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内在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通过模块化体现出来的,按照功能的不同进行区分,从而将建筑物分割成许多的部分,并对这些部分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使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可以使空间变得更加的集中,使建筑物的灵活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将建筑成本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基于此,本文对建筑设计的模块化探研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模块化;探研
现如今,大众们普遍认可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也出现了大量的环境友好建筑策略,比如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等,对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实践和建筑理论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大量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了模块化设计的理念中,这也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处理人与土地之间关系问题的主要策略,还是建筑设计发展行业长远的发展目标。
一、建筑设计的模块化概念
对所设计的建筑进行仔细的分析被称之为建筑设计模块化,借助一样的建筑设计用途、一样的设计理念和一样的地理地貌来开展有效的总结和归纳。在建设相同情况的建筑时,可以使用以前的设计理念和施工经验来开展工作,这也就是所谓的“拿来主义”,这样比较有利于形成较好的整体空间、建筑形态和构成系统。对建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了解就是模块,一个模块由一个需要设计的性能组成,对所有模块的使用性能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在设计建筑物时,对这些模块进行高效的拼接和组合,从而使这些模块又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建筑体系。在模块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原来的设计理念进行良好的参考,同时还要满足以下标准:假如可以将建筑设计能够真正的实现模块化,那么在土地节约上就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建筑形态完全一样,它们的使用功能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推行“拿来主义”的同时还要将设计进行仔细的分析,实现具体化和模式化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借助建筑设计的模块化对资源实现高效使用,使建筑工程的整体进度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分析建筑设计中的模块化现象
模块化里面的“模”就是模数化的意思,“块”就是功能块,因此,建筑设计模块化指的就是在模数尺寸的基础之上,将功能空间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形成全新的建筑体系。建筑设计模块化也就是对模块组建的形式进行仔细的研究,目前建筑设计的载体就是性能,以前的建筑会受到技术和结构的影响,房间的性能都是固定的,作用都比较明确,不能随着建筑的性能和用途进行改变。受固定性能设计理念的影响,以往的建筑过度的关注经济性和实用性,没有对灵活性进行充分的考虑。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往的建筑标准无法满足现代化的设计要求。如今,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对多种性能的有机融合,它们与过去的建筑空间特征有着本质的区别。借助模块控制统一柱网构成的大空间形式无法使不同空间形态的建筑性能要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还会使内部空间环境出现较强的局限性,使内部空间出现了一定的浪费现象。以此来对空间的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使模块化设计应运而生,也就是依据不一样的职能空间需求来划分性能,依据不一样的空间标准将所有的建筑空间重新组合成模块,从而实现层高、荷载和柱网的统一。模块划分的基础就是功能分区,因此制约模块化设计的最根本因素就是建筑的性能组成,即使是建筑类型一样,由于受到性能定位不同的影响,模块划分的标准和相关设备也会存在不同,从而使建筑形态出现不一样状况。在模块设计的时候,性能属性相同借助模块化设计可以使构成的模块性质具有等同的空间性。在组织不一样的模块时,需要将辅助模块和交通模块融入在其中,进而得出比较完整的建筑体。
三、制约建筑设计模块化的要素
1.功能要素
我们所有的建筑的出发点都是以实用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也要遵循三个要素:美观、坚固、实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量所要设计的建筑物的用途,如果是居民住宅则需要具备家居功能,如果是商业用途则要考虑的是整体的营业需求或者办公需求。如果是医院则应该考虑其生活和商业的双重需求性。
2.结构要素
对模块设计造成重要影响的因素还包括建筑结构,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借助模块化的有效数据来进行局部位置的不断优化处理,同时对建筑物的用途进行不断的改进,不可以将“拿来主义”进行一味的使用,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空间划分好,将空间隔断和通道标注清楚。模块化设计的时候,模块之间的连接性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考虑,这对建筑的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环境要素
在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必须注意的影响因素就是建筑环境,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需要对四周的环境进行认真的测量和勘察。在进行环境勘察的时候,不仅要对地形地貌进行全面的了解,还要对四周的社会环境和居住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在开展外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与四周环境实现和谐、统一,不可以随意的进行设计。
四、空间集约性原则
空间集约化的特点非常多,最具有明显特征的有三点:第一,对土地和空间进行有效的节约。在对空间进行集中、有序的组合时,向外扩展的体积和面积就会得到有效控制,节约出来的土地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和绿化场地。如今,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过度的去追求庞大,从而使建筑内部空间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不但使建筑工程的造价增加了,还使土地造成了一定的浪费。第二,提升利用率。受建筑自身的集聚效应影响,建筑性能会出现一定的集中化现象,将所有的性能集中在一起,可以使模块单元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的紧凑,从而使利用率得到不断提高。建筑实现集约化,可以使人们在交通拥堵上浪费的时间得到有效较少,进而使单位面积的使用率得到一定的提高。第三,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建筑空间实现节约化,可以使用地紧张的情况得到缓解,还可以使城市地面的公共空间得到不断增加,使机动交通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空间节约可以使建筑物比较的集中,节约出的土地可以进行城市绿化建设,从而使城市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不一样的建筑物,它们的性能是不一样的,空间特征也会不同,要想将其集中在一个统一的模式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需要根据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的分群或者是分组,从而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使其效果得到较大程度提高。模块体系组合和模块单体设计比较适合使用空间节约原则,在对单体进行设计的时候,对单体空间尺寸进行确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具体的性能,科学合理的组织空间和选择空间结构,从而实现模块的有机组合。在模块设计的时候,一样性能的模块可以组合在一起,借助相关联系进行有机融合,这样就可以使交通浪费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将分散式的平面结构实现集约化管理。在模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各个功能分块,就近摆放可以组合在一起的单元。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今后在模块化设计的时候,一定会使建筑物的形式和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单体建筑的性能朝着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向发展。模块个体的结构类型也超出了框架式的发展局限,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结构类型会变得多种多样。建筑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目前的使用标准,还要对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建筑设计在发展的时候,会更加注重本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借助先进的生产技术,全面实现绿色、环保的建筑设计长远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雷著.空间操作[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戴志中,李海乐,任智哉;编著.建筑创作构思解析一动态?复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张楠著.当代建筑创作手法解析:多元+聚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杨东波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建筑论文; 模块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空间论文; 性能论文; 组合论文; 建筑物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12期论文;