而言,企业文化是一种“软管理”,更有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推行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软件”,更要有“硬件”,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制度建设融于一体,使企业制度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得益彰,成为推动企业进步的“两条腿”,促进企业步入高效、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如在强调企业发展、壮大、增值目标的同时,配合适当的激励制度、责任成本制度等,同时要注意根据需要及时修改管理制度。
2.4 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员工个人发展相一致
在管理中,对员工的行为,企业可以以命令和计划的形式加以调控。但是员工的思想则与行为不同,它看不见、摸不着,光凭表面上的企业文化理念,无法控制员工思想,企业可以命令员工去做某件事,但却不能保证员工对此没有一点意见,不可能命令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因此,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要注意,使企业文化与员工个人的利益和发展要求保持一致,使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相统一。例如,某企业原先采用的是固定工资制度,“平均主义”,工作繁忙的时候,企业往往要求员工加班,但是员工很不情愿,加班效率也很低。后来企业改革,实行工作量提成制度,“多劳多得”干得越多,收入越高,员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没有人再拒绝加班,而是主动加班完成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盈利增加、员工收入也增加了。这时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是一致的,“劳动创造财富”的观念已经内化到了员工的思想中。
2.5 企业文化落实的保证在于管理层的言传身教
准确地说,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所有人员思想、行为、行动的加权总和。这个加权是如何加法的呢? 通常的观点是,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越是岗位重要的管理者,权重越大。说的通俗一点,那就是越是占据了重要岗位的领导就必须肩负更重大的责任来塑造和维持企业良好的风气或文化,他的思想、行为、行动等对企业风气或文化的影响就越大。为保证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企业管理层包括高层和各级中层领导,都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传播和推行自己已经认同的企业文化,运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规范企业行为,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3 结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只有把企业文化精神的内涵融入到各项制度和全体员工的行动中,特别是融入到制度中,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更好地发挥其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推动作用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野,李光磊.论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促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
[2]曾兆双.试析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6,(03).
论文作者:李少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企业文化论文; 企业论文;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员工论文; 企业精神论文; 作用论文; 文化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